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时明月之无限打卡-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嬴政闻言,看向对方道:“爱卿有何异议?”

    李斯拱手回道:“如今的官吏基本上都是从世家贵族之中选拔,若是科举一开,恐怕会令社稷动荡啊!”

    他的话虽然没有完全挑明,但意思也相当明显了。

    这种科举一旦出现便是打破世家对于官位的垄断,就像是要了他们的命根子一样,那些贵族们肯定会弄出乱子来。

    听到这话,嬴政却是冷哼一声道:“科举乃利国立民之举,身为人臣自当遵从,若是谁敢从中作梗,大可以试试朕手中的剑还利不利!”

    闻言,李斯也看出对方是铁了心要推行科举制度了,随即便也不再多说。

    而嬴政则是饶有兴致的与叶尘继续谈论着,也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随后便当场拍板将此事定了下来。

    就在这时,叶尘开口道:“陛下,科举之时颇为繁杂,需要做出一个具体的规划,另外在考试之时还必须要有一位主考官,负责整场大考的秩序。”

    听到这话,嬴政点了点头,随后道:“此言有理,那么这主考官应该由何人担任呢?”

    这时李斯眼前一亮,他很清楚这次的科举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为了笼络人心,此次选拔出的人才定然会被委以重任,而主考官几乎掌握着所有的权利,如此一来,便可趁此机会挑选出附和心意的,并且将这些人收入麾下,成为自己的羽翼。

    一念及此,便立即开口道:“微臣愿为陛下分忧,主持大考!”

    他身为大秦丞相,平日里负责处理各类朝廷大事,而且师从荀夫子,本身的才华与智谋也是当世顶尖。

    按理来说,将科举交给自己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而听闻此言,嬴政却是微微挑眉,随后说道:“李卿家身为相邦,政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卿一片赤城之心,朕心领了。”

    李斯闻言,心中不由的一阵失落,皇帝说出这话显然就不想让他当这个主考官。

    可是,除了自己之外,还有更加合适的人选吗?

    而就在这时,嬴政的目光却放在了叶尘身上,开口道:“此事既然是叶先生提出的,想来还是由你亲自负责比较合适。”

    听到这话,叶尘说道:“在下只是提一个建议罢了,科举之事牵涉太多,还是交给诸位大臣比较好。”

    嬴政笑道:“科举非同一般之事,无先例可循。而先生作为开创者,自然对其最为了解。

    更何况,你还是荀夫子的首徒,在读书人之中的威望颇高,绝对是最佳的人选。”

    “科举繁杂,恐怕在下力有不逮。”

    叶尘再次推脱道。

    这时李斯也是开口道:“师兄的才华与智慧的确当世少有,不过却并非大秦官员,若是将此事交予他,恐怕会引来朝堂上的非议。”

    嬴政闻言却是摆了摆手,说道:“谁说也先生不在我大秦体制之内?”

    说着话,再次看向叶尘,轻笑道:“现在朕应当称先生为国师才对吧?”

    “国师?!”

    李斯心中一惊,还有些没太搞懂是怎么回事。

    “不错,如今叶先生已经是我大秦国师了。”

    嬴政微笑着说了一句。

    作为帝国的最高掌权者,本身便与国运紧密相连。在叶尘借用大秦气运与东皇太一战斗之时,他就已经有了感应。

    而这也就意味着,对方已经接下了国师之位……

 第四百一十四章 科举主考官

    听到这话,李斯不禁心中一惊,随后下意识的转头看向叶尘,投去了询问的眼神。

    叶尘无奈一笑,从纳戒之中将那封圣谕取出,开口道:“陛下的这份诏书,我接了。”

    话音落下,嬴政不由的笑道:“哈哈,叶先生,朕等这一天可是等的太久了!”

    说着话,便见其直接从皇位上走了下去,上前拉住了前者的手臂,接着道:“有先生相助,大秦定当万世大兴!”

    叶尘闻言笑道:“陛下过誉了,在下也只能尽力而为。”

    “尽力便好,既如此,科举之事先生,不,国师就不必推脱了。”

    嬴政接着说道,显然心情很好。

    见对方铁了心盯上自己,叶尘也没办法只得答应了下来,随后接着道:“在下可以为接下来的科举做一个大致规划,不过我并非官场中人,许多事情处理起来不甚方便。”

    闻言,嬴政也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即便看向李斯道:“便由你来辅助国师吧,一切皆听其安排。”

    李斯回过神来,心头不由的暗叹一声,只得恭声应道:“诺。”

    ………………

    第二天朝会之上,嬴政直接宣布了要开创科举制度。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就有着十几个大臣直接跪了下来,拼死反对。

    而嬴政则是什么都没说,直接冷着脸散了朝会。

    两天之后,整整十三名官员被下了大狱,罪名是贪污受贿。紧接着就开始抄家,果然从那些人的府宅之中搜出了打量的财帛与珠宝等。

    这些被罢官抄家的人,正是当时反对科举的大臣,一个没多一个没少。

    如今的嬴政集天下至高权力于一身,手下的罗网与影密卫渗透每一个角落。众多官员们自然也在他们的监控之中。

    也就是说,嬴政的手中有绝大部分官员的把柄,一旦有人不听话就要被翻旧账。

    满朝的大臣看上去都是刚正不阿,但又有几个人没有一点问题呢?

    平日里,嬴政还需要这些人来打理朝政,所以只要做的不是很过分,基本上都不会计较。

    但前提是你得听话,若是那些大臣们敢违逆圣意的话,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这次的动作,其实也是在敲打其他的官员,对其进行警告。

    而大臣们也都不笨,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几天的时间过去,没有一个人再反对科举的事情。

    没人再提出意见,嬴政的耳根子也清净了不少,然后又开了一场朝会,也臣子们商议了一下科举的具体事宜。

    在将所有的问题都敲定了之后,也没有耽搁,直接下了一道命令给李斯,让他抓紧处理此事,务必要保证半年后的科举顺利进行。

    在接手这件事之后,李斯也是一脸的严肃。虽然还有半年的时间,但这件事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比如要在各地都修建考场,还要把此事昭告天下,传遍各个郡县。

    皇帝陛下给他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科举开始之前让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件事。

    要知道以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水平,想要完成这样的目标绝对不容易。可既然嬴政已经做出了决定,他这个丞相也没有反驳的机会。

    所以在下朝之后就急匆匆的出了咸阳宫,去办自己的事情了。

    秦国的办事效率一直很高,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科举的消息就已经被很多人都知道了。

    而对于这件事,各方的反应有着很大的差别。

    那些贵族们大都愁眉不展,心中焦躁而气愤。不知是哪个混蛋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现在的科举简直就是要挖他们的的根基啊。

    可以想象,一旦寒门弟子可以通过科举做官,那么对于他们这些贵族的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即便是有科举之后平民们步入仕途的可能性也要远远的低于贵族子弟,但平民却又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数量很多。

    或许贵族子弟为官的可能性是平民的十倍,但平民的数量却是贵族的千倍万倍。在这样的绝对人数差距之下,完全可以抵消掉贵族的优势。

    也就是说,等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很可能平民官员的数量要远高于贵族官员了。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这边也就要真正的没落。

    原本商鞅变法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权力,现在又来了一个科举。

    嬴政很显然就是想大举提拔寒门中人,来打压贵族。

    不过即便他们看透了这件事情也没什么用,毕竟自己这边说的又不算,如今的大秦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个人的手中。

    权力的集中程度前所未有。

    除非他们这些人造反,不然是绝对说不了一个不字的。

    可现在的数十万大军尽数被嬴政掌握在手中,没有他的命令,就算是大将军也无法调动兵马。

    即便是自己这边真的有什么心思,也没有撼动对方的力量。

    想明白这些之后,贵族们纷纷叹息着,但却没有丝毫的办法。

    而与贵族的表现相反,平民百姓们在得知了整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是惊讶与不可置信。

    上千年了,他们一向都是最底层的存在,除非是出了大才且有贵人相助,不然基本不可能爬上高位,世世代代只能做贫苦的生活。

    而现在嬴政的一个诏令,却改变了这一切,仕途不再是贵族们的专属。

    他们甚至都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不都是将他们当成路边的泥巴一样吗?

    现在居然愿意让他们也当官。

    这种怀疑,在官府的反复声明之下才被打消,很多人也都相信了这是真的事情。

    紧接着百姓们,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的心中就是无比的激动。

    不知有多少人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能够获得一个举荐的机会,施展自己的一身才华。

    但绝大多数人,却是找不到一点门路。

    而现在的科举却是让他们有了美梦成真的机会,能够光明正大的踏入仕途,一鸣惊人……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秦第一届科举

    科举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当千万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是激动雀跃,虽然大部分人都没读过书无法成为考生,但心中依然很开心。

    虽然自己没学问但却可以努力的培养孩子,让后辈们参与进去。

    以前很多人即便是知道没学问就没出息,但也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去读书。因为就算是真的有能力,但作为一个平民也很难有出头之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种地。

    但现在不一样了,科举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天下父母谁不想儿孙们能够出人头地?

    从前是没有机会,而现在有了新的可能,就算是把自己给类似也要供孩子读书,为其争取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又是数月的时间过去了,这件事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了很多人茶前饭后的谈资。

    秦国为了一统六国杀了不少人,而这些死去的人之中,很可能就有着亲人还活着。

    这些活着的人自然会怨恨秦国之人,这也是目前最大的矛盾。

    在很多六国百姓的眼中,秦军就是只知道杀戮的恶鬼,而秦王更是恐怖无比的存在。

    让他们的心中既畏惧有憎恨。

    而当这个诏令下发了之后,很多人的想法产生了变化,虽然普通百姓没有多少文化,但科举所带来的好处心中还是知道的。

    千年以来,没有那一位君王这样为百姓着想过,愿意给平民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而现如今嬴政却做到了。

    这个自封为始皇帝的人,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残暴与可怕,或许他真的是一位不错的君主。

    与此同时很多读书人也开始做起了准备,更加努力的学习,经常可以看到往来借书的人。

    因为诏令之中已经讲明了绝对会考秦律,所以凡事想要参加科举的人都在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