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大贵族-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会儿,便正好拿出来吓人。

    量这些出身尊贵的夫人小姐们,最怕的就是这个了。

    果然,虽然晴雯的威吓没什么水平,但是贺兰氏等人,确实对此中情况了解不多。

    一听到给披甲人为奴这样的说法,顿时面色都白了三分。

    倒是孙氏瞧着兀自虎视眈眈盯着水晗月的晴雯,似乎看出来点什么,眼角露出一抹笑意。

    却怕被晴雯看见,给自己惹来麻烦,所以很快便隐去了,装作乖顺的样子。

    被晴雯如此对待,要是换做一般人家的姑娘或者是丫头们,或许就冲上去与晴雯对打了。

    但是水晗月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与人打过架,更没有被人掌掴过,一时间不知作何反应。

    若是贾宝玉这般待她,以她高傲的个性,说不定便哭着要寻死觅活了。但是打她的却是个奴才,她本能的觉得,与奴才这般,不值得……

    晴雯倒不知道对方的想法,见她被自己镇住,得意一笑,便重新坐回去,道:“王爷体恤,知道你们一个个都是不能自理生活的富贵命,所以给你们一个人安排了一个丫鬟服侍。

    以后你们要是有什么事,都可以吩咐她们去做。

    另外,今儿我过来的时候,王爷让我给你们带了不少好东西来,现在便与你们分一分吧。”

    晴雯也知道打一个巴掌给个甜枣的道理,所以当威势立下,一转头,便开始准备给她们好处。

    先是把自己带过来的那六个丫鬟分派给她们,然后又让婆子们将她带来的那些上等补品和日用品这些东西抬出来。

    她早留了个心眼,并没有一次性就将那些东西拿出来完。

    她想着,等以后看她们谁更听话,她就多给些好处,这样有利于她的统治……

    心中一边为自己的智慧点赞,一边给六人派发用度。

    孙氏得了东西之后,打头给晴雯跪下道谢:“奴多谢姑娘了……”

    对她来说,以前在家里,也是要经常跪老太太和夫人的,如今多跪一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却显然能让她们母女将来的日子更好过,何乐而不为?

    晴雯果然喜笑颜开,多瞧了她两眼……

 第668章 朝事

    “臣等参见太孙殿下。”

    大朝会上,百官共拜。

    “众……众位大人请起……”

    龙椅之侧,四皇子正襟危坐于短案之后。他偏头瞧了一眼立于旁边的宦官,在对方的点头示意下,方以他那还是童稚的声音,颤颤巍巍的道:

    “吾年幼,不谙国政,一切军国大政,请四位辅政大臣全权决断,众位大人当齐心协之。”

    “臣等尊太孙谕旨。”

    大殿之内,百官第一列,宗辙侧身对贾宝玉拱手拜道:“请靖王殿下上阶,主持朝会。”

    贾宝玉微笑道:“太师德高望重,还是请太师主持吧……”

    另一边,叶琼摇头道:“靖王乃辅政大臣之首,还请莫要推辞。靖王请~!”

    于是贾宝玉拱手致谢,一摆长袍,拾阶而上,至中台站立。

    及至转身,看见的,便是半着缟素,巍然肃立的文武百官。

    虽然之前便已经代为署理过军政大事,但是像这般立于高台之上,俯视群臣,今日还是首次。

    他不由多看了两眼,目光由朱紫大臣一直看到后面的御史、郎官,甚至于飞跃大殿,沿着中轴线,看穿紫禁城,皇城,乃至整个天下……

    旁边的太监呈上太上皇亲发的圣旨,贾宝玉拿过,当着文武百官重新宣示了一遍。

    话音刚刚落完,便有一人出来质询:“臣据闻,京中有传言,四皇子并非大行皇帝血脉。敢问靖王,此番言论可属实?太上皇这道册封圣旨,可符合国本?”

    此话一出,底下顿时细语纷纷。

    显然有此疑虑者,绝非一人两人,不过惧于太上皇圣威,不敢戳破。如今有人率先提出,他们自然想要求证明白。

    最上面一层台阶,初次临朝,本就有些紧张四皇子闻得此言,那是一瞬间面色发白,目露惊慌。

    他虽小,却也到了知事的年纪,自然能够明白,说他不是景泰帝的血脉,这是对他多么大的攻讦和侮辱。

    与此同时,他心中也恍然明白过来,为何近来母妃对他要说那么多奇怪的话,为何那些原先对他还恭敬有礼的太监和上书房的先生们,对他变得冷漠起来……

    “大胆王傲,竟敢对太上皇不敬?”

    意料之中,有人出来呵斥上述之人。

    御史中丞王傲面无惧色,只道:“我并非对太上皇无礼,只是据实奏报,以求朝堂剥开迷雾,正气清源。”

    有人察言观色,深知不能让王傲再这般“胡闹”,纷纷出言呵斥、反驳。

    “此等荒谬之言,王大人居然敢拿到朝堂之上,还堂而皇之的当着太孙与靖王之面陈奏,我看你根本就是故意蔑视朝廷威严,诋毁侮辱太孙殿下,此等居心叵测,实为当诛。”

    这是对王傲最为严厉的批判。

    但是王傲仍旧不为所动,甚至不再理会此等人,转而再次对着贾宝玉一拜:“臣请靖王及诸位辅政大臣,为吾等解惑!”

    虽然批判王傲者甚多,但是沉默不言,以无声来支持王傲的人更多。

    他们,都想要一个确切的真相。

    叶琼和宗辙对视一眼,皆对贾宝玉投去摇头之色。唯有忠顺王,一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看热闹的意思。

    这等事,要是贾宝玉一个答不好,就会引起群臣哗然,进而引起轩然大波,要是那样,就有的好看了。

    贾宝玉面目沉俊,等众人的议论声下去,方看着王傲,声音冷漠道:

    “王大人所言之谣传,本王亦曾听闻,但那不过都是叛乱逆党之余孽居心叵测,恶意诋毁大行皇帝所散播,实则为子虚乌有之事。

    太孙殿下乃是大行皇帝血脉,皇室正朔,这一点绝无疑问。”

    贾宝玉的声音,洪亮刚劲,掷地有声,令人信服。

    王傲还想要继续提出疑虑,贾宝玉已然先声夺人:“太孙殿下之血统,乃是经过太上皇与我等数位辅政大臣共同确认,绝无任何可疑之处。

    那些造谣之人,本王也已派人缉拿法办。若是有人再胆敢传播此等祸国言论,诋毁太孙殿下声誉,国法无情,定斩不饶!”

    王傲眉头皱了皱,想了想,到底退下。

    本来,也不关他太多事,他就是想问问……

    一场小小风波,算是被压下,但是到底有多少人彻底信服,便不得而知了。

    贾宝玉也不求他几句话就将此事完全消弭,不过,只要多数人信了,那便足以。

    于是与四皇一礼,然后才转身道:“今日朝会,主要商议两件大事。

    头一件便是西海诸国联兵犯我边域之事,第二件便是国库存银已基本耗尽,但是朝廷所需要耗钱处仍旧甚多,已成亏空之势。

    凡此两件事解决之法,众位大人但有良策,皆可道来,供大家参详。”

    ……

    大玄十多年未遇举国大战,许多军中老将都被闲置了。

    如今闻得西海那些跳梁小国又起来兴风作浪,那是一个个都像是猫闻着腥了一样,重新跑来上朝。

    听得贾宝玉的话后,那是二话不说,就跪地请命,请求带兵去灭了那四国。

    为了争到主帅的位置,那海口是一个比一个夸的厉害,甚至于有豪言不费朝廷多余兵卒钱粮,只只身前往边境,独自整合西海边军,一举荡平诸国的……

    大玄本来就是强国,所有人面对外夷都有天然的优越感,再加上这些武人如此重的声势,便是那些不想打仗的大臣们,也难以说出心中谋算的“和气生财”的想法。

    因为他们都知道,只要一说出来,就要被那些齐心协力的大老粗们一顿臭骂……

    于是,对于西海战事的讨论,便没有了权衡利弊,而是直接变成了怎么打,派何人去打的问题。

    这令贾宝玉都有些意外。

    不过细想想倒也正常,大玄养精蓄锐十多年,国富民强,兵甲充足,哪怕国库空虚也只是一时的而已,大家都不怕打这一场仗。

    于是议题很快转移到如何解决国库空虚之上来。

    “臣提议,为陛下修建皇陵之事可以暂缓,等秋税入库,国库充盈之后,再行开工也不迟。”

    “荒谬,为陛下修建皇陵关乎陛下与朝廷的颜面,同样是国之大事。况且此乃早已议定之事,岂能中途更改,半途而废?”

    “莫不然,先将江左水患的赈灾银先用于西海之战?至于赈灾之事,可责令周边督抚调集府库以赈之……”

    “更为不妥……”

    这些节流之策,无论如何都会涉及到一批人的利益,会受到强力的阻扰,很快便有人把目光投入到开源之上。

    自然而然,就有人想到这些日子京中如火如荼的抄家事业……

    “卫大人,你负责查抄清点叛逆家产,不知何时能够将所得财物上报国库?”

    户部尚书忽然发问,其他人也反应过来,是呀,这些日子抄了那么多家,其中好些都是大户,只怕可以查抄出不菲的资产。

    卫立琁出列回道:“此次被抄的府邸着实太多,我正在全力清点与核查当中,预估一个月内可以初步清点出所抄没的财产数量,三个月内,可以将大多数财物变现,上缴国库……”

    卫立琁的话,令很多人都皱起眉头来。

    贾宝玉也问道:“为何要这么久?”

    “殿下不知,此次被下令查抄的府邸着实太多,其中所涉及的资产、财物多且结构复杂,很多都需要一丝一缕仔细清点核查。

    况且其中还有大量私自藏匿财产的行径,也需要一一排查,严肃处置……

    臣既负皇命,便不得不严格办事,慎之又慎,不敢有丝毫大意。”

    卫立琁一副正气凛然,让人说不出半点不好的话来。

    贾宝玉也点头:“确实该当如此,不过,如今朝廷急需用银,还该加紧时间操办此事为好。”

    说着,贾宝玉看了众人一眼,道:“太上皇既然命我全权决议西海战事,我有一个提议。”

    “靖王请讲……”

    众臣撇嘴,现在谁看不出来朝廷是您靖王说了算,四个辅政大臣您占三个,别说西海战事了,就是朝廷所有大事,谁还拗得过您去?贾宝玉:“如今朝廷缺银,但是现在朝廷要处置的每一桩事还都是大事,耽误不得。

    本王提议,关于西海战事所需要靡费的军备粮饷,朝廷只需要从国库中支取十万两银子,用作前期的筹运粮草,余下的所需,便从此次抄家所得钱财中补充。”

    朝臣听了,都暗自思索。

    朝廷目前的大事中,最耗钱的,估计就是西海大战了。因为战事一起,所需要的粮饷军备物资等花费,根本不知道要用多少。

    如今靖王却明言只需要国库出十万……是有深意,还是年少不知事?

    户部尚书葛秉德最是高兴,他立马道:“此议甚好!靖王不愧是太上皇嫡亲皇孙,朝廷柱石,一下子为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不过,要是将来大战顺利,用不了查抄所得,靖王还需要把多的部分,送回国库来才行……”

    葛秉德如何不高兴,他本来最担心的就是西海战事那一笔花销。若是按照贾宝玉的说法,国库不但立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