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有种-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颜宗望点头道:“这个好说赵贵使也不要急着回去,先陪咱痛饮几杯,吃喝完了再走。”

    赵良嗣拱拱手道:“那良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赵楷的河北兵马元帅府的旗号,已经在大名府城中的宫城的城头上立起来了。

    大名府是在仁宗年间成为大宋第四个京城的,称北京大名府。当时党项崛起于西北,而契丹则顿兵燕京,伺机南侵。仁宗皇帝听取宰相吕夷简的建议,设立北京大名府,以示天子将要亲征以抗契丹之意。而在契丹打消了南侵的念头之后,大名府的北京地位也没有被撤销,而且大宋朝廷还耗费巨资,对大名府城进行增筑。

    完成增筑后的大名府城拥有了外、内、宫等三道城垣。其中外城周长达48里,而最核心的宫城周有3里。三道城垣都建造得高大壮丽,十分的坚固。妥妥的就是河北第一城!

    因为大名府的京城地位和坚固城防,自从金兵入寇之后,此城就成为了逃难的河北军民士绅的第一目的地。

    所以当赵楷抵达大名府的时候,周长48里的外廓之内,到处都是四方流亡而来的难民、难官、难绅、难兵。有些占了百姓的房屋,有些则在空地上搭建了窝棚,乱糟糟的分住下来。街头巷尾,都是难以约束的士卒难民,打架斗殴,偷盗劫掠之事,每天都在发生。弄得大名府、大名县、元城县的官吏人等,都头大不已。

    而在赵楷这个领导河北军民抗金的元帅带着300多万抗金军费抵达后,前来投奔的义军义民就更多了,几乎每天都有各种打扮的乌合之众乱纷纷的赶来,这些兵卒有半数戴着软笠穿着战袄,余下的干脆一身老百姓的衣裳,手里随便拿一件武器,就算是兵了。看着就是乌合,几乎就没有像模像样的。

    不过例外也是有的,在正月十二日这一天,大名城北忽然来了八百骑兵,人人有马,个个披甲,还维持着队伍,徐徐而来。当先的骑士,还捧着一面红色的认旗,上面刺了两个大字“赤心刘晏”。

 第三十章 ?大王怎么可能那么凶?(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这面“赤心刘晏”认旗后面,是几十名上了些年纪,满脸都是风霜的骑兵簇拥着的一个年约六旬的老将军。这老将头胡须都已经花白,黝黑的老脸上都是皱纹,身上套着一袭洗得发白还满是污渍的青袍,并没有着甲。

    这人正是昔日辽国怨军八营之一的岩州营统领刘晏,他和郭药师、马植赵良嗣、刘彦宗一样,都是辽国汉人。而且还是世家大族出身,和如今投了金国,封了南京路汉军都统军的刘彦宗沾着点亲,祖上都是唐朝的卢龙节度使刘怦辽国治下的汉人社会似乎停留在了豪族社会的阶段,虽然也有科举,但是辽国的科举和宋朝的科举不一样,完全被世家大族垄断。

    而世家大族统治下的社会,当然得严格区分嫡庶。刘晏的祖上是庶流,所以没有留在燕京发展,而是迁去了辽国中京道的岩州辽西走廊一带,混成了地方豪族。刘晏年轻的时候,还凭借着自己的出身和才学,靠中了辽国中京道的进士,进入了辽国的南面官体系。

    不过他的仕途也不是太顺,一直在中京道和南京道任官,时而是官,时而又当武官,官运总是不佳。等到他到中年的时候,又遇上了女真崛起、辽国崩溃的大时代。不愿意看到家乡被女真人蹂躏,又想在这个乱世当中抓住一点机会的刘晏,就趁势而起,抓住辽国组织怨军的机会,领着一群族中子弟,散尽家财,招募壮士,拉起了一个岩州营,加入怨军,成为怨军八营之一。

    可是这支被辽国统治者寄予厚望的怨军,在成立后非但作战不利,而且还接连发生叛乱,刘晏也被卷入其中。在几经变乱之后,刘晏和其率领的岩州营八百余骑最后跟随郭药师背辽投宋。

    而这一次背叛,也就是成了刘晏人生当中的最后一叛。在金兵南下,郭药师再次背宋投金的情况下,驻守燕山府的刘晏居然没有跟随,而是领着所部八百余骑兵,带着全部家属南下退到了真定府境内。

    宋徽宗在得知常胜军中居然还有几百人没有投降金国,感到大为惊奇,于是就御笔亲书了“赤心”二字赐给刘晏。刘晏的认旗也就变成了“赤心刘晏”了。

    而这位一心跟着大宋走的“赤心刘晏”最近却遇到了一件让他糟心的事儿也不知道大宋的河北路转运使蔡懋是怎么想的,居然认为刘晏也是怨军出身,而且还依附过郭药师,就认为刘郭二人有私交,因而想借助这份交情去打通一条“求饶之路”。而且还不容刘晏分辩,就一纸书,将他和另一位也身在真定的“外交人材”马扩,一起调往大名府听用。

    这可让刘晏有点不知所措了他和郭药师的关系并不太好,两人虽然都是怨军出身,但是关系并不亲密。刘晏的岩州营向来自成一系,而郭药师则一直想要吞并刘晏的军队,双方为此明争暗斗了好几年。

    而刘晏之所以不愿跟随郭药师投金,除了认准了大宋待遇优厚,而且比较宽仁外,就是因为和郭药师的矛盾太大。

    现在让他去找郭药师牵线搭桥,那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吗?郭药师那老小子狠着呢,没准弄个鸿门宴啥的就把自己给剁了

    想到这里,刘晏就是一声长叹!

    “刘左武,您别太担心了,等到了大名,下官自会和蔡相公解释金营之行,有下官就可以应付了,不须左武亲往。”

    开口安慰刘晏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此人身材魁梧,脸膛黝黑,面带风霜,满脸都是风尘仆仆之色。

    这人正是蔡懋从真定府调来的另一位“求饶特使”,名叫马扩。马扩也是西军出身,隶籍熙河路,还是一门忠烈。他的一个伯父、两个叔叔、两个兄长先后战死于对西夏和青唐西番诸部的连绵战事当中。他本来也随父亲马政在熙河军中任职,但是在大宋与女真进行海上之盟的时候,其父马政恰好出任登州兵马钤辖。所以父子二人就转行成了外交官。马扩也因此和金国的高层多次接触,彼此之间也算有点交情。

    而在宋金开战之时,马扩正好在真定府任官,也没得到重用,而是在坐冷板凳他和知真定府刘韐的关系不睦,所以被投闲置散。刘韐在得到蔡懋的书后,也没留马扩在真定府抗金的意思,就打发他和刘晏一起上路去大名府了。

    刘晏听了马扩的话,也只能一声叹息了,他和金贼也打老了交道,当然知道向这群强盗求饶又多不易了。强盗都是贪得无厌的,而且强盗的胃口会越喂越大

    正在两人相对无言的时候,左右忽然有人大喊了一声:“敌袭,前方有骑兵!”

    刘晏和马扩都是一激灵,连忙勒了下缰绳,停住了胯下的战马,然后就在马蹬上站立起来,手掌搭在眉框上向前方张望。

    他们所在的地方距离大名府城已经不远了,都能远远看见大名府的巍峨壮丽的城廓了。而在他们前方五六里开外,则是一大片树林,通往大名府城的官道正好从树林中穿过。隐约可以看见,大队的骑兵正从树林那头沿着官道,由南向北而来。

    这队骑兵的队列严整,而且人人都披上了铠甲,套上了绣衣罩在铠甲外面的短衣,不能罩住全部铠甲,还肩背长枪,头上戴着有个红色帽缨的笠盔。远远的看过去,就瞧见一片跳跃的红缨和闪烁的寒光,奔腾而来!

    在这队骑兵的前方,也有人举着一面红色的认旗,不过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上面刺了什么字儿。

    “列队,披甲!”

    这里虽然靠近了大名府城,但是金人的大军正沿着黄河西岸此时黄河北流入海南下,现在距离大名府城应该不会太远。所以在大名府城外出现金人的骑兵也不例外,刘晏可不敢怠慢,连忙吩咐手下的八百余骑展开队形,并且披上随身携带的甲胄。

    刘晏所部的八百骑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岩州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心理素质也早就历练出来了,所以很快就照着刘晏的吩咐披上了只有前后掩心的骑甲,还以五十骑为群,展开了队形,严阵以待了。

    没过多久,从前方的那片树林南面开过来的骑兵,也开始背靠树林展开队形了。他们的数量比刘晏所部多了近一倍,而且还是一人双马!

    这时刘晏和马扩也终于看清楚那面红色认旗上的字儿了,应该是“郓王赵”。

    他俩还看见认旗之下,一位银盔银甲,身形魁梧的大将,正立马横枪,杀气汹汹。

    两人看着都有点发愣,都想到了同一个问题:这姓郓的是谁啊?

 第三十一章 ??郭天女、吕颐浩(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郓王赵?刘左武,你听说过金营当中有姓郓的大将吗?”

    “没有,没听说过瞧他们的装扮,好像是咱们的人。”

    “是官军?好像真是啊!”

    “马宣正,官军当中有姓郓,名王赵的大将吗?”

    “这个好像也没听说过。刘左武,要不我去问问吧。”

    “也好,千万小心一些。”

    马扩和刘晏看见“郓王赵”的认旗后,居然没想到“郓王”这俩字代表的爵位,赵是姓氏,还以为遇上了一个姓郓的大宋将领。

    马扩和刘晏商量了几句之后,就策马向前,到了那位名叫“郓王赵”的官军骑将马前不过二三十步开外,然后就张开喉咙大呼道:“前面可是大宋的郓太尉?下官真定府副钤辖,宣正郎马扩,敢问郓太尉大名?在何处任官?所任何职?”

    什么?运太尉?谁啊?

    赵楷一时没听明白马扩在说什么?但他还是搞清楚对面那人正是为大宋签订海上之盟奔走多年的外交家马扩了,而且他也看清楚“赤心刘晏”的认旗了。所以大致上可以确定来者并非敌人,而是从真定府开过来的马扩、刘晏和刘晏率领的赤心队骑兵。

    原来赵楷是为了迎敌才从大名城外一路北上而来的在大名府安顿下来后,赵楷每日都会督促着手底下的天策军五个骑兵将和一个近卫将的人马出城训练上三个时辰。而且他还会以身作则,带头参加骑马砍杀的训练。而且还要求韩世忠亲自来指导自己,普通的骑士怎么训练,他这个大王就一样的训练。凡是要求骑士们做到的事情,他这个大王必然先要做到。

    就这么练习了三四天,赵楷觉得自己的武艺大大见涨,开始有点跃跃欲试,想要宰几个金贼开开杀戒的时候,韩世忠手下的游骑硬探就来报告,说有数百不明身份的骑兵,正由北而来,快到大名府城附近了。

    赵楷听到这消息,当即决定出动,而且是亲自率队而去当然了,韩世忠还是要带着的,赵楷还没狂妄到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临阵指挥战斗的地步。

    就这样,赵楷就领着一千八百骑兵,浩浩荡荡的向北而进,终于在大名城北十余里外的一片树林北面,把刘晏、马扩给堵上了,还被刘晏、马扩当成了什么“郓太尉”。

    赵楷虽然没弄清楚马扩为什么会问起“运太尉”,但他还是大声报上了名号:“马宣正,此间没有什么运太尉,吾乃河北兵马元帅,郓王赵楷!”

    这下轮到马扩发愣了。

    河北兵马元帅,郓王赵楷听着好像是官家的儿子,那个差一点中了状元的郓王殿下啊!

    可是郓王在哪儿呢?不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