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1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见闻所未闻的武器落在了他们头上,没有人想到是大船炸过来的。海盗们想的更多的是,上天震怒了。

    一定是的,是他们得罪了上天。平日都怪他们作恶多端,这下遭报应了。天雷都炸下来了,整个蝴蝶岛到处都是爆炸声。那些躲在山洞掩体的海盗们,魂飞胆丧。

    终于,炮声止歇,整个蝴蝶岛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紧接着,丁顺带着部下们登上岛屿,收拾残敌。

    狗腿子们首当其冲,因为他们手里有火器,对着某个落单的倒霉蛋就是一枪。岛上的残敌很快被清除,六个海盗头子死了四个,剩下的俩被活捉。同时,海岛上剩下的七十六名海盗全部被俘。至此,为祸百年的,流求岛附近的海盗,被彻底的歼灭。

    而流求岛的百姓,再也不用过那些担惊受怕躲避海盗的日子了。

    只是,这个鸡窝村的村长黄友道还有些郁闷,他的村子被土匪给烧了,生活物品都没了。看着残垣断壁的部落,黄友道心情沉重。

    石小凡陪着他一起来的:“黄村长,你选了个好地方啊。这里依山傍水的,风景不错。”

    黄友道哭丧着一张脸:“没了,都没了。吃的穿的用的,都没了。房子没了,衣服没了,牛羊没了做饭的家伙也没了。”

    “我有啊,你慌什么。”石小凡大方的说。

    黄友道一怔:“岛主,您”

    石小凡又带着他那标准的桀骜神色:“既然老子被你们叫一声岛主了,这是白叫的。吃穿用度我船上有的是,铁锅、食盐、布帛、药草,要什么有什么。至于这个住的地方嘛,你们住的这些草窝没了更好。我教你们,盖更大的房子,住更宽敞的地方。”

    这一点,石小凡还是轻车熟路比较拿手的。东京城的南窑,可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第二千零四十一章 人才

    石小凡让丁顺把船上的货物卸下来,又让空置的几艘船回了泉州。同时,他在营帐内又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将来,让这几艘船到了泉州之后,上报朝廷。

    奏疏上,都是石小凡将在流求的经历写了出来。还有就是流求的风土人情,以及山川地貌等等。

    奏疏很长,长达数万字。石小凡写了好几天,除了介绍这些东西,除此之外就是问朝廷要东西了。

    各种稀缺的物资,还有各方面的人才,石小凡都想带到流求岛上去。比如说,能工巧匠还有教书先生等等。这些,都是让岛上土著接受文明的最好时机。

    书信很慢,大概过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才送到东京城。这没办法,因为这个时代的限制,就这还算是快的了。

    只是,奏疏即便是到了京城,还是被压了半个多月。为什么,因为赵祯比石小凡还忙。

    一份奏疏,还有一封家信。家信是给公主赵嫕的,心中,石小凡除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更是在信中说道,让赵嫕过一年后,举家去密州。自己已经联系好了大船,从密州坐船,直接来流求。

    赵嫕看了书信,有些五味杂陈。温柔如水的赵嫕知道,石小凡是想离京了。京城,再也困不住石小凡那颗自由放飞的心。

    自从在辽北呆了几年之后,石小凡对东京城就不那么留恋了,之前他也是个恋窝兔子。见识了世界的缤纷之后,他就想出去看看。

    厌倦了朝堂争斗,厌倦了尔虞我诈,厌倦了世态凡俗。流求岛,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对方。

    首先这个地方足够大,大到和一个山东般巨大。这不像是一个岛屿,更像是一个海外桃源。

    当然,要想诗与远方,前提是得有钱。单单是有钱还不行,还得有人,有人还不行,还得有权。

    而这一切,石小凡都已经具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石小凡,等待着的,就是赵祯的恩准了。

    移居流求岛,这种事奏疏里是不能明说的,赵祯肯定不会放自己走。石小凡的奏疏中,只是夸赞了流求如何的好,如何的物华天宝。大宋若是不开发这个地方,实在是可惜至极。

    旁人的话,赵祯或许会搁置。可是这个败家子说过的话,赵祯都是认真对待的,因为听败家子的话,总没有亏吃的。这是十几年来的经验之谈,听石小凡的,总没错。

    只是赵祯着实太忙了,不是一般的忙。究其原因,就是庞大的大宋帝国,版图太大,需要处理的政务太多了。

    契丹和西夏初定,契丹多少还好一点,毕竟石小凡已经在那边经营这么久了。西夏就不行了,归顺了大宋的西夏,什么都缺什么都要,要大量的人才要大量的工匠。

    因为要发展,还有原先西夏军队官员的安置,这些都是庞大繁重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还有更别提一个大理了,朝廷总不能厚此薄彼,管了西夏就不管大理了吧。不然,大理那些地方官肯定不乐意,会没完没了的上书。

    现在大宋朝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人才。人才太吃香了,工匠也好郎中也罢,还有教书先生。这些,都是稀缺的人才。

    各地,更是挖空了心思,就是想挖到这些人才。为什么,因为太缺啊。

    原本是不缺的,之前朝廷就开始重视科举,重视教育。石小凡和赵祯,更是让东京城的孩童免费入学,接受良好的教育。

    奈何,如今契丹那边,还有西夏大理,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比如说工匠,不管你是打铁的、卖瓷器的还是织布甚至于做饭的厨子,他们都缺。

    尤其是郎中和教书先生,更是缺的要命,因为西夏和大理还有契丹的百姓也得需要读书,也需要看病。之前他们穷日子过惯了,现在好不容易归顺大宋过上好日子了,干嘛这些人才不要。

    是以,契丹、西夏还有大理,纷纷上书朝廷,希望引进大量的有用人才。这搞得赵祯头都大了,这个皇帝他真不想当了。

    还是那个败家子过得逍遥过得自在,不必为这些政务烦忧。当皇帝,真是个苦差事。

    不管凡尔赛附体的赵祯是真苦也好假苦也罢,还好,之前大宋的学堂已经鼓励女子读书鼓励女子学医。但是不允许女子做官,读书的女子无非就是增长见识而已。

    可现在不行了,人才的稀缺使得朝廷顾不得这么多了。女子做官是不可能的了,朝中的老顽固太多,还有那些天下士子们,个个都是大喷子。

    但是,女子读书不再无用。读过书的女子虽然不可以做官,但是可以教书,做教书先生还有俸禄。

    这一下,女子总算是有了出头之日。而女子的教书,也极大的缓解了人才的稀缺。

    石小凡给赵祯上书,洋洋洒洒的几万字。赵祯总算是抽下空闲看来,可是看过之后的赵祯,同样又陷入了烦恼之中。

    因为石小凡的奏疏中,没要求别的东西,也是要引进人才。为流求岛引进人才,什么郎中啊,各行各业的工匠啊,还有教书先生啥的,都要。

    这就让赵祯犯了难,各地都稀缺人才,你个败家子偏偏在这个时候又来要人。问题是,流求这种孤悬海外的岛屿,没有人愿意去啊。

    好在石小凡知道,别的都可以不要,必须给几个郎中,要是没有,就让太医局史成礼这个劣徒送几个过来,但是工匠必须得给。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这边奇缺。

    赵祯是知道败家子的脾气的,看在这小子立功无数的份上,赵祯算是妥协帮了他一次。南窑,各种工匠,炼铁的、烧窑的、做瓷的、烧砖的,等等,拟定了一批人员名单,让他们去流求,可带家眷。毕竟,流求太远了。

    谁知,诏书一出,这些南窑的工匠们偏偏就不干了。放着繁花似锦的东京城不呆,去发配流放的流求?傻子才去,于是纷纷拒绝,就是不同意。

    没错,流求这种地方是充军发配的地儿,再高的俸禄再高的待遇也不去。

    宋朝败家子

 第两千零四十二章 莫须有

    没错啊,去流求那可不就是充军发配的地方么。即便是再高的待遇,也没有人肯去。

    有皇帝的诏书也不行么,有皇帝的诏书也不行。皇帝的诏书,在任命这方面,你是有权拒绝的。

    比如,每年科举选拔出来的士子们。尤其是举人进士们,若是朝廷委派你去上任。有的人烟稀少偏远荒凉的小县城,即便是朝廷委派了,有的官员都不去上任。这种事,是经常发生的。

    石小凡在平安县就是个例子,那里山高皇帝远的,之前好几任知县都不愿意去赴任。

    更别提,诏书让一群工匠去流求了。流求是什么地方,充军发配都嫌远。没办法,都不愿意去,只能暂时搁置。

    其实赵祯也知道,这么远的地方是没人去的,于是他把负责南窑的薛昆叫来了。

    薛昆这厮发福的不成样子,这家伙自从和原配合离娶了寡妇杨婉兮,就风生水起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认识石小凡之后,更是入股了石小凡的不少生意。在东京城也算是个事业有成的小巨福。

    他和毕昇负责南窑事宜,原本在朝堂似乎被边缘化了。不过薛昆却很高兴,负责南窑总比看朝堂争斗的那些官员嘴脸好。

    他不必在朝中卑躬屈膝的曲意逢迎了,在南窑和毕昇逍遥自在乐的清闲。还有他那巨资家产,家中有屋又有钱,生活乐无边。

    皇帝传召,当下薛昆不敢怠慢慌忙进宫。他知道,皇帝召见自己八成又是为了南窑工匠的事。

    果然,到了文德殿,赵祯看着薛昆:“薛昆,你们南窑的工匠,肯去流求的有几人?”

    薛昆有些无奈,只好如实回答:“回陛下,无一人愿意去。”

    傻子才愿意去,流求啊,远离繁华京城万里不说,还是孤悬海外的荒岛。要什么没什么,原始蛮荒的,去了做什么。

    赵祯叹了口气,似乎他已经猜出这个结果:“石小凡这个王八蛋,净是给朕出难题。他让朕急需给流求送一些工匠去,朕那里有这么多工匠输送。你看看你们南窑,竟连一人去的都没有。”

    薛昆有些汗颜,不过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陛下,臣倒是有个馊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祯一怔,薛昆的这句话让他恍惚间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没错,石小凡这个败家子喜欢这么跟他说话。

    大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本老实巴交的薛昆,跟着石小凡就学坏了,学的阴损了许多。

    “说罢,说来听听。”

    薛昆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陛下,既然那些工匠们不肯去,就想个办法,让他们非去不可。”

    “非去不可?”

    薛昆点点头:“是啊,陛下您想想,让人非去流求不可的原因”

    赵祯看薛昆的眼神都不好了:“薛昆,你跟谁学的如此阴损。”

    薛昆大惊,慌忙跪地:“臣该死。”

    “起来吧,朕不用想也知道,你们怎么好事不学一点,偏偏学那个败家子。好了,朕知道该怎么做了,你退下吧。”

    薛昆没有说出他的损主意,可是赵祯这已经意领神会。同时,说完计策的薛昆又有些畏惧,他摸不清皇帝是什么意思,赵祯到底有没有怪罪于他。

    能让工匠们非去流求不可的理由,只有真的充军发配。薛昆的意思就是,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挑几个倒霉蛋胡乱给他们安置一个罪名,然后把他们全家发配到流求岛。

    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