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正朝当熔魂匠的那些年-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重要的是,李靖的另一个身份颇得景桢帝的需要。

    那就是他“侠客”的身份。

    人世间可分成两块,一为“江山”,一为“江湖”。皇权治下称做“江山”,是行律法,惩罪责的王道乐土。除此以外还有些行走江湖的人,他们不受皇权约束,只讲江湖规矩。且杀伐果断,绝不留情。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实际上莫说大正朝此等乱世,就是太平盛世也会有许多漠视皇权的强梁。这些人说好听些是一方豪杰,坦白点讲其实就是目无王法的流氓、贼寇。

    时逢乱世,更易滋生贼胆包天者,朝廷一旦企图镇压,他们反会先借机打出“替天行道,吊民伐罪”的旗号造反。

    在大正朝,这样的势力多如牛毛。景桢帝手中兵力有限,不可能一一剿灭,所以需要先招安一部分,这就需要像李靖这样的侠客前去游说。

    因为侠客忠于皇权,替朝廷做事,同时又有江湖威望,做适合干白加黑的工作。

    据说,李靖认知许多奇人异士,他们看在李靖的面子上不出来反对大正朝,有些甚至可以收买来进入“黄门”为朝廷效力。

    可以说,皇上现如今最离不开的两个人就是肖广跟李靖了。

    裘子卿既是再狂妄也不愿与李靖结梁子,眉头深蹙:“难怪屠江川能拿出五千两黄金想独占花魁?原来他是李靖的人!哼哼,看来李靖这老头也是个巨蠹啊!”

    他诽谤了几句,挥手说道:“也罢,本公子懒得再讨事端,就给你个面子。你走吧!”

    太史鸑欣喜,躬身道谢后离开了。

    他走出天香楼,肩膀不禁抖了一下。

    原因是他在天香楼里看见了那个花魁天蝉玉,虽然她蒙着面纱,太史鸑仍然能从其眉眼中瞥见出一股熟悉感。

    他猜测这女人或许正是自己一直追踪的“四鬼谛”之一的鬼慈衍,但又有些不确定。不过,总不能刚刚说服了裘子卿放过屠江川一马后就拉起他身边的女人说是通缉犯吧?

    太史鸑蹙眉,自己手头的案子太多,鬼慈衍要追踪,城东的血池案也不那么简单,最近镇邪司的熔魂匠又接二连三的遭遇不测……

    ……

    入了深夜,熔魂铺里十分忙碌,最近镇邪司里下了禁令,严禁熔魂匠们在休息是外出闲逛。

    其他熔魂匠听说最近有个变态杀人魔专门挑熔魂匠下手,既费解又恐慌,就是没有命令他们也不会再擅自出去了。

    这下可苦了林间。本来绿萼那头还落脚不稳,最是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再者又刚刚接下任务,不出去难道等任务自己飞过来啊?

    《铸魂经》给的都是限时任务,时长只有7天,完不成任务可以要被扣掉200年道行的,那可都是钱啊!

    绿萼那边没有自己保护会不会遭人家欺负?失去鬼身护体,万一被某个居心不良的人糟蹋了……

    林间不由打了个哆嗦,后悔自己没趁热吃,现在全凉了。

    现在唯有闷闷苦叹的份儿了。

    驱了两柄武器的恶魂,《冥备录》里爆出的钱币也是寥寥无几。活儿不太多,他又掏出《铸魂经》开始挨个熔炉游走,吸收灵魂残渣。

    自从有了《铸魂经》这个净化空气小能手后,整个熔魂铺没再发生因吸入过量恶尸毒气而死的熔魂匠,对此镇邪司还感到惊讶。

    不过,熔魂匠的数量却因为被害而减少了五个,想从芸芸众生里寻找到克刑之命的人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即便朝廷对补充熔魂匠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魂匠的人数仍然吃紧。

    而对于那个残忍的杀手,朝廷里仍毫无任何头绪。既不知那人身份亦不知他为何要犯案。

    林间暗暗让张都监去天捕厅询问太史鸑案件的进展,可过去都过去了好几天了,太史鸑也没给回复,无须说,他心里早已焦急得火烧火燎。

    第二天,林间很想出去转转,但发现熔魂铺门口有士兵把守,还画了警戒线。士兵们不时驱赶过去的行人,不让他们靠近熔魂铺,但越是这样老百姓心中反而越好奇。还以为里面发生大事儿了呢!

    林间逡巡了一会儿,发现没有任何能混出去的可能,只好悻悻地原路返回到去下方院的方向。

    谁知,忽然发现一个人影正逶迤走来,不正是太史鸑吗?

 第五十九章 兵部大生意

    太史鸑见熔魂铺门前戒卫森严,也是一愣。恰好瞅见了林间的身影,就问他:“林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儿?”

    “太史大人,还不是最近熔魂匠总有遇害的,镇邪司发了善心想保护俺们这些五弊三缺的主儿,这才设置了守卫。”

    俩看门的本来想将太史鸑哄走,一听林间喊他大人,马上顿住身体,表情也不似那么威严了。

    太史鸑对他俩道:“我乃是天捕厅里的神捕,找你们这里的熔魂匠林间有事商谈,你们让他出来。”

    守卫便不敢再管了,林间慢悠悠走出大门,被太史鸑一把拉过来说:“你们熔魂匠的事儿我也听说了,但我今天来找你不为此事,你可还记得五庄观里‘养血池’的事情?”

    林间点头:“怎么,太史大人有了新发现?”

    “你不是叫我一直留意城北的‘何记’他家吗?我还真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

    太史鸑道:“上回京兆府之所以将何万德放出来是因为京畿布政司徐晃大人为他求情。”

    根据原主的记忆,林间知道了布政司是专门管理一片区域钱粮的官吏,实权没多大,但财权不小。而所谓的京畿地带指的是围绕镐天城的外围区域,也就是京城加上京郊一带。

    “也该是你们抓何万德的借口有点牵强,何万德一口咬定是自家闯进了妖祟,自己一无所知。京兆府宋知府也不敢强行判决,最后只好放人了。”

    林间问:“京兆府尹跟京畿布政司谁大?”

    太史鸑想想说:“京兆府尹大。”

    “那宋大人为何怕徐晃?”

    “呃……”太史鸑眨眨眼睛,嗫嚅着说:“不太清楚。不过……官场的事情很复杂,我只是个狂夫,许多事情也猜不透。或许是他俩私交甚密,徐晃是靠这层关系才放的人也未可知。”

    诚然,这是太史鸑的猜测,虽有道理,也不能完全作数。

    林间只觉奇怪,京兆府竟然会向京畿布政司低头?

    他觉得徐晃可能只是个幌子,他背后或许还有更厉害的人物,宋知府真正怕的人是他。

    “那徐晃你调查过了吗?他跟何万德可还再有来往?”

    “何万德出来之后命人抬了四个大箱子去了城西的一幢宅邸,他命人将箱子交给了宅邸里的人,我一调查才发现那里是徐晃新买的别院。至于箱子嘛!不难猜里面装的肯定是贵重物品了。”

    “你是说那四个大箱子是何万德送给徐晃的酬谢?有点太破费了吧?”

    “这……”太史鸑觉得他话里有话,反问:“你又想说什么?”

    “四个大箱子,或许不都是给徐晃的。”

    太史鸑恍然:“难道还有大老虎?”

    “多半如此!所以,你没继续调查徐晃吗?”

    “有啊!但没啥结果!”太史鸑双手一摊,说道:“他这些天就往两个地方跑,一个是户部,一个是兵部。都是朝廷正常的部门,并没怪异的地方。”

    林间却离奇说道:“他是布政司,去户部正常,为啥还要天天往兵部跑?”

    “肯定是这俩衙门之间有交集呗!”太史鸑有些无奈地说:“我一介狂夫,也只能调查到这里了。不过,徐晃要说奇怪的地方还真有……”

    他悄声对林间道:“他每次都选在在深夜去兵部,大概子时去,寅时出。”

    林间遂感惊异:“寅时兵部还在工作?”

    “六部衙门一天十二个时辰都不关门,我们天捕厅不就隶属于刑部吗?只是,到了后半夜也就剩几个值夜班的人了。”

    林间心里嘀咕:这个时候能有什么公干要办?多半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每天都去?”

    “几乎天天如此。”

    林间提议说:“事不宜迟,咱俩也去兵部看看吧?”

    “好啊!”

    对此,太史鸑非常赞同。

    本来林间身为熔魂匠被禁止外出,但有太史鸑在身边,他自然可以毫无顾忌,那俩守卫也不敢管了。

    俩人先去了附近的小酒馆吃了些饭食,跟着便向皇宫方向走去。

    六部衙门就在皇宫里,但它们是被单独划分在一处偏僻的院落中,位于皇宫的西北部。六部的人进进出出都不允许走皇宫大门,而是单独的为他们开辟出了一处侧门。

    六部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过去一直由王爷们协同管理,所以六部衙门也被称为“六王殿”。

    这种制度一直传承了上千年。直到景桢帝父亲大行皇帝即位后,开搞皇帝独断,废掉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统筹管理六部,又专设“黄门”为皇帝做事。

    到了景桢帝执政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可以说现在的六部衙门已经被削弱了许多,甚至在人心里都被默许低了“黄门”一等。

    所以太史鸑到来时,兵部的人都热情洋溢的接待了他。虽然太史鸑也知道这种热情是被逼无奈装出来的。

    俩人特意选择在将近子时才来,但让他们惊奇的是,兵部里仍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看起来相当忙碌的样子。

    见太史鸑走来,目露奇怪之色,兵部的一位书吏问:“太史大人您来我们这儿有何公干啊?”

    太史鸑神色如常回道:“没有公干,我巡逻经此发现其他衙门都没什么动静,唯独兵部却灯火通明,心中好奇,所以过来看看是发生了何事?”

    “黄门”在宫廷中专门服务于陛下,他们突然出现很可能出自皇上的授意,兵部书吏怎敢怠慢?

    “您不知道,我们正在清点账目,最近要购置新的兵器。怎么,您还不知道?”

    书吏满脸诧异反问。

    大正朝竟然有钱购买新的武器了,这倒是新鲜事儿!

    自打景桢帝践祚至今,朝廷的收入每况愈下,还得四处征缴,据说十几年前就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听说最近征兵,朝廷甚至还要求壮丁们自带武器,若是没有就只能去战场送死。

    打仗时士兵的手中居然都没有武器,大正朝因此没少被百姓耻笑。连反贼们也觉得朝廷是软柿子,造反的热情更盛了。

 第六十章 诡蛇

    太史鸑莞儿一笑,拍了拍他肩膀,由衷说道:“这不是很好么?购置了新的武器也就没谁再笑话朝廷的军队了。”

    “谁说不是呢!”

    书吏跟着一笑。

    太史鸑又问:“可是,朝廷财赋每年都入不敷出,哪来的钱增添武器?”

    书吏轻叹一声:“您说的不错,朝廷却是很穷。但这批武器真心便宜,又有肖将军游说,陛下也就动心了。”

    “哪来的武器?”

    “听说是一个在胡人手里买的。”

    书吏答道。

    “外族人?可靠吗?”

    “皇上起初自然也有过疑虑,所以专门派肖侍郎去检验武器成色,之后才放心购买的。”

    太史鸑已经知道肖侍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