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宗师-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泄露出去,那可能会招来杀身大祸的。
特别是造假这行业,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物都有。
其中,更是不缺亡命之徒。
到时候,杨德奎的手艺暴露出去,引起那些亡命之徒的觊觎。
杨德奎的处境,可想而知。
只是,考虑到他本来就是造假团队出来的,已经被组织视为眼中钉。
杨德奎感觉到了如芒在背,感觉到了浓浓危机。
如果他一意孤行,不愿跟唐顺捆绑在一起的话。
那么,他背后组织追杀过来,他将无路可逃。
没有背景,没有后盾,他根本没法和组织抗衡。
想到这里,杨德奎深深地抽了口烟,权衡清楚了利弊。
将烟头杵灭,杨德奎重新抬头,看向了唐顺,道:“包浆造假的手法,有很多种。一般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
“其中初级的手艺,在行内都很常见。就是上一层漆胶,再进行打磨。这种手艺做出来的成品,手感会很粗糙。”
“并且,还会残留着一股刺鼻的化学药品的味道。这种成品,也就蒙骗一下那些门外汉和愣头青。但懂行的人物,基本都可以一眼看破。”
第七百五十八章 英雄惜英雄
唐顺一声不吭,默默地听着杨德奎的讲述。
对方讲的,都没有错。
他也会作假,会的也就是这种初级的手段。
做出来的工艺,虽然还算不错。
但是,比起真正的宗师行家,却要差得太多。
骗骗外行人,蒙蒙愣头青,倒是绰绰有余。
毕竟,前世的他,并没有活多久。
即便从小接触古玩,但更多地还是研究古玩文物的鉴赏去了。
作假造伪,都是偏门,他也只是有所涉猎,没有太过深究。
主要还是内心的侠义心肠,让他并不怎么喜欢这种手段。
不过,他虽然不会,但有关造假的手段倒是听说过一些。
在一些典籍名册上面,也有见识过的。
在民国时期,活跃的造假师傅,他也都是听说过的。
甚至,部分造假师傅,唐顺更是接触过的。
毕竟,开典当行,免不得会跟五花八门的人物打交道。
作为少掌柜,年少时期就开始掌管典当行。
接触鱼龙混杂的人物,并不算多么奇怪的事情。
唐顺一声不吭,只是偶尔点头,表示自己在认真聆听。
杨德奎又点了支烟,深深地抽了口,嗓音低沉,接着讲道:“真正高级的造假手段,是不会过多借助化学药品的。”
“化学药物,都会残留下气味,很容易被人辨识出来。所以,真正的行家,都是采用物理造伪。”
“物理造伪,其中最深奥的一种手段,也是最稳妥的手段,就是采用蒸馏包浆。”
“所谓的蒸馏包浆,就是将制造的东西,放置在蒸格里面,以高温蒸浴。通过蒸煮的水蒸气,与黏土、或铁锈、空气等相适应的材料进行氧化反应。”
“这种方式造就出来的东西,上面就会形成一层均匀且自然的油膜。这种油膜风干之后,就是包浆。”
“只要处理得当,这种成品,手感将会极好,会很温润顺滑。并且,更不会产生丝毫异味。”
“如果送拍的话,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即便是顶级行家,几乎也很难看出伪造的痕迹。”
听着杨德奎的讲述,李泉和荆千听得啧啧称奇,震撼难宁。
古玩行业,居然还有这样高深的技艺?
这行业的水,可真是深得很啊。
即便是李泉,混迹十几年,自问也是资深爱好者。
但乍然得知这样的造假技艺,也忍不住的胆颤心惊。
搞得他的内心都是彷徨起来,以后都不敢轻易入手古玩文物了。
旁边的魏无别,都是眉头微蹙,听得津津有味。
虽然他在文物鉴赏这行业堪称泰山北斗,但在造伪行业之中,也是了解不深的。
所以,杨德奎的讲述,让他也是很感兴趣。
“这件玩意儿,就是采用的这种蒸馏法。”
杨德奎瞥了一眼拍卖台,仍被后面的拍卖者上手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纹瓷罐,倾身讲道:“这种手艺,几乎已经失传了。现在这个时代,早就没人会了。”
“所以,我才会猜测,这是民国时期的作品。在民国时期,特别是各国侵华阶段,各类精品之作远输海外的时候,造假作伪更是空前繁盛。”
“这种高级的技艺,也只有在那个时代,才有机会呈现出它的风采。”
杨德奎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说得十分笃定。
唐顺信以为然,并没有怀疑杨德奎的话。
从民国而来的灵魂,唐顺自然是清楚民国时期的状况的。
在民国时期,从军阀割据时代开始,有三样事物,最受喜爱。
并且,趋之若鹜,人人吹捧。
一是黄金,二是戏剧,三嘛,就是古董文物。
黄金和戏剧,不必多言。
古董文物,几乎是各大军阀,以及上流社会的人趋之若鹜的。
那个时候的文物,并没有现代社会这么值价。
或者,更直白的说,没有现代社会这么世俗。
在民国时期,甚至是更前的时代,古董文物都是雅物。
古董文物,既然跟文物沾着关系,那就是文化人把玩的东西。
这些东西,兼具着很浓的文化气息,拥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所以,许多糙汉子,都喜欢收藏起来,附庸风雅。
特别是那些大军阀,最是热衷。
民国时期的军阀,几乎都是泥腿子出身。
说白了,就是没文化,就是一个粗人。
这样的人物,在文化层面之上,会显得很自卑,很有差距。
所以,这些军阀就收藏文物,附庸风雅,彰显自己是文化人。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向别人宣示,告诉别人,老子是文雅之士,不是没文化的粗汉子。
民国时期,戏剧能够这么红火,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当然,这只是主要原因。
其他的小细节,更也不少。
比如,戏剧和文物,都有记录中国古代诸多豪杰英雄的故事。
这些故事广为流传,深得人们喜爱。
这些军阀人物,作为糙汉子,内心也是有所向往。
所以,借助着戏剧和文物,缅怀那些古人。
就连当今时代的开国太组,一直都很缅怀佩服曹操呢。
英雄惜英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情结。
总之,这些种种原因,导致了古董文物,在民国时期风靡全球。
那么,有市场,自然就会有利益。
为了赚钱,不少人开始倒卖文物。
但是,渐渐地发现,文物不够啊。
怎么办?
那就造假咯!
因此,造假作伪的技艺,开始被疯传开来。
多年延续,造假作伪的技艺,日渐攀升,风气达到巅峰。
各行各业,各类别的造假手段,也是层出不穷起来。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新时代的创建。
但是,从军阀割据的局势瓦解,日本侵略军进入关东开始,造假作伪开始从巅峰滑落下来。
战争开启,硝烟四起,人人自危。
许多人被战争残害,家破人亡。
特别是侵略军残暴无德,心狠手辣。
不顾一切,抓捕了不少手艺高超的师傅,或是损坏摧毁了各类业内精品,对这个行业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最终,导致许多技艺失传,埋没尘土。
再到新时代稳定下来,国家开始打假。
这个行业就彻底没落,沦为过街老鼠,再没起来过。
时至今日,更是少有传说。
所以,杨德奎所述的事情,唐顺深以为然,并没有丝毫怀疑。
第七百五十九章 杨德奎的决定
“那现在怎么办呢?”
听完唐顺和杨德奎之间的交流,荆千不由茫然起来:“这玩意儿既然不是真的,那咱们继续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义了啊?”
“李叔,您说是不是啊?”
荆千看向李泉,询问道。
“对……”
李泉微微颔首,也是觉得索然无趣。
原本以为元青花是真的,有幸赏识到这样的宝贝,这辈子也不枉混迹古玩界。
谁曾想,大失所望。
“魏老,您觉得呢?”
唐顺看向了魏无别,询问着魏无别的意见。
“如果大家都有其他急事的话,老夫便没什么意见。”魏无别摇摇头,淡然一笑。
唐顺点点头,随即看向了杨德奎。
杨德奎见状,唇角嚅动,欲言又止。
“杨老板有话说?”
唐顺见状,轻笑询问。
杨德奎沉默了下,随即轻轻点头。
“但讲无妨。”唐顺抬手示意。
杨德奎犹豫了下,看了李泉、荆千一眼,随即咬咬牙,低声道:“能不能拿下这件元青花?”
“什么?”
荆千大吃一惊,当即失声:“疯了吗?”
拿下这件元青花?
痴人说梦哦?
虽然这件元青花已经是假货,但是,在座的人,未必都能够看得出来的。
以这件元青花的造假技艺,肯定会有人看走眼的。
到时候,竞争的氛围,肯定会很激烈的。
毋庸置疑,这件元青花最后的拍卖价,肯定会超乎想象。
几千万?
那都是小数目!
保守估计,不会低于亿元人民币。
所以,杨德奎想要拿下这件元青花,无疑是痴人说梦。
以唐顺的家底,估计也得磕得头破血流。
荆千和李泉?
虽然掏得出来这个钱,但是,那也会严重损伤彼此的根基。
所以,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物,掏空家底拿下这件假货。
那不是疯了吗?
也不怪荆千失声,实在是觉得匪夷所思,有些难以理解杨德奎的想法。
李泉也是蹙起了眉头,脸色肃然起来。
但作为见多识广的豪绅人物,个人涵养,和沉稳的性子,要远超荆千。
李泉还忍得住,没有表露态度。
唐顺的眉梢,也是微微挑起,狐疑的看了杨德奎一眼。
杨德奎明知道这件元青花是假货,却还想拿下来。
不出意外,对方肯定是有着目的的。
作为造假行业出身的人物,身经百战,脑袋绝对很灵活的。
所以,对方既然生出这样的想法,肯定就不会是无的放矢。
“说说你的想法吧。”
唐顺没有着急拒绝,而是淡然询问了起来。
一时间,魏无别、李泉、荆千都是纷纷看向了杨德奎,很是好奇。
杨德奎点了支烟,深深地抽了口。
犹豫了下,才压低嗓音,道:“如果拿下这件元青花,我有把握,掌握这件元青花的制作技艺。”
“你想学习这件元青花的造假技艺?”唐顺讶然。
“嗯……”
杨德奎微微点头。
刹那间,李泉和荆千都是诧异起来。
魏无别都是眉头微挑,眸子深处掠过了一丝异色。
唐顺的脸色,也是肃然了起来。
他没做声,而是深深地凝视着杨德奎。
杨德奎见状,解释道:“虽然这件元青花现在看起来破绽百出,但是,入土之前,绝对是精美绝伦的。”
“以假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