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武截断,说道:“五年之内,我可纳赋不满额。”

    之前成为“下大夫”之后,吕武成了“旅帅”,前往纳赋就没带满一个“旅”需要的一千五百名战兵。

    这个是晋国对新晋贵族的一种“保护期”,允许在五年时间内不满额纳赋。

    吕武知道今年有很多已经过了“保护期”的贵族,一样没有携带满编的士兵前往纳赋。

    他们被警告了一次,下一次求爷爷告奶奶,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会想方设法携带满额的士兵纳赋。

    只因为一次警告就是极限,再不符合身份所需要的额度,封地就要被削减。

    宋彬对吕武表现出消极感到有些失望,说道:“主为晋国大夫,只可强者恒强。”

    另外几名家臣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老吕家现在不算奴隶,人口约有五万出头?

    吕武一直在增加武士的数量,一再提拔增加到三千。

    等于说,他的治下有三千户不需要交税,出产了什么都算自己的家庭。

    当然了,吕武划出土地给了武士。

    这样一来,武士需要去自行开垦耕地,不再是吕武的直面负担。

    按照宋彬的意见,五年之后的老吕家至少需要一万三千名武士,等于可以逐年来增加武士的数量。

    “今岁可增至四千?”宋彬从很直接角度说道:“士非一日可成。若不及早为士,如何出征纳赋?”

    吕武很犹豫。

    他当然知道随着身份的提高,不是能不能做到某件事情,是必须去达到那种高度。

    一旦无法形成与身份地位匹配的实力,爬得越高会摔得越疼。

    甚至不再强了,连重新弱小的机会都不存在。

    强者恒强,讲的就是这个。

    吕武心想:“这是逼我一再抢劫啊!”

    仅是经营,再怎么用心都不可能短时间内达成“量变”的。

    就好像“开源节流”那般,本身不存在任何的“源”也就枯竭了“流”,再怎么“节流”都无法让持有的“量”产生变化。

    由增加武士的数量,话题兜兜转转回到劳动力上面。

    吕武琢磨着,国外征战可以针对狄人和戎人,国内则需要抓捕野人。

    缺乏粮食的时候,胡人可以作为一种消耗品。

    这不是什么种族仇恨,完全是出于需要。

    再则,吕武太清楚胡人发展壮大起来之后,对诸夏的威胁了。

    能消耗胡人,他怎么可能心慈手软。

    换个说法,知道脚盆鸡干了些什么,有机会去毁灭脚盆鸡,干不干?

    想要当善人,先去了解一下历朝历代胡人对诸夏的伤害。

    胡人融合进诸夏,不是他们主动,是被打到不得不融入。

    双标一些,野人需要融合进入老吕家,达到人口的快速增长。

    这个也不是特别去善待野人,纯粹是因为化和思想方面的相近度、契合度。

    他们一阵精打细算下来。

    两万劳动力将负责耕地开垦。

    短期内将增加一千名武士。

    增加了武士不止是吕武少了一个免费劳动力。

    每一名武士都有自己的直系亲人,一下子就让吕武少了数千可以随意指派劳动的人手。

    建城第一步所需人手,按吕武要求的两万人来算。

    其它林林总总地分配下来,老吕家能动弹的人手,几乎不存在什么闲人了。

    吕武有过选择“集中人手办大事”的想法。

    也就是集中起人力物力,短时间内去完成某件事情。

    仔细思考下来却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

    不是无法短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是那么干必然会对其余的事情造成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

    说白了,老吕家的“量”就摆在那里,不是明明有多大的“量”,利用率却是太低。

    后世天朝能屡屡能将“集中力量干大事”办成,主要因为“量”就摆在那里。

    会议结束。

    吕武喊住了宋彬,说道:“可与武士商议,以我之术操练。”

    宋彬一时间比较茫然。

    各家贵族的武士平时都是自己练自己的。

    要是需要纳赋出征,也就那样子了。

    不需要出征的话,一年之中会有三个月的时间被集中起来,进行纪律和军阵方面的训练。

    这个就是为什么集结成军之后,晋军总是能千万如一人,做到整齐踏步的原因。

    吕武知道现在战戈兵是诸夏的主流,只是老吕家走“平常路”很难追上大贵族,拼数量更是没可能。

    他带着宋彬来到一个武器库。

    很多箱子被搬了出来,打开后露出了一柄柄的短剑。

    这些剑的剑身长度五十厘米左右,同时剑身的宽度比较大,且剑身也厚。

    一些盾也被抬了出来。

    盾为木制,俯视呈半圆形,正面看则为长方形;高一米六,宽八十厘米,厚大约五厘米。

    身穿环片甲的武士拿起短剑再扛起盾牌。

    懂行的人看到,会知道是什么。

    一定会骂吕武精罗。

    他也是没办法啊!

    单纯搞长矛兵,几次纳赋下来发现作用局限太大。

    诸夏这边的长矛兵跟希腊长矛兵还不是一回事。

    诸夏长矛兵的杆有点粗,希腊长矛兵的杆则细一些。

    越长的物体,用起来就越困难,再加上物体的重量,没有一定的力气真的难以进行使用。

    吕武挑来挑去,也就组建了三百长矛兵。

    一百名武士被调集过来。

    他们穿上环片甲,手持短剑,扛上盾牌。

    吕武指挥下来,一百名武士组成了“龟甲阵”的阵型。

    他一再进行解说,一个又一个命令下达。

    武士组成的“龟甲阵”开始向前,看着还有点像那么回事。

    到了模拟交战,前排的武士做完攻击动作,也就是整齐地向前猛地顶盾,再从上而下刺出剑身;第一排攻击完毕,第二排递补而上,做之前战友相同的动作;一层又一层地轮流推进。

    起初还没有出现问题,后面有第一名武士出现失误,导致了某个队列的队形乱掉,又影响了其余的队列。

    只是模拟都能这样?

    要是真的处在交战状态,可以想象又是多么糟糕。

    所以,事情也就明摆着了。

    如果一支军队没有优秀的密集阵传统,还无法提供士兵以最好的训练和保障,就没法使用要求很高的龟甲阵。

    “这”宋彬尽管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却是感到了很大的震惊。他想了想,问道:“主,可是要以此阵呼应长矛兵?”

    多兵种配合吗?

    吕武当然有这个期望。

    “据彬所知,魏氏有此类阵术。”宋彬没搞明白吕武是不是特地要与魏氏区分,才进行了革新,说道:“确有集中训练必要。”

    那就是觉得有发展前途了?

    另外,吕武知道魏氏一直在研究发展重步兵。

    那是卫视建立在甲胄的研究和生产量的优势上面!

    吕武不清楚“魏武卒”是在什么时期发展起来,只不过成名是到战国之后了。

    现在是春秋中叶,他哪怕知道了魏氏的训练方法,却不能进行完全一样的模仿,要不就是在挑衅。

    其他家族也是一样。

    所以了,吕武只能搞“新花样”了呗。

 第166章:到底要怎么追赶大家族?

    为什么不搞华夏自己特色的兵种?

    战戈兵就是华夏最为特色的兵种之一。

    历史上出名的兵种还有许多,只不过使用特殊兵器的真不多,一般都是多兵种配合,强的是一整支军队,不是单个兵种。

    吕武回忆了一下,比较有特色的单纯步兵大概就是大戟士和大剑士。

    大戟士的唯一一次闪光是在东汉末年,也就是袁绍和公孙瓒交锋的“界桥之战”。

    比较关键的是,袁绍的大戟士身穿重甲,并且不是只有手持大戟,其实还背负了大型单兵用的弩。

    一次闪光之后,大戟士就绝唱了。

    另外,要说起使用大戟,其实还是战国时代的楚国最早用,只是没有著名战例。

    大剑士的代表是战国时代的秦国铁鹰锐士。

    他们就是一群身穿重甲和使用巨型阔剑的士兵,战法是排列成整齐的列队,缓缓向前推进,遇到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劈出重剑。

    要有个更直观印象的话,铁鹰锐士跟唐代陌刀兵的战法相似。

    不同之处在于铁鹰锐士能够发起集团冲锋,单兵作战能力并不弱小。

    陌刀兵则是对阵型的依赖度更高,不成阵型为前提,陌刀阵的威力也将急速下降。

    吕武还知道其它的一些强军。

    以步兵为主的话,陷阵营、北府兵、背嵬军、戚家军都据有代表性。

    还是那个问题,强的是一整个军团,不是单一一个兵种。

    简单的说,是以多兵种配合,使用到的武器种类繁多。

    骑兵方面的强军更多,有品牌效应的是玄甲军,但要区分他们之间的强弱,不好进行排名。

    吕武当然想要发展骑兵!

    当前还是战车横行的年代,等待被淘汰已经是西汉的汉武帝刘彻之后了。

    吕武不是搞不了马鞍和马镫、马蹄铁。

    这些玩意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哪怕不使用金属材料,单纯适用皮革和木头也能制造出来。

    他面临的难题是缺少合适的战马。

    一样都是马,种类却有点多。

    现在的马,中原的马匹既小又矮。

    平均马背高度一米一到一米三的马匹,不是制约成为骑兵用战马的原因。

    是中原马不但身高过矮,普遍没爆发力又不具备太好的耐力。

    这样的马匹,怎么来组建骑兵啊!

    蒙古马虽说矮,但是它至少还有耐力方面的优势,养起来也不用太精细。

    事实上,没有引进更优质的战马之前,华夏真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胡人那边也仅是用马匹来代步,开战时会下马步战,并不是进行骑兵集群冲锋的作战方式。

    在寻找到合适的马种之前,搞骑兵集群冲锋作战,压根就是一种瞎胡闹。

    单纯用马来作为代步则会非常合适。

    吕武记得自己在什么节目,还是哪个论坛看过一些观念。

    一两千年中胡人与诸夏的交锋,极少发生骑兵冲阵的战事例子。

    更多时候,骑兵的优势在于短途机动性,并不是冲锋突破能力。

    骑兵与步兵的交战,优势体现在想打就打,不想打则是能跑的灵活机动上面。

    吕武亲自上过战场了。

    即便是战车冲击密集步兵方阵,撞进去一段距离也会被逼停,何况是骑兵。

    并且时间再往后移,不到迫不得已真没多少骑兵冲击步兵密集方阵的战例。

    重点就是,骑兵的优势在于短途机动性。

    认为骑兵就是该被用来冲击密集步兵方阵,只会是外行人。

    懂行的还知道一点。

    越是质量优秀的战马,照顾起来就越麻烦,导致骑兵在长途跋涉方面的速度,并没有比单纯的步兵快。

    要是真的想要组建骑兵军团,吕武要么开始挑选优质的战马进行培育,要么就是派出队伍长途跋涉前往极西寻求马种。

    无论是哪一种,组建骑兵军团对老吕家来说都不是短期内可行。

    所以了,吕武很符合实际地将目光盯在步兵的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