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法师乔安-第1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透过望远镜,史密斯中校立刻认出这些武装村民都是伊达利尔的民兵,自称“橡树之心”,因为行动迅速,来无影去无踪,也被称为“一分钟人”。

    随军法师施法侦查过后,向史密斯中校汇报,总共只有五十来个民兵,附近并没有其他埋伏。

    史密斯中校原本有些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面对那群破衣烂衫的民兵,冷笑着拔出指挥刀,下令骑兵团开火。

    薄雾笼罩的山谷中顿时枪声大作。

    伊达利尔民兵立刻开枪还击。交火持续了五六分钟,林间枪声渐变稀疏。民兵意识到己方火力不足,分散隐蔽到了丛林密布的山谷深处。

    副官提议带领一支分队入林追杀溃逃的反贼,实战经验丰富的史密斯中校微笑着摇了摇头,摆手阻止他追击。

    “刚才那几个刁民只是诱饵,目的就是诱使我们分散兵力,入林追杀。”

    “年轻人,你刚从军校毕业,还不了解新大陆的刁民,他们毫无绅士风度,从野蛮的阿萨族土著那里学来一种阴险卑鄙的战法,躲在树丛里放冷枪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我们可不能上当。”

    副官半年前才从斐真本土来到殖民地任职,还欠缺与当地人交手的经验,史密斯中校指点了他几句就率领部队继续前进,直奔坐落在紫杉谷腹地的叛乱分子大本营伊达利尔镇。

    部队赶到镇上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然而被朝霞照得通红的街道上却看不到一个人影,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

    史密斯中校怀疑有陷阱,就让部队暂时驻扎在镇口,吩咐随军法师施法侦查,设法找出伏兵藏身之处。

    四名随军法师各自操控一枚“秘法眼”,从街头搜到街尾,包括街道两侧的房屋,全都空空荡荡,没有发现一个活人。

    这一结果出乎史密斯中校的意料,吩咐副官带领两百骑兵先行进入伊达利尔镇,进行更彻底的搜查。

    斐真官兵闯进死寂的小镇,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别说通缉犯,就连一个当地居民都没有找到。

    在镇上教堂的地下室,副官发现了“炽火胶”的包装箱和数枚散落的铅弹,地面还残留着弹药箱的压痕,这里曾是一座秘密军火库,只不过军火已经被转移了。

    史密斯中校听了副官的汇报,脸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深感不安。

    显而易见,自己的作战计划泄露了。

    反贼们不知从何得知消息,赶在大军来袭之前就转移了军火,躲藏起来。

    “是我们当中出了叛徒,泄露了行军计划,还是之前遭遇的那群一分钟人及时向他们的党羽发出了警报?”

    多年来在战场上厮杀的经验形成一种直觉,使史密斯中校感到情况不妙,连忙下令撤退。

    恰在此时,镇外枪声大作!

    无数民兵从树林中涌了出来,包围了史密斯中校的部队。

    从民兵们的装束来看,不光是伊达利尔本地人,还有来自周边村镇的武装叛乱分子,总数不下千人!

    见此情景,史密斯中校恍然醒悟,所谓的“伊达利尔的秘密军火库”,很可能是反贼故意泄露出来的消息,提前设下陷阱,诱使斐真军队赶来送死!

    可惜他醒悟的太迟了。

    民兵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屋顶上,从各个隐秘角落不断向斐真骑兵开枪放箭。

    斐真骑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照面就被扫倒一大片,悲鸣与马嘶响彻山谷。

    史密斯中校高声呼喊,策马奔驰,好不容易才稳住阵脚,组织部队举枪还击。

    斐真正规军毕竟训练有素,武器装备也更先进,凭借火力优势,顶住了民兵的第一波围攻。

    就在他们打算反击的时候,林中有人吹响号角,四周民兵仿佛收到命令,迅速撤进密林深处,转眼没了踪影。

    史密斯中校再次制止手下入林追踪,匆匆打扫战场,带上牺牲的官兵和伤员,原路撤离紫杉谷。

    这一路上,斐真官兵仿佛陷入噩梦,不断遭到民兵袭击,路边的树丛中,随时随地都有人在放冷枪,折腾的他们苦不堪言。

    最让史密斯中校深感郁闷的是手下那四位随军法师,显然成了反贼重点“关照”的目标,刚离开伊达利尔镇就中了黑枪,其中两人被背后射来的罪恶子弹谋杀,另外两人凭借法术保住了性命,却也受伤不轻,无力施展法术。

    没了随军法师提供侦查预警,史密斯中校和副官的法术也在战斗中消耗殆尽,部队形同一具具活靶子,撤退途中每次遇袭都会增加伤亡数字,拖累行军速度,使部队的处境雪上加霜。

    骑兵团的逃亡之旅步步艰辛,遍地血腥,直到黄昏时分才与赶来救援的另一支部队会合,总算是在士气彻底崩溃之前平安撤离紫杉谷。

    事后统计,此役民兵一方的伤亡不足百人,史密斯中校的骑兵团却有273人伤亡,损失相当于民兵的三倍。

    这是斐真正规军第一次在新大陆被民兵打得落花流水,死里逃生的史密斯中校事后向康华利将军汇报时还心有余悸。

    “伊达利尔的枪声”仿佛长了翅膀,消息飞快传遍新大陆东海岸,从约顿海姆到米德加德,再到亚尔夫海姆,无数人为伊达利尔民兵的英勇抗击欢呼喝彩,对斐真驻军则燃起仇恨的火焰。

 第80章 第二届大陆会议

    从紫杉谷到伊达利尔镇发生的一系列战斗,似乎并没有引起托马斯康华利将军的重视,在向温斯洛普总督汇报时,他轻描淡写地表示:

    “这只是一场小冲突,一个小小的意外。”

    史密斯中校对将军的态度很费解,私下里问老上司为何低调处理此事,难道付出如此重大的伤亡还不值得深刻反省?

    “我们当然需要好好反省,但是不能在总督面前流露怨气,更不能公开检讨失败的教训。”

    “为什么不能公开检讨失败的教训?这不正是我们眼下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这次遭遇失败的根源在于情报有误,中了叛党的陷阱,那么情报是从哪儿来的?谁应该为提供假情报负责,中校先生,您真的敢追究吗?”

    康华利将军一连串的反问,令史密斯中校不由头冒冷汗,哑口无言。

    关于伊达利尔军火库的情报,是总督阁下亲口透露的,现在这则情报被证明是有意放出来的诱饵,倘若追究责任,不就是在打总督阁下的脸?难怪康华利将军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伊达利尔事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迫使殖民地的抗税者们彻底放弃了与斐真王国和解的幻想,由示威游行之类和平抗议,转而投身于武装斗争。

    正是在这种思想转变的推动下,1626年4月2日,新大陆东海岸的民意领袖们纷纷赶赴米德加德城,提前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由于会址就在自家附近,缺席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卡斯蒂斯爵士,抱病出席了“第二届大陆会议”。

    这位病入膏肓的老英雄,已经没有力气拄拐行走,也没有精力如其它风华正茂的代表那般在会议厅中发表长篇演说,由小女儿瑞贝卡推着轮椅进入会场,与各地代表们一一握手过后就坐在会场角落,默默旁听。

    在卡斯蒂斯爵士身旁的席位上,左边坐着他的女婿,身着笔挺军装,与岳父同样低调而威严的乔治瓦萨上校,亚尔夫海姆的民意代表;而在爵爷右边,坐着约顿海姆的革命领袖,整个会场中最活跃、口才最出众的约瑟夫亚当斯先生。

    会议最初几天,讨论的话题主要是“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延续,然而与会代表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

    一方面,“伊达利尔的枪声”意味着战争实际上已经爆发,主张独立的约顿海姆地方武装正在自发前往紫杉谷,誓与新阿瓦隆城内的驻军血战到底。

    而在另一方面,除却约顿海姆之外的地方,当地居民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目前都还没有做好与北方同胞并肩作战的准备。

    你在米德加德城或者莱顿港街头,随便找个路人打听一下,问他是否支持约顿海姆人的抗争,对方多半会爽快地点头,说不定还要喊两声“无代表不纳税”、“不自由毋宁死”之类铿锵有力的战斗口号。

    然而你要问他除了口头上的声援,还愿意为支持约顿海姆人抗战做些什么,比如捐钱捐物,比如志愿北上参加独立武装,对方多半要尴尬地打个哈哈,避而不谈。

    放着自家和平安乐的小日子不过,出钱出力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支持八竿子打不着的“北方佬”,这种事情只有极少数理想主义者干得出来,至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别管口号喊得多动听,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都属于精致或者不那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尤其是米德加德和亚尔夫海姆的代表,固然不乏理想主义倾向,但是他们也都了解本地民众的倾向,如果只看重自己的革命理想却不顾现实民意,他们也就没资格担任民意代表了。

    斐真,当今瓦雷斯世界综合国力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可不是吹出来的,且不说天下无敌的皇家海军舰队,就算在斐真国内不怎么受待见的陆军,装备水平也是世界一流,光靠约顿海姆那群平均每十人配一条枪的乌合之众,这仗怎么打?

    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心里都清楚,约顿海姆的民兵急缺装备、经费和后勤补给,需要整编和训练,必须被尽快打造成一支正规部队,否则只要吃上一场败仗,就会如同流寇般溃散,各回各家,玩不下去了。

    那么经费和装备从哪儿来?

    只能求助于南方兄弟的资助。

    可是会议已经开了好几天,米德加德和约顿海姆的代表们在会场里高谈阔论,口若悬河,然而一旦落实到筹集经费、物资和招募义军,一个个都装起了糊涂,没人肯站出来承担责任。

    拖拖拉拉的到了4月8日,聚集在紫杉谷的约顿海姆民兵已达万人,这些自发奔赴战场的年轻人,不久前还在田里耕作,码头扛包,别说军事训练,很多人连枪都没摸过,拿着农具般简陋的武器,全凭一腔热血赶来参军。

    这些士气高昂的民兵聚在一起,得知没人给他们发军饷,自己也觉得成不了气候,就推选代表组成了“士兵委员会”,作为民兵临时领导机构,以“士兵委员会”的名义给大陆会议发来一封热情洋溢的请愿书,强烈要求大陆会议把他们收编成一支“正规军”。

    民兵有了编制,签了合同,就能按周领饷,装备和后勤有保障,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能加官进衔,荣获勋章,这是转为“正规军”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陆会议的代表们传阅了来自北方前线的“请愿书”,诚然为民兵们的高昂士气深深感动,却无法就收编这支部队达成共识,说到底,米德加德和亚尔夫海姆两地的民意代表就是不想承担战争义务。

    建立正规军,意味着大家都要出钱出力,可现在战事只局限在约顿海姆地区,米德嘉德和亚尔夫海姆真有必要引火烧身吗?两地民众能接受这样的牺牲吗?

 第81章 大陆军总司令

    是否有必要收编民兵?

    这一关键议题连续讨论了三天,大陆会议的代表们仍然无法达成共识。

    到了4月10日,苦等无果的前线民兵终于忍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