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有种-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以后大宋还得扩张呢!

    还要全球殖民呢!

    到时候那些对朝廷来说鞭长莫及的军府,都可以用这个办法管起来啊!

    这个时候的赵楷,那是压根没想到,这个20人的管事团就是议会的雏形啊!

    这就是“高二穿越”的祸了,他压根不知道,他搞出的“一手拿刀、一手拿地”的府兵制,经过多年的茁壮成长,已经到了可以产生“自发秩序”的地步了。

    如果赵楷在穿越之前多念点书,也许就能知道封建是怎么产生并且一步步的滑向民主的。

    赵楷胡乱搞出的府兵制,不仅军事强大,而且还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也许不一定准,有钱却只能当顺民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但是既有钱又有武力那就一定可以决定上层建筑了!

    当然了,这个“决定上层建筑”的事儿也是有个过程的。

    赵楷自己是“大帝”,在府兵中的威望无人能及。那些府兵只会拥护他,不会反对他,但是将来的君主还能不能控制住局面?

    而且,这些初代府兵的文化水平都很低,能管好学堂、校场、马场、义仓这些小事儿就不错了,也不会马上去追求更大的政治权力。

    但是他们现在既有钱又有武力,是赵楷重开的大宋朝的最大依靠,而且赵楷还让他们从基层开始自治这等于在锻炼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传统啊!

    不过此时的赵楷,根本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还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省钱又方便的,专用于营田使路和节度使路的基层治理办法,所以心情相当不错。

    “两府再好好商量一下,拟出一个细则,咱们尽快把这个事儿办了这样才能把新拿下的地盘都拿在手里!”赵楷侃侃而道,“另外,两府还要商量一下封爵的事儿,朕打算在洪武八年年节到来的时候,把授爵的事儿也办了,这样明年咱就能南下找吴国要钱了!”

 第403章 瓦解府兵还不容易(求订阅求月票)

    “邦衡、彬父、不言你们怎么看?”

    翰林学士承旨陈东坐在一张圈椅里面,边上一张桌子上摆着东西两府刚刚呈上来的《折冲府改制疏》。

    室内一片沉默,被陈东点到名的三个翰林学士、直学士胡铨、虞允文、萧不言都眉头紧皱。

    由于赵楷经常带兵出征,也不带着文武百官随行,所以跟随在他身边,负责起草诏书、参谋政务的翰林学士院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身为翰林学士院掌门人的承旨陈东甚至有了“内相”的外号,俨然和东西两府的相公平起平坐了。

    而在他的领导下的众翰林又分为学士、直学士、侍读、侍讲、编修等等。

    其中学士、直学士可以和承旨一同充当赵楷的参谋,由两府、诸路、诸军呈上来的奏章,他们先看,赵楷的旨意也通过他们下达。编修则是笔杆子,在战时还得披甲随扈在赵楷左右。至于侍读、侍讲则是皇子、公主们的家庭教师。

    而今天在翰林学士院的官署之中和陈东一起议事的三人中,洪武元年的进士胡铨已经是学士了,而虞允文、萧不言两人也因功晋升为了直学士考虑到他们的年龄,都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不过这三个前途不可限量的青年官员,现在都微微皱着眉头,显得有些忧虑。

    而让他们仨忧虑的原因,当然就是正在迅速推进中的折冲府改制了哦,或者说是府兵这个阶层的日益膨胀!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

    府兵制当然也不完美,无论是北周隋唐的府兵制,还是赵楷实行的府兵制,都有其缺陷。

    历史上北周隋唐的府兵制被关陇勋贵所把持,换了好几家天子。赵楷在设计自己的府兵制时,当然吸取了教训,采取了限制上层,厚养中下层的制度。

    如韩世忠、岳飞这样站在北宋府兵制顶尖的人物,直到如今才刚刚敲定了一个郡公的爵位,爵田、职田、宅田加一块只有6000亩,想要塞外的牧场还得再申请。

    另外,这些“大府兵”大多都是寒门武士,不像那些关陇勋贵那样都出身高门大户,家里面宗亲、门客、死士一群群的。他们大多是孤寒之士,家里没有什么势力。

    而且赵楷还利用这次封爵,把这些“大府兵”从各自的老窝都挪到北京路来了。

    北京路原来是辽国、金国的地盘,这些“大府兵”在这里没有基础,要做大也是几代人以后的事儿,而且还得和董金刚一样多子多福才行。

    所以赵楷的这些把兄弟和“妹夫众”,都还是非常可靠的,也没有当隋文帝的能力。

    但是赵楷却“养肥”了几十万小府兵养肥小府兵才能用平和的手段限制住大府兵啊!

    要不然跟朱元璋那样,底层军户苦得跟什么似的,底下的大军头当然容易拉山头了。

    现在赵楷这边的“小府兵”都混成了普鲁士容克,上面的“大府兵”想养拉山头也没人愿意跟随啊!

    可是“小府兵”养到现在,已经太肥了再养下去,早晚是要失控的!

    室内一片沉默,半晌才是胡铨打破了寂静:“内相,官家并不是不知道府兵势大之后必然难治。但是没有这些府兵,我们又如何能坐在北京的皇城中议事?我们现在之所以会觉得府兵势大,也是因为他们把我们送进了北京皇城啊!既然他们把我们送进了北京皇城好处就得给他们,要不然就没有下回了!”

    陈东轻轻点头,然后又望着虞允文。虞允文面色凝重地说:“河北、北京几成白地若东南膏腴之地也被打成了一片废墟,府兵才真的难治了!”

    “哦?”陈东没听明白虞允文的话!

    赵楷的这个“高参”说实话,水平一般般,和虞允文根本不是一个段位。

    “内相,”萧不言却能听懂虞允文的话,“朝廷有钱才能控制住府兵!大宋的府兵,就相当于契丹的部族军。契丹皇帝得了大宋的岁币和南京路的税赋,才能搞出那么多的皮室军、宫分军,才能控制住契丹的部族军,才会有大辽国。

    而朝廷想要牢牢控制住60万府兵,就得有东南的税赋了。有了东南的税赋,就能不断分化府兵、驱使府兵。就能不断将府兵中的壮士变成长征健儿,让他们为国家开疆辟土!”

    他停顿了一下,又道:“如果朝廷无意开疆辟土,把60万府兵都圈到一起养废掉又有多难?无非就是一年三四千万贯。”

    原来是这样啊!

    陈东终于明白了,点点头道:“怪不得官家急于对东南用兵就不知道东南是不是易取了?”

    “东南恐怕不易取啊!”虞允文摇摇头。

    陈东看着虞允文,似乎有些不大相信,“彬父,东南兵弱,而且上游的四川、襄阳都在朝廷手中。浮汉入江,势如破竹啊!”

    虞允文叹了口气:“今时不同往日火炮之利、棱堡之坚,还不足以封锁长江吗?火炮东南早就有了,至于棱堡现在燕地这边多少座棱堡在开工?还能藏起来不让人看吗?

    另外,东南士绅都惧怕府兵去分他们的田地家产,一定会拼死抗拒天兵的,所以取东南诸路必定不易!”

    虞允文顿了顿,又道:“虽然朝廷有60万府兵,一定可以踏平东南,但是要全取一块膏腴之地可就难了!

    如果60万府兵打得尸山血海,谁还能拦住这帮杀红眼的家伙在东南放抢?”

    “彬父,”陈东看着虞允文,“那你有取东南的锦囊妙计吗?”

    虞允文摇了摇头,看着陈东,笑道:“这还用得着锦囊妙计吗?内相还不知道天下读书人所思所想?”

    “啊!”陈东猛地站了起来,拿起桌子上的《折冲府改制疏》,“邦衡、彬父、不言,咱们一起去面君!”

    陈东、胡铨、虞允文、萧不言四人在顺天府皇城的瑶池宫苑中见到赵楷的时候,他正在挥毫泼墨,用铁线白描的手法画“山水画”。这个“山水画”说实在的,艺术性很差啊!

    连替赵楷研磨,并且负责收藏其作品的武美娘看着都有点皱眉。

    只看见赵楷先在一张很大的宣纸上画了个“圆墩形”,就是一个圆形削掉了两头。然后又在“圆墩形”的内部画了许多线条,有横着画的,有竖着画的,这些线条大多不是直的,而是弧线,互相交叉在一起,在“圆墩形”内部形成了许多个“格子”。在这线条的头部和末尾,赵楷还标上了数字不是汉字,而是阿拉伯数字,每个数字的右上角,还有一个小圈圈。

    在画好了线条,标好了数字之后,赵楷就开“作画”了,用毛笔勾勒出了六个不规则的形状,武美娘也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

    这六个不规则的形状所占的“圆墩形”内部的面积并不大,所以还有大片的留白,也不知道是要用来题跋还是盖章?

    陈东、胡铨、虞允文、萧不言四人看见赵楷在进行艺术创作,也不敢打扰,只好在边上候着。

    过了一会儿,才听见赵楷自言自语了起来:“好,好!画得真好,画得真像!哈哈哈”

    这时他也瞧见四个翰林了,于是就放下毛笔,冲他们招了招手,“来来来都来看看,看朕画得怎么样?”

    四个人屁颠屁颠就凑上来了,到了跟前一看,全傻眼了。

    这画的是什么呀?怎么看不懂啊?难道是有什么特别的意境?

    “好!真是传世之作也!”虞允文已经挑着大拇哥夸上了但绝对不是拍马屁!

    赵楷画得就是传世之作——世界地图!

    他不是有点“失忆”吗?

    所以这些日子除了处理政务、军务,就在忙着把脑海当中的知识写下来,他前世的地理学得不错,还记得世界地图啥模样,而他今生又是艺术家,所以就赶紧画出来了。

    “官家,您画得是个绣墩吧?”胡铨的眼光不如虞允文,居然没认出世界地图

    “官家,这个绣墩上的图样是什么?”萧不言同样不认识世界地图。

    陈东不想评论赵楷的“艺术品”,干脆把《折冲府改制疏》递上去了,“官家,两府相公让人送来了《折冲府改制疏》,还说明日朝会想议一议此疏。”

    “看过了?”赵楷问,“写得怎么样?”

    “官家,”陈东道,“两府相公考虑得非常周到,只是”

    赵楷见陈东欲言又止,笑着问:“只是什么?”

    “只是三分天下,府兵有其一了!”陈东道,“官家您不觉得如今的府兵有点膨胀了?”

    “有吗?”赵楷看着眼前的《世界地图》,府兵哪有三分之一?拿下整个欧亚大陆也就差不多三分之一吧?

    “官家,”陈东接着进言道,“如果东南也遍地是府兵,恐怕国将不国啊!”

    赵楷点点头,皱眉道:“这个朕知道东南是财赋重地,又是海军之乡,不是能开设军府的地方。”

 第404章 如何平江南养士而已(求订阅求月票)

    听赵楷怎么一说,陈东陈大内相马上就觉得有戏,连忙顺着这个话头往下说:“官家圣明,东南鱼米之乡,富庶之土,实乃国家养府兵、致太平之本,必须全取,万万不可把东南打成一片废土啊!”

    赵楷连连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说得好国家要想太平长久,就必须有北方之兵和南方之财,缺一不可!无北兵不能平胡虏,无南财则无法用北兵!虏不平则国必亡,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