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有种-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新落成的楚州州城山阳县的西门外三角堡的顶部,今儿好像来了什么贵客,搭出了一个很大的棚子,还张挂起了厚厚的锦缎帘幕。还有楚州州衙和新设立的淮东安抚使司的厢兵还有仆役,忙忙碌碌的在这座三角堡和三角堡边上山阳榷场来回奔走,将一个个食盒从榷场内的一座酒楼中取出,送上高高的,视野开阔的三角堡,供三角堡上的贵人们享用。

    三角堡的西面就是山阳码头这是一座运河码头。在运河没有被黄河水冲毁的年代里,运往开封府的东南六路财货,都得打这儿过。

    但是现在因为黄河改道冲毁了运河,而且北宋的都城也早就不在开封府了,而是在更北方的北京顺天府。所以山阳码头这里就不复当日之盛了,不过还是非常热闹的。

    因为楚州山阳县依旧是南北榷场贸易的重镇!

    这个大宋朝向来是把战争和商业分割开来的打仗归打仗,贸易归贸易,两码事儿嘛!

    所以无论楚州对面是大金、伪宋,还是北宋,山阳榷场的买卖照做,山阳码头上也总是舳舻相连。

    不过今天的山阳码头上,却看不见载满货物的商船,也没有往来奔走以牟利的商人,只有一串旗幡招展,非常鲜亮的官船。还有许多衣甲鲜明的新军官兵和仆役打扮的人,都在码头上蒙头吃喝。

    看来今日是有什么大人物要离开山阳县远行,所以借用了这处三角台堡,摆酒践行。

    三角堡上,帘幕之内,满满当当的坐着二三百人。都是跪坐在松软的垫子上,每人跟前摆一小桌,桌上几个酒菜。这些人清一色都是士打扮,穿着宽松的儒服,头戴东坡巾,看着就够儒雅。在三角堡靠近对外的“角尖”的地方,并排摆了四张长一些的矮脚桌,矮脚桌后面坐着三男一女,一共四人。

    其中的女子,也穿着一身白色儒服,却没有戴东坡巾,一头长发简简单单挽了个发髻,用根簪子插了。她的年纪不小了,看着有四十多岁,气质高雅,风韵稍存。她虽是巾帼,但是在一群须眉之中,却也谈笑风生,看起来就是一个常在士林走动的奇女子。

    这奇女子正是易安居士李清照。

    和李清照坐一排的三人,是一个老者和两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老者看着有七十多岁了,须发皆白,不过依旧精神抖擞,正是赵桓的老师耿南仲。

    两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是一白胖、一黑瘦。白胖一些的气度儒雅雍容,一看就是个饱学之士。那黑瘦一些的,说话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语气也很温和,让人如沐春风,显然是经过长期训练的。

    这两位也不是凡人,白胖的是赵楷的翰林学士胡寅。黑瘦的就更厉害了,是第48代衍圣公孔玠。

    原来今日汇聚于此的人物,除了胡寅、孔玠之外,都是来自东南各路的名士鸿儒,准备去曲阜祭拜孔子,同时参加赵楷所召集的儒门大会。

    “致堂先生,老朽有一事不明,想向先生请教一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耿南仲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就话锋一转,步入正题了。

    “耿相公但问无妨,下官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被称为“致堂先生”的人就是胡寅。他的官不能算特别大,但是在儒学上的造诣不低,特别精通“格物明理之学”,所以被人称为“致堂先生”。

    耿南仲笑道:“那老朽就问了。”他斟酌了一次,“这一次官家召集东南宿儒名士北上孔林,到底要和大家说什么?”

    是啊?说什么?是不是要用高官厚禄收买大家?不过我们的品德那么高尚是马上答应好呢?还是推辞再三后答应好呢?

    耿南仲的问题一出来,在场的百余个大儒,还有一百多个大儒的学生,全都向胡寅投去了君子的注视

    而胡寅闻言,则是苦苦一笑高官厚禄是不可能有的!

    要有高官厚禄,还用得着孔林大会?

    胡寅叹了口气,收了苦笑,便对耿南仲道:“此事耿相公即便不问,在下也是要说的。官家请诸位北上孔林,乃是有三个问题要问。”

    问问题?

    大儒们心说;答对了就有高官厚禄?

    胡寅接着又道:“第一个问题:问天。第二个问题:问政。第三个问题:问心。”

    啥意思?

    在场的大儒们都一头雾水。

    这三个问题怎么有点玄呢?难不成这位重开大宋的天子也是个道君皇帝?

    胡寅又开始给大家伙解释题目了。

    这三个题目一点都不玄,但是很难回答!

    “所谓问天,问得是天理、天命、天人还有归天!”

    这个问题看着玄,其实问的就是“世界观”!这个世界,就是赵楷所处的世界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主宰?主宰一切的是谁?主宰和人的关系等等。

    什么?

    无神仙论?

    唯物主义?

    也行啊!只要能说得过天主教、天方教和佛教就行!

    现在可是科学尚不昌明的时代,所以“天的问题”不好回答啊!

    “所谓问政,问得是儒家之政,而非国家之政。”胡寅接着又道,“儒者除了做官,还能做些什么?如果没有朝廷的独尊,儒家又能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依旧很难!

    赵楷问的是儒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姑且可以称为儒家的价值观吧?

    除了科举当官,儒家还能提供什么?

    在没有科举当官的地方,你们儒家还能存在吗?

    这是儒家的又一大难题!

    而且在原本的历史上,儒家在这道题目前考了个零蛋!

    在天主教不掌握政权的地方还有天主教,在天方教不掌握政权的地方还有天分教,在佛教不掌握政权的地方还有佛教甚至修仙的道教也可以不依靠政权的扶植存在下去。

    但是儒学离开了科举就没了!

    这样的学派教派还能和天主教、天方教、佛教斗争?如果儒学总是战五渣,赵楷的全球殖民是玩不下去的因为殖出去的民没有科举可考,很快就会被别的教派同化了。

    而科举你能让美利坚的儒生花几年时间进京赶考?而且要办美利坚科举也不行啊!科举这一套只有在人口密集,化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地方才可行。

    “所谓问心,”胡寅说,“我等儒者为什么要学儒如果不能做官,我们还学不学儒?如果不能做官,我们学儒还能不能得到回报?”

    这个当然就是儒生的人生观了!

    除了做官,儒生还能做什么?还想做什么?如果没有官做就不习儒了,那儒学怎么生存?

    人家天主教那边,没有不当神甫就不信天主不祈祷吧?天方教也没有不当法学家就不信教不祷告吧?佛教徒那边在家居士照样天天念经吃素啊!

    到了儒家这里,不当官就不要了?这样的儒家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没有可能在未来的殖民时代大放光芒。

 第439章 ??现在轮到你们向官家提问了(求订阅求月票)

    赵楷的三个问题其实没有多难!

    真的没多难!

    找个有点学识的大和尚来回答,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

    佛教的世界观就是四大皆空啊,甭管有多少钱,有多大的权力,有多少老婆,有多少儿女,两脚一蹬,就是四大皆空!

    这个道理谁能证伪?谁能从棺材里爬出来继续享受人间的一切快乐?

    佛教的价值也是明摆着的。

    普天之下那么多寺庙,有几间是靠朝廷拨款养着的?几乎没有。即便是大相国寺这样的皇家寺庙,它也是盈利的,而且赚得还很多。哪怕在朝廷的打压之下比如遇上“三武一宗灭佛”的事儿,佛教也还能继续生存发展。

    可见佛教的生命力之顽强!

    至于佛弟子的人生观,当然是上西天了!

    虽然信佛之人也有为名为利为官为钱而信的但是拥有这一切的人,比如那帮帝王将相,也有许多笃信佛教。甚至那些考科举出仕当了官的士大夫,信佛的也有许多啊!

    而没有朝廷的扶植,甚至处于被压制状态下的佛教,也依旧有人会相信。

    而这个佛教和天方教、天主教一比,差不多就是战五渣了!

    但是战无渣的佛教,甚至更寒碜的修仙道教,或是隔壁稀奇古怪的日本国神道教,都可以用行动回答赵楷的三个问题。

    你说这三个问题有多难?

    一点都不难!

    可是今天在山阳县东门外的这个三角堡顶部落座的百余名大儒,还有他们的一个百多个弟子,却没有办法回答赵楷的三个问题。

    不仅没有办法回答甚至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连考虑都没有考虑过!

    哦,也不是所有人都没有考虑过,还是有人考虑过这些问题的。

    譬如由福建路推荐上了的大儒名士,人称延平先生的李侗就考虑过这些问题。

    这个李侗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是他的一个学生却是大大的有名,名叫朱熹。

    就是那个在儒家崩盘之前被人尊为朱子,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的朱熹。

    虽然在儒家崩盘之后,人们对朱熹的评价越来越低几乎把他当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伪君子。

    但是除了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的宋朝理学儒者,还有陆九渊为代表的宋朝心学儒者之外,还有谁在考虑这三个事关儒学存亡的大问题呢?

    而朱熹也的确解答了这三个问题中的第一题,而且答得还算可以,要不然也当不上朱子啊!

    而朱熹给出的答案,也不完全来自他个人的思考和智慧,还有有来自他的老师李侗,李侗的恩师杨时、罗从彦,以及杨、罗二人的恩师程颐,还有程颐的兄长程颢在内等等的许多宋朝理学大家的集体智慧。

    不过宋朝的理学儒者们并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真的会有礼崩乐坏的一天,而且他们自己也想要做官做官好啊,圣人也想啊!。所以他们只用心思考了儒家世界观的问题,并没有思考过赵楷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因为从没有人思考过儒家一旦失去科举将会怎样?所以当儒生们没有官可以做的时候,儒家就亡了虽然儒家化的影响力还存在,但是作为一个学派或是教派,它已经不存在了。

    代表赵楷提出三问的胡寅其实也是宋朝理学儒者中的一员,他的父亲胡安国是杨时的弟子,后又拜入同样学宗二程的大儒靳裁之门下。而胡寅和他的兄弟胡宏不仅受到胡安国的教导,而且还拜入杨时、侯仲良也是程门弟子门下。另外,胡寅的幼弟胡宁,堂弟胡宪都师从胡安国。

    在原本的历史上,胡寅、胡宏、胡宁、胡宪都是理学湘湖学派的创始人!

    而现在,这四位加上年迈体虚在家养老的胡安国,还有刘韐的次子刘子翚刘子羽的兄弟,都是赵楷阵营中的儒家学者。不仅精通传统的儒家经典,也精通二程所开创的理学,而且还学过赵楷所著的新算学和格物学,甚至还提出过一些格物之法,堪称大儒。

    但是他们同样没有考虑过“赵楷三问”的后两问。

    现在胡寅看到在场的二三百个儒士都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似乎没有一个人能答得了“赵楷三问”,也只是苦苦一笑道:“官家所问,的确不容易回答,能够提出这三问者,已经够得上当世大儒了,若能解答其一,后世一定会尊为圣人的”

    他的话刚说到这里,忽然就听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