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有种-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多烧钱的项目一起开动,而北京路和河北路的金国占领区,又因为金人撤退时的掳掠和赵楷对当地汉奸士大夫的镇压政策,陷入了一片混乱,自然也就没办法提供税赋了。

    虽然由土地兵役制支撑的北宋朝廷并不会因为没有钱而垮台,但是赵楷交代的那些大事儿,那一桩能不花钱?

    想到一个钱字,吕颐浩和陈记都是一声叹息。

    就在这时,之前跟随枢密院的两个元枢何灌、王渊一块儿去迎接赵楷的几骑传骑飞也似的赶了回来,远远的就朝吕颐浩、陈记这里大呼:“官家到了!官家奏凯还朝了!”

    跟着吕颐浩、陈记二人一起等候了许久的北宋朝廷的官员们都嗡的发出一阵低哗,纷纷开始整理袍服衣冠了——他们可有一年多没见着赵楷了,这得多想念这位不怎么理政就知道打仗的官家啊!

    站在这些大宋官员附近跟着一起迎驾的燕地“义民”也跟着议论纷纷起来了。

    “这下可好了,官家奏凯还朝,燕京算是永为华夏之土了,我等燕人不再披发左衽矣”

    “真没想到,咱们燕人被契丹、女真欺负二百余年,今日能再当中国之人!”

    “你们可听说了,圣天子要迁都来北京顺天府,亲自守着国门,不让虏贼再打进来!”

    “这是真的?天子真的要以咱们燕京为天下首善了?”

    “当然是真的!我家在洛阳的亲戚都举家迁过来了,这还能有假?”

    “你家亲戚是”

    “鄙姓赵,蓟州赵家之人!”

    “哦原来是两国功臣蓟州赵,失敬!失敬!鄙姓高,渤海高氏不是渤海国的高氏,是大宋女中尧舜,宣仁圣烈皇后的同族晚辈!”

    “失敬,失敬”

    听见赵匡赞(大汉奸赵延寿之子,五代大投降家,宋朝开国功臣)的辽国亲戚和高太后(她家祖上是辽国派到南唐的使臣,被南唐扣押,后来投靠后周,成了赵匡胤的部下)的辽国亲戚都冒出来了,吕颐浩、陈记二人也不由得莞尔一笑。

    赵楷之前的雷霆手段和现在的迁都燕京加一块,看来还是挺有用的,不信邪的都给宰了,肯服软的都来认亲了,再加上从陕西、西京、河东等地迁来的府兵和勋贵,绝对可以把燕京二百年胡化之风彻底扭转过来。

    如果这位官家有办法填上迁都和转封这两个大钱坑,不仅国门可以永保安宁,这国门之内的一统江山,也为其不远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震天动地而起,响彻了北京顺天府城南的旷野。

    当赵楷再回燕京城的时候,这座控扼国门的燕地雄城,已经彻底拜倒在他的脚下了。出城迎接他的燕地百姓和从洛阳迁来的官眷、商人、工匠不下十万之数,一直从南端门向南延伸出将近十里。

    这些人当中的燕人未必有多拥护赵楷,但是肯定会服从赵楷的统治。所以现在就应该趁着威势鼎盛,人心慑服的时候,多迁一些可以充当腹心的府兵户来北京路。

    然后再慢慢的将北京路,以及附近的河北路、大同路等处,经营成和陕西同等重要的兵源血税之地。

    刀把子牢牢抓在手,才能保证那些充当钱袋子的地区可以乖乖地掏钱。

    而钱袋子满满的,也同样能确保刀把子听话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现在赵楷还有了平定草原、辽东的低成本方案——棱堡加上骆驼炮!

    哪怕是个“家用型”的棱堡,在草原上修一个,一整个蒙古帝国都打不下来,除非铁木真先到北京来学好数理化,再回草原去当大汗历史上罗刹国为什么能征服草原、大漠、西伯利亚?还不是因为用棱堡占地盘的成本够低,使得征服有利可图吗?

    想着自己将来可以靠着棱堡和骆驼炮殖民全世界,赵楷的心情那真是太好,一脸兴奋的就入了南端门。

    南端门内也有一群人在迎接他,都是女人、孩子和内侍——燕京城的布局很奇怪,皇城无语城市的西南角而不是常见的城北或城市中心,所以入了南端门直接就是皇城了。

    朱凤英、潘采莲、任宝莲、武美娘、曹玉娘、禹藏金奴等人带着十几个小孩子,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赵楷一进门就看见已经长成了“轻熟妇”的朱凤英了,她已经替赵楷生了两儿一女,其中两个儿子分别是嫡子赵谦,三子赵诩,都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现在正由武美娘、虞允文等人负责教导。

    而潘采莲则有庶长子赵论为靠今年赵论已经十五岁了,发育得又高又大,和赵楷长得很像,还颇有才华。

    他从四年前开始,就在武美娘教导下学习新学,短短的四年,数学就已经达到了相当于“中二”的水平。而且这小子的儒学造诣也不低,打小就跟着胡寅、胡宏两兄弟习儒,据说颇得那两个酸儒的真传,还能将武美娘传给他的数学和胡寅、胡宏所传的儒学结合起来钻研很有成为大儒的潜质。

    当然了,能文不能武也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个赵论那是三岁习文四岁习武,小小年纪就已经文武双全了。

    不过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好孩子,却得不到赵楷的喜爱,到现在为止连个爵位都没有。

    而赵谦虽然也没有当上太子,但是他母亲朱凤英却总是在赵楷出征期间担任监国,而且还会在赵楷当国理政的时候从旁“辅佐”(其实是学习治国),很显然朱凤英是被当成候补太后在培养。

    母亲是候补太后,赵谦的地位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妾身恭迎官家回宫”

    “儿臣恭迎父皇回宫!”

    在一片恭迎声中,赵楷勒住战马,翻身而下,稳稳的立在地面上,然后大步向前,到了朱凤英和潘采莲跟前,笑着对她们道:“凤英、采莲,这些日子朕出征在外,国中、宫中真是辛苦你们照应了一切都还好吧?”

    朱凤英撅着个小嘴,一副超委屈的样子,凑到了赵楷跟前,低声道:“官家这一去就是一年有余,妾身一介女流,如何能应付朝局?真是难煞妾身了以后官家可不能再这样了。”

    唔,抓阄很难吗?赵楷心里想着,嘴上却笑着问:“娘子都遇到了什么难为事儿?可说来给为夫听听。”

    朱凤英叹了口气:“还不是国用不足?连宫中的用度都有些艰难幸好美娘和玉娘都有些积蓄,要不然这次六宫北迁的用度都拿不出来了。”

    赵楷心说:这个朱凤英管家的水平也真的不咋地,搬个家居然还要靠武美娘、曹玉娘这两个富婆(武美娘本事很大,特别善于理财,曹玉娘则是她爹曹丞相有钱)出钱不过由此也可以知道如今的财政紧张到什么程度了!

 第401章 让府兵们出点钱吧

    北京顺天府旧城的皇宫,作为昔日大辽帝国的陪都皇宫,实在比不上神都洛阳的紫微宫气派。

    单论大小,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了。幸好赵楷的宫廷规模也不大,就十几个后妃加上一百多个内侍,二三百个女官、宫女和几十个女班直,还有二三十个皇子和公主。所以原本住在洛阳紫微宫的时候,也只是占用了一小部分的宫殿,紫微宫的大部分区域都封闭起来不用。就那样还显得清冷,在宫里面转一圈都没什么人气。

    所以赵楷这一大家子现在搬进顺天府城中的这个小小的皇宫之后,非得不觉得拥挤,反而热闹了不少,显得其乐融融。

    不过赵楷也不会为了热闹就在这座又破又小的顺天府城内一直将就下去天子居停,帝王之家,天下首善,怎么能不好好搞点基本建设?

    再说了,现在的顺天府城也不是个棱堡啊!

    不是棱堡,意味着防卫成本较高,安全系数不足。现在的顺天府城是个周长三十六里的四四方方的城堡,想要在三十六里长的城墙上严密布防,没有几万军队根本办不到。

    如果修一个核心堡垒面积和老顺天府城内面积相等的八边十六角的棱堡,一个三棱台堡上布署三百人和八门10斤炮、几十门八两炮也就足够了。即使再算上一些预备队,整个城堡有6000人就足够守备了。

    而要攻占这样的城堡,在不懂平行攻城发,不会算弹道,不会找死角,不会铸造大口径臼炮,不会制造可靠的开花弹的情况下,只有围困饿饭这一种方式。

    如果以上那些什么都会了,那就不是鞑子了,而是另一个时空的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穿越过来了!

    所以在回到顺天府皇城之后的第三天,赵楷就把一座顺天府新城的模型摆在顺天府的地形沙盘上面了。

    “这是通县,也就是原来的通州,朕打算将顺天府新城建在通州的地盘上。就依着潞水西岸修建一座八边十六角的大型棱堡。棱堡核心堡的大小和现在的顺天府旧城仿佛,都是80平方里上下,虽然不大,但是用来修建皇宫、官署、赐第、官员宅邸、军器监工场、军营、库房这些,却也足够了,应该还有足够的地盘修建一些百姓的住宅。

    至于工商百业嘛朕打算在潞水下游和白沟河相交的直沽寨一带修建一座商城,称为天津城。津者,渡口也,通常又是工商汇集的便利之地。今后北京路的工商百业就汇聚天津城,而顺天府新城就只为天子居停,军国之都。诸卿以为如何?”

    赵楷说完自己的建都设想,就笑眯眯的看着在场的臣子们,等待着他们的一致拥护。

    他的设想当然是极为合理的,既充分考虑了国防,又兼顾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迁至通州的新顺天府城距离未来的北方商业之都天津城只有大约150里远,而且两地之间有潞水,也就是北运河相连,所以顺天府可以非常容易的从天津得到物资补充。

    两地之间的人员往来更是方便快捷,区区一百多里,铺上硬质路面后,不过就是一天的路程。

    与此同时,这一百多里的距离,也可以让未来的大宋首都和北方商业中心分离。这样首都的人口就不会过多,而且也不会过度商业化——对于一个中世纪封建军国来说,没有钱固然不行,但是钱太多也容易腐朽。

    另外,通州(以后就是新顺天府了)的水陆交通非常便利,以之为据点,朝廷的大军向北可以支援密云、居庸关,向东可以支援蓟州、平州,向西可以涿州、易州境内的各处燕山山口,向南又可以支援天津如果有敌从海上来的话!

    看着如此完美的建都方案,大殿当中的臣子们,却是个个眉头微皱,一言不发。

    殿中的气氛就有点尴尬了,赵楷的脸色也在渐渐放沉。就在官家的龙颜变得不大好看的时候,终于有人开口了。

    “官家,如今国库空虚,日常的用度都难以应付,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营建新都和天津商城之事宜缓不宜急。”

    赵楷望过去,说话的是户部尚书赵开北宋朝廷的理财专家。

    不过巧妇难为无米炊,再能理财,也没办法将一千多万的收入当成三四千万来花用啊!

    “营建新都和国库空虚有什么关系?”赵楷笑道,“赵尚书觉得新都和天津商城需要花费多少?”

    赵开眉头大皱,苦着脸道:“新都的城垣若要用夯土包砖而建,至少要花费上百万贯如果再算上城内的宫殿、街道、衙署,以及各种各样的房屋,恐怕得花出去数百万贯。如今的朝廷实在拿不出这笔钱啊!

    至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