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末世录-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还有小股骑兵出没隘口出口处,拦截给柳中输送粮草的乌孙辎重队,此举除了削弱柳中城中守军粮草供应外,更重要的意义是向乌孙方面传递一个信息,柳中已被梁军围困了。

    ……

    乌孙王庭大帐之中,乌孙昆弥正招待乌孙各部首领全羊酒宴。尽管是酒宴,但却气氛沉闷,众人只顾埋头吃喝,也不说话。

    乌孙军金城大败,玉门得而复失的消息早就传了过来。前日,原式糜战死,菲纳逊求援的消息也相继传到乌孙王庭。乌孙昆弥倒是想去出兵支援柳中城,

    但是在乌孙境内,李肃率领的北府兵以及那些叛乌孙投梁国的铁勒人,还在乌孙境内频频出没。这让他如何能安心分兵去支援柳中城。

    因此今日将各部首领都王庭,想要他们出个主意。他们虽然七嘴八舌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说要先将北府军驱逐出去,惩罚叛徒铁勒人。有的说应该先出兵解柳中城之困,确保和贵霜的联系不被隔断。

    但这些昆弥自己都想到过的,这些北府军和铁勒人,在广阔的草原戈壁上随机出击,神出鬼没,要驱逐或歼灭他们,没有一年半载是办不到的。这一年半载时间,柳中城都不知失陷多少次了。

    若是穿越天山,先去解柳中之围,那北府兵伙同铁勒人突然出击,封堵天山隘口,断自己归路怎么办?说来说去,没一个人能拿出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乌孙昆弥撕下一块羊腿肉,放在嘴中咀嚼着,却因心中有事,如同嚼蜡。放下羊肉,又咕噜噜灌下一大口酒水。此时,乌孙令兵却跑入帐中道:“启禀昆弥,柳中城方面有急报传来。”

    昆弥从他手中接过那军情急报一看,他刚扫两眼,就兴奋的一拍桌子喝道:“真是个好机会。”桌上的酒碗都被震的溢出不少酒水,但他的表情立刻又晴转:“可惜了,可惜了这么好一个机会。”

    帐下众人面面相觑,其中一名汉人模样的谋士拱手道:“昆弥所说的好机会是什么?又如何可惜了?”

    此人姓李名丰,早年是袁绍营中一名不入流的僚属。袁绍败亡后,随袁尚北逃,后来在袁尚与乌桓的战事中被俘,又被乌桓人做为奴隶贩卖到乌孙。乌孙昆弥见他是个汉人中的读书人,便赎其身,让他做了帐旁谋士。

    昆弥一摆手对众人道:“这梁军的主将就是梁王冯宇本人。若是能将他们在柳中城一网打尽,诛杀或生俘冯宇,我们岂不是不仅能保住西域,还能再次攻占凉州,甚至都有可能将梁国那广域的国土都纳入囊中。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好机会。可惜,我们现在还受梁国北府军的纠绊…哎!”

    原来前段时间,有支乌孙辎重队被袭。所携带粮草物资自然全被梁军缴获,同时还有几十名乌孙兵士被俘。

    但近日,有几名乌孙兵士寻机从敌营中逃了出来,直接逃入了柳中城,而且他们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梁军的主帅竟然是冯宇本人。除此,在梁军营中,原西秦的马氏都跟随做战。菲纳逊得知这一情报后,知道事关重大,立刻遣人将消息送来。

    昆弥的话刚说完,又有令兵来报:“启禀昆弥,汇总近日多个部族交上来的情况看,不知何故,常时间在我乌孙腹地活动的北府军已向漠北方向东撤。那些铁勒人也向偏僻更靠近漠北方向的草场迁移。”

    昆弥听了这话,先是一喜接着又惊疑道:“他们这是何故?没有受到重挫,为何突然向东撤离?”

    李丰拱手道:“禀昆弥,若李丰猜的不错,这梁国的所谓北府军突然东撤,定然是因为漠北之地发生叛乱。北府军的主帅吕布调他们去平叛罢了!”

 第385章 出奇制胜

    乌孙昆弥听罢,哈哈狂笑起来说道:“这真是天神在帮助我们乌孙。传本王的军令,即日起集结众部兵马。本王要亲自率我乌孙铁骑,越过天山,全歼梁军,生俘梁王!”

    帐下众人轰然应诺,又愉悦的吃起肉喝起酒来。李丰却拱手说道:“通往柳中城的天山隘口有三个,属下料定梁军定对这三个隘口进行监视。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隘口进入天山之南,必定会被梁军所发现。那三个隘口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冲之所。他们即使设伏不成,也能在隘口外堵住我们的去路。属下倒有一计…”。

    说到这,李丰却停止了话语。昆弥急道:“你们汉人就是婆婆妈妈的,有何计策直管直说。”

    李丰继续说道:“昆弥,若我们能绕行五百里,走天山东段的火焰谷越过天山山脉,便能一举切断梁军从玉门至柳中城的联系。只是这条路太过…”

    李丰话还未说完,另一名乌孙部落首领连忙说道:“万万不可,这火焰谷太过凶险!”。乌孙昆弥脸色一变,也沉默了下来。

    部落首领所言不虚,火焰谷是天山山脉东端一片地势极低的山谷,地形狭长且险要。全长四五十里,全军通过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那里气候干燥炎热,全年几乎没有降雨。其中水源全部来自天山雪水融化形成的溪流。但现在是冬天,虽然炎热的问题不存在了,但流经谷地的那些溪流也应该断流了,所以大军取水就是个困难的事情。

    另外从乌孙腹地绕行到火焰谷要多走五百里。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李丰之策都是个馊主意,这也是李丰适才吞吞吐吐才说出这个计策的原因。

    乌孙昆弥思绪良久,大帐之中也一片沉默。最终,昆弥开口道:“就照此计行事!从前几次战役看,冯宇这厮狡猾多诈。我们若按常理行事,必中其圈套,所以我们也应该出奇制胜,不按常理出手。绕行火焰谷虽然路途遥远,但只要我们过了火焰谷,就能切断梁军粮道,到了柳中城附近,便能反围梁军。即使梁军已封堵天山隘口,我们也能和留守的部旅南北夹击,就近打通粮道。”

    此时李丰又开口道:“适才,属下说北府军撤去是因为漠北发生叛乱,也只是种猜测。属下认为,等漠北的消息确定后,我们再出发,更为稳妥。”

    这次,求胜心切的昆弥却没有听从李丰的建议,手一扬斩钉截铁的说道:“不用!万一冯宇那厮想回汉地享福,留下大军中途跑了。我们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么一个大好机会。兵贵神速,我们即刻调集起大军,即刻就出发。另外让小股部旅从就近的隘口向柳中城进发,以做疑兵。”

    三日后,从乌孙各部集结起来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共有近三万战骑,还有辎重大车无数。只是这些辎重只够供应他们到达柳中城的数量。

    一般而言,游牧民族在草原上作战不需要带辎重粮草,赶着牛羊随军前行,再以劫掠的粮食做为补充即可解决粮草问题。

    但过了天山,大部分地区都是死寂的大沙漠,沿着天山的那一狭窄的绿洲通道,也提供不了这么多牲畜所需的草料,也少有农耕人口可以劫掠。所以乌孙人不得不考虑后勤补给问题。

    ……

    柳中城外,冯宇在营垒中军大帐中翻阅着书籍。帐中其余将领显得焦急不安的样子,乌孙人迟迟没有如预料的那样前来解围柳中城,但营垒中的粮草逐渐减少。

    虽然后方源源不断的向前提供着粮草,但粮道太过漫长,运抵的粮草数量和大军消耗间总存在着一定缺口。照此下去粮草仅够全军两月之需。弄不好,还需要已攻克楼兰城的张辽提供楼兰城中存储的粮草。

    此时,一名亲卫令兵闯入帐中禀报道:“启禀王上,前沿斥候发现,有小股乌孙兵正在穿越天山的西隘口。”

    帐中诸位将一片欢腾,纷纷说道乌孙人终于上当了。为了引诱乌孙人前来解柳中之围,梁军煞费心机。让俘虏的乌孙人带着消息逃走,让李肃领着北府军主动东撤都是计略的一部分。

    但是冯宇却不是很兴奋,他放下书,口中带着疑惑的语气道:“小股部队?有多少兵力?”

    “启禀王上,也就千人到两千人之间。”

    一旁的马超开口道:“王上,这定是乌孙人猜到我们会盯着这些隘口,所以派出的小股部队在前先行,看有无我大军埋伏。所以我们不能动这些乌孙兵,否则打草惊蛇。应该放他们过天山,同时调动主力在这条道上设伏,因为乌孙的主力必定尾随他们而来。”

    冯宇沉思片刻,摇摇头道:“若是乌孙王能想到我们会监视天山隘口这层,那么我们让这千余人顺顺利利的越过天山,他必然会反而起疑。同样的理由,他也不会让主力跟随在这千余人的后面。那他派出这千余人真正动机是…”

    冯宇说到这,话语僵住了,接着他像恍然大悟样说道:“传我军令,令驻守西隘口出口处的重骑,等这千余乌孙兵一露头便发起攻袭。务必全歼,争取多生俘一些人。另外通知后方斥候,对天山东段通往山北的各个要隘,峡谷进行警戒。同样,向李肃派出快马令兵,令其多派斥候,监视天山东段的敌情!”

    ……

    千余乌孙战骑鱼贯而行,终于翻过了这个被称为西隘的天山山隘,并沿着坡道进入了天山南侧的绿洲地带。

    只是他们刚刚从山口中出来,还没来及松口气。就发现一股梁军重装骑兵挺着骑枪,成一字阵型,排山倒海般的向他们压来。

    乌孙战骑也没多想,就发起反冲击。他们首先在马鞍上张弓攒射,但这些箭矢对这些重骑不起作用,尽管有的梁军重骑中了七八支箭,如同刺猬般,但依旧冲杀不止。

    乌孙战骑最后绝望的发现,冒出的梁军重骑越来越多,不是几十骑,而是有数百骑。在梁军重骑冲击,骑枪捅刺和狼牙大棒横扫下,乌孙战骑变成了一具具尸体…

 第386章 峡口狙击

    尽管是冬日,火焰谷中依旧异常温热。进入谷地的乌孙兵将们都褪下了自己的冬装皮衣,堆在各自坐骑的马屁股上。两万多战骑前后延绵十几里之长,在山道上如同条长龙般逶迤前行,一眼望不见尽头。

    乌孙昆弥也亲自居于中军前行着,此时他心中既紧张又期待,每隔一两个时辰就要令兵们向他禀报大军前行的进度。

    再过三个时辰,大军就能开出火焰谷,而一但近两万多战骑穿过天山,出现在大漠边缘的绿洲上,便意味着他成为这场战争的赢家。

    乌孙大军的前方是整整百人的斥候小队,他们的首领在马背上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又操起水壶准备灌一口水。可惜的是水壶中只剩下小半口水。

    他将水一饮而尽,又对周围的兵士打气说道:“前方两里处有个峡口,出了峡口,那里有片盆地绿洲,绿洲里有眼长年出水的泉眼。大家加把劲,早点赶到那里,即能完成任务也能有水喝。”

    众人兵士一阵欢呼,各自打马加鞭,催动着马匹继续向东南面的峡口疾行。片刻钟后,奔驰在最前方的战骑已进入峡口,战骑上的兵士却如同被人猛击一般,在马鞍上一顿,然后仰面朝天的滚落马下,他的额头上正中一箭,那是支长达三尺的大箭,箭尾还在不停的振动着。

    他旁边的两骑已经开始惊呼起来:“山上有敌!”,同时胯下的坐骑不仅没丝毫停留,反而加起速来,很快穿过山口。但是他们后面的乌孙战骑却遭遇到箭矢的精确狙击,不停的有人或马匹中箭伤亡…

    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