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法师乔安-第1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斯洛普伯爵在总督府设宴款待三位将军,饭后在客厅展开地图,与他们一起研究如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

    观察地图不难发现,新阿瓦隆坐落在伸向枫叶湾的斯莱德半岛上,只有西南角一条细长的“脖颈”与大陆相连。

    如今半岛脖颈已经被三万叛军驻扎的阵地死死扼住,新阿瓦隆与外界的陆路联系完全被切断,只能困守孤城。

    当然,形势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糟糕。

    叛党既没有海军舰队,也缺少可供用来攻城的重磅大炮,斐真一方的军舰可以畅行无阻地进出枫叶湾,往新阿瓦隆运兵运粮。

    从理论上讲,由于源源不断的海上供给,再加上完善的城防设施,新阿瓦隆城不存在被攻陷的风险,就这么跟城外的叛军长久对峙下去,打消耗战,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然而温斯洛普伯爵无法忍受长期处于倍叛党围困的境地,连政令都出不了城,自己还算个什么“总督”呢?

    为了打破僵局,温斯洛普总督认为有必要主动出击,夺取一处战略要地。

    在新阿瓦隆南方隔水相望的地方,直线距离不到两里,有一座半岛,从高空望下去,半岛轮廓酷似一只伸向海洋的皮靴,“鞋跟”后方的礁岩神似马刺,故而被当地人叫做“马靴半岛”。

    马靴半岛北部有一座状似谷仓的山丘,海拔高约500码,站在坡度平缓的山丘顶部,既能俯视新阿瓦隆全城,也可以俯视城外叛军的阵地。

    马靴半岛与新阿瓦隆城所在的斯莱德半岛,如同从一根藤上长出的两片叶子,两座半岛共用一条“脖颈”,恰恰就是叛军重兵把守的阵地。

    温斯洛普总督认为,如果己方部队在新阿瓦隆港口上船,在海军舰队的炮火掩护下,最多花上半天功夫就能在马靴半岛北部的浅滩地带顺利登岸,继而占领谷仓山高地,就可以凭借有利地形对叛军阵地构成火力压制。

    当时机成熟,斐真主力部队亦可配合运送到马靴半岛上的部队,对叛军阵地发起钳形夹击,将之一举歼灭,而后乘胜追击,占领叛军设在伊达利尔镇的大本营,这场平叛战争也就迎来尾声了。

    温斯洛普伯爵向远道而来的三位将军阐述的全盘作战方案,称得上谋略得当,唯一的美中不足之处就是保密措施没有做到家。

    第二天上午,这份作战方案才传达到斐真部队的尉级军官,一份完全相同的副本就已经摆在城外叛军临时总司令拉瓦尔将军的办公桌上。

    史料:巴林顿方案的另一种解读美国独立战争简史英斯蒂芬康威

    乔治三世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已经开始组织一支很大的增援部队,准备于来年部署到殖民地去。这支部队将与从波士顿撤出的英国军队联合起来,剿灭叛乱。

    负责陆军事务的陆军大臣巴林顿勋爵对于是否能够及时组织起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表示怀疑,他更倾向于通过海军封锁美国海岸线来迫使美国人屈服。

    然而,国王固执地认为,快速扑灭叛乱的唯一方式就是组织一支庞大的陆军力量;而有效的海上封锁,即便这种封锁是可以做得到的,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让殖民地屈服。

    而且,海上封锁还可能会刺激法国,法国可能担心,英国在大西洋上部署这么多的战船会对法国人在加勒比地区的领地构成威胁。

 第50章 谷仓山战役

    1626年6月初,乔治瓦萨尚未到任,大陆军总司令一职暂由本尼迪克特拉瓦尔男爵代理。

    本来,拉瓦尔对这个过渡性的职位毫无热情,反正自己再怎么卖力治军,最后功劳都会落在乔治瓦萨这个正牌总司令头上,那么自己又何苦替人做嫁衣呢?

    正是出于这种近乎赌气的消极心态,拉瓦尔五月中旬就来到大陆军总部所在的伊达利尔镇,至今已经到任三个星期,除了偶尔去前线阵地视察一下,基本就是个“甩手掌柜”。

    身为新大陆首屈一指的名将,其实拉瓦尔早已把大陆军存在的诸多弊病看得透彻,也深知这些问题都很棘手,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如果他是正印司令官,当然会下大力气整饬军纪,严格练兵,筹措装备,但是想到大陆会议选出乔治瓦萨这么个无名之辈当总司令,他就禁不住心灰意懒,宁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只要守住这个烂摊子就够了,其它的麻烦事就让乔治瓦萨操心去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和国外的局势都在急剧变化,拉瓦尔将军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微妙转变。

    六月初,拉瓦尔收到大陆会议主席,也就是他的老上司威廉尼克尔斯爵士发来的一封信。

    尼克尔斯爵士在信中坦言,大陆会议派往各国寻求援助的公使,大多吃了闭门羹。

    亚珊、海蓝和保士华三国政府,拒绝承认大陆会议的合法性,更不会提供任何形式的军事援助。

    迦南人和远东人的态度稍微好一点,没有把话说死,但是想从他们手中拿到实质性的好处也没那么容易,大陆军必须先打上几场漂亮仗,证明自己值得外国友人押上重注。

    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委托尼克尔斯爵士写这封信,就是想咨询一下拉瓦尔将军的看法,现在大陆军有没有可能打出一场令外国友人刮目相看的战役?

    如果拉瓦尔有把握,大陆会议将授权他便宜行事。

    这封来信使拉瓦尔胸中那团近乎熄灭的野心火苗,再一次熊熊燃烧起来!

    他决心趁着乔治瓦萨尚未到任,牢牢把握住这个难得的好机会,用一场胜利证明大陆会议没有选他担任总司令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于是,拉瓦尔将军立刻复信尼克尔斯爵士,主动请缨发动一场战役,争取赢得漂漂亮亮,赢得外国友人赏识,帮外交官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筹码!

    拉瓦尔将军斗志昂扬的回信,令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喜出望外,当即授权他选择恰当的时机发动攻势。

    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在精神上与前线战士并肩作战,至于枪支弹药和后勤补给什么的不好意思,你们就先凑合一下吧,打赢这一仗,面包会有的,子弹会有的,加官进爵也都会有的。

    拉瓦尔将军本来就没指望从那群官僚口中得到实质性的承诺,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打一场胜仗。

    大陆军与驻扎在城里的斐真部队兵力相当,装备水平和实战经验都不在一个档次,唯一的优势就是士气旺盛,在独立宣言的感召下,主动来前线参军的热血青年们不怕流血牺牲。

    拉瓦尔将军一贯奉行慈不掌兵的原则,但是他不想强迫小伙子们去冲击敌军重兵把守的城塞,因为这种毫无意义的牺牲并不能给他带来胜利,反而有损他的声誉,使他显得很愚蠢。

    在平原上与斐真正规军正面交锋是不明智的,拉瓦尔需要一个更好的切入点,选择一处对己方最有利的战场,从而尽可能拉平敌我双方在装备和单兵素质上的差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望以弱胜强。

    拉瓦尔召集麾下将领开会谋划,最后将目标选定为马靴半岛上的谷仓山。

    之所以选择占领谷仓山,其实与温斯洛普总督的思路如出一辙:

    从谷仓山上架起大炮,炮弹可以直接轰进新阿瓦隆城内,虽然实际造成的杀伤有限,却能对城内民众造成最大限度的心理威慑,进而引发国内外舆论热议,营造出我方优势很大的氛围。

    外国友人们在报上看到这样的头条新闻,“新阿瓦隆惨遭大陆军炮击,沦陷在即”,心情想必是很愉悦的。

    反正外国佬又不可能亲临战场视察,只要大陆军把声势搞大,大造舆论,哄得外国友人痛痛快快地签支票,提供军援,拉瓦尔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事有凑巧,就在拉瓦尔谋划攻占谷仓山高地的时候,新阿瓦隆城里的“自由之子”打探到温斯洛普总督及其麾下将领计划于6月15日进军马靴半岛。

    拉瓦尔收到这则情报,不禁感到进退两难。

    如果不赶紧动手,被敌军抢先一步占领谷仓山,自己之前策划的一切美好前景都将成为泡影。

    反之,如果现在就发动攻势,由于军队的整编和补给都还没有准备就绪,大炮也还没有运过来,匆忙出兵风险太大,就算占领了高地也很可能守不住,白白损兵折将。

    应该作何选择呢?

    换做乔治瓦萨处于拉瓦尔的位置,肯定会选择按兵不动,保存有生力量。

    然而拉瓦尔可不是乔治瓦萨,他们两个人就好比一对镜像,无论出身、性格还是指挥风格都截然相反,恰恰是在乔治瓦萨认为应该力求稳妥的关头,拉瓦尔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发动一次军事冒险。

    拉瓦尔早就认识到,一位成功地将领必须足够心狠手辣,不介意拿同僚和下属们的累累尸骨为自己铸就丰碑。

    过往多年来的从军经历,不断强化他的这一理念,今次也没有什么不同。

    6月12日黄昏,八千名大陆军战士在拉瓦尔将军的率领下离开位于半岛脖颈的阵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军,趁着夜色登上了谷仓山。

    拉瓦尔指挥民兵挖掘战壕,修建堡垒,在随军施法者的协助下,天亮前就在山上建起像模像样的防御工事。

 第51章 谷仓山战役(Ⅱ)

    6月13日,天刚蒙蒙亮,在海上巡视的斐真军舰就发现了谷仓山上的动静。

    威廉豪将军顾不上通知陆军,立刻下令军舰向谷仓山开炮。

    猛烈的炮火炸毁了民兵建造的很多掩体,但是没造成很大的伤亡。

    海军的炮声把温斯洛普和他的将军们从睡梦中叫醒,他们惊奇地发现,谷仓山上一夜之间布满叛军,敌人竟然抢在他们前面占据了这处战略高地。

    克林顿将军认为,现在应该立刻派兵攻占马靴半岛的“脖颈”,掐断半岛与大陆的联系。

    “半岛上的叛军缺少舰艇支援,一旦被切断退路便不攻自破。”

    康华利将军和伯戈因将军却一致反对克林顿的提议,他们认为应该直接从海上发起攻势,陆军运兵船在海军舰队的炮火掩护下可以轻而易举登陆马靴半岛,歼灭困守在山丘上的叛军。

    反之,绕一大圈远路去攻打半岛“脖颈”风险太大,陆军失去海上的炮火掩护,进攻叛军重兵把守的阵地,很可能因此陷入苦战,而谷仓山上的叛军就可以乘机架起大炮,跨越两岛之间的狭窄海峡,直接轰击新阿瓦隆城。

    新阿瓦隆城遭受叛军炮击,直接伤亡和损失其实不会太大,但是必将给城内军民的士气造成重挫,温斯洛普伯爵身为城中总督,面子上也挂不住。

    温斯洛普伯爵最终拍板决定,采纳直接攻打谷仓山的作战计划。

    新来的两位将军不太熟悉战场地形,这场战役就由托马斯康华利指挥。

    康华利将军的指挥风格特别保守,最突出的战术特征就是步步为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他打算带七千官兵进攻谷仓山,光把这七千人集合起来就用了四个小时,然后再让士兵登上驳船,从新阿瓦隆码头运到马靴半岛的浅滩地带,在海军舰艇的炮火掩护下,直到下午两点才完成登陆。

    斐真部队的拖拖拉拉,给了大陆军民兵足够的时间修筑工事,加强谷仓山阵地的防御力量。

    但是大陆军也有自己的麻烦,比如指挥混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