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之诸天横行-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数大约是100人,在郡城外的一个小山谷组建了铁工坊,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小煤矿,发现的原因是附近的人已经用了好多年了,只是谁也不懂是啥玩意儿,就是比烧柴好使,他们就用了。
人员有了,钱也不缺,邓枫带着铁匠们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搞出了土高炉,当第一炉上千斤的铁水出来后,所有的铁匠都给邓枫跪下了。这座高炉是真的花了时间的,出来的也不是垃圾,而是货真价实的生铁,邓枫在《群侠》世界用了十多年。
这样的产品要是再现代,那都是残次品级别,但在这个年代,那是上等的好铁。生铁出来之后,再用土法搞得焦炭为能源,专门加入石灰石脱硫、脱磷,搅拌法脱碳,最终搞出熟铁。生铁、熟铁都有了,钢也就非常好办了。
又用了一个多月,邓枫用“铸模”方式生产兵器,很轻松的给所有步兵骑兵配齐了长矛和头盔。其实就是设计一个标准模型,然后以铸造的形式弄出基本坯料,最后稍作锻打加工就是质量不错的成品。
当然这是建立在材料好的基础上,特别是长矛,更加简单,最主要的是用这种方式生产,成本不到直接锻打的一半,工时三成多点。
头盔则是两件式,分别铸造加工好左右两半,然后中间用皮革底料、铆钉固定,就是人人都有的铁盔,肯定不如整体加工的防御好,但成本降低了四成,工时缩短了近七成。盔甲麻烦点,长方形叶片用的是畜力冲床,把钢材直接冲击好,再固定在皮革底料上,就是远超这个时代的钢板护甲。
所有兵器、装具最后统一刷上黑漆,美观大方——汉朝尚火德、重红色,军队的装备以红底为主,但主要指的是军服,而且也不是大红色,邓枫安排的军服自然是原本的东汉制式,胡乱更改军队装具形制可是会被当成谋反的,但兵器铠甲漆成黑色没有问题。
最后是人员训练,也采用了现代风格的“标准化”训练模式,但并不是抛弃了这个时代的训练方式,而是把这些练兵方式标准化、制度化,宰以现代理念为辅助,最终完成训练。
步兵主要是邓枫提出来的“步伐训练”,其实就是齐步和跑步,正步没要求,因为没必要。用这两种训练,以邓枫简化现代军规指定的纪律为管束。
配合这个时代的阵型和变阵,王越协助邓枫设计的刺杀训练,加上适当的体能训练,仅仅三个月后,陈宫亲口对高顺训练的步兵以肯定,称为“昔日冠军侯之雄兵不过如此”。
骑兵邓枫不懂,张辽才是专家,但邓枫还是根据后世的资料给出了著名的近代骑兵战术——密集阵“墙式冲锋”,本来招募的这些骑兵全部都有基本的马术基础。
战马是陈宫通过丁家、就是后来并州刺史丁原所在的那个丁家弄来的上等草原战马,装具是邓枫直接“拿来”的双侧金属马镫、高桥马鞍,还要加上专业的半圆形马蹄铁。
最终训练完成后,当500骑兵以三排密集排面平端着长矛猛烈冲锋的时候,哪怕是当了几年骑兵、参加了数十次战斗、因功获封屯长的骑兵专家张辽都觉得心中悸动。
毫不客气的说,这1000步兵、500骑兵已经全部完成了初步训练,只要再加强训练一段时间,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凶悍的精兵!
唯一的问题,就是邓枫至今也没解决远程火力的问题。
一开始,他肯定想要用曾经的火枪队,问题是,当他按照《群侠》世界试验出来的最优配比搞出发射药时,却发现这些东西只能剧烈燃烧,不会发生任何爆破,不管用多少数量、压紧到什么程度都不行。
倒是陈宫对此非常惊喜,认为这玩意儿简直是火攻和水战的神器,但邓枫却很无奈的看看天,这个以灵气、武艺为根基的世界,显然是排斥科学元素的。
火枪失败,那就用钢弩好了。然后发现,古代的铁胎弓是非常复杂的工艺,根本没法量产,倒是给某个人弄个五石弓之类的东西很好使。
邓枫只好以此为基础进行简化、标准化,最终把弩臂搞了出来,只是因为金属材料原因重量偏大,射程100步的标准步兵弩,重量按照现代标准是5公斤多点。
同时,单纯依靠臂力发射的话,一个人能射十次就算是绝对精英了,为此邓枫将其改进为腰张弩,借助腰力上箭,随便哪个弩兵都能轻松发射30次以上。
最后以等比缩小的形式搞出了射程大约40步的骑兵弩,重量也超过了3公斤,准备将来给所有骑兵人手一副。
不过这两样东西刚刚搞出来,弩臂只有那些已经出师的优秀铁匠才能制作,哪怕是按照最快标准,搞出300步兵弩手、600副骑兵弩,没半年一点戏都没有,主要是优秀的铁匠太少了。
无奈之下,邓枫只能先让他们弄出300副步兵强弩,骑兵暂时就当近战枪骑兵好了。
PS:东汉的军服颜色、款式都有争议,铠甲也不好说,这里就简化了。
。
7。8 军队成形、黄忠到来
第七章我在三国铸汉魂
7。8 军队成形、黄忠到来
邓枫上任太守半年后,上党郡兵大营校场。
“第一排,放!”随着高顺亲口一声大喝,旁边的传令兵猛地挥下红旗,第一排100名弩手扣下了扳机,100支弩箭呼啸着飞出,准确覆盖了距离大约70步的集群靶标。
这是一次专门组织的军事演练,目标是检验上党郡兵半年的训练成果。
弩兵采用三段击模式,先一步利用射程优势对敌方进行火力覆盖,因为这个年代的弓箭手、或者说整个华夏封建时代的弓箭手,有效射程也就50多步,“百步穿杨”那是给顶尖精英的专属。
所谓的一石弓,弹力在那里摆着,不可能有太远的射程。
射完了第一轮,本就在前面的三排共600长矛手以整齐的步伐扛着兵器向前推进。
弩兵随即跟进,边行进边上箭,待指挥官再次下令,弩手继续以三段击的模式,从前面的长矛手头顶继续覆盖射击。
距离敌人大约20步时,所有长矛手改为平端着长矛,继续推进准备近战,弩手则向两翼散开,准备继续对敌方后队进行侧方遮蔽覆盖。
总之就是尽可能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的同时,让敌人前后支援中断,最大程度为长矛手减轻压力。
这中间,按照设定是有敌方箭雨覆盖的,不过按照邓枫给步兵配备的半身札甲和铁盔,一般的一石军用长弓需要在20步距离才能有效射穿,而且绝大多数时候会卡住箭头。
只能用三棱破甲箭,才能保证20步距离的有效击杀。不过,当长矛手行进到距离敌人20步的时候,敌方步兵已经遭到了己方虽少两轮三段击的覆盖,远程火力剩不下多少了。
一旦敌方阵型打乱,张辽率领的300枪骑兵就会立刻以墙式冲锋冲过敌方阵型,留下一地尸体。
原本按照计划,他们也能在必要的时候以骑射的形式用骑兵弩发动攻击,不过至今他们也没能配齐强弩,只能暂时担任纯粹的近战枪骑兵。
游牧骑兵就算是骑射,大多数用的也是软弓,对无护甲目标的有效射程也不会超过40步,真正能够马上开硬弓的都是绝对精英,很多将领都做不到。
对邓枫的半身钢板札甲来说,想要有效击杀基本需要贴脸才行。而邓枫的两种弩,射程都是按照“有效杀伤皮甲目标”的标准设定的,绝大多数游牧骑兵能够配备的防具,也就是皮甲级别。
毫不客气的说,就算是硬碰硬的拼骑射,绝大多数草原骑兵也别指望玩过现在的张辽手下骑兵。
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一个配齐装备的长矛弩骑兵,成本相当于7个长矛手或者3个步兵弩手,还要是有不错骑马基础的士兵不少于3个月的基本训练才能基本发挥。
完全发挥的训练标准不会少于半年,这还只是说的装备、训练成本,平日里人吃马嚼,消耗也很恐怖,实在是太贵了。
这半年来,邓枫对所有兵种在训练中进行了调整,其实也就是步兵和骑兵。500骑兵没啥好说的,邓枫也不懂,所以全权交给张辽负责。
还是按照原本的装备,目前只有长矛,将来要配上骑兵弩;这次演习出动了300,剩下的200作为预备队。
步兵则减少为900人,仍然是高顺负责,这次演习中出动了600,剩下的300作为预备队。
弩手已经全部配齐,共300人,由王越的大徒弟史阿负责,防护与步兵相同。
所有强弩全都有背带,行军时背在身后减轻负担,每人36止弩箭,他们还会额外配备一把长约70厘米的环首刀作为自卫武器。
最后是重新设计了军装,其实就是嫌这个年代的衣服太繁琐,哪怕是普通人穿的也比较臃肿、复杂。
邓枫就把自己的衣服为蓝本,颜色不变,麻布材料(这年头没有棉布),适当截断下摆、收紧各个位置,再加上尽量合身和武装带设计,显著改善了人员形象。
除了战斗兵种,邓枫还搞了几个这个时代不存在的新兵种。
首先是工程兵,其实就是攻坚的床弩、投石车。
床弩全部采用铁胎弓臂,所有磨损件全部使用钢制,以至于重量、个头非常感人,但杀伤力极为恐怖。
邓枫全部按照马车标准配上了两轮弩车,战时以牵引形式机动,或者由6名步兵人力推行、操作,一共准备了20部。
弩箭分两种,一种就是小号长矛,作用是杀伤敌方人员,或者必要的时候钉在城墙上,给后续进攻提供方便,有效射程可达400步。
杀伤力堪称恐怖,就是射速偏慢,哪怕是随车配备了绞盘,三人合作上箭,也只有一分钟左右一发的射速。
还有一种是在长杆前端装了个长水滴形撞击头,专门用于摧毁敌方技术装备或者野战工事,如盾车、投石车、云梯车、箭楼车、木质墙壁、寨门等等,因为箭头过重,射程只有200多步,但专业性更强。
投石车只是搞出了产品,但并未量产,主要是暂时用不着,没必要暴露技术。
这一兵种属于战略级别的,由小昭负责管理。
其次是医护兵,这个由程灵素负责,专门购买——没错,是购买了大约50名脑子比较活泛的女子,招募根本一个人都招不到。
这个年代的女子虽然不至于像明清时代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绝大多数人想起的“军中女人”,就只有一种人——营女支。
正常情况来说,一般人根本不会去,邓枫只好以个人购买奴婢的名义买下了他们。
程灵素专门搞了一些医疗用品,其实就是简单的止血带、绷带、缝合针线等等。
加上以《群侠》世界金疮药为基础的消炎止痛粉,通过蒸馏方式弄到的根本不合格、估计也就不到40度的烈酒作为消毒清洗剂。
目前只能对伤势不太重的人员进行救护,对于残疾、重伤则基本无效。
饶是如此,这已经让除了邓枫一家之外的所有人都跪下了,因为以前其实只有将领才有资格享受军医待遇,普通士兵基本硬抗,扛过去就活,抗不过去就死。
这50个医护兵同样穿军装,但不着甲,只是额外在左上臂缝上一圈红布,区别她们的身份,平时随身携带一把短刀用于自卫,再就是背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