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了,吕武很符合实际地将目光盯在步兵的改革上面。

    接下来,又有新的武器上场。

    箱子被抬了过来,掀开后几部弩进入他们的视野。

    拿出来的弩,它看上去结构并不复杂。

    一个跟弓没有什么区别的弩弓成为弯曲形状,它连接着弩臂,弩臂之上有放置弩箭的凹槽,里面还有弩机的零件。

    这部弩的弩机同样没什么复杂的地方,由青铜制作而成,只有两个销轴、钩心和悬刀,并没有瞄准用的望山。

    说白了,就是一个“咬”住弓弦,还能提供回力以及张力的装置。

    因为绞盘没有形成小型化的关系,弩自然不存在这种部件。

    它的弩弓韧性非常高,使用手臂力量难以完成张弓的步骤,只能用脚来进行。

    所以,它其实就是一部蹶张弩。

    吕武亲自进行了试射。

    结果嘛?

    他不管玩什么远程武器,反正不会存在什么准头。

    弩箭被射出去非常远,丈量下来射程超过三百步(约450米)。

    正常的弓,射程最远大概是七十步(约105米),只是超过二十步(约30米)威力就不怎么样了。

    强弓……,也就是三石以上的弓,最远射程大概是一百一十步(约165米)到一百三十步(约195米),超过五十步(约75米)之后威力下降。

    吕武自己的射术不怎么样。

    他让凌一再上箭并试射。

    在实验过程中,弩在二十步(约30米)内直接射穿了八层甲,随着距离越远穿透力开始下降。

    “主,百步仍能穿甲!”宋彬被惊呆了,感到难以置信,非常激动地问:“我‘士’可大举列装此‘兵’?”

    吕武倒是想啊!

    这种弩,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哪怕是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一部弩的完成依然要耗时八天。

    而这是三名匠人的一同努力。

    老吕家一直都缺少匠人,不可能将所有匠人调来制作弩机,不去干其它事情了。

    吕武东扣扣西扣扣,顶多能调动三十名匠人专门制造弩机。

    这样一来,三十名匠人八十天只能出产三十部弩,想要形成足够的数量,时间方面比较长。

    当然了,随着经验的累积,过程中还会改善工艺,制作周期肯定能降得下来。

    吕武觉得远程兵种的话,不形成一定的数量,只能用在耍流氓上面。

    比如,用在斩首战术上面。

    形成数量的话,怎么着也要数百上千吧?

    以一千为基础数量,八十天能造出三十部弩,八百天是三百部弩。

    考虑到匠人熟练度以及工艺改良,怎么也要花个两千天来造一千部弩机。

    又或者,吕武调集更多的匠人加入到弩的制作之中。

    不然,老吕家想要发展弩兵,起码也是两年之后才能形成规模。

    另外还有一点!

    晋国承包远程兵种的是韩氏。

    韩氏弓箭手不但是晋国最强悍的远程兵种,于当前的华夏文化圈也有赫赫威名。

    他们没有弩这种兵器,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弓箭手。

    老吕家发展弩兵,一样都是远程兵种,职能上面却没有重复。

    毕竟,韩氏弓箭手的射程就那样,老吕家可以承包超远程的专项嘛。

    只是,一样都是玩远程。

    老吕家先搞重步兵,又搞远程兵种,覆盖了魏氏与韩氏的“专业”范围?

    这就很尴尬了啊!

    需要考虑魏氏和韩氏的看法。

    一旦韩氏和魏氏觉得老吕家是在挑战他们的地位,吕武用嘴巴是绝对无法解释清楚。

    除非吕武甘于平庸,否则必然要从跟韩氏和魏氏的蜜月期结束,进入到对抗阶段。

    现在,吕武其实也没得选择。

    因为短时间内无法储备足够的弩,远程兵是后面的事情。

    吕武搞出了“精罗”模仿,首先要做的是将武士训练到符合要求。

    他这么搞也不是瞎胡搞。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优秀的密集阵传统,能不能玩出大队阵型配合,压根就难不倒中原人。

    透彻一点的来说,没有集体意志以及团队配合传统的民族,好好去玩单兵勇猛就算了,玩什么团队配合。

    罗马人的对手不知道罗马军团为什么那么强吗?

    他们为什么不进行模仿?

    就是因为他们的民族习性问题,不存在什么团队意识,玩的就是浪漫。

    一个反面例子,就是曾经和罗马人在高卢交手的日耳曼步兵。

    他们在罗马军队的多种火力压制下,不得不摆出类似龟甲阵的队形死守。

    结果,这些平日里以勇猛冲锋见长的武士,也丧失了大部分战场机动能力,彻底沦为被动挨打的可怜虫。

    罗马士兵甚至跳到日耳曼人的龟甲阵顶部,从缝隙中将短剑插入其中。

    至于中原军队所在的东亚地区,从古典时代起就缺乏大量使用盾牌的文化。

    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在其他地方都非常普遍的圆盾,一直到宋朝时才被部分骑兵部队采纳。

    步兵的长形盾牌虽然源远流长,但各种古怪的造型也决定了其不是全军大部分兵士所使用的常规装备。

    亚军队的盾牌手们,往往只居于全军前几排位置,负责掩护身后的众多轻装同僚。

    其中不仅有使用弓弩的普通轻步兵,还有很多使用各式长柄武器的重步兵。

    双方紧密配合,产生了两种士兵相互依存的战场共生关系。

    吕武琢磨着,自己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第167章:大事件!

    短期内无法办到又或者无法形成规模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干?

    当然是为了去解决难题和进行储备。

    老吕家的武士,已经完成纳赋的那一批,他们今年再被征召就是吃“公家”的了。

    没有被征召的那一批武士,他们得到了征召的命令。

    体格健壮者被选了出来,他们将会成为一个新的集体,进行重步兵方面的训练。

    前提是由吕武亲自训练,教导他们怎么正确地来当一个“精罗”。

    其实,重步兵的训练并不复杂,就是有一副壮壮实实的身体,持续性地打熬,增加力量与耐力。

    至于怎么去使用武器反而是最后面的事情。

    吕武早就发现一种情况。

    现在的人普遍比后世的人耐力更足,进行训练时精神也更加集中。

    古人的耐力方面,无非就是他们没有能选的代步工具;武士则是加上平时做体力活,以及自律的训练。

    现代人则是代步工具的选择太多,再来是随着科技的进步,需要做的体力活减少。更多的人几乎是一天到晚坐着,没干什么体力活。

    总的来讲,现代人除非是职业的特殊情况,不然绝大多数人真的不用去长久地耗费体力。

    这样一来,现代人在力量以及耐力方面变差,很是情有可原的吧?

    武士训练时的认真,主要是他们清楚自己的职业是什么,对待训练不认真,等于拿自己的小命在开玩笑。

    现在的士兵,每年都要上战场的!

    因为时代不同的关系,再加上武士本来就一直在自行打熬身体,他们很快就进入到对武器和防具使用方面的训练。

    吕武在要求布下阵势时,他们对密集阵并不感到陌生,很快就能完成阵型的组成。

    一手持剑一手扛盾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属于复杂的行为,智力正常就能办到,考验的是力量以及耐力。

    晋国人对纪律有着自己的追求,但凡不是刚刚成为武士,对每一个指令都能快速理解,并按照指令去完成某事。

    前期的训练进度过快,使得吕武觉得能很快形成战斗力。

    后来,他发现自己还是过于乐观了一些。

    晋人对密集阵的打法不陌生,等待组成“龟甲阵”进行层层推进就遇到难题了。

    需要团队协作的事情,一旦有个体犯了错误,影响到局部,又会扩散到全局。

    他们只是将盾拼在一起,四面组成盾牌,一个人摔倒,绊倒了其余人,阵型也就被瓦解了。

    训练都这样,一旦进入到实际交战,遭遇到的情况会更复杂。

    军队为什么要训练?

    不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去纠正会犯到的错误,避免再发生这些错误吗?

    吕武没有表现得过于急躁。

    他让宋彬接手训练,自己则去忙碌其它的事情。

    老吕家的索道已经建成,运输砖块的速度远比之前快。

    用来挖下水道的两万劳动力已经到位,他们按照分配前往各自的地段,甩开膀子挥洒汗水。

    吕武每一天都会巡弋一下,查看工程进度,也是检查规格有没有符合要求。

    纯粹的体力活,不用太聪明的脑子。

    作为挥洒汗水的一批人,他们能理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一点自己的主意都不要有。

    甚至可以说,死板才是硬性要求。

    讲真,明明有“标准”,却是要自作聪明,才是最不可取的。

    这边的土质情况是怎么样?

    浅层部分是泥,往下挖没挖到沙层。

    不过,倒是能从一些层次看出一些年代感。

    事实上,每一个地方都会出现覆盖层次。

    例如,某个地方曾经是河床,一旦被覆盖起来,重新挖下去,深处的泥土跟浅层是不一样的。

    要是挖开某座山,能更清晰地看到土质的层次感。

    跟挖水井的原理一样,挖下水道最麻烦的是一旦深挖就会涩出水。

    尽管涩水麻烦,没挖到地下河就算运气好。

    经过半个月的作业,吕武发现自己的预估好像出现了错误?

    不是慢了,是进度远比想象中要快。

    这个是因为吕武“发明”了太多的工具,并且这些工具是生铁制品。

    人类的进步有什么标准吗?

    肯定有的。

    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就是一再得到进步的证明。

    想要提高生产力,工具的作用尤其关键!

    吕武还会抽出时间研究煤炭。

    他需要按照记忆里的一些片段进行试验。

    有那么一批人被安排挑出拳头大小的煤炭石。

    纯粹的人工作业效率慢又耗费太多的人力,吕武后来提供创意,由匠人去进行完成。

    不是什么太高精专的玩意,就是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筛子,用以甄选煤炭。

    今天,吕武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取证。

    拳头大小的煤炭石,它们被放置进入流水中不断冲洗,表面看着很难看出什么变化。

    因为这个作业,新的问题出现了!

    洗煤将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一旦随意排放的话,地球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污染就将发生。

    吕武紧急叫停了作业。

    他至少懂得一部分的环保,命人用砖块建造了储存污水的水池,采用了逐渐过滤的方式,逐层地过滤杂质。

    然后,他发现逐层过滤对洗煤废水压根就不管用,里面较重的颗粒或许会沉淀,可是煤泥还有一种悬浮物却一直浮在水面表层。

    那些浮在水面表层的玩意是一种胶体,他尝试进行静止沉淀试验,发现压根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倒是那些选煤过后的煤炭,吕武并不懂去除掉了些什么,用作冶炼加工燃料,加工出来的金属质量竟然出奇的好!

    洗煤废水不能处理。

    冶炼金属的质量却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