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朝败家子-第1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三门,北四门,西三门,东二门,共计十二个城门。
南墙正中为南薰门,与里城正南门朱雀门,宫城正南门宣德门构成全城的中轴线,称御街。
主要繁华街道有州桥南街、东西街,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大内东南潘楼东去十字街,东华门外“市井最盛”,主要供应皇宫必需品。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使街道更加热闹非凡。
城东、城西、城北都有许多著名的酒楼、商店、药店、旅店,形成许多专业市场,城东南7里的虹桥附近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由商业街代替商业区的市,虽不是始于北宋开封,但在中国都城史上开封确已转变为开放式的城市,证明作为都城的城市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新的城市风貌。
这里的一切,石小凡等人是再也熟悉不过。
可此时再回京城的时候,大有一种恍若隔世的幻觉。
千帆过,水悠悠,诉不尽一城沧桑与忧愁; 凭栏问,少年郎,叹不完一身桀骜与风流。
行走在东京城内,处处车水马龙、行人如织;是寻常巷陌、人声鼎沸;是文人豁达、彼此对弈;是街角瓦肆、商铺林立。
不止是石小凡,狗腿子们也都快哭出来了。
这里,正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味道。
只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石小凡一行人离开东京城差不多十年了。
十年的沧桑变幻,使得东京城日新月异。
如今的京城,比起之前不知道繁华了多少倍。
十年的时间,许多东西已经物是人非。
有些东西,却如梦中般依旧。
看着街道上的琳琅满目,狗腿子旺财擦着眼泪:“我要逛遍所有的商铺,谁也别拦我,我要买买买。”
旺财没有这么多钱的,这么多铺子,姜行、纱行、牛行、马行、果子行、鱼行、米行、肉行、南猪行、北猪行、大货行、小货行、布行、邸店、堆垛场、酒楼、食店、茶坊、酒店、客店、瓠羹店、馒头店、面店、煎饼店、瓦子、妓院、杂物铺、药铺、金银铺、彩帛铺、染店、珠子铺、香药铺、靴店。。。 不过,旺财这句话被石小凡听到了,石小凡说道:“买,你们喜欢什么都尽管开口。
想买什么买什么,到来福那里支钱。”
狗腿子们欢呼起来,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想买这些琳琅满目的东西。
只是,狗腿子们都在怀念之前的生活而已。
东京城实在是太繁华了,繁华到你生活在此地,很容易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这里,有你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所有东西。
然而,现在狗腿子们最先想回去的,是他们的石府。
不知道,这许多年石府成了什么样子。
是不是荒草丛生,已经破败不堪了。
大宋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文人最幸福的时代,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
因勑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太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
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
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
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
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
靖康之变,门皆洞开,人得纵观。
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上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这几句话,足以彰显大宋王朝的开明。
东京城的大街上,到处都能看见手拿折扇的文人墨客。
他们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逛着街市。
时不常的,摇头晃脑吟诗作对。
石小凡看在眼里,也不禁赞叹,有宋一朝,当真是文人天堂。
终于,狗腿子们一行人循着记忆,过街穿巷。
石府,赫然屹立在眼前。
令人意外的是,十多年来,石府丝毫没有破败的迹象。
反而窗明几净,一切如故。
唯一不同的是,府外站满了轮值的侍卫。
如今的石府,依然成了京城重地。
其戒备森严程度,比皇宫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是因为,在石家大院的地下,地窖内藏着无数的金银珍宝。
这些金银富可敌国,是石小凡去流求后,送给赵祯的礼物。
这些钱不是让赵祯肆意挥霍的,也不是让赵祯四处宣扬的。
而是除了石小凡和赵祯,世人都不知这石府地下有着国库数年赋税总和的宝藏。
这些宝藏,是大宋朝的未来。
数百年之后,将来有一天若是大宋王朝衰落了。
继位之君可以用这笔财富重新组织兵力,重建盛世。
至于石府为何打扫的异常干净,院子里竟然一颗杂草都没有。
比之石小凡等人之前住着的时候都干净,这就源自于赵祯了。
赵祯下旨,石府的一切用具不得煽动。
平日专门派宫人仔细打扫,十多年下来,和石小凡等人走的时候一模一样。
重回故地,这可是众人的家。
每个人都异常兴奋,府外执勤的侍卫们早就得知是驸马爷回京,早已纷纷行礼迎接。
“小公爷,您看看,这里什么都没有变,还是之前的样子。”
旺财兴奋的大叫大嚷。
石小凡并没有制止,让他们欢腾去吧。
狗腿子们早就呜呜渣渣,在府上来回转圈。
他们寻找着一切过往的记忆,重回故地之后,每个人都充满了兴奋。
推开门,就连屋子里的陈设,都和之前一模一样。
这种归乡的感觉,只有切身体会才知其中滋味。
。
第二千二百九十六章 樊楼美食
当然,也不是一切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
十年的岁月沧桑,无数个日日夜夜。
首先,院子里的树木长得更加高大。
屋子里的陈设虽然依旧,不过许多东西还是已显陈旧。
床单被褥都被换成了全新,吃穿用度也都是新的。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石小凡在流求岛的镇海王府,都是仿照东京城石府的规划建成的。
石府内,石小凡回到自己的寝室,躺在属于自己的大床之上。
他深吸一口气:“没错,就是这个味道。”
赵嫕走了进来:“小凡,什么味道。”
石小凡一跃而起:“家的味道。”
然后,曹小梅也跟着走了进来。
听石小凡这么一说,她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起来:“我只知道我饿了的味道,小凡哥哥,咱们吃什么。”
“去樊楼,吃大餐去。”
石小凡站起身。
樊楼,又叫矾楼、丰乐楼。
是东京城最大最奢华的一座酒楼,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
樊楼的菜,也是京菜的代表。
更重要的是,去樊楼吃饭,是身份的象征。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
的赞美诗句。
矾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
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
整体建筑高低起伏; 檐角交错,富丽堂皇。
将吃、喝、游、乐、购融为一体。
矾楼兴旺的原因,矾楼开张之始是经销白矾的。
加上大宋弘文抑武,文化事业十分繁荣,纸张的需求大量增加,当时开封的造纸作坊有一二百家之多,而白矾是造纸的必须之物,经营白矾的矾楼,生意兴旺自在情理之中。
后来矾楼改营酿酒业。
庆历新政之后,赵祯为了增加税收,拨定京都3000户在矾楼取酒沽卖。
这时的矾楼不仅只是一个大型的酿酒作坊,更是一座类似今天酒类专卖的钦定批发商了。
就连皇帝赵祯对樊楼都如此重视,这酒楼不火都难。
而石小凡等人回京后,最想去的就是樊楼吃席。
之前,在京城的时候,石小凡对樊楼甚至于有些不屑一顾。
他觉得,樊楼的菜也就是一般般。
吃的,无非就是个档次而已。
有的菜系,还不如自家做的好吃。
直到,如今再回京城之后,众人这才怀念起樊楼的美味来。
赵嫕本想进宫的,她想进宫看看哥哥。
可奇怪的是,赵祯皇帝知道石小凡一行人到了京城,却并没有急着宣召。
石小凡只好笑笑,安慰道:“官家勤政爱民,想是宫中政务繁多,这才脱不开身。
反正你我已回京城,不行明日咱们一起进宫便是。”
赵嫕听石小凡说的有几分道理,当下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樊楼很是热闹,甚至于爆火到,不提前预订桌位都没有位置可坐的地步。
当然,那也得分人。
石小凡一行人去了樊楼,十多年未见,樊楼的老掌柜老眼昏花,第一眼就认出了石小凡。
老掌柜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眼镜自然是出自于西山玻璃厂之手。
石小凡不想大张旗鼓,他们是便服来的。
可老掌柜一见之下,还是激动的道:“驸、驸马爷,是您么,是您老人家来了。”
石小凡微微一笑,浑然没了当年桀骜不驯的脾气:“难得老掌柜还认得我,莫要喧哗,可有厢房?”
老掌柜一拍大腿:“你老人家来了岂能没有厢房,小人就是说什么也得给您老空出个厢房来。
楼上最好的一间厢房,您先楼上请。”
樊楼,石家之前不但有股份的。
而且,石小凡发明的炭火烤鸭,成了樊楼的一道招牌菜。
之前石小凡可是樊楼的常客,出手阔绰,横行无忌。
十多年未见,老掌柜见到故人自然一番唏嘘。
这个败家子驸马爷向来没有架子,老掌柜一见之下激动不已。
店小二却早已换了人,这个店小二并不清楚石小凡的来历。
一听掌柜的说,要把楼上最好的厢房让给这波客人。
店小二登时大为震惊,他低声在掌柜的面前说道:“掌柜的,这、这楼上最好的厢房,可是张大学士订好的房间。
这,这张大学士知道了,岂不糟糕。”
掌柜的闻言大怒:“让你去你就去,啰嗦个甚,出了事我担着!”
店小二一听当下不敢再说什么,于是一脸担心的上了楼。
人过中年的石小凡早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他早已没了往日的败家子形象。
看掌柜的这样,石小凡微微一笑:“老掌柜莫不是有什么难出,不成我们改日再来不迟。”
老掌柜一听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这驸马爷一别京城十余年,竟然性子也变了。
若是换成之前,天王老子订下的房间,石小凡也得非抢回来不可。
掌柜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