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小凡只好实话实说:“极远的海外有山有水有和我们不一样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不过他们大多都是一些野蛮人。但也有和我们一样知书达理、以礼待人的其他国家。就在那极远的海外,有好几种比水稻还要高产的作物,不怕贫瘠、又耐干旱。终有一天,大宋朝的百姓都有吃不完的粮食、吃不完的肉、吃不完的水果蔬菜。百姓安居乐业、孩子们都能上得起学都能懂的学问。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杀戮。只有和平。”

    众人都被震动了,这、世界上哪有这种地方?赵祯叹了口气:“你说的莫不是天堂吧。”

    谁知道石小凡认真的点了点头:“就是天堂,我梦见过的地方,我无数次魂牵梦萦都想回去的地方。可我现在不想回去了,因为我觉得这里更好。这里有公主,有陛下,还有这群王八蛋群臣们。大宋不是天堂,可臣会一点点的把它变成天堂。”

    赵祯身后的百官脸色尴尬至极,这败家子也太无耻了,当着官家的面骂百官是一群王八蛋。不过这个时候没人对石小凡斥责喝骂,因为同样他们也被石小凡这一番极具煽动力的话语给震撼了。

    吃不完的粮食、吃不完的肉、吃不完的水果蔬菜。百姓安居乐业、孩子们都能上得起学,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地方么?

    如果有,他们都愿意做一个流芳千古的忠臣。然而,这怎么听都像是一场美梦。

 第六百二十七章 科技

    石小凡编织的这个梦实在是太美好,闻者无不心动。

    百官们都是老成持重的人,却被败家子一股脑儿骂了进去。可没人去计较,人们想的更多的是,这败家子勾画出来的那个美好世界。

    赵祯显然也是大为心动了,他沉声道:“还有什么,你说的那个世界,还有什么?”

    “那个世界晚上有灯,白天有车。臣说的车不是马车,那种车不吃草不喝水。他们吃炭,吃了石炭它们就会跑。”

    赵祯听得莫名其妙:“朕听不懂你说的话,吃石炭的车子会跑?”

    石小凡笑了笑:“陛下,臣在犯糊涂。但是陛下你只要知道,只要臣活着,臣就会让大宋甚至整个四海九州都会走向这一天。”

    石小凡是糊涂了,赵祯也觉得他糊涂了,或者这败家子拿自己在开涮。

    想到这里赵祯怒道:“胡说八道,哪有吃石炭的马儿?”

    吃煤炭的马,这不是瞎扯淡么。若是马儿吃了石炭就能跑,先让你这个败家子吃吃试试。

    石小凡忍住笑:“陛下您见过,嗯,您见过水壶烧开水吗?烧开了的水壶。它的后盖儿为什么会乱动?如果我们在一个水壶底下烧着石炭,水开了蒸汽就会让壶盖跳动。陛下您想想,若是将壶盖跳动的这种动力用来驱使马车行走,或者轮船远航呢?”

    石小凡说的浅显易懂,众人都听明白了。赵祯也有些激动起来:“你的意思是说,用烧开水的原理,用蒸汽推着车轮转动。”

    石小凡点点头:“没错,正是如此。”

    群臣目瞪狗呆,赵祯回头看了眼他们:“诸位爱卿,你们觉着有没有搞头?”

    群臣面面相觑,吕夷简喜道:“陛下,臣虽然听不太懂驸马什么意思,但臣觉得有搞头。”

    石小凡一怔,居然连吕夷简都觉得有搞头,那么其他臣子们都是深信不疑了。果然这些群臣一听,登时议论纷纷,都觉得此事可行的样子。

    “小凡,那这车不用马儿拉动,就不能叫马车了。”

    “叫蒸汽机。”石小凡说道。

    赵祯摇了摇头:“这又不是鸡,为什么叫蒸汽鸡,就叫它蒸汽车。你赶紧做,朕什么时候能看到?”

    你们倒是清闲,一句话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推给石小凡了,这蒸汽机车哪有说造就能造出来的。

    “臣需要时间。”石小凡并没有告诉他确切答案,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造出蒸汽机来。

    还有就是即便是造出蒸汽机,也无法上路。因为首先得把轮胎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没有轮胎的蒸汽机车是一辆没有灵魂的蒸汽机车。

    锻造机组装成功,有个钢铁炉,可以将烧融的金属块用锻造机制作各种需要的零部件。

    赵祯他们没有多看,因为即便是看了也看不懂。

    南窑的钢材拉过来不少,石小凡做出来一台简易的加工机床。同样,利用水力。

    “朕想看看你们收货的杂交水稻。”赵祯说道。

    石小凡带着他们去了晒谷场,一袋袋晒干的水稻都已装好了麻袋。赵祯看着这一袋袋的稻谷,不由得惊疑不定:“这、这是三亩地的产量?”

    石小凡点点头:“正是,三千多斤,而且这些水稻籽粒饱满,陛下要不要尝尝味道?”

    石小凡送了二斤水稻给了赵祯,因这三千斤稻子要做种粮,颇为金贵。赵祯也只要到了二斤稻米,想让御厨回去做做尝尝,尝尝这杂交水稻的味道到底怎么样。

    城北一行让赵祯与百官很是满意,他们又去看了皇恩一村二村还有三村。

    规划整齐的路面,整齐划一的房屋。甚至还有用水泥铺就的大路,这都让赵祯颇感新奇。

    皇恩村已经提前步入了石小凡勾勒出来的世界,这三个村的百姓富足,有这吃不完的粮食和米肉。

    然而这毕竟是只是一个小小的三个村,若是整个大宋朝都如这三个村子一样富庶,大宋还真就成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盛世。

    ……

    石小凡又在鼓捣实验了,他还是研究塑料。经过无数次实验,石小凡终于研制成功了干馏法。

    说白了,干馏就是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简称焦油。

    帽儿山有的是石炭,西山有玻璃。可以用干馏法得到煤焦油。

    煤焦油在又粗酚精制法而得到苯酚,利用酚化合物的沸点差异,采用精馏方法加工粗酚,获得酚产品的工艺。是煤焦油馏分加工过程之一。其加工程序有粗酚脱水、脱渣和精馏等。

    同样,木材干馏可获得甲醇,而甲醇可以提炼出甲醛。

    再用苯酚和甲醛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石小凡终于得到了大宋朝第一块合成塑料,电木。

    最早的塑料发明人是帕克斯,帕克斯查看了处理胶棉的不同方法。一天,他试着把胶棉与樟脑混合。使他惊奇的是,混合后产生了一种可弯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称该物质为“帕克辛”,那便是最早的塑料。

    石小凡最终发明出来了塑料,可他并不想推广这种轻易简便的东西,原因无他,他不想将来的大宋朝被一片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取代。

    石小凡制作塑料,仅仅是用来做工业用途,比如轮船、发电设备等等。

    甚至石小凡还用由43的油和57的盐合成出来的一种塑胶制品,vc。

    vc这种东西很是神奇,就这样石府出现了第一口压水井。

    狗腿子们目瞪口呆的看着石小凡做出来的这口压水井,不只是他们,石元孙和赵嫕也来了,他们惊奇的看着狗腿子旺财就这么压着水井。水井里的水就这样被抽出来了,源源不断。清澈甘甜。

    “小,小公爷,这水是怎么上来的?”来福有些不懂了。

    不止是他不懂,所有人都不懂这个原理。赵嫕也在奇怪:“是啊小凡,水为什么会往高处流呢?”

    石小凡看着赵嫕:“公主,你每天都跟着去听课,这个我记得跟你们讲过原理,你不记得了?”

    石小凡收的那些徒弟如今大多都能独当一面了,赵嫕是跟着听过几次课的。可石小凡讲的那些东西实在晦涩难懂,赵嫕根本听不懂,她脸色一红:“你说的那些东西奇奇怪怪,谁听得懂了。”

    “那好,我在跟你解释一遍。这压水井上面有一个活塞,下面有一个阀门,这个活塞和阀门都是一个单向阀,使空气往上走而不往下走,活塞往上走时,阀门开启,可以将下面管子里的空气抽到上面空腔来,活塞往下走时,阀门关闭,空气从活塞边上冒出来,如此循环将下面管子里抽成真空,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抽上来了,你明白了?”

    赵嫕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石元孙却在一旁道:“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石小凡看着他:“老爹,你听懂了?”

    石元孙点了点头:“嗯,不懂。”

    石小凡“……”

 第六百二十八章 压水井

    石府有个会自动出水的井,这让朝官们无不啧啧称奇。此事居然都惊动了赵祯,这种好东西,他也想看看。

    垂拱殿,赵祯瞄上了石元孙:“卫国公,听说你家里有口会出水的井?”

    石元孙慌忙站了出来:“回避下,那都是犬子设计出来的东西。还是得靠人力摆动井上的机关,这才能把水井中的甜水提上来。至于自动出水,那是无稽之谈了,陛下不可听他人臆断,世上哪有水往高处流的道理。”

    赵祯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朕就说这东西太也不可思议。卫国公,你可知这井水是如何通过机括流出来的?”

    “这个,”石元孙哪里懂得什么阀门上面活塞了,他只好复述儿子的话:“回陛下,这压水井上面有机括,下面还有一个机括。开启机括,可以将下面管子里的空气抽到上面空腔来,上面机括往下走时,下面机括关闭,空气从下面机括边上冒出来,如此循环将下面管子里就跟龙吸水一般,水就在吸力下被抽上来了。”

    你还别说,石元孙的这一番解释更能让人容易懂。赵祯和百官都听懂了,就是利用一个吸水的原理,将井水吸上来。

    “可否在宫中在给朕做几个?”赵祯问道。

    古代皇宫里的水井众多,为何要从外面运水?其中一个原因让人害怕。

    皇宫是一个关系复杂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在这块地方竞争更是格外激烈,妃嫔宫女为了权势或是财富不择手段,生命在这里也是最不值钱的存在。

    历史上著名的珍妃她被太后推入井中,直到一年以后才捞出来安葬。大家想一下尸体在井中泡了一年才捞出,而且水源基本都是互通的,这水还有谁敢喝呢。

    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临行之前,慈禧太后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颐和轩,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她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

    光绪二十七年銮驾回京,珍妃被追封为贵妃,其家人获准将尸体打捞出来,安厝于西郊田村,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妃园寝。清末宣统皇帝逊位后,珍妃之姐瑾妃在井北侧之怀远堂东间为珍妃设小灵堂,立牌位,以示哀悼。

    甚至处死珍妃的那口井还用石头封上了,就怕珍妃枉死后回来找人算账。人心惶惶,很多人想到就很害怕,还有就是皇宫里人非常的多,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会向里面投毒。万一投了毒,当时的科技并不发达,在无法鉴别的情况下,整个宫里面的人可能会被毒死。

    这是满清皇宫才有的事,在大宋朝根本不存在的。以仁孝著称的大宋王朝,尚未出现宦官专权和后宫干政的情况,这一切都因为一个仁字和一个宽字。

    政策的宽松和帝王的仁厚,造就了登峰造极的盛世大宋,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