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祯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妹妹女孩儿家。他一时又不好捅破这层窗户纸,不管嫕儿对那败家子有没有意,反正这事绝不能答应。

    赵祯是想将来要给赵嫕在朝中找一个稳妥的,家世不重要,没人家世能显赫过皇帝。

    只要是这人稳重肯上进的人就行,绝不会是这个轻浮胡闹的败家子。

    “哦,没事,朕就是随便说说。那你休息吧。”赵祯不好明说:“石小凡这小子轻浮嚣张,到处惹是生非,朕会好好惩罚他的。”

    赵嫕一怔,眉头微皱:“哥,我说了他、他很好,一直很守礼数。只是顽皮了些,人家治好了我的病,咱们、咱们怎么能恩将仇报。”

    说到最后,声若蚊鸣。

    赵祯知道自己的这个妹妹容易害羞,当下也不好再说什么:“你先休息吧,朕先回去处理政务了。”

    “哥,他没有胡闹。他只是看到秦婆婆老是让我做功课,老是让我学宫规这才、这才生气与秦婆婆吵了起来。”赵嫕似乎下了很多的勇气才说出这番话,显然她很担心自己找那败家子的麻烦。

    赵祯心中一动,这丫头还真是对那败家子动心了。

    眼下她大病初愈,赵祯不想太刺激她,只好微微一笑:“好,朕不治他罪,你早些歇息吧。需要什么,跟秦婆婆说一声。”

    赵嫕这才展颜一笑,如春花绽放:“知道了。”

    出了会宁殿,赵祯又气不打一处来。这混蛋竟然惦记上自己的妹妹了,想让朕做你的便宜大舅子。石小凡你等着,等你回来看朕怎么收拾你。

    ……

    石小凡知道自己这么一闹,吕夷简定然入宫申冤去了。此时若不走,怕早就被抓到宫里去了。

    是以当夜与范仲淹饮酒畅谈以后,他便收拾行李备好马车出了西城。

    夜晚宵禁,城门是不能打开的。哪怕你是皇亲国戚,没有官府的信物也出不了城。

    于是石小凡让旺财拿着尚方宝剑过去,在经过两个响亮的耳光以后,城门打开,马车一路往西出了西城门。

    顺着官道,直走七八十里便到了牟县。

    这次他是新官上任,只带了旺财和来福七八个狗腿子,车上盘缠倒是带了不少。

    既然是败家子嘛,钱自然不能少了。

    大概走了二十多里,他们在城外找了家客栈歇脚,准备明日一早启程,估计中午就能到达牟县。

    这不是京城,出门在外要谨慎低调。而且这些小客栈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主要是石小凡不是名正言顺去上任,去官府驿站嫌啰嗦,他只有一份不合法的手诏还有一把尚方宝剑。

    总不能去了每个驿站就拿出尚方宝剑显摆一番吧,还是找家客栈方便些。

    “店家,俺要的酒菜为何还不端上来!”一声大喝,一个虬髯壮汉将桌子拍的震天响。

    “客官,我们是小本生意,实在经不起您老折腾。没钱,小店实在赊不起账啊。”店小二点头哈腰道着歉。

    “说啥那!”虬髯大汉一拍桌子:“老子是吃不起的人么?”

    店小二看着桌子上的一坛酒,还有一只吃剩下的烧鸡,苦着脸道:“要不您看这样,这顿饭就当小店请您的了,您去下一家,京城有的是馆子。”

    虬髯客大概觉得不好意思了,他伸手入怀摸了一把又一把,可怀里空空如也。

    “那个,不是俺吃霸王餐。俺刚从牟县来,那里的狗官鱼肉百姓。俺身上带的盘缠都给了灾民,那好吧,这顿饭俺就先赊着,下次来定然一文不少都给你。”说着那虬髯大汉起身欲走。

    “壮士留步!”石小凡站在二楼叫住了他。

 第六十一章 吃人的封建社会

    这是深夜,石小凡出城的时候就已经入夜。又奔波了二十余里才到这客栈,此事已过凌晨。

    而虬髯客这时候还在客栈饮酒,店小二虽然困得眼皮直打架,还是不敢怠慢。

    虬髯客长得五大三粗,跟个铁塔也似。腰间别着一把宣花斧,看起来倒是威风凛凛。

    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厮兜里没钱,只好一脸落寞的要往客栈外面走。

    石小凡在二楼听见他们的对话,于是叫住了他。

    “作甚?”虬髯客看石小凡衣衫华贵,长得又俊俏,这等小白脸看着就来气。

    “兄台,何不共饮一杯?”石小凡招呼店小二:“小二,再温两壶酒,切二斤牛肉两只烧鸡。”

    说着石小凡走下楼梯,在刚才虬髯客的桌子上坐了下来。

    牛肉,能吃得起牛肉的都是土豪。

    而且,大宋朝牛肉你吃不了活的,活牛犯法。

    因为牛是第一生产力,耕田离不开它。历朝历代都禁止吃牛肉,能吃的,也都是些老死病死的。而且杀牛还要去官府备案,

    店小二哈着腰去了,心中却一百个不乐意,都特么几点了,还来吃吃吃。

    后堂的厨子迷迷糊糊被叫醒,嘟嘟囔囔的起来切了两盘牛肉,又从笼屉里摸出两只两烧鸡,胡乱撕吧撕吧就让小二给端了上去。

    店小二打着哈欠眯着眼将牛肉和烧鸡端过来,虬髯客不禁咽了口唾沫。

    看得出,此人是个李逵式的人物。

    “兄台,尊姓大名?”石小凡给他斟了碗酒。

    “好,冲着兄弟你如此爽快俺也就不客气了,俺叫李魁,哥哥叫啥?”

    石小凡大吃一惊:“你还真叫李逵?”

    李魁大眼一瞪:“俺娘说俺有武状元之才,算命的说俺是魁星转世,于是俺就起名叫李魁。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莫非你认得俺?”

    传说魁星是个才子,曾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魁星点斗的吉祥图案和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而在明、清大为流行。

    石小凡明白了,此人叫李魁,音同字不同。

    “好,兄弟石小凡,幸会幸会!适才我听说李魁兄乃是牟县而来,不知李逵兄弟要往何处去?”

    旺财和来福几个狗腿子看到自家小公爷与这黑脸大汉对坐饮酒,慌忙跟着下来保护,以备不测。

    一提这个,李魁是气不打一处来:“俺要入京,去皇宫将狗皇帝的狗头给砍下来。”

    众人一听大惊,旺财和来福几个吓得纷纷摸向腰间佩刀。

    这次牟县一行,旺财和来福几个狗腿子都带着兵器。这不是京城,为保护小公爷安全,兵器都是随身携带。

    这莽汉竟然要入京杀官家,他是活腻了。怕还到不了宫门口,就会被侍卫抓了。

    狗腿子们严阵以待,只等石小凡下令,他们便一拥而上擒了这莽汉。

    石小凡却笑着摆摆手,示意众人不可轻举妄动。

    “不知李魁兄与天子有何深仇大恨,竟然要入宫行刺天子,你就不怕掉脑袋么。”

    那李魁猛地一拍桌子:“哼!天子不长眼,牟县那几个狗官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如此昏君不杀留之作甚?”

    石小凡看了眼旺财几个人,这莽汉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他又转头笑着道:“这牟县狗官横行霸道,你该杀了那狗官,与天子何干?”

    谁知李魁又道:“俺曾蒙面摸进县衙,将那狗县令捉住,俺本想给他两斧头砍了他狗头为民除害。谁知这厮说什么他是朝廷命官,他都是按照朝廷命令行事,也是身不由己。俺一想也是,他这狗官是天子册封,不如俺先入京杀了那狗皇帝,回头再来和这狗县令算账,于是俺就来了。”

    石小凡一惊,这厮能孤身闯入县衙,本事倒也不小:“你说这牟县狗官鱼肉百姓,不知是如何鱼肉法?”

    一说这个,李魁加倍愤怒了:“整个牟县百姓十户九户都沦为佃民,官府和大户肆意压榨百姓。大多数百姓一年到头下来种的粮食连交租都不够,他们每年不得不到京城乞讨。谁知道京城官府动不动就驱赶鞭笞这些百姓,赈灾粮食一下来,那些大户又从百姓手里将粮食收回去,说什么是欠他们的租子。你说这样的狗官该不该杀,那京城的狗皇帝昏庸不昏庸!”

    大宋朝为维护地主阶层利益,并不遏止土地兼并,这也造成大量土地被地主兼并,无数百姓沦为佃民。

    而宋朝的佃农的地位是低贱的。法律上甚至明文规定:“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

    地主杀害佃农,可以不必偿命,所以有的“富人敢于专杀”,甚至视佃农的性命如草芥。

    宋朝乡村,没有地的佃农,一般须编入“乡村客户”的户籍。他们租种地主的田地,而向地主缴纳实物地租。有些地主还出租耕牛和农具,甚至掠取高达八成的地租。

    某些贪得无厌的地主还经常使用各种手段,例如用大斗、大斛巧取豪夺,变相加租。高利贷也是地主掠夺农民的一种重要手段。

    复当时象买卖奴隶那样,地主可以将佃客“计其口数立契,或典或卖”。有的地主,变换手法,将荒远的小块土地连同佃客,立两张契约,在公开的假契上说这些佃客是“随田佃客”,在私下的真契上就直接说是“佃户典卖”。

    有些地主有权把佃客跟土地、耕牛、农具、船屋等生产资料一起当做礼物来送人。

    地主可以利用“契券”,剥夺佃客自由移动的权利。如果佃客随意起移,官府认为“无故逃窜”,地主依据契券便可以“经所属自陈收捕,所在州县不得容隐”。

    到孝宗时,凡是外乡迁来的佃客,如果私自搬走回乡,地主可向所属州县诉理,官府追捕,判罪以后,仍发落交还。

    地主可以强迫役使佃客家属,强迫典卖田地和欠债的人作佃客,以至干预佃客妻女的婚嫁。这种对佃客的人身束缚,当是夔州路普遍存在的现实。

    北宋时期,地主打死佃客,还没有特殊的法律规定,遇到正直的官员会以杀人罪论处。而遇到一些狗官,只要地主使点银子,有的甚至只是赔点钱了事。

    直到哲宗元佑时,才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到邻州。

    而到了南宋,官府又规定再减罪一等,改为发配本州。这实际上是把佃客的法律地位连续下降了。

 第六十二章 灾民

    “昏庸,着实昏庸!”石小凡也跟着说道。

    旺财和来福几个狗腿子们吓得魂飞魄散,小公爷疯了,绝对是疯了!

    眼前这逆贼骂天子昏庸也就罢了,你也跟着说天子昏庸,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狗腿子们虽然习惯了小公爷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但石小凡作死向来也都是有底线的。

    石小凡的聪明之处就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让你抓不着把柄又无可奈何。

    可辱骂天子,这是头一遭。这要传出去,赵祯非弄死他不可。

    从李魁口中得知,牟县的百姓是因为大量土地兼并,致使百姓无地可种而沦为流民,这与自己和范仲淹想的差不多。

    京城流民问题并不是因为旱灾蝗灾,而是因为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大地主们又拼命剥削,他们种的粮食还不够交租的。

    宋代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数目之多是空前绝后的。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中,从宋太祖乾德三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南宋末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其中230次发生在北宋,203次发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

    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好在大宋经济相对繁荣,工商业的崛起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