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末世录-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掩体。

    经过长达两三个时辰的轰击,东面城墙墙头,八成的垛墙都被巨石击毁。此时颜良方才下令道:“停止投石,弓弩手掩射,全军攻城!”

    在震天的鼓号声中,曹军再次发起全面攻势。弓弩手在手持橹盾的刀盾手掩护下,抵近城墙,不断的向城头抛射箭矢。

    成皋城墙下,步卒们再次竖起数以百计的登城云梯,并蚁附而上。几具修好的楼车也向城墙移动而来。

    这一次,城头的曹军兵士没有城垛的掩护,在如骤雨般的袁军箭矢覆盖下,不断有人中箭倒地。

    这种情况下,从城头投下的滚木擂石自然就少了许多,让袁兵从容攀爬而上。袁兵登立城头时,也不会有突然从城垛后袭来的曹军兵刃。

    首批袁兵果然顺利的登上了城头,开始与曹军厮杀起来。后继的袁军紧随其后,就要登上城墙。城下,袁军的弓弩手也暂时停止了弓射。

    颜良眼中露出欣喜之色,袁兵只要再有数百人能登上城头时,便是大功告成。就在这个时刻,随着一阵梆子响,一大股身着精良铠甲,手持矛盾的兵士突然出现在城头。他们是冯宇军的步兵营将士。

    五百枪盾兵的增援,立刻扭转了城头危局。刚刚登立城头的袁军被立刻清理干净。滚木擂石再次从城头落下,几名刚刚将脚踩上城头的第二波袁军兵士,瞬间就被枪矛捅落城下。

    “弓弩手,再射,不要停!”颜良气急败坏的叫道。

    密集的箭雨再次向城头覆盖而去。然而这时,那些投矛枪盾兵们,已用他们的大盾构筑了一道盾墙,代替了城垛的作用。曹军兵士都蹲伏在盾墙所构成的抛射盲区之后,乘隙向攀爬的袁军投去滚木擂石。

 第178章 落幕…袁绍之死

    颜良终究还是未能攻克成皋,从洛阳方向来援的一营冯宇军步兵在黄河岸边扎起一座小营。直接威胁围攻成皋袁军的后方安全。

    当颜良派遣大军去攻袭这营冯宇军兵士时,他们却乘船逃遁。等袁军走远了,他们又去而复返。这让颜良无法集中精力和兵力攻打成皋。

    他不得不向袁绍和沮授请求更多的兵力。但是对方的答复却是将他调回官渡,不仅他本人,连围攻成皋的大军也一起调走。因为袁绍的官渡主战场吃紧了。

    尽管袁军在黄河沿线加强了戒备,沿着河岸设立成百上千的岗哨据点。但千里黄河防不胜防。

    岗哨据点发现冯宇军的维京船队后,会用快马花一到两个时辰将消息传给骑兵主力,此时船队已不知航行到什么地方,船队上的兵马也不知已经在何方登陆。

    到最后,袁军唯一有效的防备手段就是凭据点固守,加强运粮队的护送兵力。

    一有风吹草动,运粮队就窜入附近的据点营垒城池,龟缩不前。待确定安全后才重新上路。设在南北两岸准备击敌的机动骑兵部队,也被调去加强运粮队的护送兵力。

    除此,冀州南部的各个屯田也遭遇到徐荣的焚掠,今秋是没有收成了。袁军粮草只能靠冀州北部和幽州并州来提供,这更增加了袁军运粮的成本和难度。

    此前每周运返一趟的粮队,如今要每月一趟。前线袁军粮草出现严重缺口。

    即使如此,依旧有些支线运粮线路不时被徐荣劫掠。袁军曾经设过圈套,引诱徐荣军团到达预伏地点。但无奈对方的斥候强悍,圈套在对方斥候的细密侦查面前露出马脚。

    袁军的总兵力是有限的,分派这么多兵力去防御后方粮道,前方自然就兵力被削弱。

    兵力削弱的袁绍不敢主动出击。威胁曹操侧翼的沮授部,兵力也被抽调大半。乘此机会,曹操悄然抽调许昌和官渡的主力攻打定陶。

    在定陶,夏侯渊率领的虎豹骑大败审配军,并在一直坚守鄄城的程昱部配合下,内外夹击,解鄄城之围,彻底击溃兖州的袁军。而后从容回师官渡。

    至此,整个官渡战局急转直下。被斩掉一臂的袁绍开始急急忙忙收缩战线,不顾沮授的反对,将颜良调回官渡,甚至令沮授也率部向官渡靠拢。

    沮授心里清楚,袁绍这是有意要撤兵了。他也明白,这一撤必败无疑。但他却没有理由来劝说袁绍,因为粮绝的袁军现在确实打不下去了!

    建安二年的初冬,袁军终于开始撤退。按道理,袁绍本应该亲自坐镇中军大营,以稳定军心。不料,他却先行带八百精骑北渡黄河,退入河北,将五六万大军丢在河南,也没指定一个统军主帅。

    清晨,延津黄河渡口的雾气还未散尽。袁军人马杂乱无章的拥挤成一团,等着往返的几艘渡船将自己接过河去。

    几名兵士不知从哪逮到只兔子,躲在远离渡口的原野中。他们将兔子烤的半熟,就迫不及待的狼吞虎咽起来。他们若不尽快将它吃掉,下一秒就很可能引来别人的攻杀抢夺。

    远方,依旧是一团雾气朦胧。几名大嚼半生兔肉的兵士突然愣住了,因为他们听到闷雷之声。下雾的冬天怎么可能有雷声?他们瞬间明白过来,那是大股骑兵的奔腾之声。

    几个人将剩余点兔肉强塞入肚中,就向远处遁去。渡口上,袁军更为混乱了。有向外奔逃的,有在各自将官呼喝下,勉强列阵的。在两千徐荣军团铁骑面前,这一切混乱都化为乌有。

    两千铁骑冲入成千上万的袁军兵士中,就如同群狼入羊群一般。待雾气完全散尽,太阳高高升起时,原野上满是袁军尸体,残肢断臂。被俘袁兵数百上千一群聚集在一起,由十几名重骑看管着,等待后续曹军来接收。

    几乎同一时间,白马渡口同样被夏侯渊的三千虎豹骑奇袭攻占。

    还在从官渡向两个渡口退却的袁军,在半道就遭到曹军不断截杀。一部接着一部被击溃,除此还有大量主动向曹军投降的。数以万计的袁军就这样在数天之内土崩瓦解。

    曹军前锋数千人已从白马与濮阳两个方向渡过黄河。主力却因为后方的大量袁军降兵拖累,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但就这仅仅数千人的曹军前锋,在短短月旬之间就席卷冀南,兵临邺城城下。冀州各郡县,在亲汉反袁的本地士族协助下,皆是望风而降。有的地方,曹军还有数百里远,就扯旗反袁,重归汉营。

    建安二年的寒冬腊月,袁绍重臣许攸悄然打开了邺城城门,放曹军入城。三千曹军将士在夏侯渊的带领下,踩着厚达半尺的积雪,顶着寒风涌入城中,将袁绍的皇宫围的水泄不通。

    攻城锥反复击打着皇宫大门,箭矢如雨般向宫墙内倾泻。

    “咚咚…喀喇”皇宫的大门终于被撞开,可袁绍的八百羽林亲卫还在拼死抵抗,他们都是袁绍从小培养起来的孤儿,这条命早就卖给了袁家。

    宫门前,两堆人奋力搏杀,兵刃劈砍,枪矛乱刺,箭矢咻咻的穿梭其间。

    在投降袁军协助下,曹军明显占据了优势。羽林亲卫们越战越少,“战场”逐渐向皇宫内延伸。

    再接着,大火冲天而起,有人开始在皇宫内放火。宫廷深处传来宫女嫔妃们的尖叫和惊呼。她们不久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

    袁绍头戴皇冕,身着龙袍,抱着自己刻的国玺安坐在大殿龙椅之上。身旁还有十几名哭哭啼啼的宠妃。

    只是殿下只有沮授一人。因反对他称帝,关押在牢中的田丰,其人头也早被取来放在案几之上。大殿之中堆满了柴薪。

    殿外,传来了喊杀之声。袁绍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来了。

    “开始吧,送朕上路”他对左右是羽林卫死士吩咐道。

    那些羽林卫将火把投向大殿中的柴禾。一时片刻后,邺城的伪赵皇宫笼罩在熊熊大火之中。

 第179章 九大诸侯

    建安三年的春天,天下大势已定。

    袁绍兵败身死,他两个儿子还占据并州幽州各一小部地盘,但被曹操击灭是迟早的事。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除了袁绍,袁术出局,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小割据势力相继出局。

    若不算袁绍两个儿子,太行山中的黑山军。冯宇的系统面板上还剩辽东公孙度,凉州马腾,益州刘焉,交州士燮,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徐州吕布,中原曹操,以及冯宇自己共九股势力。

    徐州吕布?冯宇对这个疑惑了很长时间,派出暗谍细作前往徐州打探,方才大致弄清怎么回事。原来陶谦病危,已将徐州刺史“让”给了吕布。当然,这个“让”并不是那么心甘情愿,而是不得以为之。且是个策略。

    早年,陶谦接纳吕布,就是为了让吕布能制衡刘备。刘备当年带兵入徐州抗曹,很快就以其高超的人际交往天赋,在徐州官宦以及士族子弟中收拢住人心,结纳起自己的党羽和势力。

    那个时候,陶谦就明白,自己这刺史之位是传不到儿子手上了。自己硬要这么做,就是害了自己的儿子。他在有生之年坐稳自己这位置就算不错了。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痛快的接纳没有诸侯愿意收留的吕布。

    吕布也很快在徐州培植起自己的势力,不过他的势力主要是来自徐州本地军伍。吕布的夫人严氏病故后,他甚至娶了徐州军元老曹豹的女儿为妻。

    袁术灭亡后,九江郡寿春以东的部分都划分给徐州。陶谦根本要不需要这么多地盘,他只要地盘上的人口,于是便让刘备将民众移入徐州。

    但刘备岂能错过如此大好机会。他并没有按着陶谦的吩咐做。而是以九江民众故土难离为理由,将万战乱后的剩余人口集中在寿春,阴陵、西曲阳三城。

    这阴陵、西曲阳紧靠徐州的下邳国,将民众集中到这和迁移到徐州又有什么两样?而且这些人口大多不是九江郡本地人口,本身就是北方下来的流民。不存在什么故土难离。所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不过是刘备为自己经营地盘的借口。

    刘备并没有因为有了自己的地盘,就放弃徐州。他依旧名义上是陶谦的属下,继续笼络徐州各个阶层的人心。但他毕竟长期呆在寿春的袁术故皇宫中,因此无法时刻对徐州遥治。

    这样就给了吕布一个机会。陶谦病危时将徐州印绶交到吕布手中。反正对陶谦而言,交给谁都一样。相对而言交给吕布更有利些。因为若是将刘备召回,驻防徐州的徐州军吕布军肯定会有所动作。

    那样难免一场内乱,祸及陶谦家族自身。相反交给吕布,即使刘备不服,不过是造成淮南三城与徐州的分裂之势。

    即使日后,刘备武力壮大,利用他在徐州内部的势力,里应外合将吕布赶出徐州,那也不会对他陶家造成灭顶之灾。他陶家还是能在徐州做个富家翁。

    刘备知道此事,自然是恼怒不已,但他不动声色。因为他知道,吕布拿得走徐州印绶,却拿不走徐州的人心。

    刘备甚至都没如陶谦所想的那样,拥兵割淮南三城自立,反而依旧以徐州掾属自居,甘愿名义上为吕布下属。

    ……

    宛城,皇宫朝阳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之声轰然而起。群臣在锃亮的地板上,向天子刘协行三叩九拜君臣大礼。

    刘协伸直衣袖,手掌摊开,表情肃穆的说道:“诸卿平身。”他已长成少年,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便是他亲政的年龄,也是他同龄人行冠礼的年龄。

    诸臣从地板上起身列于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