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逆天好运公子白-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23章 谁欠了谁

    “哈哈哈!果真?”

    颤动的三层下巴晃得人眼花,仆从忙低下头,恭敬道:“回殿下的话,燕国那边并未阻拦,我们的人亲自传回来的消息,千真万确!英殿下的的确确是有孕了!”

    “哈哈哈!去把舞乐团的人叫来,让她们给我边弹边唱,去二殿下府上报喜!”

    妘华用力的拍着轮椅扶手,直拍得手掌通红还不罢休!

    “添丁,可是大喜事,大喜事啊!”

    这一刻,哪怕那孩子还在肚子里,却已经被满世界的人默认成了男孩儿。

    因为那孩子只有是个男孩儿,对所有人来讲,才有意义。

    仆从没有质疑主子的命令,果真下去做这注定会把二殿下得罪死的事去了。

    妘华眼看着仆从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笑得累了,这才撑着下巴,喃喃自语:“这都是你欠我的”

    自顶替姐姐成了王太女,二殿下就搬进了宫里住,再加上女王病重,她得时刻预备着接替母亲执掌荆山国权柄,就更是寸步不离宫中了。

    所以,她的府邸,如今只住着她的几位夫婿、儿女,以及如云的仆从。

    当大王女的人带着舞乐团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舞姬,乘着宝马香车,一路吹拉弹唱来到王太女府邸外,引得无数人围观之际,得知竟是因为被燕王抢走的英殿下终于有孕了,府中根本就没人敢接下这事,只关着门急得跺脚。

    “快!快点进宫禀告殿下!”

    两位殿下不对付,一年到头不闹十回就要闹八回,国人早就把这当做一件不容错过的好戏,大王女的人刚往这里来,意识到又有事情发生,闻到味儿的人就全都来了。

    围观的人实在太多了,几乎把王太女家的围墙都给挤塌了!仆从们无奈,只得钻后院角落的下水道出府。

    当仆从满身污泥,拿着信物喝退宫门口的侍卫时,王太女正在喂女王喝药。

    “母亲,您且宽心,您这病,就是冬日里重些,只要好好喝药,待到春天,定会好起来的。”

    上面有优秀的姐姐顶事儿,二女儿从小无忧无虑的张大,相对来讲,心肠要软和许多,女王见她又在这泪光盈盈的,不耐摆手:

    “孤心中有数,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这些没用的话,你少说些。倒是燕赵两国的战事,最近进展如何了?”

    那座城,被纪帝以“奉养母亲”的名义,封给先帝继后养老,占了大义,赵王不想彻底翻脸,成为不忠之臣,就只能从了纪帝的安排,荆山国想要借着自家女儿的关系,不计代价的将那边境小城收入囊中,赵王觉得没必要为此与之交恶,也只能认栽,可燕国凭什么?

    先有燕国太后的恩怨在,后又牵扯领土之争,赵国上下全都咽不下这口气,自是要打个输赢的。

    燕赵两国对战结果,直接关系到荆山国能否得到那座城,女王日夜悬心,也是正常。

    见女儿分不清主次,又或者觉得她病重,不再把她放在眼里,女王自是不悦至极。

    如今她没那么多精神,自是不会细细甄别女儿具体是怎么想的,她只在乎自己关心的事。

    王太女一噎,勉强擦干眼泪,这才恭敬禀告:“目前赵国占了城,燕国后继乏力,正在想办法筹备粮草。”

    “靠着抢来的粮草打仗,大概也就燕人能干得出来!”

    女王语带鄙夷,王太女默不作声,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你在想什么?什么时候成了这副吞吞吐吐的样子?是觉得本王老迈,不屑与我说真话了吗?”

    人老了病了,最怕的就是被蒙蔽,王太女提及政事就寡言少语,女王才不会觉得她这是谨慎,只会以为她有事瞒着自己,故意不说。

    王太女叹口气,握着女王的手:“儿只是在心忧英娘,不是儿心慈手软舍不得她,儿已派人帮她解脱,奈何阿姊哎!”

    “得了,收起你那些小心思!你阿姊双腿废了,这辈子都没法跟你争,你又何苦背着她给她上眼药?!”

    王太女本只是想趁机提起女儿的事。

    若燕国战败,边城回到赵国手里,荆山国大概率不再需要伐燕,自是不再需要楚国援手,女儿自然就不用丧命了。

    亲手杀死自己怀胎十月的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有机会,能让她活着,自是千好万好。

    燕国历史上抢过不少公主,真正不论死活都要把人抢回来的,少之又少,若她能为燕王生下儿子,说不定对荆山国来讲,还是一件好事

    王太女盘算着这些事,心里又有点酸溜溜的。

    母亲一贯爱重长姐,哪怕她随口抱怨一句,都听着刺耳,她这王太女当得也是受气。

    想起当初优哉游哉的日子,王太女心中酸涩难当,若不是阿姊不争气,骑个马都骑不好,把好好的腿摔坏了,她也不至于赶鸭子上架。

    这些年,她的不容易,母亲从不看在眼里,母亲眼里只有她的不足,尤其是她比不上阿姊的地方,母亲总是盯得紧紧的。

    若她也从小就受到王太女教育,她不信自己比不上阿姊。

    阿姊犯了错,把错赖在她身上不说,还得她来给她收拾烂摊子,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句感谢的话落不着,反而处处是埋怨

    见女儿闷头不吭声,女王自是看得出来她到底在想什么,一时不由又急又气!

    “你还有脸委屈?若英娘能聪明果决一些,被燕王掳走之时,就该念着母国处境,当着世人的面自戮!既然苟且偷生,你这个母亲就该为她的胆怯负责!结果你也是个没用的!让这事拖成现在这样子!待到英娘有孕,我看你怎么解决!”

    趁着英娘还未有孕,把她弄死,对外自可宣称她不堪受辱,为了楚王寻短见,到时候楚国就欠了荆山,不论她们要跟燕国打,还是要跟赵国过不去,楚国都会伸出援手,结果现在这样子,除非她立刻死了,楚王那边以等不及英娘守孝为由退婚,否则,以那位太后娘娘骨头里都要攥出油的德性,定会趁机反咬一口,冤枉她们荆山国一女二嫁!

    到时候说她们不承认燕王这个女婿,又有什么用?孩子都生了!

    女王骂得上气不接下气,王太女委屈得俩眼通红。

    她为了国家,忍痛舍弃女儿,结果不仅没换来一句安慰不说,还换来一堆的辱骂,真的受够了!

    她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孽啊?活该欠了她们娘儿俩!

    “英娘自小就只知道吃只知道玩,是个再憨傻执拗不过的孩子,若非如此,儿又哪舍得将她远嫁?”

    若是聪慧,她定会留在身边教养,不会任她嫁给纪帝,来换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您早就知道她是这样的性子,又怎么怨得了她呢?再说了,什么苗苗结什么桃桃,儿能生出英娘这样的孩子,又哪是个聪明的人?儿自知比不过阿姊,是您非要让儿替了阿姊”

    我又不是自愿的!

    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能不能不要再骂了!

    母女俩说不了几句,照例怼了起来,可惜现在女王不再是以前那样中气十足,听了这话,气得浑身发颤,指着她的手指头晃来晃去,看得老仆都替她揪心!

    王太女正梗着脖子不肯低头,浑身带着阴沟气儿的侍从跟着宫婢进来,见面就哭丧着脸跪下:“殿下!大王女派人围了府上,说来恭贺殿下即将当上外祖母!英殿下有了!”

    “什么?!”

    王太女猛的坐起,装得榻边珠帘一阵乱响,不等细问,就听“咚”的一声!

    回头一看,就见原本精神还不错的女王,口吐鲜血倒了下去。

 第224章 幸福

    幸福常常是对比出来的。

    这个冬天,来自他国的消息,随着各地进京参加冬狩的人一起涌入凤凰台,得知燕赵两国打出了狗脑子、大纪人民被抢了粮食如今成天吃不饱、鲁王为了保命,连亲儿子都送到楚国来当质子凤凰台的人顿觉这个冬天都暖和了几分,幸福感油然而起。

    对于普通国人来讲,幸福或许只是吃碗饱饱的麦饭,再听一耳朵八卦,对白景源来讲,幸福的定义又有不同。

    这个冬天的祭祀,人殉会用十恶不赦的人来充当,这让他心底的负罪感少了许多,感觉整个时代都对他友好起来。

    而他寄予众望的全国性增产运动,也将有条不紊的施行,待到来年秋收,发现粮食增产那么多,全国子民必将对他感恩戴德。

    张非接到消息,已经带着张元的亲笔信进京来了,在公孙去疾辅佐下,他很快就接过了大司农的职责,并在秧的辅佐下开始培训技术员,踌躇满志的等待期来年的春耕。

    公孙去疾卸下担子,却没有变得更轻松,因为他升官了,开始负责大王与各地之间的联络问题。

    冬狩在即,各地贵族纷纷携带家眷抵达王都,公孙去疾需要替那些没有在京置产的人寻找落脚处,还得处理好各家之间的矛盾,这实在不是个轻松活儿。

    所幸太后娘娘也见识到了他的能耐,对他八面玲珑的处事风格十分赞赏,同意了大王的提议,打算等他再立更多功劳,就把渠上重新封给他。

    对公孙去疾来讲,重新赢回祖上的荣光,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而在深宫里,鼻尖蹭上锅底灰的庖彘正在开心的刷锅,因为前两天大王除了他的奴籍,还给他封了官。

    如今,他是大王的膳大夫了,专门负责大王的膳食问题。

    虽然这只是一个大王生造的官职,以前根本就没有,除了大王,其他贵人都不承认,他的工作内容,和以前也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这又如何呢?

    他是大王的奴,哪怕大王只是为了哄他开心,他也心满意足。

    再说了,在他伤愈之后,大王果真遵守诺言,将朝阳殿适龄宫婢聚在一起,询问谁愿嫁他为妻,而他也很幸运,与大王身边的荇喜结连理。

    他现在也有了一间自己的小屋子,不再像祖辈那样,一家老小都住在庖屋的案板下。

    荇嫁给了大王最为宠信的庖彘,依然在大王身边伺候,替大王更衣,只是原本的少女发型,变成了妇人髻,按理说,这是不符合宫规的,可大王身边的事,太后娘娘都没有异议,旁人自是不会多言。

    受庖彘启发,那些到了适婚年龄的仆从们纷纷求到大王面前,希望可以有个家。

    大王全都欣然允诺,有对象的就让他们原地成亲,没对象的,就想法子帮忙牵线。

    因为大王从不强迫谁,也从不为难谁,一时间,整个楚宫都弥漫着粉红气息。

    胖得都快飞不动了的凤鸟们排成一排,昂首挺胸的从朝云殿走到朝阳殿,站在大王宫殿门口,扔下冬日里好不容易才找来的白胖虫子,又一脸骄傲的往别处去。

    如今,这群胆儿肥得不像样的鸟儿,已经将这座庞大的宫殿当做了它们的家,哪怕此处名正言顺的主人,也被它们当做自己的饲养员,高兴了就赏一条虫子,不高兴了,就成群结队的跑来啄他窗户。

    远道而来的外臣站在雁翅般的廊檐下,远远看着它们走近,又远远的看着它们走远,一个个心潮澎湃,直道大王乃真命天子,是先祖最满意的苗裔!得上天护佑!

    原本还想趁机搞事情的,全都熄了心思,甚至有不少,还暗暗传信回去,让再准备一些礼物,给大王送来。

    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