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鉴宝宗师-第6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的!”

    日国使团负责人轻笑道:“不过,一定要注意分寸。你也知道,这种成化斗彩天字罐的价值,是极高的。”

    唐顺看了对方一眼,没有做声,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成化斗彩天字罐,如果是真品的话,确实价值极高。

    英国一家拍卖行,曾在伦敦拍卖过一件天字罐残器,成交价达到了1130万人民币。

    注意!

    这是一件残器,是不完整的修复件。

    其器口颈部被磨平,并且缺少盖件儿。

    这样的天字罐器物,都拍卖到了上千万的天价。

    可想而知,眼前这件完好无损,又有配盖儿的,得值多少钱?

    所以,不怪对方如此小心谨慎,郑重提醒唐顺。

    暗暗地吸了口气,唐顺屏住呼吸,戴好手套,才小心翼翼的上手。

    双手谨慎的捧着天字罐,翻转着反复查看,仔细鉴别。

    周围的培训班成员,都是紧张瞩目,大气都不敢喘息。

    一双双目光,紧紧地盯着唐顺,显得十分的凝重,倍感压抑。

    唐顺反复观察,鉴别了十几分钟,才蹙着眉头,小心翼翼的放回到桌面上。

    “还有需要上手的吗?”

    唐顺看向培训班的成员,询问道。

    一时间,培训班不少成员,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唐顺见状,补充道:“时间有限,所以,我建议,哪些同学对斗彩方面的知识了解详细的,再来上手。”

    这句话,瞬间打消了不少人的念头。

    斗彩虽然广为人知,享誉世界。

    但是,作为考古研究的人物,每个人都不可能对所有文物了如指掌。

    精力有限,每个研究者,都是挑选他所钟意的,喜爱的类别,再去进行发掘研究的。

    有的人负责的青铜器,有的人负责的珐琅彩,有的人负责的青花瓷。

    所以,满场二十位培训班成员,真正研究过斗彩的,其实很少。

    满打满算,只有两位。

    一男一女,都在二十七八岁的样子。

    一位是出自燕京大学,一位出自清华大学。

    二人得到唐顺的示意,再征得日国方面的同意,便是戴好手套,起身上手。

    两人都是很谨慎,看得十分认真专注。

    一番鉴别,二十分钟就过去了。

    二人才恋恋不舍的放下器物,坐了回去。

    “都看好了吧?”

    日国使团负责人询问了声,随即示意道:“如果都没问题的话,那么,这回合可就开始了。”

 第一千零八章 斗彩之说

    唐顺微微颔首,欣然赞成。

    身边的培训班成员,皆都正襟危坐起来。

    一双双目光,看着日国使团,神色肃然,格外认真。

    日国使团负责人打量了唐顺一眼,随即笑道:“这回合既然由我国奉上的文物,为了表示公平,就由贵国先行开始鉴赏吧。”

    “好!”

    唐顺毫不推辞,欣然赞成,随即看向先前鉴赏过的二人,道:“你俩谁来?”

    “我来吧!”

    二人之中的青年,起身应道:“我跟随导师研究斗彩,已经有些年头,对这方面的知识,应该还有把握。”

    唐顺看了那位女生一眼,略带询问。

    女生见状,微微点头,没有争抢反对。

    “那便你来!”

    唐顺这才应承下来,示意青年来阐述。

    青年向唐顺微微鞠躬,这才看向日国使团。

    稍作沉吟,便是开始讲道:“贵国这件文物,是我国著名瓷器‘斗彩’之中的珍稀品种‘天字罐’。因其它底部用青花楷书‘天’字而得名。”

    “提起‘天字罐’,自然免不得需要提起斗彩。这个品种的瓷器,跟斗彩是形影不离,息息相关的。”

    “斗彩,创烧于我国明朝成华年代。传承于青花五彩,是根据青花五彩的工艺,从而进行变革,衍生出来的新品种。”

    “因此,也有说法,称斗彩始于明朝宣德年间。因为青花五彩的创烧时期,便是宣德年间。这个知识,在先前就已经阐述过的。”

    青年侃侃而谈,信心十足的讲述:“据明清文献记载,斗彩也称之为‘窑彩’或‘青花间装五色’。”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按照业内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

    “成化斗彩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都是小巧别致的。如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其中最为稀珍的品种,便是‘天字罐’。”

    “天字罐有大有小,小的高8厘米左右,大的高18厘米左右。它的配盖有平盖和宝珠顶盖两种。”

    “天字罐的纹饰除了常见的龙纹、海兽、缠枝瓜和缠枝莲外,还有葡萄纹和人物纹等。除了用斗彩装饰外,还有用青花和杂彩装饰。”

    说到这里,青年略作停顿,随即补充说道:“有关斗彩,有一点需要注意。斗彩这个名称,其实并不是明朝时期开始定义的。”

    “在明代历史文献中,是没有斗彩这个名字的。那时候有关斗彩的称呼,一直是延用的‘成窑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

    “比如,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还有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称:‘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以上二例记载了明代宣德与成化时期有‘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与‘五彩’的瓷器都很名贵。”

    “虽然‘青花间装五色’和‘五彩’是什么样的瓷器,其特点如何,说得不够明确。但结合传世品及近年的科学考古材料分析,明人沈德符、谷应泰所述应是宣德青花五彩,而记载中的‘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则是成化斗彩中的名品。”

    “由此不难推断,在明代时期,当时的人们是将青花五彩和斗彩统称为五彩的。”

    说到这里,青年略作停歇,接着补充道:“有关这点,在乾隆时期唐衡诠《文房肆考》中也有记载:‘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民国前辈许之衡先生所著的《饮流斋说瓷》也有记载:‘成化五彩人物,其工细者,系以蓝笔先绘面目衣褶,继乃加填五色。’

    “以上三例记述表露,明人、清人、以及近代的人士,在著书立说时都将明成化斗彩瓷器称为五彩。”

    青年越说越得劲,神色越自信,口吻越从容不迫起来。

    “有关斗彩这个名字定义,据现目前发掘的历史文献记载,最早出现是在一本著于清朝雍正或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之中。”

    在众人瞩目之间,他娓娓道来:“据《南窑笔记》记载:‘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

    “‘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这本书将斗彩、五彩、填彩做出了细致划分,为我国后续彩瓷相关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番阐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无论是故宫培训班的学员,还是日国使团的青年才俊。

    亦或者颜知礼、董春华这些老古董,又或是日国使团的研究者,以及外交部陪同的官员,都是听得津津有味。

    一个个仔细认真地样子,宛如专心听课的学生一样。

    唐顺听着青年的讲述,也是频频点头。

    有关斗彩的知识,他自然是了解的,且十分熟悉。

    作为古玩商人,或多或少,都会对国内外各类知名的文物,进行研究和了解的。

    什么古玩最值钱?

    当然是最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文物最值钱了啊。

    所以,为了赚钱,任何一位古玩商人,都会对青花瓷、斗彩、珐琅彩、五彩等举世盛名的文物有所了解。

    只是唯一不同的是,了解得深浅多少罢了。

    唐顺作为宗师级的人物,对这些知名文物的了解,无疑是极深的。

    所以,培训班学员讲述的知识对不对,唐顺稍加思索,便能分辨出来。

    单凭青年讲述出有关斗彩的名称定义的年限,唐顺就已经肯定了青年的才识。

    对方绝对是深入研究过斗彩的,百分百是。

 第一千零九章 假的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斗彩,外行人都知道,这是国内极为珍惜的瓷器品种。

    但却很多人都会认为,斗彩这个定义,是从明朝成化时期就有的吧?

    毕竟,斗彩创烧于成化,且成化斗彩最珍贵嘛。

    由此一点,足以肯定,阐述斗彩定义的青年是学习过相关知识的。

    在唐顺暗暗肯定时,青年稍作停歇,接着讲道:“斗彩,一直以来,也有人称之为‘逗彩’和‘豆彩’。”

    “其依据是因为斗彩的釉上彩和釉下彩泾河分明,大有相互逗趣的架势。所以,便传出了‘逗彩’这个定义。”

    “又因为其中彩青色如同豆青,所以,又有称呼为‘豆彩’。有关这些定义,其实都是错误的。”

    “有关这些错误,不少文献都有记录的……”

    说到这里,青年停顿了下,随即举例道:“比如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寂园叟所著《陶雅》卷下有称‘何以谓之豆彩,豆者豆青也。……杂以他色曰豆彩。’”

    “此书后面还说,‘豆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而式微于乾隆,嘉道以后殆未之见也,亦名之曰斗彩。”

    “这里作者将豆青色称为斗彩,实际上说的是康熙豆青地五彩瓷器。这种五彩瓷器始于康熙年间,终于嘉道之时。”

    “如康熙豆青地五彩花果纹盖碗,以豆青釉色为地,五彩绘酸浆果纹饰,盖面与碗身各绘两枝。”

    “浆果包含在桔红色的囊状花萼内,绿色的枝与叶,乳白色的花冠,非常艳丽,是件精美的釉上五彩瓷器,而不是斗彩器。”

    “这种豆青地五彩器为康熙新创,以后各朝很少发现。其工艺时限,跟斗彩完全是两个概念。”

    “除了这个,还有民国时许之衡先生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有更正:‘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色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称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谓彩绘之骈连有同逗并,实则市人以音相呼,辗转讹述。’

    “这些文献瓷书中用‘斗’字的同音字讹传出‘豆彩’或‘逗彩’之说。其‘攒簇有类斗争’为景德镇当地方言,有‘凑近、拼凑、聚集’之意。”

    “将多种彩色凑在一起为斗彩,这种说法与传统的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特点完全是不相符合的。”

    一番细致的阐述,将斗彩的定义,解释得淋漓尽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