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法师乔安-第7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这一层关系,没有谁比卡斯蒂斯爵士更适合出面调节殖民地当局与阿萨族原住民的矛盾,事实上他也的确这样做了。

    卡斯蒂斯勋爵先给老友洛根沃尔松格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老友能够出面劝说齐格蒙长老放下怨恨,尝试接受与尼克尔斯爵士合作。

    卡斯蒂斯勋爵在信中说:“尼克尔斯与齐格蒙如果能够化敌为友,将为今后原住民与外来移民的深入合作树立楷模,为促进新大陆的民族融合大业开一个好头。”

    洛根与卡斯蒂斯爵士志同道合,同样渴望化解原住民与殖民者过往的积怨,促成各族和睦相处。

    收到卡斯蒂斯勋爵的来信,洛根欣然接受嘱托,连夜启程来到米德加德城,劝说齐格蒙长老与尼克尔斯爵士捐弃前嫌,并肩作战。

    齐格蒙长老当初肯受邀出席结盟会议,就表明无论他情感上如何排斥与殖民者合作,但是在理智上并没有完全否定结盟的可能性,之前表现出的强硬态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待价而沽,争取最有利的结盟条件。

    洛根的到来,给了齐格蒙长老一个趁势下台阶的机会,同意接受卡斯蒂斯勋爵的邀请,前往他隐居的庄园参加午宴,拜会这位传奇人物。

    与此同时,尼克尔斯爵士也收到老友的来信,应邀出席卡斯蒂斯勋爵的家宴。

    谈判从正式会场,转移到了私人客厅,尼克尔斯爵士与齐格蒙长老的这次会晤,态度都比之前软化了不少。

    再加上卡斯蒂斯勋爵和洛根居中调节,双方最后各让一步,终于达成合作协议。

    为了拉拢石柱镇的阿萨族勇士参战,尼克尔斯爵士做出书面承诺,战争结束后将维格利德大平原西部的维穆尔河谷地区,一大片肥沃的河谷良田,归还沃尔松格部落。

    除此之外,米德加德军方还将为志愿参战的阿萨族战士提供一笔丰厚的佣金。

    关于佣金的具体数额,本来应该由拉瓦尔男爵这个军方代表出面洽谈,但是众所周知,男爵阁下因为母亲之死,向来对阿萨族人恨之入骨。

    即便收到卡斯蒂斯勋爵邀请,拉瓦尔男爵也拒绝参加这场旨在促成与阿萨族合作的私人宴会,涉及军事方面的合作条款,只能由尼克尔斯爵士代表军方与齐格蒙长老商谈。

 第5章 南方烽火(Ⅰ)

    齐格蒙长老对尼克尔斯爵士开出的条件还算满意,再加上洛根和卡斯蒂斯勋爵的面子,最终在合作协议上签了字。

    阿萨族方面,征招佣兵的事务由洛根沃尔松格全权负责,训练和指挥也由他一手操持。

    这支预定征召人数不低于1000人的阿萨族雇佣军,将以一个“独立团”的形式加入米德嘉德军团,直接向总督阁下负责,与拉瓦尔男爵的嫡系部队协同作战,抵抗斐真入侵者。

    除了联合阿萨族原住民,尼克尔斯爵士在结盟会议上还倡议新大陆的两块亚珊属殖民地米德加德与亚尔夫海姆联合起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紧密合作,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壁垒,组建统一的军队和指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以便南北两大殖民地取长补短,协调一切资源对抗侵略者。

    对于尼克尔斯爵士的这条倡议,来米德加德城出席会议的亚尔夫海姆总督约翰诺福克颇不以为然。

    米德嘉德殖民地无论人口、地盘、军事力量还是经济规模,都比亚尔夫海姆殖民地更大。

    现在两大殖民地总督是平级,可要是一起组建“战时联合政府”,相对弱势的诺福克爵士不得不屈居于尼克尔斯爵士之下,给对方当副手。

    无论是出于维护个人荣誉考虑,还是维护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相对独立的地位,避免沦为米德加德殖民地的附庸,约翰诺福克都不能接受威廉尼克尔斯的这一倡议。

    问题在于诺福克爵士的这些考量,大多是出于私心,私下里想一想是可以的,却不好在会场上明说,否则难免给人留下不顾大局的印象。

    经过一番纠结,诺福克爵士终于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以组建战时联合政府需要帝国内阁和皇帝陛下批准为由,委婉的拒绝了尼克尔斯爵士提出的“全面联合”主张。

    尽管尼克尔斯爵士的意图没有完全达到,好在诺福克爵士只是在政治上抗拒联合,在军事和贸易上则认同尼克尔斯爵士的倡议,同意与北方同胞展开全面合作。

    在双方签署的协议中,诺福克爵士承诺优先供应米德加德军方急需的粮食、被服和军马等物资。

    作为回报,亚尔夫海姆军方也能以较为实惠的价格,从军工业更发达的米德加德购入南方无法生产的先进武器,比如魔晶步枪和魔晶炮。

    联合会议胜利闭幕的那天,恰好是米德加德大学正式开始放寒假的日子。

    乔安的生活节奏并未因假期到来而改变,依旧整天泡在学校图书馆或者实验室。

    除了钻研法术,或者阅读献,乔安现如今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路过报亭的时候,花上几个铜板,买一份米德加德论坛报,看一看当天有什么新闻,尤其是关于战争的消息。

    自从去年11月斐真议会通过一份态度强硬的提案,透露出武装入侵米德加德的野心,乔安就一直提心吊胆,唯恐哪天早上一走出家门,就看见满大街的斐真大兵耀武扬威。

    然而时间过去已经三个多月了,斐真方面迄今未见采取军事行动,报上有消息声称,之前那份相当于宣战的提案,仅仅是在下院通过,提交上院过后,就被有意搁置了,一直拖延着不肯做出决案。

    这件事简直把乔安搞糊涂了!

    斐真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度啊?

    为啥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此复杂?

    议会的权力比国王更大也就算了,还分为下院和上院贵族院,对外国宣战这样的重大决议必须同时获得两院表决通过,在经过国王本人签署,才能正式形成法案。

    换句话说,仅仅是下院通过的宣战提案,并不具备法律效力,目前还只停留在“嘴炮”恫吓的层面。

    但是这份议案也并非毫无价值,因为上院无权驳回下院的议案,最多只能拖延半年,最终还是要放行。

    从斐真上院的拖延态度来看,似乎上院的贵族老爷们对待发动战争这件事比下院的民意代表更慎重,更不情愿与神圣亚珊帝国开战。

    乔安自认为脑子还算聪明,可是斐真人这种权力分散到近乎精神分裂的政治生态,还是搞得他满头雾水,不得不花些时间阅读斐真这个国家的历史献,深入了解斐真国情,从源头理清为何斐真人会形成如此复杂、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

    当代那些最卓越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普遍认为斐真人的“立宪君主制”和“两院制”是当代最先进的政治体制,乔安承认这种观点有道理,然而他仍然觉得针对重大事件的时候,这种决策方式太过拖沓,效率太低。

    但是换个角度来想,既然学者们都说斐真人是瓦雷斯世界最会“搞政治”的民族,有全世界最完善的“政务官”和“事务官”选拔体系,他这个外行都看得出来的弊端,难道人家自己心里没数?

    可能是为了某些因素,不得不牺牲一些行政效率。

    或者从阴谋论的角度来揣测,斐真上院和下院其实并没有什么矛盾,只是在相互配合着演一出“双簧”。

    下院议员反映国内民意,喊打喊杀,咄咄逼人,营造出立刻就要掀桌子开战的气氛。

    上院议员则扮演理性、客观、公正的角色,拖延开战议案的同时也向帝国当局做出暗示:如果你们还不肯在谈判中做出让步,我们这边的激进主张可就压制不住了。

    另一方面,斐真迟迟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可能与海蓝人的立场有关。

    斐真与海蓝,在新大陆的殖民地相隔甚远,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天然存在结盟的基础。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也的确结成了一个旨在瓜分帝国在新大陆殖民地的同盟。

    斐真人对米德加德怀有领土野心,海蓝人则渴望夺取亚尔夫海姆的丰饶沃土这可比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的穆斯贝尔海姆戈壁更适合殖民定居。

    斐真人迟迟没有进军米德加德,大概是想观望一下海蓝人在南方的作战进展是否顺利,能否吸引亚珊帝国向亚尔夫海姆地区派兵增援。

 第6章 南方烽火(Ⅱ)

    如果帝国当局真的出兵增援亚尔夫海姆,那就没有多少余力再为米德加德地区提供军事援助了,得益于海蓝人在南方的牵制,狡猾的斐真人将会得到一个进军米德加德的最佳时机。

    从这个角度逆推回去,乔安不难设想,如果路易朱蒙维尔将军在南方的作战受阻,没有起到牵制作用,那么斐真人也未必真敢出兵入侵米德加德。

    无论是为米德加德着想,还是为自己的故乡亚尔夫海姆考虑,乔安都希望朱蒙维尔兵团在南方吃败仗,丢盔弃甲的逃回穆斯贝尔海姆,使新大陆南北两地的民众都得以摆脱刀兵之灾。

    乔安关注报纸上对南方战况的跟踪报道,就是期待看到朱蒙维尔兵团吃败仗的好消息。

    可惜事与愿违。

    1622年一月初,亚尔夫海姆驻军司令查尔斯盖茨将军率领部队南下阻击朱蒙维尔兵团,双方于黄铜山区爆发了一场激战。

    根据前线传来的报道,此战盖茨将军身先士卒,指挥若定,成功阻止了海蓝人的进军势头。

    持续一周的战斗结束后,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人员伤亡,战况也陷入僵持状态。

    然而在1月6日的一场战斗中,盖茨将军不幸身负重伤,连夜被送回莱顿港接受急救。前线的指挥权,移交给盖茨将军的副手,骑兵中校乔治瓦萨。

    或许是因为总司令的意外负伤使麾下官兵士气受到打击。在两天后爆发的一场战斗中,亚尔夫海姆兵团吃了败仗,被迫放弃阵地。

    瓦萨中校率领这支败军一路向北撤退,朱蒙维尔将军则率部追击。

    从一月上旬到下旬,双方又接连爆发了五场战斗,全都以瓦萨兵团的败北告终,战线由黄铜山口转移到德林河谷,瓦萨中校麾下的部队除了逃跑逃得飞快,很难找到什么亮点。

    米德加德论坛报派驻南方的战地记者,多少还要顾及一些同胞情分,在发回来的战报中,千方百计为瓦萨中校的失败做辩护。

    比如从客观上来讲,亚尔夫海姆兵团的正规军数量很少,七成以上是民兵,无论兵员数量还是素质,都远不如海蓝正规军与豺狼人组成的联军。

    比如瓦萨中校虽然接连吃了败仗,但是这位中校先生有两个神奇的特长。

    其一是在军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威信,镇得住场面,就算是打败仗,也不会出现崩溃的局面,部队总是能够很有秩序的撤退下来,迅速重新集结,伤亡数字也不大。

    只要有瓦萨中校坐镇指挥,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不会因连番失败而受到严重削弱。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瓦萨中校虽然无法战胜过于强大的对手,但是输得并不难看,而且还保留着反败为胜的资本。

    瓦萨中校的第二个特长,就是无与伦比的勇猛和好运。这位指挥官先生,总是站在战场的最前线,身先士卒奋力搏杀,极大鼓舞了前线官兵的士气。

    然而盖茨将军遭受的厄运,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