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有种-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高太尉怎么敢真的靠万余人冲到易水边上?他侧后可还有粘罕的几万大军呢!

    所以在易水南岸一定还有宋朝的大军!

    “副都统郎君,”郭药师又笑道,“现在易州城不是被您救下来了吗?而且小高太尉又被您打退了”

    “还能这样算?”完颜蒲鲁虎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完颜挞懒笑道:“当然可以这么算了如果不是咱们领着四万大军及时感到易水北岸,小高太尉很有可能已经渡河。易州又空虚,一旦为其所取,后果不堪啊!”

    “可是现在小高太尉的兵力犹在咱们是不是要渡河追击?”

    “不可,”郭药师道,“易水刚刚冻上,还没到冰冻三尺的地步,咱们的人马过不去。至少还有两天,咱们才能踏冰过河。”

    “还要两天?”蒲鲁虎道,“小高太尉早跑远了他的兵马还在,就有可能去而复返。咱们该如何对付?”

    “副都统郎君,”郭药师就在等他这句话呢,“属下可以带本部兵马留守易州属下当年曾在易州驻扎,熟悉周遭情况。”

    现在情况相当不明朗,郭药师当然想找块地盘割据一方了哪怕只有一个易州,也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如此也好!”完颜蒲鲁虎点点头,笑道,“若要依了赵楷,一切都恢复原样,郭留守可就是燕山府之主了!”

    郭药师连忙从马背上滚落,冲着蒲鲁虎深深一礼,“副都统郎君放心,臣对大金忠心耿耿,绝无背叛的道理”

    当领着万余步骑的韩企先收起“小高太尉”的旗号,向着茫茫燕山极速而去的时候。

    真正的小高太尉高尧卿已经在登州州城这边,在一间弥漫着浓烈的登州咸鱼味儿的厅堂中,见到了装着高俅尸身的棺椁!

    高俅是在泗州的首县盱眙过世的,但是因为“延迟死亡”的原因,所以就只能入棺而不下葬。

    而高俅的长子高尧康,次子高尧辅,则奉旨照料其父,还让他们分别担任了宣抚司的管勾机宜字和通判登州。

    这回高尧卿又到了登州,一家人总算是整整齐齐了。

    因为高俅还处于装活的状态当中,所以三位高衙内都没有披麻带孝。

    不过抱头痛哭还是允许的!

    兄弟三人就在高俅“睡觉”的棺材前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然后高尧卿高三衙内就抹着眼泪发问:“两位哥哥,可曾闻到鱼腥之味?”

    老大高尧康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解释道:“哦,爹爹爱吃咸鱼,所以”

    “哦,哦,不必说了,小弟明白。”高三衙内怎不知道咸鱼的臭味是用来遮盖装活的高俅所发出的浓烈“体味”的。

    高二衙内高尧辅抹着眼泪叹息道:“这事儿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他这话的意思是他爸爸什么时候可以死盼着爸爸死,不孝啊!

    “快了,快了”高尧卿道,“等爹爹征辽奏凯,就能没于王事了。”

    高二衙内一愣,“什么?要没于王事?那岂不是不能善终了?”

    没于王事当然是殉国阵亡了,不是善终。

    “没于王事是忠烈啊!”老大高尧康说,“咱爹当了忠烈,咱们才能跟着多沾点光啊!”

    看看,多好的儿子啊!

    高尧辅问:“那,那大哥儿和三哥儿想咱爹怎么当忠烈?”

    “被流矢射中吧!”高三衙内道,“总不能让爹爹落个身首异处吧?”

    “对对,怎么都给爹爹留个全尸”

    “留全尸好,留全尸好!”

    这三位果然是孝子啊!还想着要给高太尉在史书上留个全尸。

    “那咱爹什么时候死?”高二衙内又问。

    高三衙内思索着道:“恐怕得等到明年夏天恐怕六月下旬了。”

    “还要那么久?”

    “可不是嘛!”高三衙内道,“现在天寒地冻的,也没办法跨海征辽啊!跨海征辽得等到春天吧?跨海之后还等修造城堡、布置防御,最好还能打败金贼一两次到明年夏天时咱爹能一死了之就算死得很快了。要死慢一些,恐怕要拖到明年秋天。”

    “明年秋天?”高尧康有点等不及的样子。

    高尧卿解释道:“大哥儿,爹爹装活着,咱们才有机会立功啊!军功升得快,小弟现在已经是朝请郎了如果再攒点军功,转几个官,将来的仕途不就平坦了?两位哥哥难道不想吗升官?”

    为了自己升官,耽误爸爸升天这样的不孝子也没谁了。

    “真的能打赢?”高尧康不太相信兄弟的话。

    “一定能赢的!”高尧卿看着高俅所在的棺椁,信心十足的说:“有爹爹和咱们在一起,什么样的敌人咱们都不怕!”

    高尧康、高尧辅两兄弟互相看了看,都有点不敢相信。

    他们的爸爸高太尉在世的时候就没在战场上赢过。现在都躺平了,难道还能躺赢吗?

 番外之138 不爱钱、不惜死、不好色的高太尉(求订阅求月票)

    在一场宋国这边不为人知,而在金国这里却被吹上天的易水大捷之后。宋金之战就进入了一个长达数月的停滞期了。不仅战局完全停滞不动,连两边的议和也因为秦桧被斩杀和赵构被扣留而停滞了。

    在战事和议和停滞的同时,宋金两军都开始沿着大宋的河北、河东边境调整起了布署。

    这场宋金之战是从宣和七年十月开局的,眼看着都到了靖康二年就是傻瓜也知道,这场战争极有可能会打成一场势均力敌的持久之战。

    所谓势均力敌,就是交战双方谁也占不了绝对优势,也没有哪一边能完全掌握主动这意味着双方都得考虑攻守平衡,全攻全守的打法已经不合适了。

    而要攻守平衡的打持久战,之前一直集中兵力猛打猛冲的金兵就必须将主力往后缩,同时以少量兵力驻守前沿各个重要据点。

    另外,金国方面还需要将高度集中的主力部队分成两路,分别布署到南京路和西京路当然了,这也是避免吴乞买派和粘罕派在前线发生冲突的一个好办法。

    在“易水大捷”后的第六天,由吴乞买主持的清州会议,就做出分兵把守西、南两京,同时控扼雁门山、拒马河以南要地的决定。

    根据这个决定,大太子粘罕将会继续担任右副元帅,并统领六个万户(粘罕亲领一个万户,阿懒、希尹、余睹、阇母各领一个万户,韩企先晋升西京路汉军都统)移驻西京路,并控扼雁门山以南的雁门县城、繁畤县城,以及雁门山各处山口,以保持对宋朝河东路腹地的威胁。

    而因为斡离不之死而空缺的左副元帅一职,则由阿骨打的三子,人称金三太子的完颜讹里朵接任,并统领六个万户(斡本、讹里朵、兀术各一个万户,原属斡离不的万户由阿鲁接管,也归完颜讹里朵节制,再加上耶律五马和韩常的两个万户),驻扎在拒马河两岸,并且控制着拒马河南岸的雄州、霸州、莫州、清州、信安军、保定军和沧州北部(放弃了沧州南部)等地。

    而完颜斜也死后空缺的都元帅一职,则继续空缺,吴乞买这个皇帝则移驻到南京析津府城内,亲自节制蒲鲁虎、阿懒、勃吉、蒲家奴、郭药师、刘彦宗等人所管的六个万户,缩在析津府周围。

    另外还有两个万户则被调去了辽东、辽西,由完颜阿骨打的第六子完颜讹鲁观和耶懒路完颜部的首领完颜阿思魁统领。

    至于空缺的谙班勃极烈人选问题,则根据完颜吴乞买的建议,将会在和宋朝的战争告一段落之后,再召开各女真、渤海、奚部猛安都帅及各万户都统会议进行推选

    而在另一边,大宋官家赵楷也针锋相对,开始调整布署,将原本镇守真定府的刘韐调往太原,并委任其为河东宣抚使,同时还在河东路宣抚司之下设立了并代路、府麟路、泽潞路、石隰路等四个权限极高的镇抚使。其中最重要的并代路镇抚使则由刘韐兼任,府麟路镇抚使则由折家将的首领折可求担任,泽潞路镇抚使则由宇文粹中的弟弟宇文时中出任,石隰路镇抚使则由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担任。

    另外,河东路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这三个衙署都被暂时撤销,所管之事,由宣抚司和镇抚司分别接管。由此便在河东前线形成了“宣抚司…镇抚司…府州军…县监”四级军政管理体系这可是大宋开国以来,朝廷对地方前所未有的放权!

    同样的放权也出现在了河北路,只是放弃的程度有所不同。河北这边并没有设立宣抚使司,因为赵楷本人就驻扎在大名府,河北军务当然由亲征行营总管,没有宣抚司存在的必要。

    但是在亲征行营之下,还是设立了真定府路、中山府路、高阳关路、大名府路等四个镇抚使路。并且提拔宗泽为北京留守(北京大名府),亲征行营使,兼任大名府路镇抚使算是让宗老爷子取代了李纲,成为了辅弼赵楷这个大官家临阵讨贼的诸行营使之首了。

    此外,真定府路、中山府路、高阳关路等三路镇抚,分别由韩世忠、何灌、黄无忌等三位武将出任,算是将防线全面北移。

    双方布署调整可都是大动作,涉及到几十万大军的调度,以及海量的物资转运,甚至还涉及到地方军政系统的重建——宋朝的军事孱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于细碎和低效的地方军政系统。

    虽然这套旨在分散权力,使各方面互相牵制,从而保证中央权力的军政管理体系很好的杜绝了军阀割据的危险。但是实在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打仗可不是军队一家的事儿,得最大程度的动员民众参与啊!且不说地方豪强如何,这地方官要是磨洋工、不合作,那什么宣帅、阃帅的都得扑啊!

    赵楷之前能打得那么好,很大程度是因为他自己是官家别的什么帅治不了地方大员,他一纸诏书就能把人弄死,谁还敢不配合?

    可是现在宋金交战的战场一铺开,从西到东好几千里,他这个官家也分身乏术,所以就不得不搞出这套授地方以重权的军政体系了!

    不过要把这套体系调整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赵楷和整个大宋朝廷从靖康元年的冬天开始,一直折腾到靖康二年的二月,才总算捋顺了一些。

    而在赵楷忙着捋顺这套抗金军政体系的时候,在京东那边,一场跨海远征,也已经万事俱备,只欠南风了。

    而南风从二月初一就吹起来了!

    二月初二,龙抬头,登州水寨。

    海风有点大,细雨也蒙蒙的下来了。就在这一片风雨当中,整齐的宋军步兵,正卷甲背包,秩序良好的上船。来自京东东路各地的民伕们,则将大包小包的辎重补给,不停往泊在码头上的几条大海船上搬运。

    今天的海浪也不小,推得登州水寨内外的那些海船一阵阵的起伏波动。

    就在这烟雨蒙蒙的景象当中,那些已经完成登船、装船的海船早就已经拔锚出港,在登州水寨之外组成了编队,等待着余下的船只全部出港,然后一起漂洋过海去辽东半岛。

    在登州水寨的一角,一处戒备森严的码头上,这个时候正在上演相当悲壮的一幕——十个光着膀子的彪型大汉,正挑着一口巨大的棺椁,走在两块跳板之上,一步一步的将这口棺椁抬上了一条看着足有2000料的大海船的甲板。

    高尧康、高尧辅、高尧卿这三个高衙内,这个时候正和赵明诚、马扩、刘正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