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末世录-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想法是,直捣大梁的汉东郡陪都筑阳,那里是冯宇的龙兴之地,现在也是大梁的腹心所在,若能攻入汉东郡,那么汉中也就能水到渠成的攻下。预时整个大梁为分为南北两段。加上魏国,临江国从南北两个方向上的大举进攻,冯宇难免败亡之命运。
可惜,这只是青年孙权的想法。吴国包括鲁肃,周瑜在内的几位重臣心中都清楚,这是一步多么大的险棋。
当面孔还带几分稚嫩气息的孙权在建业吴王宫大殿上做出这个决定时。群臣大惊失色,议论纷纷。
鲁肃首先说道:“王上,且不可意气用事啊!我们刚刚在合浦大败而回,再千里迢迢的去南阳攻打梁国的汉东郡,这是自取灭亡之道啊。请王上三思!”
张昭也劝道:“王上,老臣不懂军事,但老臣知道,当下我吴国先王新丧,兵折将损,就应该固本培元。仇我们当然是要报的,但不应该是现在报!请王上三思啊!”
周瑜等他们都说完,方才给孙权说明为什么不能去南阳复仇的军事原因:“王上,我吴国与冯贼的汉东并无接壤。要攻伐汉东郡,首先要向曹魏借道,从我们江北汝南那一小块地盘出发,行到现在曹魏控制的南阳郡有千里之遥。我们几万大军的补给全要依赖这条他人掌控的路径来供粮,风险太大。万一曹魏出尔反尔,突然掐断我们的后路,我们这几万大军可就全完了。那时,我吴国可是有亡国之危啊!”
周瑜话还未全说完,孙权开口道:“汝所想到的,孤都思虑过。如今,挟持过天子,侵夺我吴国数郡之地的冯贼乃天下公敌。他之所以能逍遥至今,是因为天下诸侯心不齐,没人愿意带头啃硬骨头。但今天,孤愿意去南阳啃这块骨头,他曹魏岂能不借路给我等,又岂能在背后作梗,断我们后路?!”
周瑜见孙权不听劝,急道:“王上,即使那魏国在我对决冯贼时不作梗,王上可想过,那曹魏盘踞南阳日久,却为何迟迟不进攻汉东郡?当时,徐晃带数万强兵悍将,却被一座小小的坞堡所阻挡。如今我数万不善骑战的吴军将士,远离本土后方,在战骑易于发挥的南阳平原上,又岂能站稳脚跟?”
孙权漠然道:“公瑾,孤知道汝是顾忌吴国的安危,但这些孤都已有过算计。孤抵达南阳后,当然不会独自去对方冯贼,会联合南阳的樊城的刘备军和宛城的曹操军齐攻冯贼。”
此时鲁肃接着劝解道:“可是王上如何能保证刘备和曹操与我等同心同德,齐破冯贼?另外他们在我们与冯贼鹤蚌相争之时,不会作梗,却不能保证我们与冯贼争斗结束时,他们突然下手图渔翁之利。那时,我孤悬在外的几万将士休矣。我吴国基业休矣。请王上三思啊!”
鲁肃边说边跪了下去,向孙策叩拜道。他这一跪不要紧,大殿上众臣,包括周瑜在内齐刷刷的跟着跪了下去,口中齐呼道:“臣等叩请王上三思!”
孙权看群臣逼宫,顿时脸色沉了下去,冷声说道:“诸卿,汝等见过先王最后的遗容吗?汝等没有,但孤见过,那个景象,孤这辈子不会忘记。不报此仇,孤宁可不做这个王座。诸位不要再劝,否这莫要怪孤翻脸无情!”
众臣见孙权如此这般固执,只好做罢。周瑜叹口气道:“王上既然执意如此,那臣在这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臣随同王上一起出征,并且将兵权交给臣来调度!否则,臣就算是被王上砍了头,臣也要阻止王上行此险着。”
吴国众臣之中,也只有周瑜敢对孙权如此说话并且直接索要兵权。孙权想想点了点头道:“公瑾,孤对兵事知之甚少,孤本就是要汝随孤出征的。”
第532章 太史慈之冤
孙权特使千里迢迢到达魏王宫时,曹操正因为头痛风再次发作病卧在榻上。听到这个消息,他从病榻上一下就翻身起来。大喜过望的曹操顿时头也不痛了,腰也不酸了,变的生龙活虎起来。即刻在大殿召见了吴国来使。没有丝毫的忧郁,曹操便同意了孙权的请求。
一个月后,早已做好准备的吴国大军开始向南阳进发。数以千计的战船将集结在长江岸边,成群结队的吴队渡到淮南。而后陆续向南阳开拔,通往南阳的汝南道路上,是长长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吴军。他们披麻戴孝,手举白幡,如同一条黑白斑纹的巨蟒在苍茫大地上逶迤前行。
孙策身死合浦,吴军打着复仇旗号,大举进军南阳的消息很快就被冯宇知晓。恰好在此时,被俘虏的吴将太史慈也辗转千里被押解到了筑阳。冯宇亲自在王宫中一间偏殿召见了他。
太史慈入殿时并非囚徒状态,早就被松了绳索,沐沐更衣,换了仪容。冯宇的宫廷侍卫紧张的矗立在冯宇周围,前者淡然道:“汝等退下吧,不用如此紧张。”
冯宇自信能敌的过太史慈。
太史慈没想到的是冯宇对他只简单的说了三句话。第一句便是问太史慈愿不愿意归降于大梁。太史慈自然是坚决拒绝。而后,冯宇淡然一笑说道:“朕现在想赦免了汝,但可惜的很,即使汝重获自由,也无法回到吴国去了。”
太史慈哈哈大笑道:“尔等要杀便杀,要剐便剐,何必来这番假惺惺的说辞。退一万步说,某即使无法回到吴国,也不会为尔等效力。”
冯宇对旁边的内侍使个眼色。那内侍正色道:“汝现在在吴国,是杀害吴王孙策的国贼。汝若是回到吴国,只怕要落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太史慈的脸色大变,他一直对刘备在合浦城头说他是叛贼,并且下令攻袭他一事不解,只是因为后来被俘,渐渐将此事淡忘了。
此刻既惊又疑的问道:“何出此言?!”对方这才将以刘备之口所杜撰的太史慈勾结梁军,伏杀孙策情节一一讲出。
太史慈听了大半就明白过来,怒叫道:“这定是刘备此贼假扮山贼,袭杀了我家王上。某定要给我家王上复仇,以雪某冤屈?”
冯宇又问了最后一句话:“汝如何做到?汝现在就这么去见孙权,汝有何证据证明汝的清白。更何况,汝被我军俘虏这么长时间,却完好无损得以保全,更不可能让吴国新王孙权相信汝的话语。”
太史慈听到这,顿时愣住了,抱着头蹲在地上不知所措。
刚好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进入殿中,在冯宇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冯宇脸上带着笑容对太史慈道:“孙权领着吴国大军已经到了沔水对岸,汝是否要随我前去看看?”
……
来的并不是吴国大军的全部,而是五千步骑组成的前军,不过这五千人马在沔水东岸一字排开,看上去也是兵势浩大,无边无际。一顶华盖被数百精骑簇拥着,看那华盖的颜色便知道下面的人有王者之尊,除了孙权还能是谁。
城头的冯宇发现孙权也亲临沔水对岸后,便和太史慈登上一艘艨艟战舰,在十几条战船前呼后拥下,驶出筑阳城的水门。
孙权看到梁军的十几条战船竟然主动从城中驶出,不禁哈哈大笑道:“他们想干什么?要来送死吗?”
谁知,那些艨艟战船行到江心就停止了前行。与孙权等人还隔着两百余步的样子。孙权看到一个约莫年近四十,身着甲胄的人登上艨艟船头,向这边眺望,这人面孔他甚是熟悉,正是冯宇。冯宇身边还有一人太史慈,孙权看了顿时怒从心起。
孙权正要开口说话,冯宇却先开口高声问道:“岸上的这吴国将军可就是新立的吴王孙权?”
孙权冷哼一声,用手中长枪向冯宇一指道:“冯贼,不错,正是孤。汝应当知道今日某为何来?”
不想,冯宇不气不恼,继续说道:“真是仲谋,朕记得当年我们也是在这筑阳城分别的,这一别就是十数年。朕都差点认不出汝了。”
孙权破口大骂道:“冯贼,尔少一口一个朕的,谁承认汝这僭越之贼的天子之位,少在这和孤套近乎。识相点,将这吴贼太史慈交出来!孤还能在灭汝之国后,保尔亲眷周全。否则必屠灭尔三族。”
冯宇身边的太史慈憋不住了,扯着嗓子高声喊道:“大王,太史慈冤枉啊。先王怎么可能是某谋害的呢,那都是刘备那厮干的好事,而后栽赃于我。某得到先王噩耗时,还在合浦郡的老阴山与梁军鏖战啊!”
孙权冷笑着质问道:“我王兄若不是汝勾结梁军杀害的?为何现在汝能和冯贼同乘一船?你说不是汝谋害的,是临江军所为。有何证据?”
太史慈急的满头是汗,他明明清楚事实,却无法证明自己。能证明自己孙策身亡时,他还在和梁军对峙的只有梁军和自己一些被俘的亲兵亲信。这两种证据对于孙权而言,都没有可信度。
咻咻咻,空中传来箭矢破空之声。密集的箭矢向冯宇的战船扑射而来,其中甚至夹杂着不少火箭。孙权旁边的周瑜让弓弩手突然攒射,不过这些箭矢似乎射程还差那么一点,要么软绵绵的掉入江中,要么无力的掉落在船头甲板上。侍卫们护着冯宇已退入船舱之中。太史慈也被一起带了下去。船队随即返航。
在船舱内,冯宇对太史慈道:“汝说此事是刘备所为,那么朕倒有一个办法能洗刷汝的冤屈。就是在刘备阵营中找到线索,通过这线索找出能证明汝清白的证据。”
太史慈呆了半晌,突然对冯宇叩拜道:“若是梁王能为某洗清冤屈,且不用与旧主所属的吴国为敌。太史慈愿意效命梁王!”
冯宇点点头道:“起来吧,朕是要完成这件事。”
太史慈忙要叩谢,却被一旁的冯宇侍卫提醒道:“圣上是天子之身,休要再用梁王称谓。”
太史慈已说道:“臣叩谢陛下!”
第533章 援救程普
孙权大军的中军,后军陆续赶到,沿着沔水。三万多人马,从筑阳对岸一直延续到丹口坞堡附近,连营三十余座。营帐接天连地,旌旗烛天,白茫茫一片。
但是负责全军指挥调度的周瑜却没有立即发起进攻。中军大帐之中,孙权对周瑜发问道:“周郎,我们大军全部到位,何时发起攻击?”
周瑜拱手礼道:“王上莫急,臣正在等曹操和刘备的回信,某已经向他们提出请求,要他们至少各出兵马两万人共讨冯贼。如今我们在沔水防线上,从樊城到我军最南端的大营,还有很长一段没有兵将驻守。某希望用魏军和临江军将此段封堵起来。以免后患。”
“两万人兵马?公瑾认为他们愿意出如此多人马?”
周瑜笑道:“取其上得其中,他们两万肯定拿不来,但多少会调配一些人马过来。我们要两万,他们怎么也会各自拿个五千出来,有了这新增的万余人马,我们便能沿着沔水建起完整的防御。”
“大概要多久,孤已将等不及了”
“王上放心,最多不会超出半个月时间。”
……
在沔水对岸筑阳旧王宫内,冯宇对大梁朝情报头子陈调说道:“我们必须在半个月内找到线索和证据。来证明孙策不是太史慈和我大梁所害。汝能做到吗?”
陈调自信满满的说道:“陛下放心,我们的人早在刘表时期就开始在荆州经营,如今在整个荆州境内,我们有张密不透风的眼线网络。定能找出与此事相关的线索。”
陈调所言非虚,他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就给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