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北的试验田石小凡有把握能让水稻亩产一千斤以上,试验田和真实种植产量是有出入的。

    这杂交水稻一旦成功,普及开来的话,至少能让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翻倍,达到五六百斤轻而易举。

    这是一场巨大的粮食革命,一旦成功,大宋朝的百姓就不会再为粮食发愁。

    有了吃不完的粮食,还可以饲养牲畜,解放劳动力。还可以出口到契丹、西夏。

    契丹和西夏发动战争的目的都很单一,吃不饱,饿的。一旦百姓丰衣足食,傻子才愿意打仗。

    “老武,你可是为咱大宋立了一大功,你是咱们的大功臣啊!哈哈哈,老子将来研制出高产水稻,先记你一功。”石小凡哈哈大笑。

    武大郎不明白,一株野稻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不过既然小公爷说了重要,那多半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看好这株水稻,谁要是弄死了它,老子砍了谁的脑袋!”

    武大郎拍着胸脯:“小公爷放心,这水稻放在这田里,老汉我保证把它种好。”

    这株野稻是连土球一起移植过来的,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不会死亡。

    现在正是水稻授粉期间,石小凡尝试着开始实验。

    因为不育系是自交不育的,所以,要获得亲本的后代,必须要和另一类水稻杂交,所得品种保持其自交不育的功能,称为保持系。

    恢复系,即是和不育系杂交后恢复后代育性。

    有点绕,简单的说,就是保持系与不育系所得的后代没有自花授粉的能力,所以还是保持系。

    恢复系与不育系所得的后代有自花授粉的能力,所得的种子就是杂交水稻。

    获得恢复系是通过田间自然选育,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并且加代培养使基因纯和,获得新的性状优良材料。其是否是恢复系,只要与不育系杂交,看后代是否可育即可。如果可育,即含有恢复基因,是恢复系。

    如果后代没有紫花授粉的能力,即为保持系。

    如果后代可以结实但是不多,那么称为半恢半保,可以通过与已经形成的保持系或者不育系多次杂交改造其恢保特性。

    两系不育系和两系恢复系杂交,所产出的种子就是一般意义上农民所用的大田生产用种。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第三年就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杂交水稻种子。

    但石小凡想用大棚种植,可以两季培育,也就是说,快的话明年就能培育出杂交水稻种子来。

    s:月初开始稳定更新,求,爬榜。

 第五百四十七章 当代海瑞

    白渠,从汉朝以来即可灌溉田地四万顷,唐朝永徽年间仍可以灌溉田地一万多顷。到宋朝,由于官僚们得过且过,因循守旧,不思修复,白渠灌溉之利渐渐破坏,仅可灌溉田地三千顷。

    景佑三年,陕西转运使王沿请求政府抽调士兵修复白渠。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并迅速派兵修复了白渠。

    此时的陕西转运使王沿带着几个官员在白渠巡视,这让他痛心疾首起来:“唉,若好的良田却无水而灌,暴殄天物圣所哀啊!”

    “王使,何不集兵民修渠?”一官员问道。

    王沿叹了口气:“我屡次上书至京,皆无下文。白渠不复,百姓何以安居,唉!”

    东京城,做一个明君就得日理万机,赵祯每日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桌子上一堆堆的奏疏都是各地呈上来需要一一批复。

    批阅完奏疏的赵祯有些疲累,他躺在龙椅上陈琳给他揉着肩膀。

    内侍来报:“陛下,吕相公求见。”

    赵祯捏了捏疲惫的额头:“让他进来吧。”

    “陛下,这是刚从陕西送过来的奏疏,您看看。”吕夷简抱着一大堆奏疏走了过来。

    赵祯头都大了:“怎么还有这么多?”

    吕夷简微微一笑:“这些大多数都是陕西转运使王沿的奏疏,他说是让朝廷出钱出人修什么白渠。”

    修水利,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赵祯不由得上了心:“白渠?那就让你们政事堂拟一份修缮白渠的文书,朕看看可以就批阅下去实行便是。”

    “这个,”吕夷简沉吟了一下:“恕老臣直言。这几年王沿奏疏一直不断,都是为这白渠之事。朝廷也派人去查勘过,这修缮白渠恐不是一笔小数目。且王沿的意思是要动用地方军队,由朝廷下旨抽调附近驻军修渠。臣觉得为条水渠劳师动众,恐得不偿失。”

    忙了一天,赵祯着实心中烦躁:“嗯,此事那就吕卿家自己看着办吧。”

    吕夷简慌忙施礼:“臣领旨。”

    赵祯不想管这烂摊子,修缮白渠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让吕夷简他们商议着去办得了。

    而吕夷简是不想拨款的,这也问朝廷要钱,那也问朝廷要钱。国库是有些余钱,可到处都这么折腾,朝廷也负担不起。

    于是吕夷简拟了一份公文,发到门下省签了字,由尚书省发回去,对王沿修缮白渠的事直接给否了。

    王沿收到朝廷回信,直接给撕了个稀巴烂:“朝中奸逆!不知我关中百姓靠着这水渠救命么!我三番五次上书,屡次被驳回,这是什么朝廷!”

    他不敢直接骂赵祯,只能破口大骂朝中奸逆。这已经让他手下官员大吃一惊了,妄议朝政,身为一个转运使既然居然大骂朝廷。

    “转运使,这话可万万说不得啊!”属下劝道。

    “哼!”王沿怒气冲冲,直接将官帽摘下来扔在了地上。

    这可算得上是大不敬,手下一众官员无不面面相窥。不过这朝廷太也过分,白渠能为关中百姓带来多少福利,引水灌溉,可灌万顷粮田。这可以为无数百姓增加巨大的粮食收入,更能为朝廷增加赋税。

    王沿想不通,他屡次上书言及此事,朝廷要么就是直接驳回,要么就是没了下文。

    身为一个陕西封疆大吏,就因为朝中无人,所以屡遭排挤。王沿心灰意冷,一怒之下回家在油灯下洋洋洒洒的又写了一份奏疏。

    奏疏义愤填鹰,将历年来对朝政的不满一一列举,足足三十一条。

    这份奏疏以臣子身份对赵祯怒斥责骂,堪称亘古未有。明朝海瑞不满朝政,上书言事怒骂嘉靖皇帝:嘉靖嘉靖,家家皆净。为此海瑞必知一死,上书之后在家早已备好棺材。

    王沿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把这些年所受的委屈以及对朝政的不满洋洋洒洒的都写了出来:

    ‘罪臣王沿往京南叩首,官家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

    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

    今臣冒死一谏,世人皆言陛下仁厚爱民。然臣以为陛下非圣人之君,而是是非不分黑白不明。关中白渠乃百姓生存之寄托。历年来官员互相推诿扯皮,白渠不复昔日之利。

    臣数次上书朝廷调集军马粮草修复白渠以解关中百姓灌溉之苦,然陛下屡次驳回,关中百姓心寒,臣亦心灰意冷。

    陛下与京师莺歌燕舞,却不知关中百姓疾苦,此乃纣王之所行也。

    世人皆言景祐景祐,不外如是朱门狗肉。

    罪臣自知冒犯天颜,然若以臣一人之命换关中百姓良田,臣亦死无憾也!…’

    后面一一列举赵祯三十一条罪状,说他优柔寡断,不思进取。官员冗进百姓疾苦,新政虽与民有利然推行迟缓。关中百姓水深火热,每年都有卖儿卖女,这些都是赵祯一人之过。

    后面列举的一些比如天灾也栽赃到赵祯头上这就有点过分了,不过王沿说的其中许多朝廷的不公之处也确实存在。

    这厮胆大包天,堪比败家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王沿知道这封奏疏若是这送上去,未必就能到达赵祯跟前。说不定会被别有用心之人给暗自压下,或者不通过赵祯直接将自己抓捕归案。说不定自己死了,赵祯都未必看到这封奏疏内容,旁人只会告诉赵祯自己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罢了。

    所以这次王沿多了个心眼,他将奏疏放进信封。信封上不再是写给尚书省的奏疏,而是直接写了八个字‘大宋皇帝赵祯亲启’。

    单单这八个字,王沿就敢打赌,无人敢拆开这封信来看。

    大宋皇帝赵祯亲启,王沿这是活腻歪了,竟然对当今天子直呼其名。

    活脱脱的当代海瑞啊这是,同海瑞一样,王沿自知这封奏疏送到殿前他必死无疑,于是他召集家人跟他们说道:“唉,我王沿为官二十余载,却未能为关中百姓尽一丝绵力。每每思及内心羞愧不安,这次我斗胆上书冲犯了天颜,恐是必死无疑。你们这便出城,寻一深山老林避祸去吧。记住,躲入深山闲云野鹤,莫要再与世人打交道,否则大祸临头,切记切记。”

    一家人闻言无不哀哀痛哭,王沿与妻小洒泪而别,便令邮递铺兵将书信送往京城,自己在府衙待死。

    s:求爬榜单,感谢支持。

 第五百四十八章 都水监判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人和事,我们有过盛世辉煌、有过千古遗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风流人物留名青史,他们无愧于民族的脊梁。

    是谁人牵着驼马,踏上未知的丝绸之路传播文化的长廊。是谁人投笔从戎、弱冠系颅请上长缨血洒沙场。

    是谁在绝域轻骑奔驰、仗剑征战四方,是谁无定河边,男儿热血埋骨他乡。

    又是谁那冒死勇谏,入骨之言,为天下百姓倾诉衷肠!又是谁端坐朝堂,四海称王向往着尧舜禹汤。

    总有那敢为万民请命,不惜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信仰的人。王沿已做了必死之心,妻儿送上马车与他挥泪作别。他知道这封奏疏一旦送到东京城,会意味着什么。

    急递铺的铺兵扬鞭策马,怀揣着这封会引起朝堂地震的奏疏一路往东京城而去。

    东京城,尚书省一收到这封奏疏,登时吓得面如土色。尚书府的一名员外郎拿着奏疏的手都微微发抖。

    另一名侍郎有些奇怪:“老张,你这是怎么了?”

    那员外郎一脸惊恐,看着书信上的八个字颤抖着将奏疏递过去。这侍郎一看,七魂儿吓掉了六魄,慌忙将奏疏递到政事堂。

    因陕西奏疏归吕夷简整理,很快这封大逆不道的奏疏就送到了吕夷简的桌前。

    吕夷简一看这书信上面的八个字‘大宋皇帝赵祯亲启’,也是吓得面如土色。他想拆开看,可没有这个胆子。

    这是直言不讳提着脑袋送给赵祯的书信,谁敢拆开就是大逆不道的死罪。这封信除了皇帝,没人敢拆。

    吕夷简擦了擦汗,他感觉出事情不妙。于是站起身对左右同僚言道:“你们在此稍后,我便去紫宸殿上呈官家。”

    “陛下,这、这里有封奏疏。”吕夷简一来,便小心翼翼的双手举着那封奏疏。

    赵祯暗自皱眉,今日这吕夷简是怎么了,一封小小的奏疏紧张成这样:“嗯,陈琳,呈上来吧。”

    陈琳过去拿那封奏疏,吕夷简竟然吓得跪了下来:“陛下,此奏疏大逆不道,然书信的名字臣又不敢不送上来,臣惶恐。”

    陈琳接过奏疏一看,也是吓得一脸惊恐,赵祯还在不以为意:“谁的?”

    吕夷简伏地颤抖:“陕西转运使,王沿。”

    陈琳惊恐的将奏疏呈上去,赵祯一看奏疏上的‘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