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泽可以说是四朝老臣,与白起、范睢都是同僚,昔日更担任过几个月的相邦。

    “臣以为便。”

    蒙武也道。

    白起为将三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虽然攻下城邑只有七十余座,他父亲蒙骜也攻下六七十座,但他父亲蒙骜根本无法与白起比之。

    父亲之功全赖秦军之强盛。

    而武安君以弱击强,以计破城,料敌合变,出奇无穷,让人无法揣测之战术,是蒙武凭生仅见,因此他们一家对武安君的兵法敬之如神。

    武安君既能以稳为重,堂堂正正碾压,也能以奇至胜,让发无法琢磨其想法以及下一步战略,出入意料。

    其一人而威慑山东六国,让其畏之入虎,一人镇压了一个时代。

    后世即便出现再多知名将领,有再多的人想要以各种方法削弱白起之名,但他的战功却是实打实的。

    他虽没有灭一国,却是将六国的脊梁全部打断了。

    还有人说白起长平之战败光了秦国的家底,实际上是完全不懂,如果败光了家底,秦国怎么可能一两年内再次集结二十万大军围攻邯郸两年?

    信陵君救赵之后,白起即便赐死,何故山东六国依旧不敢犯秦?

    一个被打废了的赵国依旧能暴打燕国,秦国岂会真的虚弱?真的败光了家底?若是败光了家底,嬴政何以灭六国?

    而且灭国也要看灭的什么国。

    王翦灭的是在这片大地扎根了几百年的大国,而不是后世才兴起一两年的小国可比,这种兴起几年的小国,即便有前人余荫,但民心已失,士卒也毫无战力,都是刚拉起来的军队,根本无法和立国几百年,一直征战中的军队相比。

    白起若要灭之,轻而易举,王翦也能一击即溃,秦国现有大将都能做到。

    而且白起所打歼灭战必将无人超越,成为歼灭战中的巅峰,乃至不朽丰碑。

    或许白起对政治不敏感,但是在军事上却绝对没有瑕疵。

    “武安君凭生之战,为朕一统天下打下了根基,武安君用兵如神,自可列入。”

    嬴政自然不会否定,至于口中的陷害之言,不过是一个面子问题,大家都知道是昭襄王碍于面子与忌惮从而以一场未曾参加的战役为理由赐死白起,而非范雎建言,毕竟白起有大功,昭襄王也最是熟悉,范雎之言不过是他的一个理由而已。

    虽然武安君没有造反的心,但有造反的能力,这便是罪。

    因此最终沦为与商君相似的下场。

    王翦只所以如此谨慎,便是因为有这两位前车之鉴,因此一统之后,便想着告老还乡,做一个富家翁。

    白起也被认同,众人也更加惊讶,毕竟这等同翻案,不过想想当今皇帝称为始皇帝,更有甚者言之德盖三皇,功盖五帝,难么压几位先王祖宗一头,比祖宗更大气好像也没什么不妥。

    毕竟白起在世时,同时代的武将都要低一头,即便是廉颇面对也极为慎重,要打起全部精神,也只能勉强做到防守。

    这一点可以从长平之战白起要隐藏身份才能出现就可看出一二。

    因为一旦敌国知道秦国动用白起,那么就会变得更加警惕、慎重,白起的威慑力相当于后世的核弹头。

    不是谁都可以比的。

    也不是谁想削其威名、功绩、战绩就能削的。

    “陛下,臣提议范雎。”

    突然,李斯站了起来。

    “怎么可以是他?”

    提起范雎,众人反应不一,议论纷纷,毕竟范雎的争议太大了,是一个与张仪类似,都是善于口舌之人,而白起之死大家都明白是昭襄王的意思,但终究是范雎提议。

    “应侯相秦,计不下座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斩断三秦通途,令六国不得合纵;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臣以为应侯自有资格。”

    蔡泽做为范雎老友,对于范雎很是熟悉,是他提议范雎功成身退,也是他接任了范雎的相位,因此说道。

    世人都道范雎心眼小,实际上范雎属于睚眦必报、恩怨分明之人,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典型。

    他为报仇入秦,说服秦王,而秦王也为他报私仇不惜发动兵戈,而他有权之后,也是散家财回报昔日帮助过他的人。

    “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李斯也再次开口。

    听罢这些之后,嬴政微微颔首,“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弱六国枝干,攻人攻心攻地并重,瓦解六国合纵,以栈道贯通蜀汉,加强对巴蜀之地的掌控,且广开言路,功勋卓绝。”

    嬴政表示认同。

    他灭六国之方针便是按照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略,是秦国统一天下的理论基础。

    而且其广开言路,曾不顾昭襄王的意见,也力邀儒家荀况入秦,让其为秦国提出建议,可见其眼光之长远。

    而荀况入秦之后,确实也让荀子大开眼界。

    在荀子眼中,秦国并非是那种蒙昧的,边缘的,落后的,粗鄙的,反而秦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对荀子感触很深,甚至荀子后来所著述的到秦国观政的文章,提出了“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这显然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观点启蒙。

    同时荀子也对范雎治国有方的一种肯定。

    而李斯只所以如此举荐范睢,也是因为从其师书中看到,也因此入秦。

    随着范雎之名定下。

    现在已经五人定下,一人待定。

    分别是:商君、武信君(张仪)、严君(樗里疾)、武安君(白起)、应侯(范睢)五人以及待定的司马错。

    相较这几人,司马错确实有些不够看了。

    毕竟平定巴蜀也非司马错一人之功,还有着张仪等人一同入蜀。

    不过这六人已经足以。

    但是王绾却是突然说道:“不知文信侯是属六世,还是之后……”

    这个问题一出,殿内一片沉寂。

    吕不韦辅佐庄襄王登基为王,如今嬴政能成为秦王,那是因为他的父亲是秦王,而他的父亲能成为秦王,则是因为吕不韦出谋划策,这才有几乎成为秦王。

    因此吕不韦的功绩自然不用说,因为没有吕不韦的辅佐,说不定嬴异人便还只是一个普通不受待见地公子,那样始皇帝也成为不了秦王以及现在的始皇帝。

    加上吕不韦辅佐庄襄王与始皇帝两代,先后十五年为相,其在位时让秦国变得富庶,攻灭东周,同时还让工匠在自己所造的兵械上留名,如此若有差错可直接按名拿人等等一系列举措。

    如今虽然还乡,但不可不提。

    对此硬着也忍不住皱眉。

    许久之后,众人也讨论不出一个分明,嬴政只好留中,让其暂搁,先议后面的。

    王翦、王贲自是立即被提名。

    毕竟两人功劳巨大,也是唯二获得最高勋章者。

    对此嬴政只是点头,没有多说,众人也不知嬴政的真实想法,只能继续试探提名。

    王绾毕竟是当今丞相,也被提及,不过王绾立即否决。

    还有人提议韩非、李斯,毕竟皇帝对这两人极为信任与重用,还有人提尉缭,毕竟尉缭指定了大方面的灭国策略,也有功劳。

    尉缭三人也一起拒绝。

    非是不愿,而是忐忑,死者好议,生者难啊!

    最终嬴政决定将吕不韦归入现下六人,先定吕不韦、王翦、王贲三人,其余者以后再议。

    到了这里天色也逐渐昏暗,嬴政也随之下朝。

    一天的大朝,不止官吏劳累无比,即便是以嬴政的经历也感到疲惫,只能前往甘泉宫寻求抚慰。

 511…515(大结局)

    第五百一十一章划分天下三十六郡

    甘泉宫。

    赵姬看到爱子疲倦模样,顿时心疼坏了,让嬴政枕于她的怀中,玉手为嬴政按捏着头部。

    一脸心疼地道:“政儿,政事是忙不完的,你现在是皇帝,有那么多臣子分担,何必自己亲力亲为,将自己累坏了可怎么办?”

    赵姬穿着单薄纱裙,将嬴政的头置于修长雪白地大腿上,伸出清凉地玉手,轻轻为嬴政按捏着。

    “天下初定,人心惶惶,有些事情只能亲力亲为。”

    嬴政抓住赵姬的玉手,放在自己手中逗弄着。

    “唉!”

    赵姬轻叹一声,“母后也不懂得这些,不过秦国疆土扩大,你确实也将更忙,母后只希望你保重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赵姬说着俯下身,在嬴政的额头上留下一道红印。

    “母后,过一个月,我准备巡陇西,你愿意一起去吗?”

    嬴政突然翻起身,面向赵姬,问道。

    赵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蓦然爆发出灿烂笑容,一下扑在嬴政的怀中,惊喜喊道:“母后当然愿意了。”

    ……

    第二天,继续点卯上朝。

    “既然为商君立像立庙,朕决定于杜邮为武安君立庙,以慰国人,也安将士之心。”

    刚上朝,嬴政便直接开口说道:“朕与历代先王不同,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因此朕为商君、为武安君立像建庙,让我秦人世代供奉,香火不绝,也为我秦人做出表率,只要于我秦国有功,朕不吝赏赐!”

    “陛下圣明,臣等定当以死效命!”

    此话一出,顿时满朝官吏皆拜倒在地。

    王翦更是长出一口气,整个人轻松了不少,然后变得更加激动。

    嬴政的一句话,就是定海神针,让王翦安心了不少。

    至少他不用再担忧皇帝会杀他,乃至灭门。

    “既为武安君立庙,那我秦国百万将士之英魂也当受世人铭记,受我秦人世代供奉,也让我秦国锐士安心效命,与国同荣,因此寡人决定与咸阳中心,铸我大秦英魂之碑,以便祭祀,还要在我秦军士卒战死众多之地,建碑刻文,命人日也守卫,年年祭祀,关于立碑之大小,碑文内容皆交于廷尉负责。”

    嬴政再次将事情交给李斯,谁让李斯字写的好,虽然才华不如韩非,但在歌功颂德方面却比韩非更强。

    李斯自是当仁不让,肩上担子越重,那么代表着自己越是重要,被给予厚望,是能力的体现。

    而百官则没想到,嬴政不止为商君、武安君立碑,还要为战死的大秦锐士立碑以祭奠,这是何等殊荣。

    国家大事在戎在祀。

    以往祭奠都是祭奠祖宗,祭告天地。

    如今却还要给予秦军锐士殊荣。

    但是他们好似也无法反驳。

    唯有王翦等一众武将立即代替大秦百万将士叩谢皇恩。

    他们也明白,这是皇帝收拢兵心的手段之一。

    随后就听嬴政继续开口,“秦国要发展,要构建万世之和平,就必须做到整个天下人所能到之地,皆为秦土,行秦法,武成侯虽征服百越,却还有南越、滇地为患,朕决议筹备三年以征南越,打通南海之滨,从此东海是我秦国的,南海也是我秦国的。”

    “而唯有打通南北,我秦国方能安心北上,灭匈奴、东胡,出征西域诸国,扫清我大秦周边所有祸患。”

    “皇帝圣明!”

    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