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末世录-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人。那名用盾牌去挡火球的百济兵更是闯下大祸,装满石脑油的陶罐砸在他的盾牌上,飞溅的石脑油将附近几名百济兵泼溅的满头满脑都是,又被盾牌上的火焰点燃,几个人上半身顿时熊熊燃烧起来,惨呼嘶嚎之声不绝于耳。

    百济兵顿时大乱,梁军又是几发火爆弹将他们的冲锋势头彻底抑制住。只可惜这已是梁军最后几发火爆弹。否则一顿乱轰,很可能将反倒将百济兵击溃。但怎么说,城头的两三百梁军暂时稳住了阵脚。

    城楼下的城门洞中,近两百名梁军步卒将不断奔涌而来的百济军拼命挡住,他们手中都只剩下最后一支矛枪。其余矛枪早就被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梁军盾墙后十余支矛枪不断的向前捅刺着。一名梁军兵士刚刚将自己的矛枪从一名瘫倒在地的百济兵胸膛中拔出,一支飞旋的镰刀恰好从盾牌的上边缘擦边而过,正正嵌入了他的脑门之中。梁兵和他的大盾一起扑倒在地,后方的梁兵急忙顶上,填补了他的阵位。那名投掷镰刀的百济兵却乘机冲到盾墙之前,梁兵的四尺长矛枪已对他无法发挥作用,只好丢掉矛枪,拔出了腰间的缳首刀。他们身后的两队长弓手只能干着急,因为城门洞对弓射角度的限制,让他们无法发挥出长距狙射的特长,只能拉满弓后,以近乎直射的方式向前方的百济兵胡乱射去。

    统帅这股梁军的队率眼看自己的防线摇摇欲坠,大喝了一声:“投!”后方的梁兵齐齐投出自己手中最后一支矛枪,并随即抽出了缳首刀作为主战兵刃。百济人群受到标枪的密集投射,爆发出一片嘶叫哀嚎,横七竖八的倒下去一大片人群。但是百济兵在稍显迟疑的停顿后,又在齐声呐喊中杀了上来。此时绝大多数梁兵手中只有缳首短刀。只能一边拼命用盾牌抵住百济兵刀枪剑戟的乱劈乱刺,一边用两尺短刃不断捅杀着贴上盾墙的百济兵士。

    百济兵毕竟人数众多,不一会他们便恢复了此前攻势。梁军又变的岌岌可危起来。就在此时,百济兵的身后却传来了密集的马蹄声。有的百济兵扭头望去,已是脸色苍白。来的正是徐荣的重装骑营,此时他们个个都举起了手中的狼牙大棒。

 第715章 强悍之军

    南新城东门,还未等重装铁骑冲到那些百济兵身后,有机敏的就已抽身跑开,还有的则是恐惧的呆立当场,更多的是还背对着这些重装铁骑,注意力只在前方的梁军步卒上。

    轰轰几声巨响,重装铁骑的战马已将四五名百济兵撞飞到半空之中。骑士手中的狼牙大棒也舞的呼呼做响,将战骑两侧的百济兵一一击倒在地。百济兵如同被镰刀剃过的稻草般纷纷伏倒在地,醒悟过来的百济兵失魂落魄的撒腿就向两边跑去。不到半刻时间,本聚集在东门下的百济兵就已无影无踪,五百重装铁骑在城门洞旁的梯道旁刹住马蹄,骑士们纷纷跳下战马,一手持狼牙大棒,一手持斩马刀向城楼上杀去。与此同时,城外也传来阵阵马啸嘶鸣与马蹄奔踏之声,原来是去港口的那营轻骑飞羽也得到讯息,杀了回来。

    城楼上,百济兵仗着人多势众,再次取得了战术上的优势,堵在甬道旁的两个梁军小方阵,越战人数越少,且战且步步后退。眼见梁军局势岌岌可危。

    数十名拥挤在最前方的百济兵齐刺手中长短不一枪矛,密集的矛刃虽然大多被梁军盾墙挡住,但还是有不少从盾牌间隙空挡中穿了过去,刺入梁军步卒的环片甲中。一名梁军步卒连中三枪,倒在城墙甬道的血泊之中,可是他的后方却再没有能直接替补他的梁军兵士了。一名梁军队率见此危急情景,连忙挺身斜穿过来,试图堵住这个缺口。但时间似乎已是来不及了。

    就在两三名百济兵要挤入这个缺口时,天空中犹然间落下了不知哪里冒出的箭矢,将他们身后的百济兵放倒了一大片,密集的箭矢轻易洞穿了这些没披挂甲胄或只穿戴着皮甲的百济兵士身躯。那两三名失去后续的百济兵士孤立无援的陷入梁军的人群中,很快被缳首刀捅成了蜂窝。

    城下的轻骑飞羽一边沿着城墙飞驰,一边不断的开弓放箭,为城头的同袍提供着支援。紧接着,那些徒步跑上城头的重装骑士们已冲到军阵盾墙之前,斩马刀和狼牙大棒劈头盖脸的向百济兵士们身上招呼而去。

    一名百济军队率,挺起手中缳首刀不顾一切的向前刺去,却被狼牙大棒当的一声打飞,与此同时斩马刀雪亮的刀锋从他脖颈间扫过,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腾空而起。另外五六名百济军枪矛手,将手中矛枪齐齐刺向一名重装骑兵,可是这五六支矛枪都未能全力刺出,所以未能刺透重装骑兵身上的铁甲。后者的狼牙大棒与斩马刀已经翻飞成一团。在惨叫哀嚎声中,两人的脑袋被狼牙大棒击碎,一人被斩掉头颅。最后两名百济兵则是被两名梁军枪盾兵用缳首刀捅入了胸膛。更远处的百济兵还在不断的遭受着城下轻骑飞羽的箭矢袭击。城头的百济兵在遭受如此多面攻袭下,最终士气瓦解,向后撤去。城外轻骑飞羽却不依不饶的继续绕城而行,追射城墙墙头的百济兵。那些徒步做战的重装骑士和枪盾兵们也沿着甬道开始追击溃兵。

    与此同时,那两队本被堵在城门后的长弓手也入了城,顺着梯道登上了城楼。而在南新城中主街上的徐荣方阵在付出巨大伤亡后,也撤到了城门附近。梁军长弓手们占据制高点,终于能大展身手。重箭一支接着一支不间断的向城下射去,几乎每一箭都能将命中一个目标。

    仇首王此时也跟了过来,当他看到自己身边的两名亲兵也相继中箭身亡后,心中也惊惧起来,情不自禁的后退了几步。退到东城城门口处的梁军不再后退,开始以数层盾墙牢牢的封堵住城门洞,枪矛如毒蛇吐信般不停歇的从盾墙后反复向前捅刺着。在矛枪,盾墙,重箭构成的立体防线前,百济兵似乎撞到了一堵无形的刀山,不仅无法逾越一步,还死伤累累,门洞前的百济兵尸体越积越多。

    仇首王暗暗着急时,却有令兵慌慌张张的来报:“启禀大王,在城头的兄弟们被梁军击溃了。梁军正将他们往南北城墙上赶。南北城门的我军守军请求增援。”

    仇首王听了这话心中一惊,他并没有在南北乃至西城门部署多少兵力,因为他非常自信自己能在城中就将徐荣的主力围歼。此时他心中疑虑道,难道徐荣入城的只是小股,真正的主力却没有随他一起入城,而是都登上了城墙,所以能将城墙甬道上的我军如此轻易击溃?若真是这样,一旦让梁军攻占了其余三面城墙的城门,岂不是让自己这万人上下的兵马陷入绝境之中。

    仇首王念头及此,不敢再多想,急令道:“传本王军令,全军撤离!赶快从西城门撤出南新城!”言罢,他自己跳上自己的坐骑,匆匆忙忙的向西撤去。片刻钟后,陆续知道自己大王已经逃掉的仇首军各部,也先后向西城门外匆匆而逃。城上城下的梁军乘机全力追杀,

    到了日落时分,几乎鏖战一整日的梁兵们才收兵退回这座南新城。徐荣抓紧时间将一些被俘的百济将兵审问一番方知道事情的全部前因后果。

    原来,仇首王虽然未能攻占列口,但司马懿走之前,还是承诺将南新城赠予百济,前提是要仇首王依他计划而行。这是个连环计,当天夜间夏侯惇夜袭梁军不成,便直接退到城西的港口,登船而走同时通知藏在南部山区丘陵中的百济军进入南新城。如此,徐荣看到空城和空荡荡的海港,必定会以为魏军已然弃城,但百济军却已在南新城中大街小巷以及另外三面城墙上设好埋伏。

    只是司马懿也不会想到,即使他将徐荣诱骗成功,可是在梁军强悍的战力下,他的计略还是没有得逞。此时,奔逃在城外南部山区中的仇首王见身后没有梁军追兵追来,已放缓了马速,收拢溃兵。他的脸上现在全是六神无主的木然之色,梁队的表现太让他惊惧了。他心中感叹道,世上怎会有如此强悍的兵旅,自己以后该如何保住百济不被他们所毁灭。

 第716章 东青州刺史

    一场罕见的暴风暴雨过后,南新城前几日大战中所留下的血腥气被涤荡的一干二净。空气也变的清新起来。城头的梁军守兵突然发现,天海相连的地方冒出了几个桅杆。不久,桅杆和层层叠叠的船帆就铺满了南新城附近的海面。

    徐荣早已得到令兵传报,登上城头极目远眺,发现果然如自己所料,是得到飞鸽传书消息的梁军主力来了。这些船只相当部分是梁军特有的远洋索具大帆船。这些帆船除了具备传统船舶没有的跨洋航行能力外,更大的特点是它们那巨大的装载量,一条船只就能装载成百上千的兵马。除了这些远洋索具大帆船,同样为梁军所特有的桨帆战舰,甚至具备长距航海能力的大型维京船也编制在船队中。

    南新城西边的深水码头上,徐荣首先见到的大梁东洋舰队的指挥使卫温。卫温自吴国灭亡后就投靠了梁国。冯宇自然要发挥其特长,将他委任为三大舰队之一的东洋舰队指挥使。其余两支远洋舰队是西洋舰队,指挥使林涛。南洋舰队,指挥使甘宁。而甘宁原先统帅的内河水师因为天下一统而被裁撤,原有的船只人员被分到其它军团和远洋舰队中。

    徐荣与卫温寒暄了几句,一名少年便从卫温身后转了出来,对徐荣躬身一礼道:“小王见过镇东将军。”

    此人徐荣自是认得,正是冯宇封的魏王曹冲。曹冲虽为天子所封的王爵,但却是番王,与亲王不能比拟。按前朝惯例,他的身份虽名义上高于徐荣的镇东将军,但实际上他对梁朝任何一名有品号的将军,都得以外番小邦之君对天朝上国之臣的礼仪来对待。

    徐荣连忙还礼道:“魏王此番跨海而来辛苦了,徐某已在这南新城中略备薄酒为诸位接风,请诸君前往。”

    在曹冲为徐荣一一引荐过包括郭嘉在内的各个王庭幕僚。最后,徐荣发现了太史慈的身影,原来太史慈军团就是冯宇派到海东三韩来的第二个军团。冯宇派出太史慈的原因也很简单,太史慈乃东莱人氏,而东莱与海东也就一海之隔。除了太史慈的军团,冯宇还派遣来了一名文官………荀彧。

    荀彧早在曹丕逼迫汉帝刘协退位禅让后,就已是实际上的下野,告老还乡的境况。冯宇在攻克邺城,一统天下后,冯宇着荀攸三番两次登门拜访他这名亲叔,方才将劝得他重新出山。

    不过此次荀彧来海东并不是为了统帅徐荣,太史慈两大军团的。甚至让他做为军师参谋也不是冯宇派他来的主要目的。而是,冯宇决定在海东新设置一个州………东青州,要将本属幽州的辽东四郡和即将征服的三韩之地从地域广大的幽州中剥离出来,统归为东青州管辖。而东青州的首任刺史州牧便是荀彧。

    几刻钟后,大梁诸将官还有曹冲的麾下幕僚都在南新城的府衙中坐定。在大海上颠簸了两天一夜的众人眼巴巴期盼着端上来的丰盛酒菜,最后却很是失落。因为端上来的都是粗酒陋食。不多的肉食还是战场上战死的马肉以及附近山野中猎取来的山鸡野兔。再看那些端酒上菜的人都是些徐荣的亲兵军汉,连个婢女仆佣都未曾见到。再看那徐荣,虽然强作欢颜,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