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末世录-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冯宇也有没匡扶汉室,让刘汉王朝恢复到之前皇权集中时代的这个想法。
朝廷即使不承认这些诸侯,他们也是现实存在的。如此反而削弱了朝廷已经缪缪无几的威望。
相反若是汉室效仿周天子,朝廷承认一些主要诸侯的名号和现状。将他们的割据现状演化为一种合法分封,以此换取他们对汉室天下共主地位的认同。无疑是汉室当下最佳的选择。
这样一来,汉室虽没有实力,也没有条件清除各个诸侯。但却能以天下共主的地位,引导整合他们达成一种均势平衡,维持现状。不至于让某个势力实力过大而取代汉室。客观上,也能让天下百姓休生养息,恢复人口。
蔡邕见冯宇只点头,并没发表自己意见,便继续讲了下去:
“不料,朝廷派往寿春袁术处的使节被袁术扣押,下入大牢。派往邺城袁绍处的使节没被扣押,但被重打五十军棍,驱赶了回来。”
“那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袁术那边不知道,但袁绍这边。据回来的使节所说,他刚到达邺城的前几日,袁绍还以礼相待。但后来突然召见他,声称如今宛都的朝廷是被几个公卿把持着,是傀儡朝廷,汉室实际已亡。他袁绍不承认宛都朝廷。”
蔡邕说到这,抬眼望向冯宇说道:“这都是袁绍的公开的借口,实际的原由肯定不是如此。贤婿能否猜到这二袁的真实想法?”
冯宇沉吟思绪片刻,答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些促使二袁野心膨胀,心怀异志。他们也非蠢蛋,尤其是袁绍,在时机成熟之前不会将此野心公开显露出来。”
冯宇喝口茶汤,继续说道:“但自朝廷迁都宛城后,汉室虽然不可能夺诸侯之权,集于掌中。但天下共主的地位日益增强,如此一来将大大妨碍二袁的野心实现。
尤其是此次朝廷公开派出使节,前往各诸侯处进行拜授仪式,颁布休兵止战诏令,取得天下诸侯共识的行为,更让二袁为自己野心无法实现而惶惶不安。”
蔡邕怒道:“所以,他们要在天下诸侯面前做个姿态,打击汉室的威望,瓦解诸侯与诸侯,汉室与诸侯间的共识。为将来他们实现取代汉室的野心铺路!”
“不错。若是汉室亡,则诸侯亡。诸侯乱,则汉室亡的天下共识达成,二袁的野心就不可能实现的了…”冯宇说到这,便将话语停住。
实际上,他藏在心中的后半段话是:
即使汉室亡了,也不是所有诸侯会亡,会剩下几家均分天下。二袁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像嬴政和刘邦一样一统天下。因为人口太稀薄。
这个道理举个例子很好理解,一万人集中在一座城池之中,很好统治。将他们散布在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呢?散布在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呢?人都不一定能找到,如何集中统治他们的权力?
先周采用分封制而不是郡县制不一定是周天子没那个头脑,而是人口和交通所限,他有那个想法也不可能做到。
原世界历史上,看上去三国鼎立是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结果。但冯宇却认为以当时的人口密度和交通条件,最多能维持三分天下的集权统治。当下这个世界人口更稀薄,汉室若亡,怕是不止三国鼎立。
“那…贤婿啊,你看当下朝廷该如何应对?”蔡邕的问话将冯宇从思绪中惊醒回来。
“朝廷当然是应该诏告天下,号召诸侯讨贼。”
蔡邕听到这,脸色变的煞白,结结巴巴说道:“这…这二袁的势力有多大,汝…汝应该是知道的,还有那兖州曹操也和袁绍是盟友。汝要公开…要朝廷公开发诏讨伐他们?”
两袁加一曹,即使有冯宇做后盾,南阳宛城的朝廷也难以抵挡。又有哪路诸侯敢去惹他们?
第143章 层叠交错
冯宇看到蔡邕如此紧张,笑道:“岳丈放心,曹操断不可能与二袁为伍,即使他认为二袁赢面大,也不会如此做。因为他和他那帮幕僚都是聪明人。相反,他一定会响应朝廷诏令,奉旨讨贼。”
顿了一下,冯宇又提醒说:“当然朝廷还是应该派个使节去联络下曹操。现在岳仗应该想想怎么说服朝堂上诸公。要让他们知道,若朝廷不出面联合诸侯讨伐僭越的二袁,天下诸侯必乱,诸侯乱,则汉室必亡的道理!”
蔡邕头一歪道:“这倒是个艰巨的任务,不过老夫我自信还是能说服那帮老家伙的。”
紧接着,他又想起来什么,说道:“贤婿,你还忘了与老夫讨论豫章郡这桩事,若刘表因为此事,在这节骨眼上不站朝廷这边,该如何是好?老夫是不是也该劝劝太尉杨彪和朱隽,让他们收回朱皓的豫章郡太守任命,不过这个就很难成功了。”
冯宇认真了想了想,说道:“可以试试,不过劝不了也无所谓。刘表之前已经和朝廷达成了默契,如今他自食其言,将手伸到邻州,本就理亏。放心,刘表此人最多置身事外,他绝不会因此事站到二袁一边。”
翁婿二人又谈论了一番,蔡邕方才起身告辞。冯宇将其送走后,吩咐左右:“去将荀国相和贾令君唤来。”
不多时,冯宇与荀攸,贾诩在府邸中的书房相会。言论一番后,三人对着桌案上的地图,细细研讨起来。
贾诩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口中长篇大论已出:
“主公,光把曹操拉来还是不行。你看,这袁绍已占据四州大部,雄据黄河之北。周边的势力都无法与之匹敌,唯一能打的公孙瓒已经退守到易京,败亡已是旦夕之间的事。
袁术占据整个淮南汝南。他的南边都是些江东豪族构成的小势力。扬州刺史现在也空着,他们的力量也整合不起来。那么二袁就可以专心致志南北夹击曹操。当然东边的陶谦还能支援曹操,但这二人不是才刀兵相见吗,还有杀父之仇。怎么如此就轻易化解干戈,并肩作战…”
冯宇打断他的话道:“不错,光将曹操拉来不行,我们还要分解袁术的势力。让分解出来的势力整合江东。”
荀攸有点疑惑“分解袁术的势力?什么势力?”继而,他立刻恍然大悟道:“主公可说的是孙策?”
“不错,正是孙策。据九江方面的消息。孙策如今已被袁术派到江东,为其攻城掠地。孙策是有自立之心的,只是他还未找到机会。一但袁术公开僭号称帝,他必然乘机自立。”
冯宇说完,盯着案几上那张地图。未来天下形势已在他脑中形象的表现出来。
从北到南,袁绍,曹操和陶谦,袁术,孙策。如同鸡尾酒般,敌我层叠交错。
……
建安元年四月,初夏时节。许昌城府邸一间大堂之中,十几个人正会聚一堂,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居于这些人上首席位的正是曹操,他将自己的所有核心幕僚,武将召集而来。
曹操向堂下扫了一眼,见人已都到齐,方开口施施然说道:“诸位,近日邺城方面和宛城方面都向我们这派来了信使和使节。具体情况会前都已通报给大家了,想必汝等已然看过,了解清楚了吧。对此,汝等有何看法?”
他话音未落,就有一个脆亮的声音响起:“主公,袁绍,袁术二人殴辱拘押朝廷御使,公然口出僭越之语。如今又来信要与主公所谓共分天下,这就是明目张胆谋反,公开做汉贼了。我等岂能与他们为伍。”
曹操放眼望去,原来是荀彧。曹操没有回话,只是笑了笑。已有人接过荀彧的话道:
“荀令君此言差矣。如今汉室已是名存实亡。既无汉室,又何来汉贼之语?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袁绍如今已占据四州大部,袁术亦盘踞淮南汝南,占据数郡之地。二人合起来拥兵二十万,悍将上百,我们若以区区数万兵力与之相抗,岂不是以卵击石?”说话的人是幕府功曹毛阶。
曹操还是笑问道:“孝先此意是要某与二袁一起反汉?”此言一出,堂中数人已现忿忿之色。
毛阶连忙回道:“主公,阶并非此意。吾的意思是我等置身事外即可。毋须为这个有名无实的汉廷操心劳力。”
此时一个年轻人悠然说道:“若我等真能置身事外当然好,可惜不能!”
曹操循声望去,眼睛一亮:“奉孝,汝此话何意?”
那人正是曹操的军中祭酒郭嘉,郭嘉说道:
“若那袁绍袁术真的僭号称帝,他们会如何做呢?只能做两件事,一是扫平他们周围还未归附他们的势力,其二是攻破宛都,灭汉室。这两件事谁在先,谁在后,我等都不能置身于事外。因为我们就夹在二袁之间,挡在南阳之侧。”
曹操呵呵一笑道:“若是二袁先去围攻南阳宛城,冯宇必定去相救,两者就会交兵。让冯宇与二袁先行拼杀一番。我等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郭嘉还没来及回话,荀彧暗自冷笑一声就抢着说道:
“主公,这汉室若是被攻灭了,冯宇就近往山中一缩,袁军也拿他无可奈何。属下早年曾经观看过筑阳的防御,袁军绝对不愿意先行去啃那种硬骨头,必然会先行回师扫平中原。
予时,主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孤军奋战到底,因为没有人再能号召诸侯抗袁,也没有人敢来支援主公。二是屈身二袁,做他们的臣子,了此一生,此后主公的生死富贵,妻女婢妾得失皆由二袁中一人来定夺!”
曹操听闻此言,脸色一变,但却不是生气的表情。
郭嘉不失时机的补充道:“主公也切莫幻想,二袁攻灭汉室以及其它诸侯后,互斗时,我们便能从中取利。此前,袁绍能与我们结盟是为了对付公孙瓒,免于背后受敌。当下,公孙瓒被困易京,覆灭在即。以后就没这个条件了。
另外,二袁此时既然能不约而同的做出僭越之举,显然早已化敌为友,事先勾联好了。他们甚至可能已经谈好刮分天下的计划和条件!
当然他们互斗是迟早的事,但在此之前一定会先攻灭我们。”
曹操脸色沉重起来,久久没有说话。
第144章 二袁称帝
冀州邺城,一个新搭建的祭坛耸立在城池的东郊。五月天的早晨,此处的阳光依旧柔和,不像南方那么毒辣。祭坛在大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祭坛周边早已是兵甲林立,刀枪森严。兵甲之外等候着大量官吏士族。再外层,就是稀稀疏疏看热闹的平民百姓。一条黄沙铺就的道路从祭坛延伸到城门之内。道路两旁同样布满了戒严的兵士。
城中隐约传来鼓号礼乐喧鸣之声,一大队车轿乘舆在步骑的前呼后拥下,出了城门向祭坛而来。队伍行过之处,兵士们便喝令两侧百姓跪拜,山呼万岁。
片刻,车舆就到了祭坛跟前。从最奢华的一乘车舆上下来一人,玉冕龙袍,身长高大,白面长髯,浓眉细目。
此人正是当下自立为帝的袁绍,近日刚刚登基,国号大赵。此时前来完成祭天仪式。半个月前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已在淮南寿春称帝。
众侍卫,宫婢,太监簇拥着一袭华盖登祭坛而上。后面跟着数以百计的“大赵朝”三公九卿,文武百官。
阵阵礼乐声中,袁绍终于完成了繁琐的祭天仪式,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向坛下施然而下,准备回宫。
周遭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