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5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人尊卑有别,当然这些邻居也是不敢失了恭敬。

    门口,一个老头大胆的问了句:“侯爷,发生什么事了这是?”

    丰和仁一脸喜悦,他走到门口四方一抱拳:“各位高邻,承蒙厚爱,犬子得圣上眷宠,封了个农桑状元。”

    农桑状元,众人登时喧哗起来。百姓们是不懂什么是农桑状元的,不过状元郎他们是知道的。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至于是什么状元不用管他,只要是终于郎就行了。

    于是四邻立刻躁动起来,对于百姓来说,状元郎可是高高在上令人仰慕的存在。按照习俗,状元郎高中,四邻都得前来贺喜。

    于是,有人提来了鸡蛋,有人送来了母鸡,有人送来了花布,有人带来了大米。

    当然,平安侯府不是缺这个。这是习俗,状元郎高中,这是喜庆日子。

    丰和仁让牟管事给这些拿来礼物的百姓分了银子,众人各自欢喜。

    院子里,摆满了一篮篮的礼物。虽然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礼轻情意重。丰和仁四方一抱拳:“多谢高邻给犬子贺喜,多谢多谢。”

    消息,有时候都传播速度堪比光纤。几个肥头大耳的富商慕名拜访,原本冷清的侯府顷刻间热闹起来。

    这些人丰和仁并不认识,几人自报家门的介绍着。

    “侯爷大喜,小人回春堂陈三。”

    “恭喜令郎高中,小人陆家布庄陆大尘。”

    “侯爷吉祥,小人安家铺子安化之。”

    丰和仁有些懵圈:“诸位是?”

    “小女年方十六,听闻状元郎尚未婚配,不知侯爷可否有意。小人在京城有七道铺子,累资逾万。”

    “小女年方十五,貌美如花。小人丈人是翰林院修撰,也是状元之家,可谓门当户对。小人愿意陪送府宅两处,商铺七间。”

    “小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吟诗写字顶呱呱。小人无儿,将来家产都是小女的。”

    这……原来他们是上门提亲的。

    提亲,丰和仁太过天真了。他们不是来提亲,而是来抢亲的。

    果然,这些富商大贾带着家丁开始搜寻起来。有人喊了一声:“咦,状元郎呢?”

    宋朝流行榜下择婿,科考一揭榜。那些高中的士子,往往就会成为那些富商大贾争相哄抢的对象。抢回去不为别的,做自己的东床快婿。

    这是一种风俗,不管你身份地位多高,只要揭了皇榜后你若是被人抢走了,你就得娶人家女儿。

    还有这种好事,这个时代是多美好啊!男人不但可以三妻四妾,还被抢着要,那和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吓跑了

    自魏晋南北朝、隋至唐中期,由于门阀制度盛行,婚姻对象的选择是有着严格的门第限制的。当时门阀制度有多嚣张,就连皇帝嫁女儿,那些门阀都不一定能愿意。因为一个区区的公主,还不如门阀联姻来的实惠。

    甚至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为了维持贵族血统的纯洁,当时崔、王、卢、郑四姓就几乎不与外姓通婚,于是李世民想把公主嫁过去,奈何人家崔氏不愿意去。

    在当时崔氏等老牌名门望族,之所以不愿意和皇家结亲,是因为皇姓李氏不属于七宗五姓。虽然李氏当皇帝后,修改族谱说自己是陇西李氏一脉,但得不到老牌望族的认可。

    李氏王朝又是用武力夺的天下,在几大世家眼里,皇室一族就相当于当今的暴发户而已。皇帝想把女儿嫁入此世家,却被拒绝!

    在当时的那些氏族大家,皇帝也得让他们三分。那个时候的科举虽然已经放开了,可平民其实还是有很高门槛的,除非你去依附那些氏族。

    这种门阀制度到唐中后期门开始衰落,经历五代十国乱世,到了大宋朝门第观念已经淡薄。

    一直到宋朝,中国科举制度才算得上真正完善的时代,真正的平民才有了资格。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一旦金榜题名,迎娶白富美,“洞房花烛”也就马上接踵而至了。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宋人笔记对“榜下捉婿”多有涉及。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

    像是丰乐这种香饽饽,人家一听说是高中了状元。甭管你是文状元武状元还是什么农桑状元,提亲的那是挤破了头。

    这是让丰和仁绝对没有想到的,幸亏儿子没在这儿,否则还不被这些人给抢了去啊。抢婿,在大宋朝是合理合法的。

    前两年不是有个年轻举人,体貌堂堂,不就是被御史张茂给看中了,张茂这厮派出十多个家丁将居然簇拥至其家,这举子既不拒绝,也不逃避,而是欣然而往。

    不多时,张茂身着袍服的人来到举人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

    其实张茂的女儿又矮又胖,只因长相一般脾气又大,这才留在了家里迟迟嫁不出去。这举子给张茂深深鞠了一躬,推辞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怎么样?”

    当时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张茂这件事也成了旁人的笑柄。每每及此,张茂都是满脸怒气。更可气的是,这事不知道被哪个王八蛋秀才写进自己的书里去了。

    要不说这大宋朝的文人得罪不得么,把张茂这事写进自己书里的秀才叫朱彧。朱彧写了本书叫《萍州可谈》,这本书一直流传至今。

    朱彧这事把张茂写进书里去这不是要流传千古了么。当时把张茂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提了厚礼去朱彧家里说遍了好话。

    人家读书人也是有骨气的,朱彧死活不松口。就是不肯把张茂这事从自己书里删去,最终张茂百般哀求,人家才答应在自己的书中不留姓名,只保留张茂招婿的这个故事。

    《萍州可谈》是北宋朱彧撰写的轶闻琐事,是研究中西交通史及中国伊斯兰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在书中,就把张茂捉婿的事给记载了下来。

    范令孙这厮,前些时日跟着郑迁大闹朝堂。不同意石小凡当这个东宫少傅的家伙,他就是被榜下捉婿,当了宰相的女婿。

    这范令孙是先帝旧臣,除了郑迁,就是他极力反对。石小凡并不认识他,后来才知道他的大名。这老王八蛋年轻时登上了皇榜,当时的宰相王旦便因为他才貌双全,就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范令孙,范令孙自然非常高兴,但是不幸的是,王旦的侄女竟然去世了。而这时另一位宰相李沆就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而也因此,当时人们称他为“天子门生宰相婿。”

    有时候这抢亲都到了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丧心病狂的地步了,连七十岁老人也不放过。石小凡劣徒穆青考中三甲状元那一年。有个七十多的老家伙考中了进士,很快就有人来提亲,他做了一首诗,曰:“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这事,丰和仁还得听儿子的意见,当下他一拱手:“承蒙诸位抬爱,犬子婚姻大事且不忙急在一时。这农桑状元,只是在城北种地,算不得体面,诸位心意我心领了。”

    回春堂陈三举手大叫:“我们不嫌什么体面,状元郎在那儿,我们想见识见识。”

    “对,我们要见状元郎!”几个人群情激昂,管你答应不答应。只要状元郎一露面,就招呼下人把他抢了。抢到手以后,弄回家里给他们拜堂成亲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你平安侯想反对也来不及了。

    到侯府抢亲,这是习俗,他们大着胆子也没人说什么。丰和仁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微微一笑道:“犬子公务繁忙,去了驸马爷的府上,各位若是有意,可去驸马府一探。”

    安静了,立刻的安静了下来。驸马府?莫不是那个败家子么。这些人可是吃过大亏的,一听是石小凡,无不魂飞魄散。

    当年石小凡的劣徒穆青放皇榜的时候,那个渣男朱宝忠欺骗双儿感情。石小凡带着狗腿子把他一顿胖揍,还有几个也在皇榜下捉婿的员外遭受了池鱼之殃,这事满京城的人谁不知道。

    这农桑状元郎去了驸马爷府,几个富商大贾们立刻泄了气。

    “那个侯爷大喜,小人还有点事,告辞。”

    “我突然想起家里也还有点事,告辞告辞。”

    “恭喜侯爷,小人告辞!”

    一提起败家子大名,几个富商登时做了鸟兽散,顷刻逃得无影无踪。

    s:在鼓捣新书,求月票。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可怕的产量

    打发走了众人,街坊邻居也都散了。丰和仁取了名帖,准备去城西看马球赛。

    马球在中国古代叫“击鞠”“打毬”等,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元三代。

    唐代,马球的流行达到高峰,成为皇室贵族间风行的一项活动。甚至于唐玄宗李隆基把马球作为军事训练科目之一,可见马球有多盛行了。

    甚至于到了宋朝,女子也可以参加马球赛。皇帝有时候也会在宫中组织女子马球,伟大的艺术家昏君宋徽宗就深谙此道。

    除了蹴鞠、马球等娱乐活动,他们还有投壶、捶丸等。投壶很简单,就是把箭投入壶中,狗腿子们经常在石府玩这个。

    至于捶丸,那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高尔夫。要命的是捶丸和高尔夫也极其相似,许多女子也喜欢玩。

    当然,丰和仁去观看马球赛,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观众席上坐着的,都是达官显贵,观赛是假,社交是真。

    在这里,你可以结交一些同僚好友。丰和仁之所以得去,就是不想在京城被人孤立。

    即便是去了,也只是成为旁人笑柄。谁让儿子不争气,当了个种地的农民呢。

    “牟管事,备车!”拿着手里的名帖,丰和仁心情大悦。终于,自己可以抬头挺胸的吹牛逼了。

    谁再笑话我儿子,我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儿子的威风。就算是种地,如今他也是种地专家,农桑状元郎。

    牟管事也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他急忙的招呼两个家丁去备好了马车。

    对于丰和仁来说,这简直就是恍如隔世的感觉。一直被人瞧不起的儿子,自从得到了驸马爷的提携,完全就是变了个人。

    认识丰乐的,都感觉他现在是判若两人。以前的丰乐,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自从被逼着去了城北,他竟然喜欢上了那里。

    城北土地芬芳,瓜果飘香。丰乐去了那里以后黑了瘦了,但也结实了强壮了。

    重要的,丰乐成熟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吊儿郎当,如今他沉默稳重,波澜不惊。唯有种地,才能使他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人丰和仁,真的很是欣慰。马车上,丰和仁拿着忠勤伯送来的拜贴,笑出了猪叫声。

    丰乐从城北回来先去了政事堂报道,听说驸马爷要去胶州,他正好有事找石小凡商量。他怕赶不及,回家急匆匆一趟以后,就去了石府。

    狗腿子们正在准备行囊,旺财在打包着衣服,突然后颈一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