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末世录-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巴谩T倏茨切┒司粕喜说娜硕际切┬烊俚那妆海鲦九陀抖嘉丛健T倏茨切烊伲淙磺孔骰堆眨俗啪凭粲朐谧谌嘶ゾ椿ヒ加罴湟嘎蹲殴捎怯糁椤

    曹冲身旁的郭嘉立刻看出门道,向徐荣先敬了杯酒后说道:“徐将军看上去似有心事,是否所得到的这座城池乃是座空城?城中人口物资皆被曹丕所掳走了所致?”

    徐荣回道:“奉孝先生所猜测的不错。某折损成百近千的兵士方获得此城,但是城中人口一空,物资粮草也是一空。我军只是得了一座空城,若没有顺带得到这个深水良港,我军这一仗便是打亏了。不过,这还不是某最忧心的事。而是这带方乐浪两郡乃至三韩都是贫瘠未开发之地,人口之中虽有不少同文同种的华夏子裔,但也难以为我所用。如此日后,仅靠某和太史慈兄弟的两个军团完成圣上的诏令,实属困难啊。”

    久久不曾言语,只管吃菜喝酒的荀彧听了这些与他息息话语也不禁将眉头抬了一抬。郭嘉又问道:“乐浪带方做为边郡,物资贫瘠我们都知道,可徐将军话中的华夏子裔也难为朝廷所用,是何解?”

    徐荣便将他所了解到的详情近况向众人娓娓道来。待他叙述完毕,荀攸却放下筷子哈哈笑道:“这有何难,我们只需做两件事,便能安抚收拢民心,让乐浪带方之民为我所用。”

    徐荣连忙拱拱手道:“敢为你荀刺史,我等要做哪两件事?”

    荀彧捋着胡子道:“这第一件事嘛,只需老夫出面即可。这件事就是效仿先秦卫鞅公徙木立信之法取信于民。第二件事只能由汝和太史慈将军来完成,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击灭马韩之中最大的势力百济。当然最后还要将魏王的兵马借用一下,以此在百姓中彰显我大梁的实力。两郡之民相信我大梁朝廷的信用和看到大梁朝廷的实力后,自然不会有此前的疑虑。”

    众人听了荀彧的话,沉默了半刻后,卫温开口道:“刺史的话不无道理,可是圣上诏令某护卫魏王的兵马前去瀛洲,若是耽搁了行程,让曹丕抢先在瀛洲扎下根基,构起防御,岂不误了大事。”

    郭嘉笑着接话道:“无妨无妨,天子诏令中只要今年冬季之前,我军能抵达瀛洲即可。距离现在还有三四个月。想来这三四个月的时间曹丕此贼也造次不出什么来。”

    荀彧也开口道:“所以我等才要以最快时间击灭百济国,即是为了证明我大梁的军事实力,也是为了不耽误魏王的行程。”

    徐荣,太史慈齐齐放下酒杯,对荀彧道:“如此,就依刺史所说行事。”

    ……

    两天之后,荀彧便在一队梁军铁骑的护送下,来到了列口城。带方太守公孙旦早早的就在城外三里处恭迎这名新到任的东青州刺史。

 第717章 徙木立信

    又是一个清晨,列口城的城门如常被守门的兵卒缓缓打开。早已在城门内外的等候平民百姓们立刻挑起货担,头顶装满货物的箩筐出入城门。

    只是今日这城门与平时相比,不一样了很多。原来是城门处多出了不少兵士,而且这些兵士身上的甲胄远比带方本地的郡县兵要精良的多。显然他们都是海对面过来的“中原兵”。

    除此城门洞中还立了根不是很粗也不是很长的的木料,城门口的显眼处贴了两张偌大的告示。一名郡县兵敲着小锣在告示旁吆喝起来:“大梁天子诏令,我郡自今日起划为东青州管辖,并以荀彧大夫为刺史。另,荀彧刺史有敕令,今日立大木于此,有能将此木移到西门者,赏金百两。”

    喊话先是用汉语,而后又各用扶余话何韩夷土话各喊一遍。从城门处经过的人,对东青州刺史什么的不感兴趣,但一听到赏金百两,便都来了兴趣。纷纷向告示前聚拢而来查看细节,有个别识字的还一字一句的念叨起来。等大家确定各自的耳朵没听错后,议论纷纷起来。

    “这么根小木头,谁拿不走啊,凭什么要给百两黄金啊?想也不用想,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其中一定有问题。”

    “是啊,搞不好是以此检验百姓之中有无贪心之人,然后…”说话的人说到这用手掌做了个刀割脖颈的姿势。

    “这倒不至于吧。但我看啊,就是戏耍百姓玩开心的,要不就是以此检验揭榜人的气力,然后抓去当壮丁。否则悬赏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抓壮丁?这不大可能吧。一旦抓了一个壮丁,事情传开了,谁还会再上当?管它是真是假,先试了再说。怎么说一百金了,走这么趟路,咱就成富户了。”

    “呵呵,怕是你有命挣,没命花啊,不信你去试一试。”

    过去小半个时辰后,城门处内外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但却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揭榜。只是在场无论大梁的官员兵将,还是看热闹的平民百姓,却都没注意到不远处一棵大树的树荫下,有人兀自冷笑着。

    这人是仇首王派到列口城中的一名细作,他不是扶余人甚至也不是马韩土著,而是一名辰韩人。而且他这辰韩土著还很特别,他是前秦躲避苦役的流徙之民后裔。徙木立信的典故他自然是听长辈当民间故事说过。他暗自笑道,这些梁人太蠢了,即使要徙木立信,也要换种方式,却这般原封不动的复制而来。

    此时,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却已走到城门洞处,将竖在那的那根木头用手掂了掂,显然是有心一试赚取这百两金锭了。看到这,百济细作突然心生一计,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就与数百年前在咸阳上演的那一幕一样。年轻人扛着巨木在众人的哄笑喧哗嘲讽中向东城行去。一路上还有梁军兵士为他开道,驱散在前挡道的闲杂人等。列口城不大,也就片刻钟的功夫,扛着大木的年轻人就来到了东城城门处。他将大木砰的往地上一放,然后两眼直勾勾的望着梁军将官说道:“军爷,木头给您运来。某要去哪里才能领到钱?百两若给不了,给五两十两也好。俺就差点钱给俺娘抓药了。”

    旁边已有人用汉语叫喊起来:“王家傻小子,汝还在做白日梦咧?钱有这么好赚吗?”,“王二愣子,你又干了件傻事。”周边顿时爆发出一片哄笑之声,显然这个姓王,绰号王二愣子的年轻人是列口城中的“熟面孔。”

    负责的梁军将官立刻高声应道:“汝不用去什么地方领赏…”,众人听到这哄笑之声更大了,有人已提前宣布自己的判断准确:“看到没有,我就说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么。”但是当众人听完两军将官的后半句话后,顿时都变的鸦雀无声起来。

    “就在这,我们将百金交割于你。”说罢那将官将手一挥,有人端上来一盘用红布遮盖之物。将那红布一揭开,才发现下面是整盘黄澄澄的金锭。现场本沉默的众人顿时发出一片惊呼,有的开始大呼小叫,后悔不迭起来。

    将官从兵士手中接过那盛着金锭的盘子准备交给王二愣子,后者用颤抖的手就要去接。

    此时却发生了件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那将官突然将整盘的金锭连盘抛洒出去。砰的一声,几块金锭和木盘砸在附近一人的脑袋上,与此同时,一支暗箭从王二愣子的脑袋旁擦边而过。

    被砸的那人正是百济细作,他见事情败露,立刻丢掉暗藏在袖中的手弩,拔腿就跑。五六名梁军兵士眼疾手快,早已拔腿追了上去,同时放出了手中的撵山犬。那细作还没跑出十仗远,就被那只撵山犬死死的咬住了小腿肚,而后被几名梁兵牢牢地按在地面上。

    现场先是鸦雀无声了几息,接着王二愣子蹲在地上,抱头嚎叫道:“金子俺不要了,不要杀俺!”其余人也突然像是炸了般,疯狂的哄抢起散落一地的金锭。

    梁军将官眉头一挑,正要喝令兵士们上前,围住这些哄抢金锭的人群,并从他们手中收缴回失落的金锭时,却被人按住了肩膀。将官扭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刺史荀彧。荀彧摇摇头表示他不要再出声。

    此时,现场已尘埃落定,散落一地的金锭早就无影无踪,进了某些人口袋。但是闻讯赶来的大批梁军也将这群人团团围住。

    荀彧此时清了清嗓子,对众人高声道:“老夫便是刚刚到任的东青州刺史荀彧。此徙木封赏之事,老夫绝不食言。既然现在金锭已失,老夫就再拿出一百金锭给这位乡民。至于那已经丢失的一百金锭,因为是我军兵将主动抛洒在地,所以也不会再追究。”

    荀彧边说边挥了挥手,围着这群人的梁军见到手势,也轰然散开。荀彧话锋一转,指着那名被捕的细作道:“此人从中作梗破坏,居心不良,待我大梁官府查明缘由后,会将其当街腰斩示众,以儆效尤!”说话间,又有病史端了新的一盘金锭,由荀彧亲自交到王二愣子手中。

 第718章 齐聚慰礼城

    徙木立信中意外的插曲反而为梁军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件事很快被杂居于列口城的汉人,诸胡,韩夷所知晓。又通过那些行商游贩迅速传遍了带方郡,并且还在向南向北传播着。

    这个事也传入到位于带水之滨的慰礼城中。带水便是后世的汉江,慰礼城是扶余人南下所占据的第一座大型城堡,也是他们建立百济后的设立的第一座都城。

    此时,胳膊上还扎着绷带的仇首王真认真听着细作和斥候们的情报汇总。当他听到大梁设立东青州以及荀彧徙木立信的事后,不以为然的向地上吐了口痰道:“什么东青州,西青州的。这韩地以后都是我们百济扶余人的。还来这套老把戏立威立信,看本王怎么对付你们!”

    他眼珠转了转吩咐身边的侍卫令兵道:“传我军令,速速召集军中所有千夫长,以及各个担鲁的王侯前来叙事!”

    百济的政体是马韩的部落城邦联盟的一种延续,还是奉行的分封体制。仇首王虽为百济国之主,但他实际上只有百济京畿之内的三个城池,合计上万的兵马可供直接调遣。其余的城邑坞堡划分为大大小小数十担鲁。大的担鲁会有一个中心城池附带一些坞堡。最小的担鲁则仅仅有一个坞堡。每个担鲁之主或称王或称侯,对所统辖的担鲁有完全独立的军政大权。

    半日后,这些担鲁城主和仇首王麾下的十来个千夫长便汇集在慰礼城的王宫大殿之中。仇首王直接对他们表明了态度,说道:“海对面有改朝换代了,这次换了个什么大梁。他们派人接收了此前本属于魏国的乐浪,带方两郡,而且还设立了东青州,看样子还试图将我们百济乃至三韩之地都变为他们的郡县。我们扶余子孙岂能为他人所奴役驱,所以本王找你们来,是要商议个对付梁国的办法。”

    仇首王说完,发现几名担鲁城主脸上露出迟疑之色,立刻接着说道:“我们百济已与他们结下了梁子,打了两仗。现在是想打也得打,不想打也得打。否则他们迟早会吞并了我们百济京畿和各个担鲁。”

    一名老态龙钟的担鲁城主,张开他那干瘪的嘴巴道:“可是大王,小王我听说这梁军十分悍勇善战,他们能以不多的人口和兵力就席卷了数万里疆域,短短两年就统一了大海西边的中原。连号称拥兵百万的大魏也被他们打的丢盔弃甲,带着万人不到的残兵流落到我们这了。如今这大梁的大军又跨海而来,而且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