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剪刀铺

    狗腿子深谙大嘴巴的道理,别说是在这兖州城,就是到了东京,大嘴巴子在城门口依旧好使。

    除非全城戒严的时候,非诏令不得出入城门。平常这些皇亲国戚都是眼高于顶的家伙,被一个小小的城门卒子敢拦他们的路,自然毫不客气的大嘴巴子抽过去。

    许多新编入禁军的将士不懂,在看守东京城门的时候还以为是个肥差。见了豪华马车上去就拦,吃了几记后他们就长了记性。越是奢华的马车越是不敢盘问,除非上头有令的时候才敢彻查。

    这兖州城的地方军队知道个屁了,那官兵挨了旺财两个大嘴巴子,连个屁都不敢吱一声。他们都被石小凡这浩浩荡荡的阵势给吓住了,看这些家丁的气势,若不是官场上的人就有鬼了。

    再有钱也不敢摆出这么大架势,况且轿子里的人连面都没露,显然是自持身份。

    到了城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兖州城不大,里面店铺倒是琳琅满目。

    可石小凡很快就发现出不大对劲:“停车!”

    马车戛然而止,石小凡掀开轿帘走了下去。

    赵嫕和曹小梅探出头来,曹小梅奇怪的问道:“小凡哥哥,干嘛停车,我要下去看看。”

    好奇是曹小梅的天性,石小凡回头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大牛二虎,送她们去客栈。”

    石小凡不想带着她,而是招呼来福和旺财俩人,要四处转转。

    曹小梅哪里肯答应,想撇下我,没门:“不行,我要下车!”

    这真是让人无奈,她已经四个多月身孕,要想对付曹小梅,只有用计。

    石小凡眼珠一转,凑到马车前笑嘻嘻的道:“小梅,你和公主先回客栈,这穷村僻壤的小城有什么好玩的。”

    “你休想骗我,没好玩的你为什么下车了。”曹小梅不是那么好糊弄。

    “好吧好吧,什么事都瞒不过你。我听说这兖州有一种美食叫馓子,我是想给你们寻摸寻摸,你先和公主回客栈等着,等我买回来再给你们带过去。”

    曹小梅将信将疑:“真的?你不会是遇到了什么古怪好玩的物事,想抛下我吧。”

    石小凡陪着笑:“没有没有,哪有的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我能忘了你了,你乖乖听话。”说完石小凡转头又招呼狗腿子:“大牛二虎,送她们去客栈!”

    馓子兖州美食,兖州一向有馓子遍及城乡。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

    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

    好不容易哄走了曹小梅和赵嫕她们,石小凡关注的却并不是这些小吃,而是他发现这些街道旁的铺面似乎有些问题。

    这条街的铺子有三分之二的铺子是做剪刀生意的,门市上都挂着剪刀铺三个字,这就不得不引人注意了。

    试问一个家庭能用几把剪刀,每家每户一般家里一把剪刀足够使用。偏偏这条街三分之二的店铺都买剪刀,哪有这么多人买。

    就算这是剪刀一条街,可石小凡在马车上连着转了几条街了,每条街见的最多的就是剪刀铺。

    很明显,这是供大于求,也没见外地客商来进货,那么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石小凡仅带着身边的旺财和来福,他们三人走进了一家剪刀铺。

    掌柜的一看来了客人,立刻喜笑颜开的迎了上去:“客官您要点啥?”

    石小凡看着这个铺子,奇怪的是这个商铺明明挂着剪刀铺的门头,里面柜台上仅仅有两把剪刀,然后柜台上摆满了各种纸符。

    “你这剪刀怎么卖的?”石小凡指着柜台上的一把铁剪刀。

    掌柜的如同看怪物一样的看着石小凡,似乎这人是个白痴一般。石小凡加倍奇怪了,这特么兖州城闹什么鬼。这明明是个剪刀铺,怎么这厮用这眼神看着自己。

    石小凡正要开骂,这掌柜的终于开口说话了:“敢问,三位客官是外地来的吧?”

    旺财把眼一瞪:“是又怎样!”

    掌柜的吃了一吓,看出这狗腿子不好惹,慌忙陪着笑道:“既然是外地来的客官那就不怪罪了,这剪刀不是卖的。”

    这特么活见鬼了,既然你不卖剪刀,你挂着羊头卖狗肉干什么。

    石小凡大怒:“不卖剪刀你挂个门头干什么!”

    掌柜的慌忙拱手笑道:“客官切莫生气,您大概还不知道这剪刀是什么意思。这样吧,这是小店里的名帖。申时在州府衙门外有一场讲坛,连我们知州大官人都会去旁听。客官若是有兴趣,不妨去看看。若是客官想买剪刀,小人就是您的引荐人。”

    引荐人什么鬼,踏马的老子买把剪刀还得找引荐人?

    兖州处处透露着邪门,石小凡拿起掌柜给他的那张名帖。只见上面写着,古家剪刀,引荐人赵大郎。

    石小凡抬头看着这家剪刀铺上面的赵字,对那掌柜的问道:“你就是赵大郎?”

    果然那掌柜笑着点点头:“正是正是,在下赵大郎。客官去了衙门听讲坛,若是有意买剪刀一定要说是在下的引荐人,您拿着这名帖去买就行了。”

    石小凡“哦”了一声,将那名帖给了来福,让来福揣进了怀里。

    听赵大郎说,这马地街有家夫妻馓子味道最是正宗。

    出了剪刀铺,三人到了马地街。果见这马地街有一对夫妻,做的馓子口味极佳。其妻身材窈窕,秋波凝睇,楚楚动人,疑是卖酒文君,好似贵妃转世。

    一时城内骚动,周近乡邻争相购买。兖州州官林青铜,嗜酒好色,久闻馓子店有一卖馓女,就带一随从,微服私访,追寻馓子的清香。

    走进店里。林青铜一见这金黄油嫩的馓子,口水直流,便狼吞虎咽大吃一通。饱餐后,竟大摇大摆地走出店门。

    随从问日:“秀色可餐,大官人有意乎?”

    林青铜拍了拍吃饱的肚子沉思后叹曰:“馓味奇美,色香俱全,秀色不必餐矣。”后此事传开,众人皆大笑,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石小凡买了几斤馓子,带着狗腿子回了客栈。

 第七百一十二章 传销

    买了馓子,石小凡带着来福和旺财回了客栈。至于赵嫕她们去了哪个客栈就不必寻找了,她们住店也好吃饭也罢,用石小凡的话来说只住贵的不住对的。

    有钱任性,败家子行径。照着兖州城最大的客栈打听,肯定能找得到她们。

    客栈名字叫悦来客栈,大宋朝是没有版权保护意识的。石小凡到过十个县城,有八个叫悦来客栈的。

    还好,除了京城别的地方没有敢叫樊楼的。大概他们也觉得,樊楼太过高大上,他们学不来。

    石小凡带来的馓子嘎嘣脆鸡肉味,曹小梅非常喜欢吃,赵嫕却对这种零食不感冒,吃了一点便不再吃了。

    悦来客栈的饭菜稀松平常,没有什么让石小凡印象深刻的。倒是有一种胡辣汤,着实美味。

    其实在兖州的名产名吃中,首屈一指的要算胡辣汤了。有这么一句话在流传,“不喝胡辣汤,一辈子不知香”。

    胡辣汤可说是“隔坛十里香,一闻就要醉”,胡辣汤味美、口辣、色清,喝起来清心透脾,舒肝润肠。

    盛上满满的一大碗胡辣汤,猛喝两口,那感觉简直是美极了。稠稠的汤汁随着那份香气流到肠胃,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惬意,汤中的海带丝和碎蚕豆在你的咀嚼下,满口清香。如果你还感觉味道不够,可以随手拿起汤匙来舀一些陈醋调剂。

    如果是冬天,胡辣汤中的胡椒可以多放些,辣、酸、脆、香,一碗汤下去,你会顿时感觉到精神清爽了,心情舒畅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胡辣汤配方也很简单,碎豆子、面粉、胡椒粉、海带丝、食醋,仅此而已。后来有了花生米,才把碎豆子换成口感更好的花生米。

    店小二给石小凡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石小凡吃的酣畅淋漓。

    看似平凡的一道汤却是价值不菲,因为在这个时代海带是稀罕物,属于贡品。胡椒价值更高,胡椒甚至一度成为官员俸禄。

    在今天看来,胡椒粉简直是非常平常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却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在中世纪欧洲,胡椒曾经跟黄金等值,胡椒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硬通货。

    大宋一朝,全国只有广州种植胡椒,每年产量不上百斤。后来产量才慢慢跟上来,不过这胡椒依旧非达官显贵不能吃的,平头百姓怕是连见都没见过。

    “好喝,不错!”石小凡摸了摸嘴,对一桌子山珍海味没兴趣,唯独对胡辣汤赞不绝口。

    赵嫕和曹小梅却不喜欢,二人面面相觑,不明白石小凡为什么觉着胡辣汤会这么好喝,她俩觉得酸酸的辣辣的一点儿也不好喝。

    “那个,小梅,你陪公主在客栈休息,我出去一趟。”石小凡想溜。

    曹小梅立刻急了,她扔掉碗筷:“我也去。”

    “州府衙门据说今天有个什么讲坛,我想去看看那位林知州。你愿意去就去吧,反正这种讲坛都是听了就让人犯困的废话屁话。什么效忠官家,为百姓谋福啦、什么本官清如水廉如镜一心为民啦。还有,那些去听讲的人都常年不洗澡,在衙门外臭气熏天的,小梅你愿意去就跟着去吧。”

    “啊?我、我不去了,我要陪着嫕姐姐说话。”

    石小凡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带着狗腿子们出了悦来客栈。

    兖州府衙门,果然在衙门外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一个身着道袍的牛鼻子老道,手拿拂尘在那念念有词,下面一种百姓跟着焚香祷告。

    这些都是次要的,石小凡居然看到一个身着知州官服的人,也跟着百姓一起对那道士俯身施礼。

    这人自然是知州林青铜了,他居然跟着一起装神弄鬼,这是让石小凡没有想到的。

    来福凑上来:“小公爷,咱们怎么办。”

    “看看再说,你的名帖呢?”

    来福将赵大郎给的那张名帖拿了出来,石小凡接过藏在了袖子里。

    那道士念完各种天上的神仙,尤其以太上老君念得最多。然后他盘膝坐了下来,那些百姓,甚至是知州林青铜也跟着纷纷席地而坐。

    突然那道士眼睛一睁:“你们想不想发财?”

    百姓纷纷高呼:“想!想!想!”

    道士似乎有些满意了,然后他撸起袖子,摇着拂尘:“想发财,就卖剪刀。古家剪刀,招财进宝!”

    那些百姓立刻打了鸡血一般:“古家剪刀,招财进宝!古家剪刀,招财进宝!”

    石小凡有些莫名其妙,邪教?百姓愚昧,这知州林青铜也是没脑子的么。且不动声色,看看他们搞什么鬼。

    等这些百姓澎湃完了,那道士才开口道:“你耕田,你种地,一年到头不见钱,能吃饱、能穿暖,那是好光年。遇上灾、遇上祸,你人亡又家破。想发财、想赚钱,就卖我古家剪刀!加入我古家剪刀,只需缴纳二两银子。然后你就会得到以你名字命名的名帖,拿着你的名帖你就去卖给别人剪刀,卖出一张名帖,你会得一两银子,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听明白了!”百姓们热情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