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1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晕过来的旺财就不会再晕船,然后他就在甲板上蹦跶起来了。

    旺财像是一只疯狂跳踉的猴子,东瞅瞅西看看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就在这个时候旺财指着不远处大喊:“岸,海岸!我们到岸了,到岸了!”

 第二千零三十七章 登岛

    流求海岸,终于到了。狗腿子们旺财的惊呼声,也把石小凡从船舱内惊醒,他带着曹小梅来到甲板眺望,好一处美景。

    此时的流求尚未开发,尚且处在相对于原始的时代。这里,还保存着大自然的原始生态。

    真是个好地方,这里山明水秀岛屿广阔。而且远离世俗,实在是绝佳的世外桃源之地。

    重要的是,此地人烟稀少。除了福建周边移民过去的百姓,整个流求岛根本就没有几个人。

    而且,岛上的居民远离战事,他们淳朴善良,待人热情之至。

    关于台湾岛的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一书,可惜此书已经流失。但是,此书收录在了《太平御览》中,而这本书则是太宗皇帝赵匡义时期的作品。

    书中对于台湾的介绍虽然不多,但是至少让世人了解了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特产、习俗等等方面的资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福建境内的闽越族;为了向大海寻食而下海捕鱼;多年的劳动经验使他们成为善于航海的民族。他们“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自由自在地来往于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台湾海峡洋面上。

    后来汉武帝派人攻打、驱赶闽越族;他们无法抵御;不少人便逃亡到台湾避难;成为台湾早期的住民;这是由福建迁居台湾的第一批移民。

    当时;闽越族为了生存下去;不仅在台湾沿海捕鱼;还在平原和山区地带开荒种地;逐渐地与从南洋迁移过来的土著移民融合起来;成为台湾人的祖先。

    如今经过世世代代繁衍生殖;他们的后代便是今天的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等族群。    到了南宋,福建的泉州人为了扩展贸易;来到台湾海峡南端的澎湖群岛;在那里种植栗、麦、麻等农作物;而后又将种植业传入台湾;还把泉州的瓷器也带过去;用宋币铜钱进行交易。

    但至少此时的石小凡踏上这片土地之后,和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这里,还真是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

    首先流求并没有建国也没有军队,这里的百姓生活相对于原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然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个个部落。可他们的民风纯补,并无战事。

    有事,都是各个部落的族长聚集在一起商议。这些当地的土著,祖先也是中原移居过去躲避战乱的百姓。

    百姓们都质朴无华,他们禁止杀戮与偷盗,在岛上这被视为大忌。犯下偷盗的人会被驱逐,杀戮的人更是会被扔进大海喂鱼。

    其实直到南宋时期,这里才出现了像样的封建体制制度。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后来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石小凡押对了,他知道一般到了流求岛不会遇到岛上居民反抗的。果然,岛上的居民一开始有些畏惧,很快他们发现大船上搬下来一箱箱的货物,然后对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敌意的时候,几个附近部落的族长,在族人的拥护下来到了岸边。

    他们甚至手里都没有携带武器,这是一群质朴的部落。石小凡走上前去,有三个老族长与他见面。一个被人搀扶的花白胡子,手里拿着一根拐棍。还有一个年纪虽长,却一头黑发,另一个满脸的皱纹。

    三人年纪虽老,却都精神健硕。花白胡子对着石小凡施了一礼:“公子是从宋国来的吧。”

    石小凡大为欣喜,至少他们的语言共通:“是,我们是大宋的子民,长老是此地的族长么?”

    花白胡子点点头,对另外两个人介绍道:“我是鸡窝村的村长,这位是竹坡村村长,这位是奎山村的村长、”

    黑头发的竹坡村村长笑着道:“我们听从宋国前移过来的百姓说过,你们宋人是仁义之师,是以老朽几个就斗胆过来了。”

    满脸皱纹的奎山村村长咳嗽了一声:“不知这位公子,到我们岛上所谓何事?”

    此时的流求,已经有不断的百姓往岛上迁徙。只是,这些年大宋愈发的富庶,来岛上的百姓也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是躲避战乱或者而来的百姓,这些年大宋愈发富强,百姓们生活富足。除非生活所迫,谁愿意来这个生活物资奇缺的岛上来。

    石小凡笑笑:“我是听我们大宋船队提起,此岛物华天宝,我们带了一些货物,几位村长不弃,可容我们在岛上住下么。”

    这些人是来占领岛屿的,几个村长面面相觑。白胡子村长说道:“这位公子,我们岛上并无可取之材,你们想要这岛尽需拿去。只是,此岛离宋国甚远,你们占了又是为何,不会是,将宋国百姓前移过来吧。”

    黑头村长也跟着说道:“实不相瞒,这岛上无一不缺。你们把百姓前移过来也没有什么好处,不知宋国皇帝是为了开疆拓土还是别的什么。岛上本没有几个人,你们也犯不着来占领了吧。”

    “不是的,我想住这儿。”石小凡说。

    几个人不太明白,流求与大宋隔海相望,什么运输都不方便。大宋地大物博,要这个没用的岛屿干什么。若是为了开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似乎也说不过去。

    古人和现在不一样,就像是契丹北部广袤的土地,有时候几百里甚至千里杳无人烟。现在看来都是母牛放羊的绝佳宝地,可在古代,以农耕为主的封建时代,对这些东西兴趣并不大。

    除非流求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冯建文明,有了可以掠夺的财富,这才值得征讨。问题是此时的流求什么都没有,你要来做什么?

 第二千零三十八章 岛主

    石小凡身边的狗腿子来福上前说道:“这位是我们家小公爷,当朝驸马爷。来你们岛上呢,想做此岛的岛主。”

    石小凡笑笑:“我姓石,石小凡。”

    驸马爷,几个村长一听慌忙便拜。石小凡将他们一一扶起,这些此地的百姓并没有什么领土概念。既然他们连一个国家的文明都没有建立起来,对于领土观念自然更是模糊了。

    经过介绍,石小凡知道这些土著的名字了,白胡子村长叫黄友道,黑头发的叫林山东,剩下一个满脸皱纹的奎山村村长叫葛山。

    鸡窝村村长黄友道捋着花白胡子:“老汉眼拙,竟不识宋国驸马爷真神,您要做此岛主,我们自是欢迎之至。”

    竹坡村村长林山东又慌忙施礼:“咱们就别说些废话了,今日起驸马爷便是咱们流求岛的岛主了。”

    奎山村村长葛山似乎极为兴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石岛主,我等岛民的平安,可就全靠您保护了。”

    三个老家伙,把一脸的心机写在了脸上。石小凡虽然看出不对,但并没有表现出怀疑的样子,只是拍着胸脯说道:“这个自然,说白了,你们也是从大宋移居过来的百姓,咱们都是一家人。”

    看样子,石小凡是答应做一岛之主,成为众人的首领了。鸡窝村村长黄友道,竹坡村村长林山东还有奎山村村长葛山三人大喜,再次施礼跪拜。

    他们三个老家伙为什么这么痛快,要知道石小凡上岛即便是没有恶意,但也是来统治他们的。为什么三个村长不但不反对,还欢迎之至的样子。

    这其中,就牵扯到别的原因了。岛上的百姓确实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可窥伺这仙境的不止有好人,也有坏人。

    附近的海岛,就是岛上居民最大的威胁。自从大宋航海舰队的崛起,沿海海盗生活艰难,海盗这个职业几乎要绝种了。但是,流求岛的海盗依旧猖獗。

    这些海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岛上的百姓,深受其苦。

    这三个村的村长,突然看到海面上上百艘的战船来岛。惊慌过后很快镇定下来,能到此岛上的,自然是宋国官方。

    而且,随着船舶的停靠。无数的民夫和兵丁下船,更是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在看到他们把船上的一箱箱货物搬下来,他们更是明白,大宋官方要接手此岛。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有大宋官方的庇佑,附近的海盗就不敢再猖獗。因为得罪了大宋,他们可是会派官兵追剿的。

    是以,石小凡他们说来岛上做岛主。他们没有一丝的不甘愿,反而乐意之至。巴不得,这位驸马爷早点来。

    更重要的,石小凡带来这么多生活必需品还有各种物资,对岛上的百姓们来说,这可都是急需的东西。

    受于航海的限制,他们想坐船去和大宋做交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似这里离着泉州不远,可是海上航行诸多风险,没有大船是不行的。仅仅靠他们手里的小船,是极其危险的。

    官方能来接手他们,自然是乐意之至。

    石小凡他们并没有急于在岛上勘察,而是留在了海岸。他们将一部分物资运送了下来,剩下的还留在了船上。

    附近几个部落的村民都很热情,他们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只是带来了热水还有一些土特产。石小凡命令手下,打开几箱子的食物分给这些百姓,百姓们无不欣喜大叫起来。

    尤其是绢布、铁器之类的东西,备受当地人欢迎。三个村子的村长也聚在一起,在海岸边感谢石小凡他们的馈赠。

    石小凡在岸边扎营,营帐外的大宋将士和此地的土著百姓载歌载舞,篝火映照之下,气氛登时变得暧昧起来。

    岛上的一些土著小姑娘,对于这些大宋来的威武将士暗生情愫。这些泉州将士们,更是发现岛上的小姑娘热情如火。他们有些人甚至在想,要永远留在这个岛上,做上门女婿也行。

    三个村长,拿出自酿的水酒来敬石小凡。此地的水酒不错,是着实不错。

    他们自酿的水酒都是一些果酒,甜甜的酸酸的,香气浓郁。虽然没有烈酒的辛辣,却有着别样的风味。

    尤其是曹小梅,特别喜欢这种酒,她嚷嚷着,要拿几坛酒回去,给赵嫕尝尝。

    气氛很融洽,石小凡问几个长老:“我说黄村长,你们岛上的百姓,都种的些什么东西。”

    黄友道一怔,随即眼睛里露出一丝喜色:“我们小岛鄙陋,那有什么作物可种。无非就是些:粟、黍、稻、菽之类的粗粮,好在岛上没有多少人,大家伙儿勉强混个温饱。平日,村民们也有以打渔为生的。这里,我们都是以物易物的。”

    这一点,石小凡还是了解的。没有主流货币,他们只能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时代。毕竟这个岛屿,是从南宋之后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

    “不过,我们也会存钱。存了银两,有人拿去和你们宋国做交易。”一旁的林山东说道。

    石小凡点点头:“好,之后你们就不用种这些东西了。我有更好的带给你们,你们可以种植我们带过来的东西。”

    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