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5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忙活了半天,也仅仅是搜救了一条街道。而面对偌大的忻州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搜救完毕。

    城郊倒是好说,陆续赶来的其他部队地毯式搜寻城外的灾民。城外大多数都是民房草屋,搜救工作简单一些。

    而原先的忻州城内高塔林立,两层甚至是三层街市鳞次栉比。这样的高楼下,地震搜救难度太大。

    一名神卫军将士在搜救的过程中晕了过去,高强度的体力透支,使得他再也支撑不住。

    可是,在太医局的郎中一顿柔掐之下,这名将士醒过来之后就挣扎着哭着喊道:“让我去,我还能行,让我再救一个吧!”

    不远处的副将王玉玮喝道:“带下去,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救援的事我们来做!”

    突然,一大队人往城内赶来。人数不下千人。他们拿着铁锹、撬棍还有锄头纷纷奔来加入了救援大队。

    “哪儿来的这么多人?”石小凡吃惊的问道。

    展云鹏也是一脸懵逼:“不、不知道啊。”

    路上他们遇到不少自发来救援的百姓,可人数绝没有这么多人一起聚集在一起的。

    等这帮人走进了一看,石小凡是又惊又喜:“咪咕嘎嘎?”

    没错,是会州城的最大土豪,咪咕嘎嘎带着一千多号人来救灾来了。

    咪咕嘎嘎喜道:“驸马爷,您果然也在,我带人来帮你来了。”

    石小凡是大吃一惊,会州离着忻州一千六百多里路,他插着翅膀飞来的不成么。

    “你,你们怎么来的?”

    “是我义妹红娘给知州府打了电话,会州知州汤延明告诉我驸马爷去忻州赈灾了。我义妹托我帮帮忙,于是我就包下一辆从会州到山西火车,带着大伙儿一起来了。”

    原来如此,曹小梅知道救灾缺人手。正好有从会州通往山西的火车,曹小梅就告诉了会州知州汤延明。汤延明跟咪咕嘎嘎一说,咪咕嘎嘎慌忙带人,包了一辆火车带着一千多人来帮忙了。

    身为会州城首富,别说是一千人,五千人他也雇得起。只是这趟从会州发往山西的火车是运送物资的,仅仅能容下一千人。

    因为是运货的火车,这一千多人是挤在车厢里,一路颠簸来的。

 第九百一十三章 搜救犬

    “雪中送炭啊咪咕大哥你这是,啊哈哈哈哈哈!”石小凡大喜不已。

    “小人也帮不上什么忙,驸马爷这些人都跟着我在会州做事的,我就把他们都叫来了。”咪咕嘎嘎笑着道。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是小梅的大哥就是我大哥,别再叫我驸马爷,叫我小凡就行。”

    “没问题驸马爷,好的驸马爷。”

    “……”

    二人称呼有些奇怪,无论石小凡怎么说,咪咕嘎嘎都简称自己为小人,称呼对方为驸马爷。

    而石小凡则是一口一个大哥的叫着,好不热乎。

    狗腿子们目瞪狗呆,这个世界上,还有小公爷如此尊敬的人。就连官家赵祯,也没这待遇。

    石小凡对咪咕嘎嘎那是真的好,不止是此人救了曹小梅,而是咪咕嘎嘎一直保持着谦卑的个性。

    即便是成了会州首富,他还是如此的低调。石小凡喜欢这种人,虽然他自己是个喜欢张扬的人。

    然而更让他惊喜的是,咪咕嘎嘎欠了十几条狗。

    狗子,咪咕嘎嘎向来喜欢养狗。当年和曹小梅养了一只小豆子,如今居然带了十几条狗子。

    “狗子?带它们来干嘛?”石小凡惊奇的问道。

    “驸马爷有所不知,这些狗子会闻人的气味,他们能找到人埋在了哪里。有它们帮忙,怎么搜救工作就轻松简单的多了。”

    “搜救犬!”石小凡脱口而出。

    搜救犬在工作犬的所有类别中,搜索与救援是仅次于警犬的、最受人们尊敬和赞扬的犬的热门职业之一。

    经过专业培训后,它们成了百发百中的搜索行家。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百万倍,听力是人的18倍,视野广阔,有在光线微弱条件下视物的能力,是普遍认为搜救效果最好的“设备”,用犬搜索是现场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狗子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有灵敏的嗅觉、非凡的听觉、敏锐的视觉等特点;犬的鼻子里有22亿个嗅觉细胞,是人嗅觉能力的300万倍左右,能嗅出数万种不同气味;听力是人的16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声音辨别;而且狗子视觉发达,具有在微弱光线下视物的能力。

    搜救犬的工作范围极其广泛,它包括自然灾害现场搜素与救援失踪人,例如,地震废墟、建筑物倒塌、高山以及水面等各种现场;根据救援环境可分为山地救援、水面救援、陆地救援;根据不同场景可分为火灾救援、地震救援等等。总之,搜救犬的工作核心就是针对人的搜索,挽救生命为首选,其次,搜救犬是对尸体的搜索,还承担某些犯罪现场的搜索。

    只是让石小凡倍感奇怪的是,虽然我国历来养狗,可并没有培育出搜救犬的记载,咪咕嘎嘎的搜救犬哪里来的。

    咪咕嘎嘎也是一脸懵逼:“驸马爷,什么是搜救犬?”

    “搜救犬就是……”石小凡一时之间无法跟他解释太多,只好问道:“这些狗子哪里来的。”

    “哦,是小人从大理国花高价买来的。听说这些狗子的祖上是狼犬杂交而成的,本来是会州城盗贼频起,小人闲来无事就训练他们抓捕盗贼所用的。后来发现它们能寻着气味找人,所以就把它们带来了。”

    有一种昆明犬与狼杂交的后代,可以用来作为搜救犬所用。这么说,这些狗子还真具有搜救犬的特征。

    这些狗子都被人牵着,突然两只狗子哼哼唧唧的咆哮不已,它们拼命的摇着尾巴用爪子刨地。

    牵狗的人立刻松开缰绳,狗子迅速跑到一处废墟下,用爪子不停的刨着瓦砾。嘴里还哼哼唧唧,一看便知下面埋着人。

    众人大惊,这片区域是刚刚搜救过一遍的地方。众人几乎是将这些瓦砾翻了个遍,怎么这下面难道还埋着人?

    果然咪咕嘎嘎大喜:“这下面肯定有人,快挖!”

    众人齐心合力,挖过的石块下,果然看到一个人的衣角。

    “有人,真的有人!”众人兴奋起来,然后一起奋力挖掘。不多时,从下面挖出一具尸体。

    众人无不惊骇,这些狗子当真是如此神奇么。用人力搜救,只能地毯式搜索,工程量巨大,石小凡他们这些人手根本不够。

    即便是后续部队赶过来,也是十几天以后的事了,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废墟下生还者希望更是渺茫至极了。

    而这十几条狗子可以精准定位,它们只要一闻,便能知道废墟下人类埋在什么地方。照着这方向挖下去,必然能找到。

    众人无不大喜,霸波尔奔搬过一块石头,仰天便倒。奔波儿灞大惊,慌忙扑过去将他扶了起来。

    像是灞波儿奔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救人的时候累的。高强度体力劳动,每个人都在透支着自己的身体。

    救人,救人!他们的脑海中只剩下这一个念头,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充满阳光的,灾难面前,人类的大爱无疆。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灞波儿奔被抬下去安置休息了,奔波儿灞看了眼兄弟,转身又回去加入了救援队伍。

    就冲这兄弟俩,他们离仓国石小凡帮定了。

    狗子的效用迅速发挥出来,十几条狗子并排搜救。它们搜寻着每一条成为了废墟的街道,搜寻出的生还者三个人、七个人、几十个人……

    除了缩短了救援时间,狗子们的还救出了许多原本用人力根本找不到的生还者。

    比如说,有的时候你发现这块地区没有人了,狗子却能通过它们敏锐的嗅觉找出来。

    这群搜救犬的加入,使得救援工作空前顺利。

    各条铁路线的打通使得大批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了灾区,帐篷、被褥、粮食、医疗等等。

    许多伤者,放在以前都得等死的命了。随着抗生素和麻醉剂的问世,他们都被救活了过来。

    朝廷,第一次赢得了空前的口碑。百姓们知道,这些郎中和官兵,都是朝廷派来的,派来营救他们的。

    以前兵民之间的关系都很紧张,现在,鱼水一家亲。

    s:疯狂求救,有的小伙伴们,请求支援。

 第九百一十四章 官兵来了

    官兵来了!

    这四个字,如同土匪来了一样。

    以前的百姓,听到官兵来了四个字。无不纷纷躲避,尤其遇上乱世,更是秀才遇到兵。

    而碰上溃兵,你更倒霉,他们烧杀掳掠,不亚于土匪。溃军不如寇,流兵即是贼。打了败仗的溃兵,往往都是一路抢夺掳掠,一路奔逃。

    这就造成了无辜百姓的苦不堪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统治者们把这些百姓当成人畜无害的麋鹿,肆意争夺。

    以前打仗,攻城略地。输了的,洗劫城池狼狈逃窜。赢了的,进城大肆抢劫三日,以示庆贺。

    受苦的,永远都是无助的百姓。官兵,历来都不受百姓待见的。他们畏惧官兵,咒骂官兵。

    而这次,在山西,官兵却成了他们的救世主。

    在忻州,有谁再说‘官兵来了’,人们更多的是感激和报答。

    神卫军将士们,不顾疲累,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之下营救出一个个无辜百姓。生还者无不感激涕零。

    这才是一支部队该有的样子,展云鹏心中甚慰。旁边石小凡笑着道:“展云鹏,你现在知道该怎么领兵了吧。”

    展云鹏点点头:“以民为本,兵是为民服务的。”

    “你知道就好,等大宋朝的兵都和神卫军一样,这个世界才是真正的大同了。”

    然而这毕竟是昙花一现,在这个时代,军民之间永远做不到真正的融洽。这是这个封建时代制度造成的,任何人都没有办法。

    因为火车的便利,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云集山西。幸存者,纷纷得到应有的安置。

    十六条搜救犬,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狗子用它们敏锐的嗅觉听觉,在碎石瓦砾之间努力寻找着人类的气息。

    忻州城内仅有八万多人,他们又搜寻了三遍,地震伤亡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一人。仅五人失踪,其余的,都是被搜救犬给找到了。

    临时搭就的帐篷在忻州南城外绵延不绝,粥棚一字摆开。每隔五十米一个粥棚,锅里煮着米粥。

    石小凡下令,一天两顿稀粥。粥必需立筷,也就是说,把筷子插进锅里,筷子是立着的,这证明米粥粘稠。

    若是筷子倒了,熬粥的人会挨军棍。这条法令的严苛实施,保证了灾民的日常生活。

    最重要的,还是防治瘟疫。大灾必有瘟,生石灰、熏艾草、让灾民服用避瘟疫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方”等治疗、预防瘟疫的方剂。

    伤者由太医局的郎中们诊治,除了忻州城,周边郊区的灾民也在被其他禁军部队的搜救下,陆续的救了出来。

    救出来的百姓,也都被安置了过来。忻州城外,人满为患。

    震区有大小,忻州城内受灾最严重,郊区情况稍微还好一点。

    整个山西周边都动了起来,朝廷下旨,附近各郡州县都需尽力援助。是以忻州救灾力度空前,一切物资都很充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