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朝败家子-第1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闲谈之时,她都把这些江湖的规矩教授给了赵昉他们。
尤其是当你一个人在郊外遇到黑店的时候,一定不要慌。
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个江湖老手。
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露怯。
因为黑点都有自己的江湖规矩,如果他们知道你是江湖中人,他们便不该去招惹你。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你要用自己的筷子。
这就是黑店江湖人的规矩,示意对方老子知道你是黑店,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还有只能吃素菜,肉食在黑店一定不要去动。
赵昉只吃了清水面,还有两样素菜。
这让那对老夫妇有些紧张,而上酒的酒壶也有规矩。
紫铜色的酒壶就是送给那些江湖小白,行话里那些不懂黑店规矩的人叫白羊。
意思,他们就如待宰的羔羊一般。
紫铜色的酒壶,一般里面会有蒙汗药或者毒药。
赵昉一旦喝下这些酒水,就会任人摆布。
其实赵昉一来就发现不对劲儿,桌子上有刀剑砍剁过的痕迹,这显然不是寻常酒楼。
那对老夫妇看出对方知道江湖规矩,也就不敢再去招惹。
于是他们悉心的打扫好了客房,规规矩矩的招呼赵昉安心的入住的进去。
夜晚降临的时候,那老头子端来一盆热水。
赵昉洗了脚便上床入睡。
这一夜,赵昉始终不敢安心入睡。
因为师娘还跟他说过,江湖中还有一些不守规矩的黑店。
后半夜的时候,门外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赵昉一个机灵,翻身滚到了床下。
月光下,门外那对老夫妇鬼鬼祟祟的站在门口,他们好像在低声的商量着什么。
赵昉心中恍然大悟,这两个老东西居然还不死心。
看来,对方是个不守规矩的人。
赵昉猜的不错,随着老虎道这条路的日渐荒凉,即便是黑店他们的生意也愈发的难做。
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客人,即便知道赵昉是江湖人士,懂得江湖黑店的规矩,可这对老夫妇两个还是忍不住了。
虽然传将出去对于他们来说,会被江湖人士所不齿。
可这二人看到赵昉的衣衫华贵,身上似乎又带了不少的金银财宝,他们便顾不得这许多了。
毕竟这对老夫妇年纪已经大了,而赵昉虽然是个孩子,这夫妇二人还是不敢怠慢。
卧房的门外,那老头子低声的说道:“不成啊,这样会被人耻笑的。
要不,咱们再想想?”
那老夫人狠狠的道:“咱们饭都吃不起了,还讲的什么江湖规矩?
这小子历不明,看他身上带了不少的金银财宝。
若是放了他岂不可惜,等咱们做完了这一票就收手。”
老头子似乎还有些犹豫,那夫人接着又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如今的江湖早已不是之前的江湖了。
咱两个都老了,趁着还能动弹,还是趁早攒一些棺材本儿。”
老头子似乎被说动了:“咱们手上过下的人命得有十几条了吧,弄死这小子,最后一次。”
赵昉不喜欢当太子,他也不喜欢读书。
所以住在石小凡家的时候,他会时不常的缠着曹小梅跟着学武功。
此时赵昉身上的功夫用来对付这两个年迈的老人是绰绰有余,可事到临头还是有些紧张。
赵昉伸手一探,握住了腿上的短刀。
然后,悄悄的拔了出来。
曹小梅用的就是短刀,教给赵昉的功夫,也是短刀防身。
可谁知,那对老夫妇并没有直接闯进来的意思。
只见那老头儿伸出手指用在舌头舔了一下,然后把窗户纸捅了一个窟窿。
紧接着,一根竹筒伸了进来。
赵昉明白了,对方是想用迷药。
虽然他没有见过迷药是什么样子,可是他早就从师娘的那里听说过。
那老头将迷药放入竹筒内,然后用火折点燃,竹筒内的迷药燃烧之后,他便捏着鼻子吹了过去。
一阵浓烟从竹筒喷出,半响,屋子里没有发出半天的声响。
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分,这对老夫妇互相对望一眼。
那老妇人一咬牙,将门撞了开来。
可是等他二人撞开门之后,当时傻了眼。
屋子里空荡荡的,空空如也,那位小客官早已不知去向。
而此时,二楼房间的窗户却已经打开。
夫妇二人大惊,二人探到窗口往下一看。
窗下正是堆放着草料的地方,原来赵昉是跳窗逃走的,只见赵昉牵过马匹骑了上去,他的手里还举着一个火把。
那老头暗叫一声不妙,赵昉却哈哈一笑,将火把扔到了草堆上。
干草堆遇到活火把当时就激烈的燃烧起来,要命的是,因为客栈的年久失修。
木头搭成的客栈火势蔓延的速度非常快。
这对老夫妇想外逃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火势从一楼开始蔓延,赵芳走出客栈的时候,整个客栈已经被大火吞噬。
伴随着一阵惨叫,那对老夫妇也彻底的葬身在了火海之中。
一生作恶多端的夫妇二人,也算是恶有恶报。
赵昉骑了马,趁着夜色继续一度南下。
皇城司的人在官道上一直遍寻大皇子不见。
终于他们放弃官道,开始从小路追寻。
而老虎道的客栈失火,很快引起了皇城司的注意。
他们将消息很快上报,此事惊动了皇城司的叶青。
叶青亲自带人来到了这里。
看着火堆中两具烧焦了的尸首。
叶青只感觉寒毛直竖,很快皇城司把打探来的消息报了上来,这里是一家黑店。
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迎皇税
这是一家黑店,叶青看着地上烧焦的两具尸体,不由得寒毛直竖。
从得到的信息来看,这应该是大皇子所为。
这让叶青又同时的暗暗心惊,江湖人士从不与朝廷打交道。
这些江湖中人心狠手辣。
诡计频出。
大皇子能够从黑店脱险实属侥幸,万一有个意外,皇城司上上下下这日子就别过了。
“什么时候的事?”
叶青问。
手下一拱手:“老大,从种种迹象来看,应该是三天前。”
“三天前,这么说,大皇子已经走了三天了。
传令下去,继续追。”
赵昉离开这里不过三日时间,看起来时间不短。
可是,他需要休息需要睡觉,这就给了皇城司机会。
必须尽快找到大皇子,否则圣上怪罪下来,谁也担待不起。
赵祯也准备南下,一来是找儿子,二来去流求看看,这个败家子到底在弄些什么玩意儿。
南下,这次不再是微服私访,而是大张旗鼓。
仁宗皇帝下江南,体察一下风土人情。
当然,赵祯并没有后世满清的那个什么乾隆皇帝一般的奢靡。
虽然大宋朝有钱,很有钱。
可是,有钱也不能奢靡。
一切从简,禁止沿途各地官员铺张招待。
圣上南下,对于许多地方官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件天大的大事。
别的不说,若是这些地方官见了官家。
在官家面前露露脸,让官家记住了你。
那么,将来你就会前途无量。
被官家器重,略一提拔就会飞黄腾达。
本来,赵祯一行人直接经过山东地界,在密州登船直接一路南下最好。
在密州登船,依照大宋朝庞大的海上舰队,去流求路途短暂。
经海上不日就能到达,也不用大张旗鼓的经江南南下了。
可是,一来儿子赵昉杳无音信。
皇城司已经因为办事不力被赵祯斥责了,必须经陆路找到儿子。
二来,赵祯也想看看沿途的风土人情,大宋朝到底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了。
赵祯是顺着儿子的行踪,一路南下的。
先是经过陈留,然后到了颖昌府,紧接着到了寿州。
原本,赵祯南下的时候已经下了严旨,严禁各地铺张奢靡的迎接。
然而,许多地方官员不顾禁令,还是大肆的铺张浪费。
甚至于,有些地方官员开始搜刮民脂民膏。
幸亏此时的赵祯早已学的聪明,他每到一地之前,一般都是先行派出探子打探。
打探一下地方官主政如何,有没有大肆铺张。
圣旨上说的明明白白,各地官员不得大肆迎接。
偏偏,有些地方官员就是不理解。
他们觉得,这是官家谦虚。
官家不想在史书上留下浪费的名声,故意这么说的而已。
谁把圣旨当真,谁就是傻子。
于是,攀比之风日盛。
许多地方官听说官家来了,更是不顾一切的大肆铺张浪费。
寿州的知州杜成顺就是个例子,这厮,算是撞到枪口上了。
其实早在赵昉路过寿州地界的时候,身为知州的杜成顺就受到了圣旨。
圣旨上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官家南下。
凡是敢奢靡浪费者,严惩不贷。
可是,对于杜成顺来说,他觉得这是个机会。
于是,派出他的手下爪牙,开始在地方大肆搜刮民财。
整个寿州地界,都会收取一种独有的赋税。
美其名曰征皇税,皇帝驾临寿州,那是你们的福分。
这迎皇税家家户户都有份,无论你是富商大贾还是平头百姓,都得捐。
杜成顺还别出心裁,他拟定了一份名单。
在寿州地界上,凡是有钱有势的,比谁捐的多。
捐款最多的,他会把这份名单收藏起来。
等官家南巡的时候,路过寿州时,他就把这份名单上呈给官家。
这是什么性质,这是光宗耀祖的。
万一官家一高兴,对这些名单上的人大加恩赏,岂不是光耀门楣么。
于是,寿州的富商大户纷纷攀比起来,比的,就是看谁捐的多。
如今大宋朝确实是有钱,而且还是钱多的不得了那种。
民间,早已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单单是迎皇税这一项,杜成顺就赚了个盆满钵满腰包鼓鼓。
这么多钱,以他的俸禄来说,几百年也赚不回来。
杜成顺不是没想过贪污这笔钱,可是他更清楚,给官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让官家记住自己,比贪污这点钱要强多了。
将来被官家器重,万一调到京城为官,岂不是飞黄腾达么。
于是,杜成顺将寿州城里里外外粉刷一新。
红毯铺路,净水泼街。
别的不说,单单是迎接官家的队伍,足足召集了近万人。
寿州城外,红毯更是铺设了足足十里路,从寿州城东门,一直延伸到了十里外的桃花林。
这还不算,红毯铺设的路面两边,所有的道行树的树干上,都拴上了黄绸。
单单是这一项,就花费了近十万两白银。
更别提,杜成顺特意在寿州城内为赵祯打造了一座行宫。
行宫原是当地一个富商提供,杜成顺命人稍加改造,把里面弄得假山流水亭台楼阁极尽奢华。
迎皇税收上来的钱不够,那就再加收。
这一下,可苦了寿州城的百姓。
因为迎接官家的到来,城内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尤其是那些衣衫破烂的穷苦百姓,更是直接被赶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