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朝败家子-第7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广。许多无辜会被株连,一般除忤逆大罪,没有真正实行的。
诛九族起源于秦朝变法之后的“夷三族”法,夷族目的就是为了斩草除根,历史上的少康中兴、伍子胥伐楚就是死灰复燃的典型代表。因此秦朝才开创了夷族这样的残忍刑罚,秦末李斯和赵高均被处以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统统杀头,后加以延伸发展形成了更加残忍的诛九族。
历史上被处以“诛九族”这种罪的人很少,不像家演绎一样,一言不合皇帝不爱听就被诛九族。这个刑罚不但对受刑者极其残忍,在行刑者这边落实起来也颇有难度,因为涉及人数之多难以逐个排查,严格来说诛九族在历史上就被执行了两次。一次是隋朝杨素长子杨玄感谋反被隋炀帝杨广下令诛九族,另外一次就是燕王朱棣诛杀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
赵祯跟石小凡说诛你九族,其实只是调侃而已。放眼三百多年国祚的大宋王朝,这种骇人听闻的酷刑是绝没有出现过的。即便是到了南宋苗刘兵变,各地藩王谋反,也没有诛九族这么残酷的刑罚。
隋书记载杨玄感被处以诛九族,但是隋朝在诛九族上有了很大的调整,除了父子两代诛杀,其他皆免除死刑处以流放刑或者沦为奴隶。
方孝孺就比较惨了,方孝孺朝堂之上拒绝明成祖的朱棣的篡位,公然于诏书之上大笔一挥写上“燕贼篡位”把朱棣骂得狗血淋头。朱棣一忍再忍最终以株连九族威胁方孝孺,还把方孝孺的嘴撕开到耳朵根。方孝孺依然不从血沫横飞的对朱棣说:
“要杀就杀,诛我十族又如何?”
盛怒之下的朱棣,将方孝孺的学生朋友全部算在里面勉强凑齐了十族,与方孝孺有关系的亲朋好友共计两千余人,其中八百七十多人处以死刑,一千多人处以流放之刑。
像是柳丰一这种未成年的孩子,用大宋律是无法处置的。这是个烫手的山芋,即便如赵祯怒火万丈,最终还是关了几天大牢放了出来。
这种案子,开封府也是莫奈何的。也只有石小凡这种诡计多端的败家子,或许能有治这小子的法子。
包拯不想管了,他一拱手:“驸马爷,那孩童所在何处?”
“天牢,我把他扔进天牢去了。明日早朝,我会在朝堂参奏柳成东这个王八蛋一本。老包,这案子你别掺和了。柳府是我砸的,你想治罪,明日朝堂上见。”
天牢,没有人知道石小凡用什么方法,让典狱使黄振答应将那小子又扔进天牢的。包拯也不想问,他也不想再管了。既然明日早朝会有分晓,他对着石小凡一拱手:“驸马爷,别再让本官为难了,我已经很得罪人了。”
石小凡嘻嘻一笑:“还是老包你好,这事你能不插手,多谢了。”
身为开封府府尹,负责京城治安和案件处理。石小凡犯下的事,足以让包拯把他抓到开封府了。可包拯毕竟没有这么干,他其实也顶着很大压力的。
你包拯是干什么吃的,驸马犯罪你就不管了?那些言官可不是吃素的。包拯自己就是个大喷子,言官的领头人。如今他不但不以身作则,还纵容驸马惹事。若是言官抓住这个把柄弹劾一下,够包拯喝一壶的了。
包拯回到开封府的时候,柳成东已经等得急了,他在府衙急的团团转。好在知道包拯刚正不阿,是个有原则的人。六亲不认的包拯知道驸马爷绑了人,多半会从石小凡手里将儿子救出来。
毕竟你是开封府尹,职责所在。然而柳成东过于天真了,包拯回来的时候,一脸阴沉。
柳成东急了,慌忙扑上前去:“包府尹,我儿何在?”
包拯叹了口气:“已被驸马爷下了天牢,柳少卿,明日早朝你到官家面前申辩吧。”
柳成东又惊又怒:“你包拯干什么的吃的,驸马爷枉顾国法,在我府邸打砸,掳走我儿。你不把人缉拿归案,你算是什么府尹!你对得起朝廷、对得起你这一身官服么!”
包拯居然被说的有些赫然,他袍袖一拂:“本官为人如何,自有世道公论。柳少卿,此案明日早朝你去找官家,本官爱莫能助。”说着,也不理会柳少卿,自顾回了后院。
完了,就连包拯都畏惧驸马爷。柳成东心慌慌起来,不行,还得去一趟天牢。这驸马爷什么权利,说拿人就拿人。这天牢是你家的么,没有官府逮捕文书,黄振居然也敢把儿子关起来。
于是,柳成东又急匆匆的奔赴天牢去捞人。典狱使黄振这次倒是很客气,似乎知道柳成东要来:“柳少卿,又是为令郎的事来的吧。”
“黄狱使,我问你,我儿何故又被抓了进来。你们有何权利捉我儿,驸马爷把人送来,可有抓捕文书!”
黄振摇了摇头:“抓捕文书是没有的,我也没有权利关押令郎,可是,驸马爷是拿着尚方宝剑来的。皇权之下,本官不得不应。柳少卿,还是请回吧。”
尚方宝剑?
这神器那里是代表皇权的,分明就是赵祯给石小凡作死用的吧。这小子还真天天拿着这东西四处招摇啊,没有抓捕令,黄振是不敢关押柳丰一的。可石小凡有尚方剑啊,我以尚方剑的名义命令你,关押柳丰一,有什么后果我石小凡一人承担。待得明日,自有朝廷来审判这小子。
尚方在手,天下我有!
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百年大计
许多事情没法摆在明面上的,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皇城司从来就不是一个合法的部门,一个凌驾于律法的,隶属于皇帝的私人组织。
不同于明朝锦衣卫,大宋朝的皇帝都比较宽厚一些。实际上,受到文臣的制约大一些而已。
像是许多事,皇帝想做又没法做。这关乎于自己的身份自己的面子,于是就想方设法的让别人去做。
赵祯知道尚方宝剑给了石小凡是弊大于利,这小子一剑在手天下我有的主儿。没有尚方宝剑就已经嚣张的不行,赐给他尚方剑他还不得上天啊。
然而赵祯还是赐给了他,并且没有再要回去的意思。就是因为赵祯知道,许多朝廷不能出面你解决的问题,石小凡能解决。许多朝廷不能处理的问题,石小凡能处理。
皇宫,陈琳回来了。
赵祯有些吃惊:“小凡不是回来了么,他人呢?”
陈琳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他不知道赵祯会不会龙颜大怒。毕竟,你是宣召石小凡入宫的,这小子抗旨不尊不说,还出去闯祸去了。
“朕问你呢,石小凡人呢!”
“这个陛下,驸马爷去、去这个,抄人家的家去了。”陈琳有些头皮发麻,还是硬着头皮说了出来。
赵祯大惊,似乎也并不太意外,他愤怒的站了起来:“这个混蛋,不回来便罢,一回来就给我惹事,他又去抄谁的家,发生什么事!”
似乎,石小凡赶出任何出格的事,赵祯现在都见怪不怪了。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给这混蛋善后,闯下祸赵祯想的不再是如何惩治石小凡,而是如何给他擦屁股。
这小子屡教不改了,由他去吧。好在赵祯内心知道石小凡的为人,他一直在干出格的事,足够杀他一百次的。可每次石小凡干的事,似乎都是正确的。
当下陈琳将在石府看到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完事又道:“陛下,石家小公子石一飞被那小子欺负,就连公主都生气了。想来、这个想来驸马爷去人家府上闹事,这个、这个也、也是情有可原吧。”
“砰!”的一声,赵祯一拍桌子:“他为何不进宫告诉朕,自己去朝臣家抄人家的家?他以为他是谁,朕都不敢干的事,这小子还真就干了!”
陈琳吓得一个哆嗦:“陛下,是、是奴婢多嘴,上次您、您只是小小的惩治了一下柳少卿家的小公子。公主听闻很是生气,说、说”
“说什么。”
“公主说您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为什么把他们关进天牢又放了!这些人间渣滓留着作甚,天不收他,我们来收!小小年纪就害人性命,长大了还不得杀人放火啊。”
其实这话是石小凡说的,陈琳多了个心眼,说是出自赵嫕之口。毕竟,从公主嘴里说出来赵祯没脾气。若是石小凡说的,难免赵祯不会暴走。
果然赵祯沉默了,上次的事确实是自己的原因。他原本是打算狠狠惩治一下的,怎奈吹不得耳边风。被张贵妃说了几句,自己耳根子一软,就把人给放了。一向温和的妹妹这次都动了怒,赵祯感觉有些理亏。
“嗯,派人打听一下,别让这小子闯出什么大祸。朕想帮他,也有心无力。”
赵祯这么说是妥协了,陈琳心中暗喜。听官家的意思,这是还想暗地里帮驸马爷开脱罪责啊。当下陈琳笑了笑:“陛下放心,奴婢回来的时候已经派人去打听了。”
果然,不多时有太太监回来禀告了。说是驸马爷把柳府给砸了,把柳府的小公子提着关进了天牢。开封府的包拯也去了石府,从石家后门走了,走的时候没带走任何人。
刚说完,天牢那边来消息了。黄振连夜上书,说是驸马爷持尚方宝剑把柳少卿家的公子关了天牢。典狱使黄振不敢做主,是以急忙上书言事。驸马爷留下话口,说是明日早朝要参奏大理寺少卿柳成东。
直到半夜,赵祯基本已经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看来,明日早朝又会有一场大热闹可看了。
赵祯有些乏了,他摆了摆手:“就寝吧。”
“陛下,去坤宁宫还是其他嫔妃寝宫?”陈琳问。
赵祯犹豫了一下:“去坤宁宫吧。”
坤宁宫,两宫太后都已经去世,刘太后和杨太后都没了,曹皇后如今已经移驾坤宁宫居住了。赵祯没有去其她嫔妃的寝宫,而是选择了坤宁宫曹皇后那里。
“陛下,驸马爷求见。”
说曹操曹操到,半夜三更的,这小子终究还是来了。困意朦胧的赵祯,一听石小凡来了,立刻精神了起来:“让他滚进来。”
石小凡进来的时候,就跟做错了事的小媳妇一般,唯唯诺诺的,看到赵祯的时候,给了他一个春风般的微笑:“陛下您好啊,臣在江南的时候,可时不常的记挂着你呢。”
“托你的福,朕还没被你气死。”赵祯横了他一眼。
“陛下,这事臣得说说您了。柳成东纵子行凶国法难容,陛下您想过没有,这京城的百姓怎么看咱们这些当官的。百姓会如何骂这个朝廷,您为什么不管?”
“朕怎么没管,朕不是把他们关进天牢里了么。”
“那何故他们又被释放了呢,陛下啊,您抓了这几个小子本来是拍手称快的一件事。结果您这一放,他们不但变本加厉、肆无忌惮,那些百姓们更是敢怒不敢言了。朝廷不公,恐难堵悠悠百姓之口。不瞒陛下说,臣在来宫里的路上,听到不止一个人在议论柳少卿家那个小子。此自不严惩,京城学堂风气难清。”
“哼,你说的轻巧。朕又何尝不知他们可恶,然他们毕竟都是一群孩子,朕总不能杀了他们吧。”
“那倒不必,子不教父之过。这些孩子之所以嚣张跋扈,就是仗着自己的家世。陛下将涉案的孩子家人全部革职查办,该流放的流放,该发配的发配。不杀杀学堂这股风气,如何为我大宋培养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啊!”
百年大计,教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