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无限之诸天横行-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才是举”的名号。

    这让邓枫很是莫名其妙,因为他以前在全天下的名声一直都是荒淫无度,甚至连“邓枫和他的女卫营二三十事儿”之类的限制类小段子都不少。

    不管怎么说,名声变好了是好事,虽然邓枫真心不在乎这些,但也没兴趣被人冤枉。

    为此他还专门问过十多个能力最突出的儒生,为什么他让蔡琰一个女子当了办公室主任他们还赞同,这些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但大致来说核心意思都一样,只要你愿意用儒家弟子,我们都赞同。

    这让邓枫有一种砍人的冲动——他这才想起来,这个年代的儒家也没啥太好的路子可以当官,资源绝大多数把持在世家和勋贵手里。

    就在这样条理清晰的发展中,晃眼就是将近一年,时间进入了中平六年的四月份。

    首先发展的自然是军事方面。

    如今的并州军已经不好再增加军队数量,特别是骑兵部队,如今已经重新补充完整,36000精锐骑兵也全部整训完毕,不管是战斗力还是人数都当得起大汉第一。

    再增加就是汉灵帝再好说话也会有麻烦,那就只能采用了变通的方式。

    首先是步兵增加了2000,名义上是补充战损,实际上是向上虚报了损失之后偷偷增加,为了以防万一甚至都没敢增加编制,而是把人数分散到原有编制中,这样才把步兵增加到了12000人。

    其次是15000弩兵,已经全部改为骑马弩兵,原本长度为70厘米的自卫用短环首刀被淘汰,统一换成了现实中的65式骑兵战刀。

    而且专门加厚了刀背,每一把重量都在5斤左右,训练中专门增加了骑兵战术科目,必要的时候他们也是轻骑兵,还有郡兵中原有的200弩兵同样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第三是女卫营,人数正式扩编到2000,分为两个部,由同样获得了中郎将名号的马云禄统一负责,已经晋升为中郎将的小昭反而正式被撤销了本就有名无实的统领职务,恢复了专职小丫鬟。

    第四是讲武堂,又招收了新一批的少年学员500人,原本的500老学员大致上已经面临毕业,两年内如果需要扩军,他们就是最合适的基层军官人选。

    王越正式被任命为实际上的负责人,名义上的山长是邓枫,也就是以后毕业的讲武堂学员理论上都是他的学生——不要提什么“蒋校长觉得很赞”。

    第五是医护兵如今已有800人,负责人毫无疑问就是程灵素,不过真正在军中任职的只有500人,剩下的都在各郡新建的神农医院。

    第六是工程兵,如今正式入列了新型投石车,而且是多次优化设计后的幸好,重量更轻,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而且研发了火油弹、火攻药包弹、发烟弹等专业弹种,因为用不了几年就要正式开始攻城战了,此时必须有专业训练才行。

    最后,以辎重兵的名义又增加了1000骑兵和2000步兵,对外说法是统一管理的民夫,平时为民,战时负责补给运输。

    总的来说,并州军光是主战兵种已经达到了66000人,不算工程兵和女卫营,也没算各郡的郡兵。这战斗力绝对是冠绝当世,不带一点水分的那种。

    其次是民生方面。

    首先是农业土地方面,因为邓枫的反复清理,如今并州的世家已经只剩下一些战战兢兢的小杂鱼,那些被清理掉的世家自然不可能带走土地房产。

    邓枫以朝廷的名义全部充公,然后招募流民屯垦,但搞得不是“耕者有其田”,而是专业农场制度。

    也就是以退伍、伤残老兵为负责人,按照1000亩左右一个的标准建立农场,招募各种原因失去土地的农民耕种,按照“对半分”原则获得收入。

    也就是农民无条件获得全部收成的一半,这些收入按照一定标准而不是平均分配的方式全部发放给农场居民,剩下的去掉日常开支收归并州所有。

    如今的天下烽烟四起,各处流民无数,反而是并州因为邓枫的原因情况良好,因此很是接收了大量人口,现在的并州已经成为天下公认的富庶之地。

    其次是早已进行的“要想富先修路”政策,一直在强势推行,如今并州的交通便利已经名传天下,继而带动了商业的大规模发展。

    如今并州的正常商税收入已经明显超出了农业税,这还是邓枫大量搞官办农场的情况下。

    更别说并州垄断的草原走私贸易,虽然因为邓枫反复“清洗”周边草原导致并州向西、向北近千里没有敌人,但更远的目标也要吃饭不是?反而因为并州军的强势地位,收入更加稳定了。

    第三是工业发展。如今的并州工业早已名震天下,当然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上党地区,而是覆盖全州,工业化生产的铁器、瓷器、毛纺、麻纺、皮革乃至于“穿越神器”玻璃琉璃畅销天下。

    并州商队是全国所有地方都欢迎的存在,特别是毛纺工业,把草原上以前屁用没有的羊毛纺起来成为粗毛尼。

    再加上一层丝绸或者细麻布里衬——三国时期没有棉花——就是整个天下成本最低的过冬衣物,也是并州军普通士兵冬季标准装束,军官肯定穿皮裘。

    唯一的问题是三国时期年代过早,海外贸易非常有限,要不然还能赚的更多。

    以上还只是民营工业方面,军工生产则更加突出,主要是标准化、大批量的体制已经建立,如今的上党兵工厂早已不再是刚刚开始时的大号手工作坊。

    以强弩的弩臂生产为例,基本上就是把早已达标的上等钢材铸造成型,然后以水力冲床或者冲锤反复加工,大师傅只要在旁边观察一下标准火候就好。

    所有武器但凡是同一型号,零件一律通用,所有出厂产品全部按照大师傅的名字编号,有问题直接追查到人。

    因为产能实在太大,现在的并州军弩兵已经把曾经的腰张弩淘汰,换成了带有绞轮辅助上箭的新型强弩,150步之内可以穿透双层皮甲,100部内无视大多数步兵铠甲,射速还略有提高!

    第四则是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那就是汉灵帝已经于中平五年正式改“州刺史”为“州牧”,同时还下放了包括招兵收税在内的大量权力。

    如今的天下,各州已经基本不再理会京城朝廷,包括提出了设置州牧建议的益州牧、皇族刘氏前任大宗正刘焉也是如此。

    邓枫已经算是忠臣的样板,至少他现在仍然按时、足额交税,千人以上兵力调动绝对会上报朝廷批准。

    最后是教育方面,这个年代要搞“义务教育”明显是在扯淡,邓枫只是在每个郡建一个人数为千人的学校,学员则是以就近招收为主。

    年龄在10……12岁,大部分学费由官方负责,甚至还管饭,只是毕业后需要无条件为官方服务。

    学制为五年,重点教授的科目包括儒家部分内容、也就是“文学”方面;数学按照邓枫一家编写的教材,大致上就是优于小学水平、但达不到初中毕业,内容涵盖了代数以及部分初级几何知识。

    思想品德,主要是一些有史以来的忠诚、勇敢、信义、爱情等方面的小故事组成。

    武艺则是以《群侠》世界华山剑派入门功夫为基础进行,包括了《华山心法》、《华山破玉拳》、《华山剑法》再加上《华山轻身提纵术》,五年时间马马虎虎也能接近二流了。

    如今,这些学校已经建立了快两年了,学员也招收了两批,等到全面统一战争爆发时,正好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使用。

    邓枫现在就等一个机会,那就是用不了多久,汉灵帝刘宏将会正式走到人生的尽头,大汉帝国也将迎来真正的末日!

    。

 7。32 汉灵帝死、兵发京城

    第七章我在三国铸汉魂

    7。32  汉灵帝死、兵发京城

    中平六年七月中旬,并州治所晋阳,州牧府。

    “报——启禀将军,有大将军密信到来!”这一日,邓枫正召集手下重臣开会研究对策,正好新的问题来了。

    当历史的车轮行驶到这个时候,东汉帝国早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只是因为惯性仍然没有完全倒塌,大量以前只能在历史书或者小说上看到的内容,如今都已经发生在眼前。

    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汉灵帝刘宏于京城皇宫驾崩,英年33岁。他死前曾经想过干掉何进,让次子刘协上位,但被身边人员泄露给了何进,只能无奈而终。

    汉灵帝死后,先是何进想要杀光十常侍,结果张让等人结好董太后一族逃得性命。

    紧接着何进赶走董太后,逼死了董太后弟弟,十常侍急忙改换门庭投靠了曾经的何皇后、现在的何太后,又大量贿赂了何进的弟弟何苗和母亲舞阳君,得以最后活命。

    六月初,何进派人毒死了早已被赶走的董太后,十常侍趁机造谣说何进想要“谋大事”,或者直说他想篡位,于是就有手下劝说何进杀光十常侍。

    结果十常侍再次贿赂了何苗、何太后,何太后出于各种考虑,反对诛杀十常侍计划,何进本就不是杀伐果断的人,只好再次放弃。

    最终,袁绍建议何进召集地方大将带兵进京,以外臣逼迫何太后让步,允许诛杀宦官,何进同意了。

    如今邓枫收到的这封密信,就是何进让他进军京城的说明。

    时间退回到中平六年四月底,京城皇宫,何太后寝宫。

    “子枫,如今万事不遂,哀家只能靠你了。”何太后有气无力的用手抚摸着邓枫侧脸,披散的青丝被汗水浸湿成缕,一身每个零件都很齐备的太后大妆,是邓枫故意要求穿着的。

    在被一个多时辰的连续高强度冲击之后,大妆也变得皱皱巴巴,她如今更是双颊绯红,凤目含春,怎么看都是个被爱情滋润的年轻少妇。

    “太后何必如此紧张?如今太后于内,大将军在外,陛下(汉少帝刘辫)也已登基,未来三十年的天下还不是何家一言而决?”邓枫当然知道后面的事情,只是这时候没必要说明。

    更何况何太后虽然说得很紧张,但一口一个“哀家”却暴露了她的真实心思。

    “是何家不假,可辫儿姓刘,这天下也姓刘啊!”何太后无奈的说道,“如今大哥兵权在握,我这个太后还有多大用处就不好说了。”

    邓枫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如今的朝廷肯定是何进手握大权,但皇帝却是何太后的儿子、汉少帝刘辫,问题就出在这里。

    是大哥亲还是儿子亲?这个问题好像不用讨论。

    是当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好,还是干脆把头上的那个“一人”也掀了,自己说了算好?这个问题好像也没啥难度。

    如果当大哥的想要完全说了算,但想推翻的却是自己的儿子,那该怎么办?貌似也不用想太多。

    是不是心理太阴暗,其实何进真的是一个好大哥,一心辅佐妹妹和侄儿,就为了匡扶大汉?

    呵呵,要是真这么好,东汉历史上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问题了。

    至于说把希望寄托在何进的个人操守上,何太后虽然只有三十来岁,但这位可是在宫中锻炼十多年,中间还出手下毒害死过王美人,什么阴暗手段没见过?

    指望她相信别人的操守?

    更别说再这种最亲密的时候,她和邓枫交谈时仍然一口一个“哀家”,显然也没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