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法师乔安-第1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紧张的局势一直持续到5月29日,第一艘运送茶叶的“海狸号”货船驶进港口,牵动了对抗双方的心弦。

    当天傍晚“自由之子”再次来到绿龙酒馆聚会,这次他们准备搞个大新闻!

    亚当斯又一次站了出来,慷慨激昂的发表演说,最后以这样一段话收尾:

    “我们为了拯救殖民地已经竭尽全力,接下来就要看民众的决定,法律无法审判大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后果都将由暴君、官僚及其走狗负责!”

    当亚当斯结束发言,酒馆中立刻响起狂热的叫喊和口哨声,三个街区之外都能听到。

    不多时,有人看见一群年轻人冲出酒馆,他们脸上涂抹油彩,头上插着羽毛,身披斗蓬,打扮的像一群丛林中狩猎的阿萨族人,手持棍棒与刀枪冲向“海狸号”运茶船停泊的狮鹫码头。

    酒馆距离码头和运茶船,只有不到半里的路程。

    成千上万的观众盯着他们的行动,码头突袭者的人数在人之间。

    他们中的一些人拿着枪支在岸边站岗,其余的人马一窝蜂地冲上“海狸号”甲板,粗暴的推开前来劝阻的海关官员,警告他们再不滚开就要开枪。

    暴徒们砸碎舱门,钻进货仓,熟练的架起一部绞车,用滑轮组把装着茶叶的货箱拉上来。

    每箱茶叶的重量至少有335磅,更好的茶叶装在小木箱里,但即便如此,那些小木箱每一箱也有磅重。

    要把船上的茶叶都运出来,凿开货箱并把茶叶倾倒进港湾,需要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

    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暴徒们把所有342箱共计9万磅茶叶,全部倒入海中。

    时值退潮,海水很浅,倒入海湾的茶叶呈长长的羽毛状向外扩散,漂向南方。

    从岸边驶来了成行的小船,上面坐着一些人,他们试图把海里的茶叶捞起来带回家,不过很快就被码头上传来的枪声“劝离”了。

    ……

    “倾茶事件”发生的那个傍晚,乔安一直在家中修订《尼福尔海姆的生态、社会与宗教概论》的最终版本,直到凌晨才审阅完这部20多万字的手稿,总算是赶在“死线”之前投递出去。

    这篇论文将于两周内发表在《奥法探索》夏季刊,不出意外的话,评分将会突破90大关。

    乔安熬夜赶稿,累得昏头胀脑,住宅所在的街区又远离发生骚乱的狮鹫码头,虽然远远的听见嘈杂声,期间还有数声枪响,但是后续并未听见激烈的交火声,只当是码头上醉鬼斗殴,也没往心里去。

    直到第二天一早,收到瑞贝卡来信,才晓得昨晚码头上闹出了大乱子。

    吃过早饭以后,乔安就应邀前往白屋庄园,参加瑞贝卡举办的周末沙龙,可想而知,讨论的主题必定是全城热议的“倾茶事件”。

    乔安走进客厅,发觉除了瑞贝卡和瓦萨夫妇,托马斯、爱德华和艾伦也都在座,客厅中的气氛有些压抑。

    在乔安的朋友圈里,往常最热衷讨论政治事件、并且观点总是针锋相对的两个人,瑞贝卡和艾伦,今天显得异常沉默。

    瑞贝卡的神态很微妙,似乎在刻意矜持,又像是在强压怒火。

    其实她不需要对这起暴力事件多说什么,想说的话都已经提前预言过了,昨夜发生的骚乱无非再次验证她的先见之明,这一点不需要她亲自强调,在座的诸位都是心知肚明。

    艾伦的情绪则混杂着沮丧和尴尬。

    作为激进派的支持者,“自由之子”的拥护者,在整个抗税运动期间,他以全部的热情为“自由之子”们的所作所为做辩护,这个年轻人是真心诚意的认为自己和同志们是基于伟大而崇高的理想,为大众谋求自由与平等,奋起与顽固腐朽的“保皇党人”做斗争。

    哪怕到了这场政治运动的后期,激进派分子的暴力行径层出不穷,哪怕艾伦本人既不参与也不认同那些一再突破底线的暴力行为,对政见不同者的公开羞辱乃至处刑,可他依旧真诚的为同志们辩护,坚持认为不能因为个别暴力事件而否定这场斗争的正义性。

    ……

    史料:真实的倾茶事件(《杰斐逊传》(美)约瑟夫·j埃利斯)

    杰斐逊在《英属美利坚权利综述》中对波士顿倾茶事件的文饰,也是同一种情况。

    在杰斐逊的笔下,一帮忠诚的波士顿人冒着被逮捕和起诉的危险,销毁了一船的禁运品。

    塞缪尔·亚当斯,大陆会议的主角之一,也是波士顿倾茶事件的主要组织者,肯定是会心一笑。

    因为他知道,这些所谓的“忠诚的波士顿人”,事实上是一群流氓和破坏分子,为了不被认出,他们伪装成了印第安人。

    他们获得了波士顿商人的暗中支持,这些商人中有许多人已在走私中大发横财。

    塞缪尔·亚当斯意识到,倾茶事件是一场经过精心策划的革命戏剧。

    杰斐逊把它描述为一场依据“茶党”(teaparty)的规矩自发实施的爱国运动。或许这又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杰斐逊才如此评价,正如倾茶事件本身一样,是精心策划过的。

 第134章 名义(加更求月票)

    直到昨天傍晚,艾伦·戴维斯全程参与了“绿龙酒馆”的“誓师大会”,旁观了暴徒们对“海狸号”运茶船的突袭,亲眼目睹暴徒将所有茶叶抛进大海,信念禁不住发生动摇。

    尽管嘴上不想承认,年轻的术士内心却觉得这件事做的太过火了,一时间想不出合情合理的说辞为“自由之子”们辩护。

    发觉客厅中的气氛太过沉闷,向来不喜欢在聚会中发表政见的乔治·瓦萨,觉得有必要打破僵局,清了清嗓子,表明自己对“倾茶事件”的态度。

    “我支持亚尔夫海姆人团结起来抵制皇家特许倾销的这批茶叶,但是我不喜欢昨晚发生在码头上的那种做法,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出更多问题。”

    “倾茶事件已经发生,与其讨论孰是孰非,不如抓紧时间补救,免得事态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瓦萨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出了注定不可能被倾茶一方采纳的建议。

    “‘海狸号’蒙受的损失必须得到赔偿,如果抓不到参与此事的暴徒,这笔赔偿金就应该由殖民地政府来承担。”

    “我基本同意上校先生的观点。”

    爱德华接着瓦萨的话茬,以军人兼法师的理性思维分析“倾茶事件”。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和平主义者’,也不反对在政治斗争中采取暴力手段,正如艾伦常说的那样——当革命到来的时候,暴力也将如影随形,否定了暴力,就等于否定革命。”

    “但这有一个前提,使用暴力的那群人是不是真的以‘革命者’自居,是不是已经公开提出了革命纲领,宣称自己就是要反对君主制,就是要推翻帝国暴政,号召民众独立建国——就像寇拉斯父子在远东抗税运动期间发表的那些宣言。”

    “很遗憾,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样一篇公开发表的革命檄文,还没有看到‘自由之子协会’或者其他政治集团公开站出来发声,表明自己就是要造反,就是要把帝国当局及其支持者定义为革命的敌人。”

    “只有在这种挑明旗帜造反的前提下,革命者才有理由否定现行的法律,暴力才是一种打击敌人的正当手段。”

    “既然不存在这样一份革命纲领,‘自由之子’们把别人的茶叶倒进大海就只能认为是一种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行径,他们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而是一群狂热的暴徒!”

    爱德华停顿了数秒,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

    “昨晚发生在码头上的暴力事件,完全验证了瑞贝卡当初做出的预言,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抗税运动已经变了味,不再是为殖民地大众谋福利,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实际上却变成了走私集团垄断茶叶生意的工具。”

    “请不要以为我这么说是打算投奔‘保皇党’,事实上我很清楚相比激进派的狂躁冲动,那些安于现状、拒绝变革的‘保皇党人’更加无可救药,我只盼望激进派能够冷静下来,哪怕是为后续必然愈演愈烈的暴力行动背书,也应该尽快拿出一份革命性的纲领,远东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学习借鉴。”

    爱德华提出的观点,令乔安感到耳目一新。

    表面看来爱德华是在谴责暴力,其实他的思想比那些在码头上打砸抢的暴徒更激进,主旨就是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

    或许是因为出生在军人家庭,自幼耳濡目染,爱德华很看重“大义名分”。

    比如你要造反,首先就要公开发表一份措辞激昂的檄文,历数敌人罪行,号召大众投身于正义的解放事业,在此基础上动用暴力就是正常的战争行为,不应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约束。

    譬如两国交战,正常的流程是先向敌国宣战,而后堂堂正正的发动进攻,倘若不宣而战,道义上就落了下风。

    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注意厘清“宣战”的对象。

    对帝国元首和统治机构的宣战才叫宣战,而像“自由之子”那样,散发传单和小册子要挟茶叶经销商,那不叫“宣战”,而是“恐吓”,典型的黑帮做派。

    “爱德华的观点很有趣,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对倾茶事件的看法。”

    托马斯眉头紧锁。

    “‘自由之子’们口口声声宣称他们代表了亚尔夫海姆的民意,我很费解,这里有谁授权他们代表自己的立场了?”

    “你们有吗?”托马斯环顾众人,“反正没有人来征求我的意见,怎么我就莫名其妙的被人代表了呢?”

    “议会通过了《茶税法案》,宣布参与运输贩卖进口茶者为‘人民公敌’。”艾伦低声回答,“议会代表殖民地大众,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暴力倾茶的合法性来源。”

    “问题是殖民地议会属于帝国政府的下属机构,当殖民地议会的法令与帝国内阁的法令发生冲突,谁的优先级更高?”托马斯问艾伦。

    “这就回到刚才盖茨先生提出的那个问题上了。”艾伦耸肩摊手,“殖民地议会应该先宣布脱离帝国统治,废除一切帝国法令,而后才能确立议会在殖民地至高无上的权威,否则自身的合法性就站不住脚。”

    托马斯点了点头,接着说:“如果‘自由之子’真有信心,认定殖民地绝大多数民众支持他们,号召大家拒绝购买进口茶就够了。”

    “皇家特许经销商输送到亚尔夫海姆的茶叶,哪怕售价再低也卖不动,自然会打消倾销茶叶抢占市场的念头,灰溜溜的夹起尾巴逃走,这才叫做‘民意所向’,赢的堂堂正正!”

    “然而那群暴徒干了什么?跑到码头上打砸抢,把竞争对手的茶叶全都倒进海里,这种行为不正是对民意缺乏信心的体现?”

    “‘自由之子’的领导人,还有议会里那些自诩民意领袖的绅士们,口口声声宣扬‘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却又唆使暴徒祸害他人的财产,这不是很虚伪吗?”

    ……

    史料:华盛顿对茶党的态度(《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英)尼克·邦克)

    从报纸上,富兰克林看到了茶党在美国引发的巨大热情。就连像乔治·华盛顿那样克制、内敛的贵族都和波士顿站在了一起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