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公爷,陈内侍来了。”来福进来传话道。

    陈琳走了进来,一拱手:“石监事,官家有请。”

    石小凡摊摊手,对石元孙说道:“老爹,我先入宫了,回头把咱家欠的税赶紧去补上。”

    石元孙“哦”了一声,看来这败家子早就知道赵祯会找他,头也不回的跟着陈琳去了。

    望着石小凡的背影,石元孙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这孩子比自己聪明多了,可伴君如伴虎,就怕有朝一日聪明反被聪明误。

    石小凡入宫的时候,路过文德殿有些吃惊:“不是去文德殿?”

    陈琳笑了笑:“陛下在皇后娘娘那儿。”

    石小凡“哦”了一声,心道,不知道赵嫕在不在。

    可到了仁明殿,并没有发现赵嫕的影子,石小凡心中略有一丝小小的失落。

    “臣见过陛下,见过皇后娘娘。”石小凡施了一礼。

    大宋朝就是好,不用见了皇帝动不动就下跪,不是重大场合,行了礼便是。

    赵祯“嗯”了一声:“坐下吧。”

    败家子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下来:“陛下找臣来,是想问问如何处理减轻赋税的事吧?”

    赵祯和曹皇后对望了一眼,曹皇后轻轻一笑:“正是,我听陛下说石监事研制出来了火药,你可是为我朝廷立了一份泼天大功啊。”

    石小凡慌忙回礼:“臣不敢居功,都是陛下关照的好。”

    这败家子,居然难得的谦虚起来了,赵祯问道:“你可有办法?”

    “剥皮实草。”石小凡说道。

    赵祯一愣:“什么?”

    根据佛教传说,“剥皮楦草”是地狱当中对罪大恶极的灵魂施行的酷刑。为打击,整顿吏治,明朝朱元璋将此刑运用到现实中。

    剥皮实草,此刑罚在《大明律》中并无规定,但是,朱元璋创设了这一刑罚,并以法律《大诰》的形式加以推广。

    此刑罚的适用范围是贪腐官员,将剥下的人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就是将那些贪赃枉法的王八蛋狗官,扒了他们的皮,里面填上稻草挂在衙门口让世人看看,这就是贪赃枉法的结果。”

    赵祯一听,和曹皇后二人都是吓了一跳,曹皇后又惊又怒:“世间怎有如此惨绝人寰的酷刑,这不是让陛下背负一个暴君的骂名么。”

    石小凡却不同意:“陛下,娘娘,此罚虽说是残酷。可那些无辜的百姓呢,有多少家庭因为这些狗官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以臣之见,剥皮实草都是轻的。”

    败家子如此言语过激,是因为当年牟县一行,石小凡着实恨极了这些狗官。要知道,一个狗官祸害的可是一方百姓。

    赵祯是个仁君,他自然也不同意这种酷刑:“不行,此刑太过泯灭人性,朕不会同意。”

    石小凡大概也觉得有点过了,他想了想道:“陛下必须广开言论之自由,尤其是那些太学生。若有德才兼具者,理应破格提拔。让他们充任抚谕使,各地衙门成立稽查司,凡是有百姓举报的贪官污吏,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同时朝廷还需布告天下,凡是除朝廷规定的税收以外,任何私加赋税的,斩立决!同时,还地与民,那些非正常手段获取土地的地主,必须无条件还地与百姓,否则抄家灭族。还有,贪污的狗官不剥皮实草也行,但他们的狗头必须悬挂城墙以儆效尤。”

    这次石小凡提的这些建议还靠谱一些,赵祯和曹皇后听了纷纷点头。至于如何实施,还需另行商榷。

 第二百九十五章 变天

    若想反腐,不止是石小凡简单这么说几句算完。这事要统筹全局,否则极易引起反弹。

    尤其那些保守实力,他们会给赵祯带来很大压力,改革成功与否,是要看赵祯毅力了。

    改革,很大方面归咎于皇帝的决心,看他能否顶住压力。

    “陛下,范仲淹、韩琦、富弼、杜衍等人求见。”

    这些人一来,石小凡心中一喜,看来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要提前拉开序幕。

    赵祯一愣:“他们来干什么?”

    石小凡微微一笑:“陛下,若论治国臣是一窍不通。陛下若想知道怎么解决如何富民强国,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

    赵祯看了他一眼:“你休想要偷懒,跟我一起去文德殿。”

    石小凡伸了伸舌头,他是原本打算不去插手的。对于改革,他只提些建议就好了,至于怎么实施,这种令人头大的事他才不想去管。

    可赵祯不想放过他,这败家子既然知道这么多,必须由他来出面。

    一到文德殿,范仲淹等人就急不可耐的献了一份奏疏。

    赵祯打开一看:“这是你们写的?”

    范仲淹施了一礼:“陛下,石监事西山一行敢于向陛下谏言,臣等均感高兴。这是臣等几人一起写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还请陛下过目。”

    赵祯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脸显喜色,他把奏疏给了石小凡:”你看看。”

    石小凡接过来一看,只见这奏疏上写着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措施,果然这就是庆历新政的原文。

    石小凡看完交给了赵祯:“陛下,臣想说的是,这奏疏没错,可陛下有错。”

    赵祯一听大惊:“什么意思。”

    “陛下,范仲淹此奏疏以整顿吏治为中心,其绝大部分措施皆针对吏治,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目的。然而这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陛下您有决心持之以恒的将这些改革措施执行下去么?”

    赵祯一听大怒:“朕怎么不能,这些官员中饱私囊,个个都该杀!”

    赵祯现在是有改革决心的,可他未必以后就会有。大宋朝自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和大将们兼并土地。

    当时的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人民的负担沉重。全国的居民有主户和客户之分。

    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支移”和“折变”等负担。税收五花八门,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这是赋税之外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

    这些不去改变,大宋朝永远无法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

    石小凡知道赵祯决心,可现在如此,将来未必。

    “陛下,朝廷如今养着雄兵百万之巨,却为何战斗力如此之差?”石小凡又问。

    一句话噎的赵祯哑口无言,赵祯时期的兵员最高达一百四十万之多,可依旧屡战屡败。这么多士兵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养兵的费用,竟达到全部赋税收入的十分之七八。

    赵祯有些心虚:“咱们将士不如蛮夷铁骑,自然越多越好。”

    石小凡摇了摇头:“然汉武唐宗,他们手里的兵并不多,为何使得北方铁骑闻风丧胆?”

    赵祯一愣,登时无话可说:“那依你之见呢,以你火器之利裁军减员?”

    石小凡点点头:“正是,兵贵精不贵多,能打的,两万铁骑平漠北。不能打的,百万雄兵也、也这个不行。”

    看赵祯阴沉的脸色,石小凡不敢再嘲讽下去。

    但显然赵祯已经被说动,韩琦趁机又道:“陛下,石监事所言非虚,臣等这十策迫在眉睫,还请陛下三思。”

    赵祯尚未回答,石小凡却对范仲淹说道:“老范,你这些想法是好的。可一定要切记,不可盲目,一定要循序渐进。要知道药效过猛,则更为伤身。”

    赵祯心头一震,这正是他所担心的,改革是好的,谁不想改革。可一旦弄不好,就会满盘皆输弄得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赵祯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是要富国强兵。而庆历新政却恰恰触犯了这些百官集团的利益。

    要改革这些封建官僚体制,说起来容易,然而要真正做起来却似难于上青天。

    大宋朝,官僚地主阶级在官员丧失世袭爵位和封户特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世守禄位”,又参照唐制,制订扩大了中、高级官员荫补亲属的“恩荫”制度。通过恩荫,每年有一大批中、高级官员的子弟获得低级官衔或差遣。

    且朝廷恩荫,不仅极广而且极滥,每遇大礼,“臣僚之家及皇亲、母后外族皆奏荐,略无定数,多至一二十人,少不下五七人”,并“不限才愚,尽居禄位”。

    改革措施若是太猛,则更张无渐,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这势必会引起整个社会阶层的巨大反弹,若是赵祯一旦动摇,则改革必败。

    赵祯也说道:“范仲淹,还有韩琦、富弼你们几个,朕会在朝堂不惜一切保你们实施新政措施。但有一点,正如石监事所言,切莫贪功冒进。改革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一定要循序渐进,否则到时候朕也救不了你们。”

    范仲淹等人心中一凛,纷纷点头称善。

    三日后,垂拱殿早朝。

    朝廷变天了,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宰相王曾,他以年迈为由,要求辞官回乡。

    赵祯恩准,然后朝中还有几个年老官员也纷纷递上辞呈,表示告老还乡。

    赵祯都一一恩准,吕夷简等人惊的是面面相窥。

    紧接着,赵祯颁布新诏书:范仲淹授枢密副使,官拜参知政事。由范仲淹接替王曾位置,成为当朝宰相。

    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俗称“四谏”。

    一时之间,满朝哗然。

 第二百九十六章 贬黜

    论资历,无论如何轮不到范仲淹做宰相。诏令一出,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这还不算,韩琦被授太常博士,拜右司谏。富弼任集贤院、知谏院左司谏。

    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当时在朝廷中设立谏官和御史,通称台谏。

    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

    朝廷把谏官分为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设立谏院,谏官再不属宰相管理和荐举,而由皇帝直接亲擢。

    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提出意见,规谏朝政缺失。谏官在谏院有知无不言、言无非罪的风气,常常和宰相的意见相左,谏院成为监督朝廷官员的重要力量。

    赵祯把韩琦和富弼提到谏院里去,又把范仲淹封为副宰相,目的是为打压吕夷简一派,为新政铺平道路。

    诏令一出,在满朝文武掀起轩然大波。

    知制诰卢道清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拒绝草拟此诏。”

    赵祯半点磕巴都不打:“贬黜卢道清,知相州,即刻上任!”

    卢道清倒也干脆利落:“臣领旨。”说完大摇大摆的走出垂拱殿,离京赴任去了。

    赵祯冷冷的看着群臣:“还有谁反对?”

    宋代圣旨由知制诰负责,元丰后改为中书舍人。赵祯就算想随便找个人写或自己写不行。

    知制诰起草圣旨也不是简单的奉命执行,他们草拟时要对圣旨要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