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有种-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楷终于把杀气腾腾的眼神从秦桧身上挪开了,转到了那人身上。只见那人年纪四旬有余,身体微胖,双目有神,两手执着笏板,显得极有气度,一张口也是声音宏亮,非常有威严。

    看见他,赵楷脑海中就浮出了“李纲”二字!

    原来此人就是七月份时才被召还东京任太常少卿的李纲,在这次“劝退赵佶”的风潮中,他和吴敏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出头鸟。吴敏首先提出内禅,而李纲则在赵佶反悔之后刺血上疏,称“今大敌入攻,安危存亡在呼吸之间”,只有“传皇太子以位号,才可招徕天下豪杰”。正是在他的极力劝说之下,赵佶才勉强同意下达传位诏书。

    没想到郓王赵楷又莫名其妙疯魔了,还闹了一场带兵闯宫,还说要效仿李世民!

    这可真是狂悖荒谬到了极点,而且也胡闹到了极点。

    如果这样的狂徒得不到制裁,反而传之皇位。那天下豪杰会怎么看待朝廷?怎么看待煌煌大宋?还会有人相应号召,兴兵勤王吗?

    没有天下豪杰相助,靠朝廷手头的那点疲兵败卒,又如何打得赢金贼的十万大军?

    所李纲现在就把这个难题丢给想当唐太宗的赵楷,看看他有什么法子对付?

    赵楷却是胸有成竹地一笑,打败金贼有何困难?他赵楷上高中的一年半,可没有虚度,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熟练掌握了传说中的四大兵法光荣三国系列、信长之野望系列、全面战争系列和骑马与砍杀!

    而且此时赵楷脑海当中,还有“武经七书”的全部内容,还有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等宋朝大阵法家所创的八套阵图!

    靠着四大兵法、武经七书和八大阵图,还怕打不赢金人吗?

    如果还不够,那他还正经上过历史课,知道论持久战啥的!

    想到这里,赵楷哈哈大笑道:“金贼来势虽猛,但并没有打破东京,夺我大宋北国半壁的实力。所以我们要击退金贼,保住宣和北伐之前的地盘是不困难的。”

    他的意思是燕山府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的地盘暂时不要了但是大宋固有的那点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

    “哦,”李纲目光灼灼地看着赵楷,“不知大王准备如何击退金贼?”

    赵楷整理了一下思路,就侃侃而道:“金贼这次分两路而来,西路顿兵太原城下,并未深入,也没有能打破太原,暂时不必考虑。而东路金贼则一路避开河北各处坚城不打,长驱南下,直扑东京而来。声势虽大,但并无根基,只是孤军深入。

    我们只要一边在东京坚壁清野,坚决坚守。一边收拾河北各地的兵马,再用他们去截断金贼的归途即可。

    如果东路贼不能打破东京,而后路又被河北诸军切断,就会有全军覆没的风险。到了那时还怕没有一个新的澶渊之盟吗?”

    “截断金贼的归途?”李纲哼了一声,“恐怕不容易吧?河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如何截断金贼的骑兵?”

    “这有何难?”赵楷在来的路上早就琢磨过了,而且还真的想到一个办法了,“金贼十万大军越千里而来,是没有后方转运粮食以供其用的,补给全靠沿途劫掠。我们只要在河北的黄河以西坚壁清野,武装义民,让金贼无法轻易得到粮草补给,也无力分兵据有城池,就等于断其归路了。”

    原来此时黄河北流入海河,将河北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其中黄河东岸河流众多,一旦河流解冻,骑兵为主的金兵就很难通行。所以这次金兵南下走的就是黄河西岸这一路。只要把这一路的人民群众完全发动起来,金兵也就只能退出中原了!

    赵楷侃侃而谈道:“一旦黄河西岸各个州府都坚壁清野了,金兵就很难打到草谷,没有草谷,十万大军还能饿着肚皮回老家?如果再能把百姓义民都武装起来和金贼周旋,那就是胜券在握了!”

    好像也有点道理!

    李纲眉头微皱,到了现在,他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自认为是宋朝李世民的赵楷还是有点本事的。

    “三郎,你能守住东京吗?”赵佶这个时候插嘴发问了,而且满脸都是期待的表情。

    “能!”赵楷点点头,“东京城高墙固,城内壮丁不下三十万,而且武库当中兵器、甲胄、箭镞、火药都非常充足,粮草也足可支撑半年以上,守住并不困难。”

    “太好了!”赵佶闻言大喜,笑着朝吴敏招了下手,“吴卿,快把传位诏书拿来,朕要涂改则个一下。”

    吴敏只是摇头,马上把诏书藏到怀了,谁也不给。

    赵佶看他这样,正琢磨要不要让中书舍人再写一份的时候,赵楷又开口了:“不过儿臣却不能留在东京主持守城!”

    “这是为何?”赵佶忙问。

    “因为儿臣要北上抗金!”赵楷正色道,“守东京易,战河北难。儿臣欲效李世民,当不畏艰难,迎敌而进,亲赴河北,招募壮士,与贼周旋!

    所以东京天子之城,还请父皇以最大之决心坚定守住!”

    赵佶急了,看着凶恶化的儿子赵楷,“什么?你,你要为父守在东京城?”

    “正是!”赵楷目光冷冷,在大殿内一扫,朗声道,“胡虏将至都门之际,岂有劝说天子弃位远遁之理?

    开封城中的军将百姓会这么看?堂堂九五至尊,居然给几百里外的金贼吓得皇位都不要了这不是在涨金贼的威风,灭我大宋军民的士气?况且我父皇怕金贼,我皇兄就不怕金贼了?他的胆子可不大啊!既然我父皇可以内禅而走,那我皇兄就不能有样学样,禅位给我那侄儿后逃走?到时候天下人还有什么战意斗志?尔等大臣是欲使天下人皆披发左衽乎?”

    殿中的大臣们听了这番话,全都哑口无言,同时也都觉得委屈如果不是官家铁了心要逃,他们也不敢提出内禅的办法啊!

    赵佶见赵楷态度坚决,真的急坏,忙一指吴敏道:“三郎,传位诏书已经下达,就在吴敏怀中,朕现在已经是太上皇了,除教门之事外,一该不问了。”

    “父皇!”赵楷怒吼了一声,打断赵佶道,“您怎恁般糊涂!您传了皇位给大哥儿,东京城内就是大哥儿为尊他若决心守城,就一定不会让您逃走,因为您一走,东京人心浮动不说,城中最能战的胜捷军也会被您带走。到时候他拿什么守城?如果他许您逃走,那必是为了给他自己逃走开个先例。到时候你们都逃了,大宋天下还要不要了?”

    赵佶失声道:“这,这不至于如此吧?”

    “父皇!”赵楷道,“莫要再糊涂了,您是天下之主,九五至尊,在此危难之际,是避无可避,逃无可逃的。唯有以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之决心,在东京坚守三四个月到时候儿臣一定可以收拾河北诸军,切断金贼归路,迫使金贼与我和议。以父皇春秋正旺之体,以后还怕没有二三十年至尊可当?”

    赵佶一听这话,已经急眼了,连忙道:“三郎,你说的对,你大哥性子软弱,难当大任。这样吧,朕传位给你,官家你做,朕只求去淮、浙之间过几年安稳日子,这总行了吧?”

 第八章 ??大宋的官家居然没有人要当了!(求收藏,求推荐)

    崇政殿内,官家赵佶正把皇位往赵楷手里硬塞的时候,他的太子赵桓,正跟着何灌之子何蓟兴冲冲的走进东华门。

    此时东华门外已经没有三衙兵堵门了,不过何蓟和赵桓都没有多想,还以为大局已定,所以两府相公们就让三衙兵撤了,毕竟在东华门外摆那么多步军也不好看,容易让人联想到宫变。

    而守卫东华门的几个皇城司亲从官也是妙人。瞅见太子跟着何蓟来了,既没有不让他们入内,也没有抓捕他们,而是和往常一样殷勤迎他们入宫如果赵楷成功了,这几个老油条就会说他们是骗太子入宫!如果赵楷失败了,那他们就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赵桓和何灌,以及几个太子身边的小黄门,还有太子的老师耿南仲等人,就高高兴兴的入了东华门,然后就脚步匆匆的往崇政殿而去。

    这赵桓只比赵楷年长一岁,不过看上去却老得多,好像有三十岁的样子,而且还有点虚,路走得急了些还有些气喘。

    赵桓的老师耿南仲虽然已经六十多岁,须发一片雪白了,体力却比赵桓要好,又加上身逢喜事,倒是劲头十足,脚步飞快,一边走还一边叮嘱自己的好学生。

    “殿下,待会儿接旨的时候一定记得要推辞三次,这叫三揖三让,显得您谦逊有德”

    赵桓努力憋着笑意,连连点头道:“知道了,知道了,孤知道规矩,孤待会儿就装晕,哭昏过去,麻烦先生找人抬着孤上御座。”

    “就该如此!”耿南仲又道,“殿下,这次您可以提前即位,全靠吴敏、李纲二人。您即位后,一定要有所表示。吴敏已经是门下侍郎了,再提一提就是少宰了右相。李纲现在是太常少卿,您可以赏他一个副相。”

    “就依先生的话。”赵桓点点头,又问道:“听说那李纲通晓兵略,有他在东京便可无恙?”

    耿南仲笑道:“李伯纪人一个,懂甚兵略?只是为人强横,可以制住下面的军将。若真要守一守东京,倒是可以让他督军,但也别期望太多。”

    听老师说到“守东京”三个字,赵桓脸上的喜悦就消失了大半,眉头也渐渐蹙了起来,低声道:“让他当东京留守如何?”

    让李纲当东京留守的意思,当然是赵桓这个大宋下一任的官家也准备要跑路了!

    “殿下,”耿南仲当然明白赵桓的心思,也知道他是个怂包,于是就压低声音,“此事不可操切,得让道君皇帝先走,然后才能安排。否则道君皇帝余威犹在,也许会”

    赵桓低声说:“知道,知道了”

    师生二人一边商量一边赶路,也没往前看,只是跟着两个引路的小黄门走着。忽然两个带路的小黄门不知怎么就停住了脚步,然后跟在后面的赵桓一个没刹住,差一点就撞在那小黄门的后背上了。

    赵桓有些恼怒,刚想开口呵斥一句,抬头一看,就被眼前的场面给吓呆了。原来他现在已经走进了崇政殿外的院子,而院子里面,崇政殿的周围,挤满了全副武装的亲从官亲从指挥的兵将称亲从官和三衙兵!

    六七百兵将围着崇政殿这架势看着有点像政变啊!

    这些人也发现赵桓他们来了,全都瞪着眼睛,愣愣的看着这位太子殿下,一时也不知所措。

    这次“东华门之变”是匆忙之间发生的,事前根本没有仔细谋划,甚至连始作俑者赵楷的头脑还因为“穿越后遗症”的原因,没有完全清醒。所以赵楷这边也没有想到要抓捕或是诛杀太子赵桓,如果不是赵桓自投罗网,接下去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此时在崇政殿外带兵的是皇城司的王晓德和何灌的次子何藓,他们俩也和其他人一样,早把太子赵桓给忘了。现在忽然看见赵桓出现,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两伙人就这么互相看着对方,全都一动不动,场面真有点诡异。

    不过这种诡异的气氛并没有维持太久,就被何灌的长子何蓟打破了,他瞧见自己的兄弟和赵楷的心腹管勾皇城司公事王晓德在一块儿,好像很亲热的样子,于是就大声发问:“何二郎,你怎带兵入了皇城?大人身在何处?”

    何灌的次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