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末世录-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陀露出一付冷漠的表情说:“为了我们扶南国,我只能这样做。只有你死了,扶南国才能解救,才不能让我妹妹被毁了。只有你死了,这些扶南百姓的子弟才不会无故枉死他乡。”范陀拔出了利刃,鲜血从莫浑的肚子上喷涌而出,他捂着伤口无力的倒在地上。

    震惊中的范曼这才清醒过来,大吼道:“范陀,你这是要做什么?”

    “父亲,当此扶南国危难之际,你应该站出来担当国主大任。只要你取代莫浑的家族,便可与梁军修好。到时梁军自然就能退却。”

    范陀又转身对众兵士道:“从今日起,我们扶南国的国王便是我的父亲范曼大人。我们家族与前朝女王柳叶的父系同脉相连,这身毒来的莫家,侥幸俘虏女王陛下,以卑鄙手段强娶女王,方将扶南国窃取到手。今日我只是为祖先取回我们的国家。”

    这些兵士大部分本就是范陀的亲兵,其余部分也都威服于范陀,且本就因为莫浑坚持出兵沙瓦底而对莫浑心生厌恶。所以他们中没一个人有不服范陀主张的意思,反而都欢呼起来。不知谁带的投,齐齐跪伏在范曼面前,鞠身单手捂胸呼起了口号:“我等皆尊范曼大人为吾国之主,愿终身效忠吾王!吾王千秋!”

    范曼长叹一口气道:“也只有如此了。”由此范曼在旷野之中匆匆完成了登基王位的仪式,而后用波迈城带来的酒肉粮食大宴众兵将。第二日,继续向吴哥城进发。沿途还不断派出特使,通告沿途的各个城池守官……扶南国的王室已变,敕令各地守官恪尽职守,固守各自城池,勿要听信他人谗言而轻举妄动。

    绝大多数守官听到这消息,不仅没有起兵讨伐叛逆,反而担酒牵羊迎上范曼范陀的军队,来庆贺新王登基。即使有少数蠢蠢欲动者,也迫于范家和梁军的兵威而不敢轻举妄动。

    没多久,范曼范陀的队伍就抵近了吴哥城。范陀看到范曼脸上露出一丝愁容,问道:“父王又在为何事发愁。”范曼叹道:“其它都好说,你我该如何向你妹妹交待。”

    范陀笑道:“父王不必为此事操心,当初我那妹妹是不愿意嫁到宫中的,如今也许她女儿找到了更合适的夫君。”

    ……

    吴哥城王宫卧榻之上,林涛睁眼一看,天色已经大亮。他一拍脑门说道:“哎呀,差点误了事!”

    他边说边从床榻上翻滚下来,手臂却被一支白皙的玉手挽住,一个娇脆的声音传来:“郎君,何日再来宫中。”说话的正是范王后。

    林涛一摇脑袋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来王宫后宫了。”看着悠然泪目的范王后,他知道对方误会了,马上解释说:“今日你父兄要回吴哥城,这王宫后宫便是新扶南国王,你父亲的寝宫了,我自然不能再随便进来。但是我会向你父亲,扶南国的新王提亲,迎娶你。以后我们便能长相厮守。只是以后你可能要远离吴哥城了。”

    范王后这才破涕为笑。走出王宫的林涛这才想到,从头到尾她都没问莫浑怎么样了。

    林涛在吴哥城西门外五里将范曼范陀迎上,双方言谈甚欢的入了吴哥城。当日,范曼便在王宫大殿举行了新朝第一次朝会。除了极少数人没来,大多数原扶南王都官吏全都到场,首先是庆贺范曼荣登国王之位。

    那极少数没来的人,基本上是莫浑祖先当年带来的身毒人后代,他们都自称是婆罗门刹帝利。在扶南军中朝中担任要职。当下,并不是他们不愿意来,而是他们都已被梁军抓捕起来。

    范曼毕竟在扶南国树大根深,不到十天半个月,就稳定住整个扶南国的局势。新王的敕令已能在扶南国境内畅通无阻。林涛看目的已经达到,便向范曼告辞,带着范曼的女儿向缅州返回。当然魏使和吴使这两个俘虏也带上了。范曼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

    当林涛船队的帆影消失在南方海平线下后,扶南城中一个传教的佛教比丘敲着木鱼,穿街走巷而过,口中喃喃念道:“当年莫昆强霸女王柳叶得其国,今日子孙却被人占国夺妻,此乃因果循环,善恶自有报也。”

 第432章 风云骤起

    到了建安十四年的春天,梁国已经攻占了锡兰岛,以及更西边的溜烟国(马尔代夫),甚至在红海入口处都出现了梁军远洋战舰的帆影。

    至此,梁国将以大秦国埃及苏伊士港为,以吴国扬州吴郡为终点的海上通商航线控制了三分之一。若算上狼牙修,干陀利以及扶南国这些依附于梁国的小国。则是控制了整个航线的近半里程。意味着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的近半海上贸易收入都会流入梁国的国库。

    朱罗国的一代雄主卡里卡拉终于病死在坦贾武尔,他死去时,第一舰队还没有返回高韦里河河口,国内已是烽烟四起。除了摩揭陀带头举兵反叛外,此前被其征服的婆罗门国家也纷纷加入进来。高韦里河河谷南部丛林地带的卡拉波拉人也再次揭竿而起。

    朱罗帝国的诸君,现在的新王,卡里卡拉的三儿子是个原不如卡里卡拉的昏聩之君。现在的局势,即使卡里卡拉都难以逆转乾坤,更不用说他这个儿子。整个朱罗帝国开始崩塌了。它分崩离析成数个甚至十几个小国是早晚的事。朱罗帝国再也难以成为梁国的心腹之患。

    吴国使者与魏国使者,林涛将他们押出扶南国境便释放了他们。前者被林涛委托一条海船送回了吴国。但对于魏国使者,林涛一直将他带回沙瓦底。

    然后诸葛瑾又亲自沿着伊诺瓦底江内河航道线路,一直将魏使送到梁国都城宜宾。诸葛瑾此行也并不是专门为了护送魏使,而是他本来就要回宜宾叙职。

    魏使被梁国扣押迟迟不放,倒不是因为梁国有意为难他。而是为了他的安全,若这魏使在回国的万里途中,遭遇什么不测,比如被孙吴的人悄悄斩杀了,那么即使曹操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也可能故意要梁国背上黑锅,籍口向梁国发难。

    对此,诸葛瑾自然清楚不过。因为梁王冯宇一年多前违抗天子刘协诏旨的事,无论是汉室朝廷,还是曹魏,或是其他什么人,都在等着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和适当的机会向梁国发难。

    魏使被带回宜宾时,已临近春节。他被梁国官衙安排在驿馆,并且好生招待。只等一开春,便将他送往筑阳,经南阳送还魏军控制的汝南。

    等诸葛瑾在梁王宫书房内亲自向冯宇叙职完毕,并解释他为何要将魏使带来宜宾后。冯宇笑道:“子瑜考虑的周到,巧的是曹操不久前正是以这个理由对公孙家的北燕开战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当下不必过于担心曹操。他会找我们麻烦不假,但这一两年不大可能了。因为他现在需要专心致志的吞并北燕。”

    诸葛瑾也是刚回到宜宾,便来向冯宇叙职,对来自中原诸国的消息并不灵通,所以他听到此事,大感惊讶,惊呼道:“什么?曹操要吞并北燕了”

    冯宇慢条斯理的答道:“不错,此时曹魏与北燕公孙家已经大打出手,曹操正是以前往邪马台国的魏使被杀一事为开战借口。

    曹魏要出使邪马台,直接从青州乘船出海,向东行驶两千里就能直接到达邪马台国的海岸。而且曹魏与邪马台交往这么久,航道应该一清二楚。可魏使偏偏要兜个大圈子,从北燕境内到三韩,再横渡对马海峡入瀛洲,然后在瀛洲上再行近千里陆路方能到达邪马台国。最后魏使不明不白的在北燕公孙家领土上死了,曹操随即就向公孙家宣战。对此,明眼人自然知道其中是怎么回事。”

    诸葛瑾继续诧异的问道:“那汉室和朝廷对此态度如何?”

    “朝廷和天子未做任何表态。默认了曹操对北燕公孙家的攻伐。实际上,不仅曹操攻伐公孙家,临江国的刘备和吴国的孙策也对越国士家蠢蠢欲动。这显然是天子有意纵容而为之。”

    说到这,冯宇从席上站立起来,眺望着阁楼外的金沙江水面,缓缓说道:“如今已是建安十三年了,孤预计,也就两三年之内,已稳定了十数年的天下局势又将发生剧变。我们梁国也务必要做好准备。”

    诸葛瑾低头思忖片刻,对冯宇拱礼道:“王上,这些事情说明天子有意扶持壮大曹魏,刘备,甚至孙策,最终让他们实力壮大到能制衡,甚至剿灭我们梁国的水平。即然如此,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不如出兵支持越国和燕国。即使最后不能让这两国免于亡国,但至少可以延缓天下再次大乱。”

    冯宇在地盘上来回踱着步子,思忖这诸葛瑾的建议。最后决定道:“不,现在我们还不是公然与汉室以及曹魏,孙吴,刘备临江国为敌的时候,我们只能暗中支援一些粮草补给,而北燕国离我们太过遥远,鞭长莫及,只能爱莫能助了。至于越国,我们也只能以扶南,狼牙修这些东南蛮夷小国的名义给他们送去支援。”

    ……

    夏季转瞬即来,白雪皑皑的辽东地区,积雪也都已融化干净。在此远征北燕的曹魏军队再次发起了夏季攻势,在魏军的万余纠纠虎豹铁骑和两万精锐步卒的扫荡下,辽东四郡,也就是北燕的大部分领土都被魏军一一攻陷。

    除此曹操还派出一支千余人的小部队,乘船从青州渡海,在三韩登陆,而后和用利诱威胁,驱使三韩各部与魏军这支部队组成联军,从南方攻打燕国乐浪郡。

    到了十月份入秋的时候。燕王公孙康的地盘辽东四郡,只剩下玄菟郡的东边半个郡,他自带五千燕军最后精锐,固守夫租城。曹操似乎不将燕国彻底亡国就誓不罢休,在他亲自带领下,在寒冷的北风中,魏军继续向残存的燕军发起猛攻。

    最后,燕王公孙康只剩下夫租城一城之地。不过这夫租城在鲸海的海边,公孙康已为自己准备了后路,到最后关头,他将乘船向东方撤离,他早年已经打探清楚,在鲸海的东南方,还有大片的陆地。

    所辛的是,公孙康并没有落到流亡海外的下场,玄菟郡酷寒的冬天帮了他忙。

 第433章 赔本买卖

    从北方刮来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曹操脸上,漫天的乌云正席卷而来。一些还身着秋装的魏军兵士冻的瑟瑟发抖。满脸怒气的曹操喝问道:“军需官何在!”

    不一会,一名军中小吏胆战心惊的跑了过来,口中应道:“小人在此,不知王上有何吩咐?”

    曹操两眼射出凶光,厉声问道:“为何军中冬服还没配齐?”

    “启…启禀王上,这不关小的事啊。小的只是负责军中物资调配,但从后方运来的物资补给却不由小的负责。小的也知道许多兵士还没有配上冬装。但是小的…小的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从后方运上来的冬装数量上有缺口。无论如何调配都不可能人人配上。”

    曹操不耐烦的挥挥手,将这军需官赶走。随曹操出征的曹仁对曹操说道:“王上,这严冬即到,雪一落我军就没法动弹了。乘积雪形成之前,我们赶快撤军吧。不知王上知不知晓这辽东的严寒。别说我们很多兵士没配冬服,即使穿上冬装,在大雪纷飞的严寒季节,也同样有冻死人的事发生。”

    曹操指着不远处的夫租城说道:“退?只要攻下此城,公孙家族还有燕国就算是寿终正寝。可我们现在退了,今年这一仗就算白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