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朝败家子-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二十多人纵马奔腾,可同样,寨墙上的燧发枪一排排的响起,这二十多人登时倒撞下马。他们甚至都没有看清宋人的身影,就这样做了枪下鬼。

    完了,逃吧,再不逃命自己的小命就丢在这儿了。古森调转马头,带着部下亡命奔逃,至于思禀的人头,爱咋咋地吧,太踏马吓人了。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伤疤是男人的荣誉

    范仲淹大军终于到了,而古森早已带着他的大军撤了。傻子才不撤,宋人手里的武器太吓人。

    永平寨,杨文广带着部下回到了邕州,周仁他们医术高超,郭靖他们的伤势好的差不多了。大军在邕州汇合。

    然后就出事了,邕州安抚使居然被杨文广给抓了。这是天大的事,范仲淹被吓得不轻。老杨家都有这抗命的传统还是怎么着,杨文广他爹杨延昭当年就干过这事。

    杨延昭是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称为杨六郎。

    景德元年,辽军进逼澶州,东京城也危在旦夕。当时,宋真宗已经将杨延昭的部下增至1万人。按照计划,边境一带的部队应相互掩护、牵制辽军。但此时辽军已经威胁到了北宋都城,杨延昭进言都部署王超率部直袭辽国,不允。

    在澶州城中,宋真宗又再次来到前线督战。在这危难时刻,杨延昭私自率兵越过国界直袭辽国。很快他们便攻破了辽国古城,有效地呼应了澶州的守军。不得已,腹背受敌的辽军同意与宋议和。就这般,双方于次年缔结了”澶渊之盟”。

    当年,杨延昭抗命私自越国界袭辽。如今儿子更是出息了,直接一来就把个安抚使投进了大牢。怎么这父子二人都像那个败家子石小凡,胆大包天。

    黄豆豆,听说郭靖要回来了。一大早就匆匆去了城外等待,杨家将凯旋而归,永平寨百姓自发道城外迎接。

    战马嘶鸣,一队铠甲鲜明的将士缓缓而行。前面骑手扛着一面战旗,旗杆上一个大大的“杨”字迎风招展。

    杨家将,就是要人知道,看到这支部队就是看到了你们的守护神。有杨家将在的地方,敌人必不敢来犯。

    郭靖躺在马车上,重伤初愈的他不能行动,最少要静养三个月。

    孩子交给了百姓给看着,黄豆豆俏立在城外。时过境迁,此时的她内心是喜悦的。

    郭靖回来了,他活着回来了。这比什么都重要,黄豆豆的心欢喜的如要炸开了一般。

    马车走进,里面静悄悄的。黄豆豆一愣,飞也似的跑了过去。

    车内她一眼就看到了郭靖,喜得黄豆豆大叫一声:“郭靖!”

    谁知郭靖却不肯以面目示人,他拿了个破毛巾盖在脸上,竟然不敢面对黄豆豆。

    黄豆豆一愣:“郭靖,你干嘛呀,我是豆豆呀。”

    郭靖在逃避,他把脸捂得更紧了,像个刚进门的小媳妇一样。

    黄豆豆一把将他脸上的毛巾扯开,然后她愣住了。

    郭靖脸上一道长长的疤痕,自左边眉角划到下颚。原本俊朗的脸上突然多出这么一道伤疤,其实,并不难看。

    没错,黄豆豆也是这么觉得,她丝毫没有觉得丈夫有多丑。反而,有些可爱。

    黄豆豆喜极而泣:“你干嘛,干嘛躲着我。我,我担心死你了。”

    黄豆豆捶打着他,“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郭靖有些手足无措起来,他轻轻拍打着妻子:“那、那个我变丑了,不想让你看到,我现在的这个样子。”

    毕竟是年轻人,郭靖对于自己的容貌还是很在意的。黄豆豆却“噗嗤”一声又笑了出来,她擦了擦眼泪:“傻瓜,伤疤是男人的荣誉。有谁像我的男人一样,是个顶天立地男子汉大丈夫。这道伤疤,是你杀敌的见证。你知道么,你现在是英雄了,整个邕州城的人都在夸你。你脸上的伤疤,只会让别人崇拜你、敬重你,也包括我。”

    一路纠结的郭靖,因为黄豆豆的一席话豁然开朗,他对着妻子微微一笑,黄豆豆也报之一笑。

    自从郭靖去了永平寨,黄豆豆的世界都是灰色的。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苍凉的世界、冰冷的内心。可看到郭靖回来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是明亮的、温暖的,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她的心是火热的。活着,真好!

    邕州城州府衙门,范仲淹坐在公堂之上冷着脸,旁边站着杨文广。还有,被戴着锁链的赵文德。

    “范相公、范相公,你一定要为我做主啊,杨文广私自关押下官,我要朝廷给个说法,给个说法!”

    对这狗一般的东西,杨文广看都懒得看他一眼,范仲淹也没给他好脸色:“赵安抚使,你身为地方安抚使,置永平百姓生死与不顾。为官一任,你胆小如鼠,不知保一境平安。若是你肯发兵驰援永平寨,那三百将士未必就会埋骨沙场。莫说是杨将军把你投入大牢,换成本官我,立时让你人头落地!”

    赵文德浑身一震,又惊又怕:“范相公,我冤枉,我冤枉啊!永平寨流民中有交趾细作怎么办,那些刁、那些百姓居心叵测怎么办,邕州就这么点驻兵。若是去支援了永平寨,那邕州怎么办。我、下官我是为了邕州着想,还请范相公明鉴呐。”

    “本官明鉴的很,赵文德,罪名我就不多说了。身为大宋安抚使,竟然要对百姓下毒手。不顾百姓哀求,拒不开城门,令弓箭手驱赶百姓。你为官一任居然干出此等丧尽天良之事,这是东京城传来的诏令,本官实在懒得跟你啰嗦,你自己看吧。”说着范仲淹把一份诏令扔到了堂下。

    赵文德打开一看,吓得是魂飞魄散,诏令是官家手书,上面开头三个字就是‘斩立决  ’。

    双手颤抖,肝胆俱裂的赵文德,死死盯着诏令上的文字。上面措辞极为激烈,看得出官家是暴怒不已,若不是诏令上盖着的玉玺官印,赵文德不敢相信这是出自官家之手。

    赵祯向来仁厚,这次竟然要将自己斩立决,赵文德吓得魂不附体,颤抖不已。

    范仲淹“哼”了一声:“好叫你死个明白,是本官千里加急就你的所作所为传之襄阳。由襄阳城致电东京大内,这才得知官家和驸马爷正在胶州。这份诏令,是胶州的驸马爷看后,立主官家,判了你个斩立决。”

    没错,毕竟是封疆大吏的安抚使。范仲淹无权处决,只好将此案报之朝廷。恰巧此时赵祯和石小凡在胶州,石小凡看到范仲淹上报的奏疏以后,极力要求赵祯砍了赵文德这个王八蛋。

    s:疯狂求月票。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回京

    赵祯是不想杀赵文德的,石小凡坚决不同意。他这西北领过兵,知道若是不严惩赵文德,恐会军心离散。从严治军,方可百战不殆。

    石小凡很少插手政务,可这次坚持要赵祯砍了赵文德。要知道这个安抚使,差点害死整个永平寨的百姓,倒也是死不足惜。本来还想网开一面的赵祯,终于下诏,赵文德斩立决。

    诏令自胶州湾发出,直达东京城然后到达襄阳。最后,由急递铺的铺兵送到了邕州范仲淹的堂前。范仲淹将官家诏令给了赵文德,赵文德一看之下,魂飞魄散。

    东京城那个驸马爷,赵文德是略有耳闻。没想到此人竟然要自己死,诸将沉默,范仲淹一拍惊堂木,拿起堂上红头签扔了下去。

    既然是斩立决,那就是即刻拖出去斩首的意思。就这样,赵文德死狗一般的被拖出衙门,咔嚓一刀了账。

    范仲淹本以为赵文德在此地经营数年,朝廷如此干脆利落的斩了他会有人不满。谁知道杀了赵文德以后,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守城将士,无不欢欣鼓舞。

    这个倒是大出范仲淹意料之外,没想到城中百姓得知安抚使被杀,竟是大快人心的局面。

    大军到来,杨文广准备反击了。深入境内的这支交趾部队,他们休想活着离开大宋。

    石小凡在胶州混的风生水起,别的不说,这海水养殖收效颇丰。无数的百姓争相的搞起了沿海养殖,样的富户,居然买起了小型蒸汽轮船,雇佣船员在海上打鱼。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海洋过度捕捞一说,大海内有数不尽的丰富鱼类资源。蒸汽轮船马力足,船身大。一网撒下去,盆满钵满。

    沿海集市迅速发展起来,各种海货鱼类都是劈柴价,价格低廉味道鲜美。许多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海鲜。

    石小凡是闲不住的人,他不喜欢太安逸。在胶州又呆了半个多月,非得要回京。

    恰巧,火车已经修好了,蒸汽火车直达了胶州。于是,石小凡和赵祯又坐回了回京城的火车。

    “小凡,朕听说你的海鲜养殖搞得不错。许多百姓都已经占据了海岸,准备明年大搞饲养海鲜。你实话实说,能赚多少钱?”火车上,赵祯不怀好意的问道。

    傻子才说赚钱呢,石小凡不傻:“完犊子了,赔钱了陛下,赔掉了裤子。”

    石小凡愁眉苦脸,赵祯一愣:“怎么会赔钱了呢?”

    “那些百姓穷的叮当响,来买鱼苗都是赊账。臣投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的,赊出去上万亩的海滩,一毛钱都没赚回来。”

    “哦,原来如此,朕还想着海带你没赚着钱。这海鲜养殖,总得让你捞回来点。看样子,你赔了这么多,朕倒是有些愧疚了。”

    内心狂喜的石小凡,表面上一脸悲苦:“算啦,看百姓穷的那个样子,臣也算的上是为百姓出一份力了。钱嘛,没了咱在慢慢赚。”

    赵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你说的没错,没钱可以再赚。这百姓,实在是太苦了。什么时候,咱们把城北的玉米推广出去,那时候百姓就不会挨饿了。”

    “会的陛下,今年城北的玉米大丰收,咱们明年就可以让百姓们都种上玉米了。”

    石小凡说的没错,不止是玉米,花生、马铃薯等作物都获得了巨大的产量。还有更重要的,红薯马上就要成熟了。

    回到东京城的时候,吕夷简还有韩琦、富弼他们,在车站迎接了赵祯。

    一下车,众人见了礼,吕夷简就上前说道:“陛下大喜,农桑状元郎传来消息,城北红薯大丰收。”

    赵祯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嗯,好。”御书屋         不就是丰收么,这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事。玉米丰收、土豆丰收、花生大丰收,小麦丰收还有水稻丰收……

    “陛下,亩产五千多斤。”吕夷简又说了一句。

    赵祯猛地睁大了眼睛:“你说多少?”

    “五千多斤陛下,那地里刨出来的,都是粮食啊!”吕夷简兴奋的伸出五根手指。

    赵祯震惊的看向石小凡,石小凡却一点儿也不在乎的耸耸肩:“五千斤,不多。”

    五千斤,这还叫不多?这败家子还真是膨胀了啊。五千斤啊,能养活多少人。别的不说,到时候百姓们都可以趴在粮仓上睡觉了。

    “朕要去城北。”赵祯着急了。

    民以食为天,这么高产的红薯,不去看一眼赵祯是睡不着觉的。

    韩琦吃了一惊:“陛下,您刚从胶州回来,这尚未回宫,怎可就去城北。”

    富弼也跟着说道:“是啊陛下,朝中还挤压了许多政务。臣等不敢擅自做主,还请陛下决断。至于去城北,改日再去也不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