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红楼大贵族-第5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然,她也不敢带人来这边作祸这棵柿子树。

    黛玉虽然觉得芳官等人俗气,到底也不生气。

    她知道,就算没有她们,再过不了多久,这些“红灯笼”也会慢慢失去光泽,被雨打风吹散去,消失无踪,一如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一般,都不能长久。

    暗叹一声,黛玉抬头看见小丫头们惴惴的神色,知道自己不说话,她们定然会不安心许久的,于是轻声嘱咐:“不要都摘去,多少留一些,若有鸟雀飞过,也能略微果腹,继续南行……”

    说完也不理她们,抬脚往前面走了。

    等黛玉主仆走远,芳官又跳下去,立马有人赞叹芳官胆子大,运气好,这都没有挨骂。芳官自然与有荣焉,顺道在小姐妹们面前把黛玉一通夸赞,试图为黛玉正名。

    有实证在前,其他人自然愿意相信,蕊官还道:“果然林姑娘就是别样心肠,我们看见这些柿子,只知道它好吃不好吃,林姑娘见了,却只道它是南归鸟雀的口粮,唉,要是我们也有林姑娘这样的心肠便好了……”

    “哈哈哈,林姑娘可是天上的仙女,咱们怎么能和她一样呢?”

    “好了,都数一下咱们摘了多少了?要是够分了,剩下的便听林姑娘的吩咐,都不许摘了啊!”

    “好……”

 第680章 防备

    ???

    皇城,熙园之内。

    太上皇坐在濯尘殿的飞檐之下,通过高大的白石台阶那开阔的视野,放眼望着远处的无限江山。

    他身着彩色龙袍,身上罩着一件巨大的白熊皮制成的绒毯,便连底下的龙椅上,也铺垫、包裹着不知名的厚厚的动物的毛皮。

    没有人知道这位统御天下超过五纪的至尊此时心里在想什么,阶下的侍卫不知道,阶上的内监也不知道。

    大公公冯祥弯着腰走上前来,也并没有第一时间惊扰太上皇的思绪,而是耐心的立在一旁,宛若一尊雕塑。

    “何事?”

    太上皇身形和面目不动,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声。

    冯祥仿佛也是一瞬间活了过来,将腰弯的更低一些,然后才道:“回老皇爷的话,甄家入京了。”

    半晌无话,就在冯祥都以为太上皇是否听清的时候,才听太上皇问道:“来了哪些人?”

    “甄应嘉亲自带着妻女一同上京,已经抵京两日了,名为为老皇爷贺寿。

    不过老奴却得到消息,今儿晌午之后,甄家太太便领着女儿去了贾家……”

    太上皇似乎长呼了一口气,但是还是没动。

    冯祥见状,起身挥退后面的侍从,然后方又低头回来,道:“依老奴看来,甄家必是为靖王而来,只是不知道他们只是为了上京瞧瞧这位外甥,还是对靖王的身份存有疑虑,毕竟,他们并不知道靖王殿下与贾家二公子换了身份的事。

    所以老奴觉得,老皇爷不能任由他们行事,以免多惹出事端来,破坏了老皇爷好不容易为靖王爷铺平的道路……”

    倒不是冯祥多话,而是太上皇如今身体不如以往,不喜说话,他作为下人,便要代替他将多余的话说尽,让太上皇只需要下个决定便可。

    至于他对甄家的担心,也并不奇怪。

    他可谓是除了太上皇之外,最了解贾宝玉身世问题的人了,也知道,太上皇之所以不将事件的原委告白与天下,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从古至今,皇室血脉流落民间,最后回归登基称帝的例子也并不罕见。

    但是像靖王那般离奇和玄幻的经历,却是古往今来闻所未闻。

    所以,太上皇抛弃了中间的繁杂,下的圣旨里明确写到,靖王是因为当年的变乱,流落到贾家,由贾政抚养长大。

    虽然首尾没变,但是隐去了甄家偷梁换柱以及甄贾两家公子互换的内情,就让事情变得简单起来。

    事涉天家血脉,只有简单,才能令人信服。

    而甄家的出现,就有可能破坏太上皇的谋划。因为当初包冉明确说过,甄家老太太是知道甄啸(甄老太爷)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之事的,而甄应嘉夫妇只是知道儿子非亲生,却并不知道其真实身份。

    “你觉得甄应嘉知道多少?他们上京来,又具体想要做什么?”

    太上皇似乎是认真的问了一句。

    冯祥想了想,道:“老奴愚见,那甄家老太太七十来岁的老妇,未必有多少城府。惊闻京中之变,必然坐不住,或许就会将十多年前的事尽数告知甄应嘉。

    若是如此,甄应嘉夫妇此来,当是为核查靖王身份而来。”

    太上皇笑了笑,问道:“那你认为朕当如何做?”

    冯祥顿时小心起来,斟酌着道:“事关重大,甄家应当也不敢不小心行事,所以就算是甄家,应当也只有少数人知道而已。

    所以,老皇爷可以密令甄应嘉,令其不得妄动,如此或可消除节外生枝的可能。”

    若是太上皇身体尚且健朗,或许这都不能算什么事,但是冯祥却知道,太上皇的身子真的已经垮了。

    他真的没有余力第二次、第三次为贾宝玉铺平道路了,所以,太上皇绝对不会允许在贾宝玉登上皇位之前,再出现任何动乱。

    “就按你说的办的吧,你亲自去见一见甄应嘉,也无需告诉他真相。他要是个糊涂的,你只告诉他我的话,若要甄家不灭,便安安分分的在京中走走亲,访访友,待寿宴之后立刻回南京去。”

    “是”冯祥点头,为太上皇的仍旧明断心服。

    甄家既然已经来了,立马撵回去旁人倒疑惑,就让他待到寿宴结束罢。

    又向太上皇回禀了两件锦衣军那边传来的消息,冯祥便下去办事去了。

    太上皇仍旧坐在龙台上观望江山,这座自己为之征战、守护了一辈子的万里江山!

    总归是快要守不住了……

    好在,自己挑到了一个令自己非常放心的继承者。或许,他能够代替自己继续守护这满眼的山河,甚至,比自己做的还好。

    ……

    荣国府外,邹氏母女作别了王熙凤,蹬车而去。

    上了马车,甄茯便忍不住问道:“娘,不是说咱们两家是从太祖父时期就有交情,是世交么,怎么我看她们家好像并不欢迎我们的样子呢?”

    邹氏正在思考什么,被女人打断,不由道:“怎么?她们不是对我们挺客气的么,老太太还夸你来着,怎么你会觉得她们不欢迎我们?”

    甄茯皱着小鼻子:“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觉啦。不过也无所谓了,只是有点可惜,没有见到表哥呢。

    娘你说世界上真有这么奇妙的事吗,表哥真的和二哥哥生的一个样子吗?”

    小孩子无心的话,倒是令邹氏上了心。

    刚才她用晚辈之礼拜访贾母,一番寒暄之后,对贾家收养贾宝玉表示了感谢,然后自然想要打听一番贾家当年是如何收养贾宝玉的。这本来也是她们上京来的目的。

    但是贾母虽然很客气的接待了她们,却对此中问题避而不答,或者是推诿不知,她也不好寻根问底。

    “娘也不知道,我也已经近十年没有到京城了,也没有见过你靖王表哥呢。

    不过你也不用急,咱们既然已经到了京城,总会见到的……”

    邹氏摸了摸女儿的头,神色复杂之极。

    说实话,若非迫于甄老太太的命令,她们是不愿意上京来趟这浑水的。

    养了十多年的儿子变傻了她虽然很伤心,但是那等事,与他们要做的事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来京两日,他们更加知道京城的局势,知道靖王如今已经主政朝堂。

    这个时候他们却来质疑靖王的身份,岂非一个不慎,便会给家族带来灾祸?

    因此,他们谨守秘密,连女儿都没告诉,故而甄茯还以为他们上京真的只是来看望表哥的。

    回到家中,也就是甄家以前在京城的旧宅。

    却发现家中氛围有异。

    “怎么了?”

    来到主屋,看见甄应嘉,邹氏问了一句。

    甄应嘉抬头看见她,原本忧愁的神色松缓一些,看了甄茯一眼。

    邹氏立马知其意,便吩咐道:“你先回屋去……”

    甄茯狐疑的瞧了两眼,倒也乖乖下去了。

    “去贾家一趟如何了?”甄应嘉先问了一句。

    邹氏摇摇头,回道:“贾家只有老太太在家,只说靖王确是贾家收养,但是其中详情,老太太不愿意多说,想来另有内情。”

    甄应嘉闻言并不无意外之色,道:“不论其中有没有内情,这件事咱们也不要再多过问了,不然……”

    邹氏疑惑,忙问情由。

    甄应嘉一番唏嘘,最后才叹道:“方才太上皇身边的冯老公公亲自过来,让我等安心在京待上个多月,不要节外生枝。

    听其言语,似是知道我等为何而来,故而亲自来告诫我等。

    现在想来,我的背心还在冒冷汗呢!”

    邹氏也是乍然色变,“就是那个服侍了太上皇一甲子有余的冯祥冯大公公?怎么会如此,我们才刚到京城,竟把他给招来了?”

    甄家老祖是太祖的长随,甄啸也曾是太上皇的爱将,所以甄家当年与皇家是极其亲厚的,与冯祥也有过往来。邹氏知道冯祥便是代表太上皇,故而如此吃惊。

    甄应嘉继续叹道:“是啊,原本我等还以为太上皇可能是受人蒙蔽,认错了皇孙,如今看来,其中的内情,只怕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得多。

    不过不管如此说,这些事也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了的,如今我们只能听从太上皇的吩咐,安安心心在京走亲访友,余事切莫再提,否则我甄门恐有覆灭之危。”

    邹氏连忙点头赞同,然后道:“只是老太太那边该如何交代?”

    “为我甄门计,也只能忤逆老太太之意了。

    待回去之后,便说查无所得,许是老太爷当年弄错了罢了……”

    “也只能如此了。”

    邹氏应道。

    休说家里老太太说的未必就是真相,便是真的又如何?

    木已成舟,甄家又早已离开朝堂十多年,难道还能扭转朝廷和太上皇的意志?

    况且,不论是谁做这个靖王,都是他们甄家的外甥,难道还会亏待甄家不成?

    就现在这样,或许也挺好。

    ……

    冬日凛凛,侵人肌骨。

    远在京城数百里之外的皇陵,却是人声鼎沸,人从密集。

    房舍之间,道路之上,无数的白帆白布拔地而起,四向而开,延绵十数里。

    这是帝王之殇,万千臣民恸哭。

    此时帝王陵寝的一座附属建筑中,杜明义携军报来奏贾宝玉。

    “回禀殿下,据驿兵来报,陈将军率领的三千精骑已经到了西海前线了,目前已经在整饬军马,以待大战……”

    贾宝玉闻言点点头,将手中刚刚写好的信笺塞进信封,封好。

    虽然在皇陵之中,但他还是关注着战事的进度。

    陈乔也不愧是行伍出身,远征大军一出京城,他便将军中骑兵抽出,轻装简从飞跃前线。

    至于剩下的步卒以及辎重,则令牛继宗和陈大良等人统领协调,随后而来。

    其实这场大战不应该打起来的,毕竟已经是冬天,行军艰难。

    那西海四国估计也只是想要劫掠货物,未曾想要真正攻进大玄。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大玄反应如此激烈,朝廷大军一月不到便已抵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