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宗道一听大怒:“驸马爷,古往今来那里运粮不是如此。咱们既然答应了给十万石粮食,就得做好三十万石的准备,既然驸马不同意,当初西夏使者来求粮的时候何不早说!”

    “王宗道,你个老王”石小凡看了赵祯一眼,后面‘八蛋’两个字生生咽了回去:“我说不给了么,你在这叽叽歪歪啰里啰嗦的蹦跶什么,你信不信我发飙。”

    “你!”王宗道还真怕这败家子突然暴走,在朝堂之上揍自己一顿。反正人家是官家身边红人,还有个疾疯病的护身符。他虽然不敢再争辩,却气的脸红脖子粗。

    “石小凡,不得无礼!”还好,赵祯并没有袒护这个败家子,而是厉声呵斥起来。

    让石小凡来上朝,赵祯是着实有些头疼的。每次他一开口必然鸡飞狗跳,王宗道又被气着了。

    “臣的意思是十万石粮食可以给,但不能给他们大米。东京城郊区周边有的是稷、黍、菽、麻这些糙米,咱们就把这些东西给西夏,把大百米留给自己百姓吃岂不快哉。”

    此言一出,群臣登时哄笑起来,王宗道更是看傻子一样看着石小凡:“驸马爷的意思是,从东京城调拨粟米到西夏?”

    石小凡点点头:“对啊,为何不能如此呢。”

    众人一听又是哈哈大笑起来,王宗道气急反笑:“我还以为驸马爷有什么高见,原来是消遣老夫来了。从白渠调拨粮食尚且需要三十万石,若是从东京城调拨,岂不需要五十万石么!这还不算动用十万民夫,骡马牲畜,驸马爷,您没发烧吧?”

    “没有,我清醒得很,若是要我说,咱们从东京城给西夏调拨十万石粟米。且到了西夏还剩下十万石,路上一石粮食不会损耗,王博士,你以为如何?”

    “哈哈哈驸马爷,你是说,您插上翅膀飞过去么?”

    石小凡摇了摇头:”非也,只有你王博士这种榆木脑袋才会想插翅膀飞过去,我有火车,仅需五到七日便可送到兰州。”

 第七百五十九章 用钢铁修路

    火车?

    就是败家子说的,一路冒着白烟,呜呜响着不需人力,一路风驰电擎的家伙。

    石小凡还是多说了,快的话,三日就能到达兰州榷场。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据,搬山移海啊这是。

    十万石粟米,五到七日从东京城就能发到兰州。而且运输十万石,送过去还是十万石,还没有损耗。

    要知道,从东京城运五十万石粮食,到达兰州剩下十万石就不错了。火车,真的就有这么神奇么。

    众人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宋,将来的大宋朝会成什么样,怕是想都不敢去想。

    败家子,神人也!

    赵祯却是皱了皱眉头:“据朕所知,延安府一带并未通车,铁轨尚未铺就,如何运输?”

    石小凡微微一笑:“征集民夫啊陛下,咱们是给西夏运送粮食,他们不该出点力啊。”

    此言一出,群臣大哗。满朝文武震惊的看着石小凡,好可怕的计谋!

    对啊,可以让西夏人给帮着修铁路啊。

    修铁路,这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朝廷动用了半壁江山之力,征集民夫、铺垫石子。遇山铺路遇水搭桥,一根根铁轨就是这么靠人力畜力往前延伸着。

    可是从兰州到延安府一段路,尚且没有铺就。西夏既然想要粮食,那就让赵元昊征集西夏民夫,让西夏人修铁路。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人力畜力,还能节省财政支出。

    赵祯一听登时大喜:“好!朕即刻颁旨,朝廷可以送西夏二十万石粮食。前提是,让赵元昊派人修路。而且,只要他们能贯穿延安府,这二十万石粮食酒等于朕送给他们的!”

    尖脑袋里兀,这厮回到兴庆府,告知了赵元昊宋廷的要求。

    “大王,喜事,喜事啊!”尖脑袋里兀在王廷喜不自胜的说道。

    赵元昊正在被国内政局弄得焦头烂额,听到尖脑袋里兀带回来这个好消息,脸上也现出了喜色:“怎么,宋朝皇帝十万石粮食有着落了?”

    “不是,宋廷说给咱们二十万石粮食,而且,送的。”

    赵元昊吓了一跳:“什、什么,送的。”

    “是的大王,宋廷皇帝跟臣说了,朝廷免费送给咱二三十万石粮食。条件是,咱们派人给他们修建铁路。”

    “铁路,什么铁路?”赵元昊一脸懵逼。

    听说过土路、大路还有羊肠小道猴子路,没听说过这世上居然还有铁路,难道说这路,是用铁扑出来的?

    “大王,这宋廷那边着实奇怪。臣从东京城来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沿路从东京城用钢铁铺路,一直铺到了晋州。这着实令人费解,大王您说这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钢铁铺路呢。”

    还真是用钢铁铺就的铁路啊,赵元昊倒吸一口凉气。

    钢铁啊,从东京城一直铺到晋州,大宋这是多有钱。

    钢铁都是历来军器用品,边关榷场一度禁止走私铁器。契丹和西夏禁止马匹入宋境,大宋禁止铁器硝石给契丹和西夏。

    伴随着宋廷的崛起,铁器时代在军事战争中已经不显得那么重要的。契丹和西夏的牛马大量通过榷场贸易给了大宋,同时大宋也放开铁器贸易。

    这些契丹和西夏人终于不用为一只铁锅而发愁了,以前他们都是连一只铁锅都用不起。

    如今随着两国贸易的往来,一只山羊就能换一口铁锅。铁锅不再是稀有物品,他们也不必冒着风险去边境抢掠宋人了。

    因为宋朝军队有了更加强大的武器遂火枪,盾牌甲胄在遂火枪面前都是不堪一击,历年来,边关一直都是和平安定的局面。

    “你没打听到,他们用钢铁铺路,修建这种铁路是为何?”赵元昊满脸不解的问道。

    这个尖脑袋里兀还真就给打听出来了,他一拱手道:“大王,听说他们是要做出来一种叫火车的东西。这种火车不用人推,不用马拉,只要将石炭扔进火炉里。这火炉就能让火车跑起来,而且速度惊人不知疲倦。只要石炭不断,火车就能奔跑不熄。”

    赵元昊是越听越惊,火车虽然是个什么东西他不知道。可是据东京城的细作来报,宋朝造出一种在海上吃石炭的巨船。

    据说那巨船比这兴庆府的大殿还要大十倍,那巨船就是吃石炭的。

    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怪物,它们吃了石炭便力大无穷。幸亏这宋人只是让火车拉东西,若是他们把火车拉到战场上去。这火车吃了石炭刀枪不入,有谁还是敌手。

    赵元昊不明白,他以为这火车是个钢铁怪物。和骡子牛马一样,吃了东西就是活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好事。宋朝皇帝居然白白送给自己二十万石粮食,有了粮食,可以大大解决国内政治危机。

    “里兀,你确信宋廷是免费赠送二十万石粮食,没有诓骗咱们么。”这个好事来的太突然,赵元昊还是不敢相信。

    二十万石粮食啊,就是让自己调拨民夫帮着修路这么简单?宋廷居然会有这么好心么。

    征集民夫修路对于赵元昊来说小菜一碟,西夏是全民皆兵制。在国内征集民夫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对于他们来说,修路能换二十万石粮食,是极为划算的一件事。

    重要的是,修建铁路的民夫吃住用度由宋朝出钱,而且民夫还有饷银。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赵元昊心中激动起来。

    “千真万确,大王请看,这是宋朝皇帝给您的诏书。”说着尖脑袋里兀将诏书拿了出来。

    赵元昊接过来一看,果真是宋廷皇帝的官方诏书。这上面清晰的盖着皇帝玉玺,还有门下省、枢密院各部衙门的官印。

    诏书和尖脑袋里兀说的如出一辙,宋朝半年后免费赠送二十万石粮食。只要求西夏帮着修建兰州到延安府的铁路,这条铁路是宋夏之间的经济血脉,连接着两国友谊的桥梁。

    铁路的修建,可以使得两国贸易更加繁荣昌盛。大宋朝向往和平,只要西夏遵守盟约,两国愿修万世之好。

    这份诏书是布告天下的,赵元昊知道宋廷不会耍赖。因为宋朝皇帝重视自己的颜面,皇帝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既然答应送二十万石粮食,那定然不会失信于天下而惹人笑柄的。

    有了粮食,而且还不用还钱,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于是,赵元昊开始征集民夫,专门为大宋朝修建铁路。

 第七百六十章 试车

    这边,赵元昊开始征国内民夫。那边契丹耶律宗真一听不愿意了,凭啥,你让这种好事给西夏,我们契丹也要。

    辽帝也派使者来闹了,他们契丹对大宋这么好,从来没惹事。你们凭啥把修建铁路的好事给了西夏,我们也要修铁路。而且我们也不要钱,只要你们拿粮食来换。

    赵祯笑了,石小凡,真特么是个人才!

    既修了铁路,还不用让百姓服苦役。还让契丹和西夏感恩戴德,一举多得。

    大宋朝是真有钱,有钱到什么地步。西夏和契丹民夫来修铁路,管吃管住不说,还有钱拿。

    每个人一个月能拿300个铜钱,钱虽然不多,可着实让契丹和西夏百姓吓了一跳。

    要知道,百姓服徭役从来就没有给钱这一说。以前服苦役是百姓的义务,每年朝廷都有规定,一户人家必须服一个月的徭役。

    服徭役不但一文钱没有,有的还要你自带粮食。

    没错,自己带着干粮,每年去给朝廷服一个月的徭役,这就是古代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原因了。

    服徭役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兵役,服役两年,官府供给衣食杂用。另一种是无偿劳动,每年一个月,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无所不包,等于就是无偿帮官府干一个月的活。

    这些都是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古代,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它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

    徭役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孟子》则有“力役之征”的记载。秦汉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严苛,残酷压榨贫民百姓。

    如今的大宋朝,是第一个取消免费徭役的朝代。新政规定,任何州县不得强征百姓服役(战时除外),若要服役,官府都是由百姓自愿的原则。且必须给百姓一定的报酬,薪酬不得低于当地泥瓦匠的工钱,且朝廷对于拖欠工钱的官员实行严苛的刑罚。

    新政修改的律法规定,恶意克扣贪污百姓服役工钱的官员,一经查实,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满门抄斩!

    这是在石小凡的力主之下,范仲淹他们草拟,报赵祯批阅。把克扣拖欠百姓服役工钱,和抄家灭族大罪联系在一起,不可谓不严苛。

    早在先帝真宗朝时期,就已经设置了提刑司的衙门。提刑司多设在占据交通要道的州府,“提刑官”则每年定期到所辖的州县巡查。“提刑官”的职能,除了监察地方官吏之外,主要是督察、审核所辖州县官府审理、上报的案件,并负责审问州县官府的囚犯,对于地方官判案拖延时日、不能如期捕获盗犯的渎职行为进行弹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