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朝败家子-第5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小凡的那些个劣徒们,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
郑迁他们哑口无言,理屈词穷了。没有人比石小凡更适合东宫少傅这个位置了,你十个郑迁加起来,也比不上人家一个小手指头。
赵祯心中暗喜,这败家子还真是嚣张,他终于开口了:“既如此,诸位卿家没有异议,朕就下诏了。”
完了,败家子实锤了。其实郑迁他们主要怕的不是石小凡当了这个东宫少傅教坏了皇子。他们最怕的是这个败家子当上了东宫少傅,就目中无人横着走了,虽然石小凡一直都是横着走的主儿。
以前这败家子有了约束尚且胡作非为,若是当上了这东宫少傅,他还不得上天啊。将来成了帝师,估计要飞入云端了。
“陛下,这、这臣还有话说。”郑迁急眼了,他被人搀扶着,颤颤巍巍的道:“陛下,驸马爷既然如此能耐,老臣我也是自愧不如。可教授皇子课业,总得拿出些真材实料吧。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只要胜得过老臣,臣无话可说。”
“这”赵祯看了眼石小凡。
石小凡一脸无所谓:“可以啊,经史子集,郑太尉尽管放马过来。”
郑迁一挽袖子:“我先来,教君授帝,辛勤半辈。满头白发,甘乳一生。黄口小儿,妄称师尊,不知天高,可笑可笑。”
石小凡冷笑一声:“说三道四,劳其一生。秃毛老贼,头撞梁柱。垂暮老耆,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无耻无耻。”
“你!”郑迁气的吹胡子瞪眼:“你个、好好好,咱们再来比诗!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石小凡冷笑一声,跟老子比诗。老子虽然不会作诗,但是他娘的明清诗词一大堆,随便抓出来两首就秒杀你个老乌龟:“好,你想赞师恩。看我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群臣大哗,这败家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这是。
只有张尧佐洋洋自得的说道:“郑太师,你还是认输吧。我恩师的诗词歌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弟子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愧不如的。”
石小凡瞪了他一眼:“滚一边去。”
张尧佐规规矩矩的“哦”了一声,推开。
“不过徒儿,你说的也没错。要论吟诗,我再给郑太师吟上几十首让他见识见识”
张尧佐喜欢作诗,一听恩师愿意露一手了,登时大喜起来。
我试试哈,明天十更!一章存稿都没有,明天爆肝二十四小时,试试能不能爆更两万字,求月票支持!
第一千零九章 吓死人的一亿两
郑迁虽然是饱学大儒,是个不可多得的儒学人才。但在璀璨的仁宗赵祯一朝,他算不得什么厉害角色。
要比诗,明清时期的诗词大家虽然比不上盛唐时期。但是各流派大家有的是,我随便抄袭几首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诗词,吓不死你。
实际上郑迁确实被吓了个半死,一般的诗词大家,往往都是自成一派的。比如诗仙李白诗歌风格特点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浪漫。而诗圣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谁知道这败家子不按套路出牌,不能以常理度之。石小凡的诗歌时而婉约时而奔放、时而清新时而豪迈。时而明快时而含蓄,时而华丽时而朴素。倒像是集大家与一体,简直不是人。
要命的他念出来的那些诗词都是一绝,字字珠玑,意境深远。这还是随口而作的,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张尧佐抱着笏板在那儿摇头晃脑,如饮美酒如饴甘露。而文学大家欧阳修眼睛直接直了,欧阳修向来自负。他没想到这驸马爷对于诗词造诣竟然如此惊人,不止是他,整个朝堂上的人都惊呆了。
开了挂的石小凡滔滔不绝的一口气背了几十首诗,直念的郑迁目瞪口呆额头见汗。如见了鬼魅一般,惊恐的看着石小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念完于谦这首石灰吟,石小凡心中暗道:好了,该适可而止了,再背下去老子就记不住那么许多了。
即便是这样,满朝大哗。这简直就是大宋朝的诗仙啊,不对,不止是诗仙,也是词仙歌仙赋仙。
赵祯都惊得下巴都快掉了,他竟然不自禁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小凡,你 ”
太可怕了,这世上到底还有什么是败家子不会的?这个他也知道。妖怪,绝对是妖孽!别说是千年,一万年也出不来这么个人才啊。
“陛下、臣的嗓子有些哑了,要不再念两首改日再战?”
郑迁惊恐的伸出手摇了摇:“不必了!不、不必了。”说罢郑迁推开扶着自己的人,抱着笏板对赵祯深深的施了一礼:“陛下,臣甘拜下风。再修十世臣也万万不是驸马爷的对手。臣,无地自容。东宫少傅,实至名归!”
郑迁是个老酸儒,但是为人正派。他输了就是输了,干脆利落。石小凡在朝堂上着实惊艳了四方,这个败家子太可怕了。
范仲淹和韩琦在窃窃私语,包拯张大了嘴巴、吕夷简呆若木鸡、欧阳修额头见汗,郑迁浑身颤抖。赵祯站在了朝前,每个人都被惊到了。世界上哪有这种人,这简直就是一个把历朝名人雅士集于一身的大文豪啊。
直到半响,赵祯才反应过来:“诸位卿家若是没有了异议,朕便下诏了。”
“敕。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六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爰钦佩与大才。朝堂仪刑之可觌;亦简策之可求。揭为儒者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驸马石小凡;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高明博观载籍之传;几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知言自况于孟轲;论事肯卑于陆贽。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喜与同时。可特封东宫少傅,余如故。”
古人圣旨咬文嚼字的着实令人头大,翻译成白话的大抵意思就是:陛下有令:
朕在前代圣贤之后继承他们绝妙的儒学,在古籍六经之中探寻精深的言论。朕将要振兴这种教化之风,朕佩服石小凡的大才。在朝堂上看到石小凡的仪容风度,他所作文章也可以求得。举他为儒者之首,赐给他大纲少傅之位的皇宠。
原驸马爷石小凡,他修养自己的气节,因此为人刚正,尊从自己所听闻的道理,所以崇高明智;广泛地阅览典籍中的文章,才能几乎如海之包容、地之负载一般自然而又广大。他的文章远追礼仪之始,大概如金玉声一般和谐。他那富有见识的言论自比孟子,议论事物又怎肯低于陆贽?。朕多次放下手中的卷宗又重新拿起,久久钦佩石小凡崇高的品行。人材可以委以重任,高兴的是能与石小凡生在同一时代。准许特别加封东宫少傅之位,其他官职不变。
这份圣旨着实把石小凡给捧上了天,石小凡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儒家之首。不过倒也可以理解,不这么一顿疯狂吹捧一下,他怎么配得东宫少傅这个位置。
要命的是整个朝堂之上的人,都觉得确实是自愧不如。这败家子深藏不露,确实具有大才。难道说,高人都有些特立独行。他无恶不作是故意装出来的?
像是忠勇侯吕夷简等人知道绝无可能,石小凡就他娘的是个败家子。这厮吊儿郎当,泼皮无赖。只是为何会惊艳朝堂,他们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石元孙是跟着一起来上朝的,父子同朝为官。自始至终,石元孙的脑袋都是懵的。旁人不知道,自己儿子什么德行他是心知肚明。若是研究一下这些奇技银巧的各种发明,石元孙知道没问题。
可是诗词歌赋?自己儿子能识字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幼时往笔砚里撒尿的主儿,气走了不知道几位教书先生的家伙,他居然会成为大文豪。石元孙宁肯相信母猪会上树,这小子古灵精怪的,说不定又是用的什么作弊方法。
石小凡确实是开了挂的作弊,拿着明清时期的诗词来糊弄这些人。不过让石元孙想不通的是,这些诗词歌赋都是千古流芳的佳作啊,儿子怎么弄出来的,奇哉怪也。
石小凡谢了恩:“陛下,臣还有一事忘了说,那个胶州水师的管小北来述职。想跟朝廷汇报一下船队下西洋的情况,臣斗胆把他带到大殿上来,让他跟陛下说说船队的情况。”
赵祯一惊:“船队?朕已经收到奏报,说是船队今年为朝廷赚回来不少货币。”
石小凡踢了管小北一脚:“说,船队搞到了多少钱。”
管小北有些孱弱,他噗通一声跪下:“陛、陛下,这次船队带回来的,足足市值一亿多两白银。”
刚刚缓过神来的群臣,再次的震惊了起来。
今天第三章奉上,明天开撸这十章更新。妥妥两万多字。求月票助攻!急求!
第一千零一十章 资本萌芽(第一章)
一亿两,白银?要知道大宋朝一年的赋税才有多少啊,一亿两,怎么做到的。
“你、你再说一遍!”赵祯惊讶的指着他。
管小北有些哆嗦了,毕竟,站在大殿上的是当今皇帝啊。他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回、回陛下,船、那个船、船队这一年来赚回来的白银有、有一亿两之多。稍、稍后市舶司会有官员上报。小人这次是来京述职,只知道一亿两之多,具体、具体数目还不太清楚。这还不算货物的价值。”
大宋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市舶司,福州、潮州、还有青龙邑镇都设有市舶司,通归胶州市舶司管辖。经过核算,这大宋朝船队经过一年多的海上贸易航行,赚回来的白银足足上亿两了。
初步估计其实早已破亿了,因为青龙镇的市舶司报账迟迟没有报上来。因为青龙镇地处较为偏僻,可海上贸易早已如火如荼。
青龙镇,就是后来的大上海。大约唐代中期,一座名为“青龙”的邑镇便已粉墨登场。《青浦县志》记载,开元初年;数郡集力兴修了“自杭州盐官县起,抵吴淞江,袤一百五十里”的捍海塘,塘内土地得到巩固,海潮不再浸灌,使开发位于当年吴淞江出海口的青龙镇成为可能。自此,坐拥水路交通十字路口的青龙镇,成为南方海洋贸易的中心地点之一,开启了它盛极一时的历史传奇。
上海这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在南宋时期才改称上海。当时苏州人口非常稠密了,但上海几乎没人,这个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青龙镇,不过已经是在海上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虽然赋税收入连年上涨,近些年更是突破了亿两大关。可谁能想的到,仅仅是一个海上贸易带来的收入,竟然赶上了国库一年的收入了。
这就意味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的繁荣。商品经济时代,资本主义萌芽啊。虽然在座的各位除了石小凡,没人知道什么才是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他们知道,钱,好多好多的钱!这些可都是国库的收入,全是钱啊。有了钱就可以大肆挥霍。兴建宫邸、兴建学堂。赈灾、兴修水利、边关、减赋各种,只要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让百姓继续休养生息。
百官们比上次更要惊讶,他们不可思议的看着朝下跪着的管小北,脑海中都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