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陛下,臣必须现在说。”石小凡坚持。

    赵祯有些无奈:“那你说吧。”

    胆大包天的石小凡走了出来,来到众人前面。

    “火器监事,你想干什么!”陈琳见势不妙,赶紧开口阻止。

    虽然这里不是上朝,可还是要讲规矩的。

    赵祯跟前站着,都是元老重臣。群臣按照官职排序大小,以此临朝仪政。

    石小凡本站在后面的,他竟然胆大包天来到了群臣前面,是以陈琳出声阻止。

    赵祯却又摆了摆手,示意无碍。

    赵祯知道,这败家子特立独行习惯了,干脆让他作去吧。

    石小凡这次却没有作死,而是先对着赵祯施了一礼,然后又回头对着群臣行了一礼。

    众人登时躁动起来,这还是那嚣张跋扈的败家子么,怎地他突然学起规矩客气起来了。

    只听石小凡说道:“陛下,火器虽利,却也又其弱点。大宋立国,若要永保江山。靠的是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命。官吏清正,军纪严明,则江山永固。”

    赵祯一听这话暗暗点头,这败家子虽然吊儿郎当,倒也一语中的。

    群臣更是频频点头,这败家子原来深藏不露,乃是个社稷人才啊。

    却不知,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怕死。乃是后世岳飞的名言,与他败家子石小凡又有什么关系了。

    有人问岳飞,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飞就是这么回答的。

    “陛下,兵贵精不贵多,大宋大量的军费支出只会加重百姓负担。臣以为,应裁撤兵员,去其糟粕。大宋要的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将士。不是在军中混吃等死,做兵痞做无赖的下三滥,军中有这种人,又如何打仗?”

    够厚脸皮的啊,无赖下三滥?你石小凡自己不就是么,居然还有脸说别人。

    “说得好!”这话却引起一个人大家赞赏,宰相王曾。

    王曾八岁而孤,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他才思敏捷,自少勤奋学习,曾拜同里张震为师,自此有擅长作诗文之名。

    咸平五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他此前在解试、省试中亦为第一,因而成为“连中三元”之人。当时著名文学家杨亿见到王曾所作之赋后,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后王曾被授予将作监丞,向叔父王宗元报喜。他信中写道:“曾今日殿前,唱名忝第一,此乃先世积德,大人不必过喜。”

    在大宋朝,大人是专门称呼父亲的。因王曾由其叔父养大,故称自己叔父为大人。

    如果官员之间互相称呼大人,会成为他人笑柄。官员之间,一般都是呼其官职。

    王曾位列当朝宰相,才华名震天下,他听石小凡说的这些话,登觉此子不凡,不由得赞许起来。

    只见王曾大袖一挥,站出来对赵祯施了一礼:“陛下,火器监事所言极是。我朝数十年无战事,将士早已懈怠。上次老臣听说,军器监的戈矛都已生锈,而反观契丹与西夏,他们却日日磨刀霍霍,不敢有一日懈怠。我大宋将士万万千,为何屡屡惧与蛮夷,皆因三军将士惫懒之故。眼下虽有火药之神器,然军心士气才是决胜法宝。”

    王曾虽为宰相,却无争名之心。他和李迪一样,在政事堂处处受吕夷简排挤。

    然毕竟王曾名满天下,吕夷简也不敢过分放肆,反正此人已垂垂老矣,对自己威胁并不太大。

    王曾是非常欣赏败家子,他站出来这么一说,登时引起群臣赞同。

    范仲淹,他最是心情激动。因为石小凡说出了他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大宋连年被契丹与西夏欺凌,若是再提出裁军必然引起群臣反对。

    然而不裁军则无法富国,冗兵冗官冗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如今石小凡研制出了火药,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上书三冗问题。

    范仲淹心内汹涌澎湃,感觉他多年来的抱负与志愿即将得到伸展。

    就连站出来的时候,范仲淹衣袖都忍不住微微颤抖:“陛下,臣斗胆谏言。如今朝廷军费官禄开支巨大,若是裁军减员与民生息,则国富而民强。臣每日读前朝史书,仰前朝贞观治世,开元盛世。四海都以我华夏为上国,九州盛世皆以我中原为表率。蛮夷不敢窥伺,万国皆来朝拜,那是何等壮观,何等荣耀!”

    范仲淹慷慨激昂,群臣也跟着澎湃了一把。就连赵祯,心中也是热血上涌。

    是啊,万国来朝那是何等威风何等荣耀。大宋若是真有那么一天,则朕必然流芳千古。

    然裁军裁官必然,触动许多人利益。石小凡和范仲淹不知道,他们为大宋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然而你占了别人的路,必然有人就会无路可走,他们就会伺机而动。

    吕夷简简介反对:“陛下,臣以为不可。单纯因为研制出火药就裁官裁军,这可是动国本的啊!”

    郑国公夏竦跟着跳出来反对:“臣以为吕相公所言极是,军备乃国之屏障。百官乃政效之体系。仅仅凭造出这点火药就裁军,各部官员更是不可或缺,盲目裁官撤兵恐引。”

    赵宗彦更是幸灾乐祸:“吕相公说的对,国本不可动摇。陛下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火药就盲目裁军撤官,这可是乱国之兆。”

    这些保守实力就怕触动他们的利益,还有一些老臣纷纷站出来反对。

    而支持者大多数都是一些新进官员,比如韩琦、富弼等人。

    热血之后,赵祯大概也觉得此事太过仓促:“此间不是朝议,朕只是想听听各位意见。至于裁员与否,并不急在一时。好了,大伙儿去看看石监事的玻璃厂,朕还正好奇这玻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子耍光棍

    赵祯虽然仁厚,可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缺陷。这都是仁君的通病,左摇右摆举棋不定。

    后来庆历新政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赵祯犹豫的性格。这给了保守派大臣可乘之机,以至范仲淹等人接连遭到贬黜。

    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石小凡是需要想办法的,确实不能操之过急。

    不管怎么说,造出几门大炮,打几场胜仗再说。

    赵祯时期名臣辈出,可没有出现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物。如果有,那么就是将来我们的败家子。

    赵祯想看看玻璃厂,群臣也想看,然后他们就去了。

    看吧,反正他们也看不懂。这种技术配比,除了石小凡,那些工匠都未必明白。

    为防止技术泄密,石小凡甚至配料都不是一批进来的。原料到了以后,再命人将提前实际已经称重好的各种配料搅拌在一起然后入炉。

    至于火药,则更应严格保密。这种技术一旦泄密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被契丹和西夏等国学去了的话更是严重。

    明末时期就是因为大明火炮的技术被满清给学去了,以至于让满清成为祸患。

    玻璃厂,近乎于现代铸造技术了,群臣来看的时候无不目瞪口呆。

    赵祯更是稀奇,人力居然能做出如此神奇之物,实在匪夷所思。

    尤其看着那些不起眼的石英、石灰、碱粉等矿石粉碎后,扔进窑炉用石炭加热熔炼,出来就是玻璃了。

    而且还是透明的,着实令人奇怪至极。

    “石监事,这些都是你做出来的?”有人惊奇的问道。

    这时候就需要谦虚了,该嚣张的时候嚣张,该谦虚的时候谦虚。

    石小凡微微一笑:“我哪有这本事,都是陛下的功劳。”

    那人一惊,难道是官家做的?难怪,可这也堵住了他人的嘴。谁敢去问问赵祯,陛下您是怎么发现这种制作琉璃方法的。

    西山离着京城并不近,众人本来打算看看大炮然后早日回京的。谁知道他们又是看玻璃,又是看后院堆积成山的石炭,转眼间天色已晚。

    石小凡正与同僚吹嘘自己的玻璃厂多么厉害,陈琳从前面走过来:“石监事,陛下有请。”

    石小凡挠了挠头,慌忙小跑着到了前面赵祯身边:“陛下。”

    赵祯眼热这个玻璃厂,这小子大捞特捞囤积这么多货不说,价格也是高的离谱。

    就这几块破石头炼出来的玩意儿,哪里值那么多钱了。

    “石小凡,玻璃定价能否再低一点,让百姓也能用得起。”

    这事没得商量,赵祯意思石小凡一清二楚。什么让百姓用得起,东京城普通百姓有几个用得起玻璃的。

    这么多玻璃最后源源不绝的还不是全部被马帮驼帮运到了边境,与契丹还有西夏做交易去了。

    赵祯想压低玻璃价格,让朝廷利润大一些。

    因为到达榷场,朝廷是禁止个人与契丹和西夏交易的。这些马帮和驼帮需要将玻璃以相对低价给官府,由当地官府再去与契丹和西夏交易。

    好处就是马帮和驼帮没有什么风险,利润就那么点,大头利润都被朝廷赚去了。

    要知道这玻璃到了榷场,价格还要翻上几倍。

    坏处那马帮和驼帮们没有巨额暴利,无论玻璃价格高低,榷场官府都是按照事先定好的价格收购。

    虽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榷场玻璃走私交易,但朝廷至少也会分一杯羹。

    “不行陛下,这已经是薄利多销了。”

    赵祯“哼”了一声,压低声音恨恨的道:“这不过是几块破石头,你卖那么高价,你要那么多钱干嘛,你花的完么。”

    石小凡睁大眼睛:“陛下,你这说话得摸着良心。您是不当家不知油盐贵,您看看这厂房,再看看这些窑炉,那儿不是需要钱。还有原料开采,运输费用,人工、还有这些楼房,可都是钱堆出来的。还有,您知道光造那门炮臣花了多少钱么,三万贯,三万贯铜钱。”

    赵祯吃了一惊:“这么多?”

    石小凡郑重其事点点头:“臣实验了十几门大炮,仅造出这一门。其实造价不高,一门炮也就五千贯,可臣实验耗费了足足三万贯,能给报销不?”

    “不能。”赵祯半个磕巴不打的回了过去:“还想要报销,朕没砍了你脑袋算你走运。大炮没收,一文钱不给报。”

    石小凡努了努嘴:“好吧,陛下救命之恩臣没齿难忘,可这玻璃价格真的不能再降了。”

    赵祯点点头:“嗯,好啊,你给吕夷简优惠价是多少来着?”

    石小凡一愣,不明白赵祯什么意思:“八折啊。”

    “哦,原来如此,以后这西山玻璃一概按八折往外出售。你若是不答应,朕抄了你的家充公,让你一毛钱都赚不到。”

    “陛下,您怎么像一个……”

    “昏君?”

    石小凡点点头:“没错。”

    跟败家子时间久了,赵祯已经找到怎么对付他的法子了,那就是比他还要无赖:“朕就算是做个昏君,也要将你抄家,籍没家产。”

    石小凡:“……”

    众人议论纷纷,对西山玻璃厂建设无不啧啧称奇,活了这么久,谁曾见过这些东西了。

    陈琳走过来:“陛下,时日不早了。此时回京怕是宫门已关了,况且黑夜赶路也不安全。”

    赵祯一惊:“这么晚了?”

    石小凡看了看窗外:“陛下,看来您今晚要在臣的狗窝里睡觉了。”

    赵祯又“哼”了一声:“记住朕跟你说的,玻璃一律八折出售,否则给你按叛国罪论处。还有,院子存的那些玻璃带给朕处理了,不准再囤货。”

    石小凡欲哭无泪,赵祯这昏君,看来自己借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