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宗师-第5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即1750年。
咸丰十年,即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
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
这里曾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
入夜时分,仁寿殿,灯火通明。
唐顺和慕容卿,随同着徐才身后,走了进去。
殿内,人数不多,还略显空旷。
不少人在其中忙碌,多是这次活动办理的工作者。
“其他宾客,早已到了,正在偏殿休息。现在时间差不多了,估计他们应该也快过来了。咱们就在这里稍待片刻吧。”徐才解释道。
“好!”
唐顺颔首应承,没有介意。
徐才也没丢弃唐顺,耐着性子为唐顺介绍起这次活动的其他细节。
主要邀请的大人物,都有详细的介绍。
唐顺耐心的听着,并逐一记下了这些名字。
闲谈之间,时间流逝,脚步声和笑谈声从门外传来。
不一会儿,一位老人,带着十几位年纪相差无几的人陆续走了进来。
唐顺和慕容卿,徐才都是纷纷扭头转身,看了过去。
看清带头的那位老人,唐顺不由露出了笑容。
徐才更是迈动步伐,迎了过去。
唐顺没有怠慢,随同跟上。
“颜老!”
迎上前去,唐顺向着带头的老人抱拳施礼。
听到唐顺的施礼,老人扭头看来,打量了一眼唐顺,随即看向徐才,笑道:“这位小友是?”
呃……
唐顺一怔,抬头看向对方,有些懵逼。
什么情况?
颜老得了失忆症吗?
刚刚不久前才通过电话耶。
唐顺茫然,看向了徐才。
徐才笑了笑,介绍道:“这位就是唐顺。”
“你就是唐顺小兄弟?”
听完介绍,老人恍悟,热切的看向了唐顺,并伸出了手。
唐顺茫然伸手,跟老人握了握。
“您是……”唐顺一怔迟疑。
这不是颜知礼?
可是,为什么跟颜知礼长得一模一样。
“老夫颜知义!”
老人和煦一笑,自我介绍道。
唐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颜知礼、颜知义,听名字就知晓了。
“抱歉抱歉,晚辈之前误以为您是……”唐顺讪讪一笑。
“误以为是老夫孪生兄长吧?”
颜知义哈哈一笑:“不碍事,我俩兄弟,几十年来,都常被人错认的。”
唐顺苦笑:“晚辈事先不知情,所以,有所唐突,还请颜老见谅。”
“言重了!”
颜知义拍了拍唐顺的肩膀,慈蔼道:“以后你且记住,老夫这颗痣长在唇角,老夫兄长那颗痣,长在唇下。”
一边解释,颜知义一边指着唇角。
唐顺仔细看了一眼,这才注意到颜老唇角那颗不算明显的针眼小痣。
第八百三十七章 群集
之前没怎么注意,所以无法分辨。
现在经得提醒,唐顺记了下来。
这时候,徐才介绍道:“知义前辈近些年主要活动在国外,负责以往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流的事情。”
听完介绍,唐顺看向颜知义的目光,多了几分钦佩。
颜知义跟颜知礼是孪生兄弟,年纪无疑是一样的。
现如今都已经是七十几岁的高龄,却依旧奋斗在行业的第一线。
单凭这份责任和毅力,就足够行内人肃然起敬。
“这次活动的意义重大,知义前辈特地赶回来,负责招待外宾。”徐才讲述道。
唐顺的目光,扫了一眼颜知义身后的人群。
发现这些人群之中,还真混杂着几位国际洋人。
都是年老体衰,显得异常苍老。
不少人都是拄着拐杖,行走显得很是蹒跚。
虽然都是外国人,但唐顺的心中,依旧很钦佩。
文艺无国界!
这些人这么大的年纪,依旧为文物行业奔波忙碌。
这份心,就不容轻怠。
“晚辈失敬!”
唐顺抱拳,躬身一礼。
“好了,都去入座吧!”
颜知义颔首一笑,随即招呼道:“年纪大了,不太中用,站得久了,就感觉浑身不舒服。”
自我调侃了一句,满堂哄笑。
都没迟疑,跟着颜知义的身后,去了仁寿殿早已准备好的圆桌坐下。
圆桌很大,临时搭建起来的。
四周围绕着几十个座椅,足以彰显出这次活动的盛况。
在颜知义招呼着那些大人物去入座时,唐顺低声询问起徐才:“徐前辈,知礼前辈呢?”
徐才闻言,低声笑道:“知礼前辈正在负责文物评赏的运作事宜,暂时还没来。”
说着话,徐才看了眼腕表,随即笑道:“估计要不了多久,应该就会到了吧。”
唐顺恍然,微微颔首。
徐才颔首一笑,随即招呼道:“唐小友,卿卿姑娘,你们先歇息一会儿吧。还有些宾客未到,一会儿我还得去接人。所以,恐怕会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希望二位能够见谅。”
“前辈客气了!”
唐顺摆手,不敢倨傲。
慕容卿也是跟着一笑。
然后二人靠近圆桌,坐了下来。
徐才停留了片刻,接了个电话,便是告了声罪,匆匆离去。
显然,其他宾客陆续将至,他还得出去迎接。
唐顺也没畏怯,品着茶,安静地听着颜知义他们这些老人闲谈。
英语、俄语、法语等在桌面徘徊,交流得十分热闹。
唐顺毕竟年轻,即便两世为人,但跟这些老人物比起来,阅历见识依旧差了很大。
所以,他更多的在倾听,没有插嘴。
颜知义偶尔也会询问唐顺几个问题,无关痛痒,活跃着氛围,没有冷落了他。
时间推移,眼看着约定的八点期限,所剩无几。
仁寿殿外,脚步声嘈杂而起,徐徐传来。
不一会儿,大群人陆续走了进来。
当头的一位,一身唐装,拄着拐杖,须白发的面容,一片慈蔼敦厚。
唐顺看了一眼,一眼认出,赫然是颜知礼。
圆桌四周,众人陆续起身。
“知礼前辈!”
唐顺拱手一拜,率先向着颜知礼施礼。
“久等了……”
颜知礼扶起唐顺,拍了拍唐顺的肩膀,慈蔼笑道:“跟这群老古董坐一块儿,还习惯吗?”
“幸得知义前辈抬爱,晚辈并无不适。”唐顺笑道。
“那就好。”
颜知礼和蔼一笑,随即跟慕容卿点了点头,便是招呼着其他人落座。
唐顺侧身让开,目光看向其他人,发现人群中还有好几位熟悉的面孔。
“袁老?魏老?段老?洪老?吴老?曹老?”
唐顺怔了下,随即快步迎上前去,逐一招呼:“诸位前辈,也到了啊。”
袁建华、吴友华、洪谦,都是燕京博物馆的老人物。
魏无别和段承国,以及曹全友都有受到邀请。
“哈哈,我就说嘛,唐小友这般才华,怎么可能会不被受邀嘛。”
看到唐顺,袁建华率先笑了起来,言辞之间,不吝称赞。
“幸得知礼前辈抬爱,晚辈才有幸过来开开眼界。”唐顺笑道。
“行了,你小子就喜欢谦虚。”
袁建华拍拍唐顺的肩膀,飒然笑道:“老颜什么想法,我们都懂。”
唐顺苦笑了声,没有接这个话茬。
自从了解到这项活动的意义,唐顺的心中,也大概猜测到了颜知礼邀请他的心思。
恐怕,也是希望他这样的年轻人,能够为文物行业,鞠躬尽瘁,尽一份心力吧。
毕竟,文物行业后继乏人,真心热衷这行的很少。
大多数混迹这行的年轻人,都是抱着图谋利益,赚钱的想法的。
但这些话,唐顺哪敢轻易去揭露?
所以,袁建华的调笑,唐顺不敢接,只得转移话题,看向魏无别和段承国道:“魏老,段老,您二老过来,怎么也不事先通知一声?我也好去接您二老啊。”
魏无别受邀,并不稀奇。
作为教授级别的人物,又是行内泰山北斗,坐镇锦城数十年。
这份功绩,国内都是声誉满满的。
所以,魏无别出现在这里,很合常理。
段承国更别说,作为开拓了文物市场,掀起文物研究和古文化传承运动的奠基人物,岂能忽视?
曹全友更是不差,论资历,不在魏无别和段承国之下。
近些年来时常活跃在荧屏之上,宣传着文物传承的理念和意义,就不容小觑。
锦城而来的,不只是魏无别和段承国,还有其他老人。
不过,唐顺认识的,也就常万春一个。
锦城博物馆馆长,川省古文化研究所一级教授、名誉所长。
资历和名誉,都不在魏无别之下的。
其他的,资历和声誉,都不在他们之下。
只是,唐顺以前没有见过,所以不曾熟识。
时近八点,受邀的宾客,都来齐了。
颜知礼作为发起人,招呼着落座。
这次参加活动的,仅是行内的老人物,都是超过了百位。
宽阔的仁寿殿摆放着的圆桌,都是绕了两圈。
带来的家属,都是坐在了旁边,没有参与进来。
活动开始,颜知礼发表了一段讲话。
讲话的内容,大致都是些场面话。
首先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再简单地袒述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然后再简单的介绍了下活动的流程。
最终,再次感谢,宣告结束。
颜知礼讲话解释,活动拉开序幕。
初始流程,就是各位老人物,讲述一下彼此的经历和见谈。
在座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专精项目。
古玩文物行业,项目极多,十分复杂。
文玩字画、陶瓷玉器、钱币印章、碑文石刻等,数之不尽。
任何从业的人物,都不可能说自己全项全能。
这些东西学习起来,也十分繁杂,损耗精力。
所以,真正深入研究文物行业的,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行去深度解析,学习专研。
这些老人物,都有自己专攻的一项。
陆续谈论着自己在自己专研的项目之中的发现,和以及奇闻事迹。
各个项目的鉴赏要素,和各个文物之间的区别,都有详细讲述。
唐顺默默聆听,牢记心中。
这样的学习机会,可很难得。
只要牢记下来,并加以研究,必然可以让自身的鉴宝功力,更上一层楼。
所以,这次的活动,年轻一辈,可不止唐顺一个人。
仁寿殿四周坐着的那些人,都是这些老人物带过来听课的。
经验之谈的流程结束,便是进入了评赏流程。
这次评赏,故宫博物馆准备了三十件文物。
这些文物,几乎囊括了陶瓷玉器、印章钱币、碑文石刻等所有类别。
陶瓷玉器之中,又分别有越窑、龙泉窑、官窑、青花瓷、粉彩瓷、及哥汝钧官定五大名瓷,战国龙纹玉、唐三彩等。
青铜器也有战国青铜器、商周秦汉鼎、春秋名剑等。
唐顺仔细观望了下,发现他之前捐献的那套金缕玉衣也在。
还有之前捐献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