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还想要更多。
很快,魏无忌赵姬四国主将副将一起商讨,定下战略。
四国将调取函谷关外大部分兵力入韩,与韩军联手覆灭秦军二十万大军,同时再留下二十万兵马,在函谷关与秦军僵持,不时攻打,让秦军无法驰援入韩之军。
这次四国合纵,赵、魏两国分别出兵二十万,燕、楚分别十五万,一共七十万大军,号百万大军,不过两个月的战争,已经折损近十万。
信陵君考虑到函谷关囤积的大军,认为必然会发生恶战,大赵魏两国这次出动的军队最多,因此将赵国与魏国的大部分人留下,足有二十万。
剩下三十万燕楚分别十万,赵魏合军十万。
而且信陵君还想着本来就在韩国某座城内,赵魏两国已经屯了十万大军,赵魏两国同样分别出兵十万,加上韩国的十万精锐,联军五十万,足以吞下秦国二十万大军。
不得不说信陵君做的很稳妥。
尤其韩军到时候跳反,背刺秦军,会让这场战役更加轻松,但信陵君依旧安排了最多的兵力碾压。
但此刻,分别回到自己营帐的燕、楚主将却是眉头紧锁。
剧辛看着从蓟都传来的王令,一时目光闪烁。
“看来大王所言确又其事,赵、魏还真是好深的算计。”
剧辛拳头紧握,惊怒交加,“在攻打函谷关的时候,我燕国与楚国总是冲锋在前,折损数万将士,如今函谷关暂时不打,去围剿入韩秦军,而秦军很有可能是蒙骜亲率,必然又是一场血战,这一次,又是我燕、楚两国出兵最多。”
“一次两次是偶然,但这连番数次,都是让我燕、楚两国冲锋在前,不是故意损耗我们两国的实力又是何故?”
“如果我这十几万大军折损在此,我燕国国力必损,那赵国若是乘此机会打来,我燕国必危,那我岂不成了燕国罪人?留下万古骂名!”
“不行,我绝不能让赵国的算计成功,这次合纵根本不是为了抗击暴秦,而是为了损耗我燕国战力。”
“借着信陵君仁义之名,将我等召集在此,然后慢慢损耗,当真是狠毒一计!”
再想到最近从魏国得来的消息,信陵君想要自立为王,剧辛更加加深了猜测。
因为信陵君想要为王,必然是有其他诸侯支持,毫无疑问,这个背后支持者,必然是赵王,毕竟信陵君在赵国待了十几年,而赵王对其一直礼敬有加,关系亲密。
想到后果,以及燕王的命令,剧辛终于不再迟疑,立即招来众副将。
相同的一幕同样发生在了楚军阵营。
而函谷关内。
对于具体作战,嬴政没有插口。
他相信有了计划后,蒙骜这些人会安排的很妥当。
会比他安排的更好。
随着一场较量开始,双方都开始投入大量兵力。
大军行军不是易事,动则便是十数日,乃至月许。
而在新城,姬无夜已经得到了信陵君命令。
立即明人整军备战。
在此期间,秦国的使臣依旧在楚、燕、魏三国发力。
赵国与秦国仇恨较大,因此秦国没有去策动,至于韩国也有使臣,不过不是为了说服韩王,而是安韩王之心,表示秦国对韩国的信任。
信陵君带着三十万大军刚刚离开函谷关四五天,眼看距离秦军、韩军只有两三日的路程,这时突然有传令兵前来焦急回报。
“启禀上将军,殿后的楚国与燕国大军——消失了。”
传令兵低着头,也一脸不可置信。
“什么?”
魏无忌惊坐而起,上前几步,怒声问道:“你说什么?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说消失就消失?”
但很快又有人前来回禀,赵国主将庞煖也赶了过来。
不久之后,详细情报就落在案头。
刚开始不知道是因为燕楚两国大军在整个大军的后方,而信陵君从未想过两国竟然会在眼看胜利的此刻撤军,因此没有提防,而两军放慢速度,然后——掉头跑了。
不过两国分别有十万大军,跑也跑不快,信陵君立即派人去追问明原因,因此很多详细情报就传了过来。
“燕国、楚国,真是鼠目寸光!”
以魏无忌的心境,此刻也忍不住愤怒。
“他们就不知道,只要吞下秦国这二十万大军,即便不攻入函谷,秦国也将很多年没有东出之力了吗?”
“只要吞下这二十万大军,那刚刚继位新君的秦王,威望必将大损,地位甚至也会不稳,再无力窥探我山东六国吗?”
魏无忌愤怒在营帐内大吼,燕、楚两国的背弃,一瞬让联军瓦解,更为此损失二十多万大军。
现在,驰援韩国的军队只剩下他魏、赵的十万大军加上已经在韩国的十万大军,再加上韩国的十万大军,合计三十万兵马。
但秦军有二十万啊!
很有可能还是蒙骜率领。
五十万大军魏无忌有信心击败蒙骜,吞下这二十万秦军。
但是三十万对上二十万秦军,即便是魏无忌也没有信心吞下,能够击败就不错了,甚至只会陷入鏖战。
好好一副大胜局面,一下变得尴尬。
但是他无法命令燕、楚两军,虽然对方背弃联军,但他无法阻止,若是继续苛责,说不定直接内乱,自己就打起来了。
因此,现在魏无忌陷入两难。
如果现在调回函谷关外的二十万大军,那如果到时秦军出关,给他来一个首尾夹击,那赵魏两国联军恐怕就会被反包围。
但若不调回大军,他根本无法保证能吃下二十万秦军。
“信陵君,你拿主意吧,我赵国一定全力支持!”
庞煖深呼一口气,压下对燕楚的愤怒之后,抱拳说道。
良久之后,
“我们还有机会!”
魏无忌狠狠一握拳,下定决心,“韩国十万大军如果能突然给秦军一击,足以打乱秦军部署,我们城池机会还能获得胜利。”
“同时告诉魏王,让韩国继续征兵,再调十万兵马,成败在此一举,我们的速度也暂且放缓。”
第一百二十四章 韩国背刺赵国撤军
函谷关内。
嬴政与吕不韦相对而坐。
“大王,这好像是自当初灭东周之后,我们第一次难得的独处。”
吕不韦幽幽感叹一声。
“相邦身兼国事,事务繁忙,自是不像寡人太子时这般清闲。”
嬴政一脸微笑。
“哈,那大王如今继位,未来的日子怕是难以清闲了。”
吕不韦轻笑一声,随意说道。
但看似随意的话语,从吕不韦这样的人口中说出,绝不会入表面这么简单。
比如这句话,就是在试探嬴政对他的定位。
虽然嬴政年幼,但吕不韦可不敢小看。
嬴政将手中棋子放下,淡淡道:“寡人年少,还需多加学习,而有相邦在,国事依旧,想必相邦也不会让寡人失去学习的时间。”
“为大王效命,不韦必竭尽全力。”
吕不韦立即躬身表示忠心。
“好了,不谈这些,就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位名扬天下的信陵君的气魄!”
“以及楚国与燕国的惊喜吧!”
嬴政缓缓站起身,望向远方。
如今函谷关内的兵力并没有信陵君想的那么多。
但是信陵君不敢赌。
……
没几天,秦军便靠近韩军。
但是离着数十里便止步,直接派人去通传消息。
邀请姬无夜前来秦军营帐与会。
得到消息的姬无夜虽然遗憾秦军主将未至,但也明白这才正常。
“诸位,如今秦军主将邀我前往秦军营帐一会,你们有何意见?”
姬无夜直接问道。
他当然不可能去。
虽然现在秦军未必知道韩军早已背叛,但是他可不想以身犯险,身入其中,万一发生危险,就来不及了。
姬无夜是惜命之人,他如今是韩国上将军,统御韩国所有兵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相国张开地也有所不及,自不会冒这个险。
但是秦军一方又不得不回应。
不然岂不明摆着告诉我们有问题吗?
“这……”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讨论,大家都知道姬无夜不可能去,所以都劝说姬无夜不能去,这让姬无夜很满意,最终,姬无夜目光落在了白亦非的身上。
白亦非是他的副将,又是韩国的侯爵,地位高,代替他再合适不过,也不会让秦军起疑。
感受到姬无夜的目光,白亦非面色微变,随即心下叹息一声,缓缓站起身,“不如就由末将前往一会秦将,也好探查秦国底细。”
“这太危险了,我岂能让白将军冒险。”
姬无夜一脸虚伪地道。
白亦非故作不知,依旧严肃,“上将军乃全军统帅,自不可轻离,而与秦会盟之人身份绝不可低,亦非既为副将,当代上将军与秦会盟。”
“既然如此,那么此次计划成功还是失败,就交给白将军你了。”
姬无夜听罢,一脸‘感动’。
两人虚与委蛇一阵,白亦非便带着几个亲信离开。
……
秦军阵营。
背靠山脉,前军面向韩军所在位置,没有丝毫懈怠放松,一副随时作战的模样。
而在中军营帐内,蒙武也见到了一身甲胄的白亦非。
“在下韩国血衣侯,这次会盟韩军副将,不知阁下是……”
白亦非眯眼打量着对面的中年人,然后狐疑的扫了一眼对方身后,没有看到蒙骜,不由眉头一皱。
虽然他也没见过蒙骜,但显然对面之人的年纪不是蒙骜,除非对方能够和自己一样青春永驻。
“蒙武。”
蒙武淡淡说道。
“原来是蒙武将军,不知蒙老将军何在?”
白亦非心下恍然,同时问道。
“父亲?”
蒙武古怪的扫了一眼白亦非,淡淡说道:“白将军怎知这次援韩主将是上将军呢?”
“这……”
白亦非脸上顿时浮现一抹尴尬,他太着急了。
而且在秦国一般能统帅二十万大军的,唯有蒙骜、王龁这等老将,小一辈的蒙武、王翦都没有这种机会,即便是吕不韦当初出征东周国也不过带兵十万而已。
所以得知秦国派出二十万大军入韩,他们这些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蒙骜统军。
如今一听蒙骜不在军中,白亦非心下顿时一沉。
“不妙,蒙骜不在这里,他现在又在哪里?”
……
在嬴政到函谷关的第二天,蒙骜便神秘离开,汇合另外一直队伍。
而在秦韩两军接触的时候。
蒙骜也汇合了另外一支大军,成为主帅。
蒙骜并未因为这支军队人数少而有意见,毕竟他这一次要做的可不止是夺城了。
更何况另一边,自己的儿子蒙武也率领着二十万大军。
虽然说蒙武不如自己,但是这么多年的经验,也不是盖的,更何况蒙武也不需要剿敌获胜,只是拖延而已。
……
白亦非并未离开秦军帐营,而是被友好的留下商谈如何驱逐韩国被联军攻占的几座城池内的敌军。
见此白亦非也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