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朝败家子-第5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娜冒傩占绦菅ⅰ
百官们比上次更要惊讶,他们不可思议的看着朝下跪着的管小北,脑海中都有一个疑问,这小子在胡说八道吧。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的充满了戏剧化,这个时候一个执事太监来了。他拿着一份文书,千里加急文书。胶州市舶司的奏疏,不同的是这不是千里快骑送来的。而是直接经过火车到达城郊的火车站,然后由急递铺的铺兵,快马加鞭送进了皇宫大殿。
“陛下,胶州市舶司的奏疏。好像是,账本。”
账本,赵祯睁大了眼睛:“快,呈上来!”
陈琳迈着小碎步,急匆匆的跑过去将奏疏接过来。然后一路小跑,呈到了赵祯跟前。
赵祯打开一看,正是市舶司这一年多来的营收。因为市舶司的收入一开始并没有纳入财政收入,当初谁也不知道这海上丝绸之路能不能赚钱。单单是船队去美洲就耗费了国力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谁也想不到这海上贸易会赚多少钱。
于是,海上贸易的收入都是各个市舶司自行记录报账。同时,防止有人营私,也会也有人查账。以后这可能会是一块巨大的肥肉,至少目前没有人敢自行贪污。一来船队有自己的记录簿,胶州市舶司也有备案。
小的硕鼠在所难免,大的贪污尚未发现。胶州市舶司这份奏疏上清楚的记着,大船船队一年多来航行南洋,进行各种货物贸易。贸易顺差的收入竟然高达一亿三千二百七十六万之巨,此外货物都还不计算在内。
单单是从海外赚回来的白银,就有这么多。细思极恐,大宋朝的丝绸瓷器尤其是玻璃,在海外备受追捧。
赵祯看了眼石小凡,石小凡给了他一个天真无邪的微笑。他知道,赵祯是疑心他的玻璃厂到底赚了多少钱。
还好,最终赵祯并没有找他的麻烦,单单这一笔巨款,足以震惊朝堂的了:“传下去,列为卿家都自己看看吧。”赵祯将市舶司的奏疏给了陈琳。
陈琳再次拿着给了下面的臣工,先是给了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差点掉在了地上。然后给了吕夷简,吕夷简惊恐的抬头看了看,又看着奏疏上的数字微微发抖。
百官轮流交换着这份沉甸甸的奏疏,无不惊讶莫名。因为大宋船队是垄断贸易,民间虽然也有小船队,可谁能比得上这万吨的蒸汽轮船。
蒸汽机载上石炭,可以在海上快速航行,船上的大宋朝各色货物和周边各国进行贸易交易。周边这数十甚至上百个国家把他们的金银和货物,和宋朝船队交换。
这个早朝发生了太多的事,首先那个败家子都当上东宫少傅了。再就是船队贸易血赚,一年多的航行,在周边列国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改变了大宋朝的格局,因为国库的增收。朝廷接连下诏,赋税一减再减。尤其是农业赋税,更是轻徭薄赋,普通百姓的收入大为增加。
朝廷也大力鼓励商品经营,尤其那些商品作坊,只要你能赚钱。朝廷经过考察你以后,可以低息贷款,若是有利于经济的商品,朝廷甚至可以无息贷款给你。
一时间,商品经济迅速繁荣起来。而那些种地的百姓,因为经历过新政的改革,基本上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这些土地按照人口分发的,只需租让不许买卖。
土地永远都是归百姓自己所有,朝廷怕的就是出现土地兼并的问题。十余年来,人口大量增加,密集劳动力的产生,使得大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这么说吧,只要你肯吃苦。哪怕是在家种地,如今的百姓至少也饿不死了。历朝历代都没有经历过如此的繁荣盛世,在这个时代做到了。
石小凡的野心还不止于此,那些农作物种子尚未大肆普及。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鬼谷子(第二章)
这个早朝众人是懵着散了的,毫无意外,石小凡被留在了宫中。官家有话要找他谈,至于石元孙,出了宫门他犹自还在梦中。
几个同僚凑了过来,他们羡慕嫉妒恨的看着石元孙。
“老石,咱就别卖关子了。你我是多年兄弟了,说实话,令郎是不是请了什么神人。”王尧臣凑过来低声道。
“是啊,定然是请了世外高人。这种隐士我听说过,战国不是有个集天下智慧与大成者的鬼谷子先生么。是不是令郎从哪里请来了这么一位高人,这才让令郎在朝堂大放异彩?”
“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我们只是听说,没想到世上当真有此神人。卫国公,能否给我们引荐一下?”
鬼谷子,道教祖师之一,兵法大成者,纵横家创始人、创建鬼谷门派,门下弟子个个都是璀璨的名人。
挂六国相印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李斯、战神白起、毛遂等这些春秋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据说都是鬼谷子的门下。
除此之外,李牧、王翦、甘茂、乐毅、赵奢、李悝、徐福、范蠡、甘茂、魏昂、茅蒙、要离、范雎、猗顿、田穰苴、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魏僚、曹刿、荀跞、魏章、西门豹、魏成、王龁、文种、田骈、白圭、计然、吕耕、任座、李冰、田单、匡章、陈轸、许行、石申、甘德、剧辛、邹衍、郭纵等众多战国时期的精英!他们进师门时都是无名之辈,下山之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据传,鬼谷子他左手持黑,右手持白,整个春秋战似乎都是他一个人自娱自乐的棋局。此人已经达到了神的境界,整个战国时代都被他的弟子包含了。
这传说的真假且不说,如果说石小凡在朝堂上的那一番诗词歌赋的表演,还有他那些奇形怪状的各种发明。无论是谁也无法相信是败家子能想出来的,就算是太祖托梦,也托不出诗词歌赋来。
定然是有位和鬼谷子先生一样的神人,在暗中指点着这个败家子,这才使得他纵横跳跃嚣张猖狂。
这些臣子的想象力如此的丰富,石元孙一脸的无奈,他自己还在懵逼之中:“不知道,我府上从未有这等神人。”
“切,老石你变了,你不是以前的好兄弟了。”
“没错,你飘了,忘了当初咱们斩鸡头烧黄纸一起纵饮的时候了。”
“卫国公,你膨胀了,做人要厚道我告诉你。”
石元孙几近哀求了:“我发誓,发毒誓,我真不知。我也正奇怪,今儿朝堂上的凡儿大为异常。他会偶尔作几首诗我倒是相信,可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而且如此的精彩,着实令人纳闷。”
这几个人都是石元孙的故交好友了,从石元孙的表情来看,他绝不是撒谎。他应该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儿子还有这本事,既然不是有高人相授,那就细思极恐了。
几个同僚面面相觑,一脸的惊恐。这败家子不是什么类似鬼谷子高人的弟子,他自己就是鬼谷子啊。
不然,为什么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军事科技
石小凡被赵祯留在了宫中,文德殿,虽然是接二连三的好消息不断,不过赵祯并没有给他好脸色。
“石小凡,你跟朕说说,这些诗词歌赋你到底从哪儿学来的?”
石小凡心中一凛,完了,自己今日在朝堂上实在太过跳跃了;赵祯又起疑了。
“陛下,臣若是说太祖托梦,您相信么?”
赵祯回头冷冷的看着他,眼神要杀死人。虽然太祖太宗略懂诗词,赵匡胤也曾有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比如这首《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此诗语句虽平常,却开阔壮观,非英豪不能为此作。还有一句“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此两句吟出,被人连忙“殿上称寿”!
可毕竟太祖太宗都是武将,治国打仗可以。写出石小凡念得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句诗词就有些勉为其难了,石小凡一看不妙,只好笑嘻嘻的道:“好吧陛下威武,这些诗词有的是臣自己领悟有感而发的。有的嘛,就是从民间搜来的。要知道高手在民间,臣是不喜欢这些诗词歌赋的,可是公主喜欢啊。于是臣就命人四处网罗这些名诗名句,本来嘛是想哄公主开心的,谁知道在朝堂上派上了用场。”
赵祯将信将疑:“真的?”
“千真万确,陛下若是不信,臣把公主叫来当面对质。”
赵嫕自然是向着石小凡的,石小凡就算是胡编乱造说他见到了飞碟,赵嫕也会替他圆谎说哥哥,是的没错,真有飞碟。
而赵祯听他这么一说,疑虑顿消,但他看石小凡不顺眼不是因为这个:“这海上贸易咱们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可是,朕看着奏疏上,你的玻璃可是船队的畅销货啊。”
这狗皇帝,妥妥的是惦记上了自己的玻璃厂啊。这都不知道多少次了,石小凡着实无奈:“陛下,您想要臣的玻璃厂就明说。用得着天天如此的折磨臣么,你要拿去啊。回头我和公主说说,我们不要了,都给您。”
“你少拿嫕儿威胁朕,朕也不是想要你的玻璃厂。朕的意思是,海上贸易这么大缺口,你一个西山玻璃厂还要供应榷场还有咱们国内消费,玻璃厂怕早已不堪重负了吧。”
石小凡苦着脸:“可不是么,现在一货难求。臣的订单都订到两年后了,造出来的玻璃根本就是供不应求啊。这个臣是赚了点,可这个规模还是小了点。”
“何不扩大规模?”
“臣倒是想啊,就这样都天天被你们惦记。若是扩大了规模,你们还不得明抢啊。”
赵祯笑了笑:“你这个蠢货,何不在福州、胶州也建一些玻璃厂,真可以恩准你在沿海开设分部。”
石小凡眼前一亮:“真的?”
“当然,不过老规矩,朕要入股,不能二八分账了,你连一成都不行。”
还有八章,跪求月票,月票走起!今天十章,两万字奉上。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巨大商机(三章奉上)
一成都不行,石小凡有些难受起来。十成利润不到一成,那还干个屁。
“陛下,是不是太少了点吧。一成都不行,那您说多少合适?”
“十成中的半成,最多了。”
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说,玻璃分厂利润两千万两,石小凡只能拿一百万的利润。他犹豫了,太少了。
“不少了,”赵祯说道:“这次是朝廷出资,你出技术。要知道,将来海上航线的贸易许多多少玻璃制品你想过么。二十抽一的利润,朕还不想给你。将来,这可是一笔巨额利润。”
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像是南洋各国,还有北上朝鲜、日本甚至欧洲那些国家。当大宋朝带着丝绸玻璃还有瓷器茶叶等物品交易的时候,会带来多大的利润。
船队在不断壮大,胶州船厂也在不断生产船只。将来这海上贸易可以做到整个世界了,垄断行业玻璃制品,除了用来做窗户还有镜子等作用。二十分之一的利润,这么算下来确实不低了。
“好吧陛下,臣答应了。不过,海带这事,咱们必须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
“讨价还价,”赵祯大怒:“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你花的完么,你、朕抄了你的家可是够朕吃好几年的。”
“天日可鉴啊陛下,臣真没攒下多少钱。山西赈灾,臣拿出来了三百多万两,京城每年学堂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