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蔡国是一个小国,规模方面算是四流国家。

    像许国则是属于不入流。

    陈国比起蔡国强了那么一点点,算是一个三流国家。

    晋国与吴国会盟时,边上有个徐国。

    这个徐国以当前的实力划分来算是一个二流国家,也就是跟郑国、宋国差不多实力的国家。

    既然是在边上,徐国怎么没在晋吴会盟时掺一脚?

    他们现在奉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国策,谁爱跟谁怎么样就去,反正就是我不见、我不听。

    如果考究历史的话,会发现这个徐国比谁都要历史悠久。

    相传徐国是夏朝的分封国,商朝时期就是玩自己的,一直到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王室。

    成为诸夏一员的徐国历来跟谁都玩不到一块去,搞得中原列国都快忘了有这么一个国家;南方各国考虑到徐国不弱并且没招惹到自己,还是不去挑衅了吧。

    这一次宋国病疾了乱投投医,派了使者去徐国。

    人老徐家连接待都没有,直接让宋国使者滚蛋了。

    元华抱着十万分的希望来到“雍丘”,就指望着晋国的上军和新军救命。

    结果?

    郤犨送走了元华,回到帐内,脸上泛着冷笑,说道:“宋人胆小。”

    不给好处就要俺们去拼命?

    想太多了!

    这个想法极度靠谱!

    现在是春秋中叶,国与国之间讲究礼法,也追求实际。

    出兵肯定要奔着收益去的。

    可以是征战时获得战利品,也能是获得正治影响力。

    元华压根就是找错了人。

    晋国负责跟宋国外交的是范氏,不是郤氏。

    什么好处都让范氏拿了,等到要流血时却是郤氏去流,没这样的道理!

    真的要救援宋国的话,怎么救有很多需要说道和计较的地方。

    首先,老范家需要在国内让出多少利益?

    国内的利益不让,别希望大家能拿出多少力气去拼。

    不想让出国内的利益,外部的收益渠道总该拿出来一些。

    要不然,虽然说是国家的事情,但更是老范家的事,凭啥让各家为了老范家的收益去付出!

    真的要这么搞,别怪各家可劲地去瞎折腾,再来让所有人为自家的利益东奔西跑。

    郤氏为什么名声能差到这地步?

    他们又为什么在国内几乎没朋友?

    不就是郤氏平时真的嚣张跋扈。

    可是,晋国好几代“卿”中嚣张跋扈的多了去了,没有一家能像郤氏这么的没朋友。

    真正让郤氏交不到朋友的原因挺简单,他们动用国家力量来为自家泄愤!

    偏偏泄愤完,郤氏也没对各家表示表示。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无非郤氏双标了而已。

    “楚国合兵三十余万?”郤犨眉头深皱,说道:“三‘军’齐出,国之重臣皆至。”

    楚国一个“军”有多少人,建制怎么样,跟周王室的诸侯国并不一样。

    只是,楚国的一个“军”绝没可能达到十万。

    他们的“军”算是正经建制,该有多少战兵就是多少。

    其余多出的人员是以各家贵族自成建制,人数方面没有一个固定。

    比如,一个叫甲的楚国贵族带来了五百人,他这五百人不被算在“军”的序列里面,自己就带着这五百人玩;另一个叫乙的楚国贵族带来几千人,同样是带着自家的人玩。

    因为这样,总是导致楚国无法做到令行禁止,很多次坏事就是坏在不处在建制的贵族私军手里。

    他们管这种现象叫“率部而战”,也就是自带干粮率领部众上战场立功。

    往后数百年,以楚国人出身建立汉朝的老刘家,他们一直保存着上古先秦时期的楚国习俗,对外爆发战争的话,良家子也可以带着乡党上战场立功的。

    吕武真不愿意在场听郤氏的一叔二侄商议,找了个机会告辞离开。

    按照郤氏一叔二侄的意思,他们压根不可能现在去救援宋国。

    不单单是宋国一毛不拔的关系。

    留在南方的上军和新军合起来也就四个半的“师”,军队的士气不高,疲惫也真的是非常疲惫。

    拿三万多士兵,又是这样的状态,去跟楚国的三十来万军队拼?

    脑子瓦特了吧!

    停留在“雍丘”的上军和新军没有动弹,只是做好了随时开拔的准备。

    时间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

    期间,他们肯定是要关注楚军那边的动向。

    已经进入宋国地盘的公子喜所部,长久时间没有异动。

    聚兵在“上蔡”的的楚共王一样是待着没动弹。

    在某一天,吕武得到了通知,说是国君率领的大军已经靠近“雍丘”这个地方。

    他走出帐篷向西北面看去,果然看到了地平线上的大军。

    长久待在南方的众将士,看到己方大军到来,忍不住爆发出了欢呼声。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一点都不想在南方待了,就盼着新的部队赶紧过来,好让自己能够回家。

    欢呼完了,他们跑回自己的帐篷,什么东西该收拾,不收拾还等着什么?

    郤至对新军的各级军官进行召集。

    他没有别的什么废话,要求将需要归乡的人,成建制地进行集结待命,决不能与到来的部队造成冲击。

    这个大家都懂。

    郤至需要强调,只是真的在南方耗太久,进行一次强调而已。

    新军中的贵族大部分是出自郤氏,要么就干脆是郤氏的部将,算是外人的也就吕武一人。

    郤至特意将吕武留下来,问道:“今次阴氏作何安排?”

    这是问要不要继续留在新军,还是在问调来了多少轮换的部队。

    吕武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懵懂少年,说道:“留驻之兵,归回大半。”

    要不要继续留在新军这种事情,要是能选的话,他真不乐意继续待了。

    郤至又问:“新来所部可有着甲?”

    老吕家当然不是人人穿着铁甲,甚至有些连皮甲、藤甲和木甲都没有。

    郤至说道:“今次楚军来势汹汹,必有人建言避其锋芒。我已决议主战,你若有所抱负,当在我之麾下。”

    吕武很坦白地说:“温子,武仅为‘中大夫’,难以自己。”

    其实,郤至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他更看出吕武来新军服役是还人情。

    郤锜干了什么事情,想必吕武已经知道。

    新军九成九是郤氏的人,吕武感到格格不入很正常,再加上郤锜上次的作为,但凡是个有自主权的贵族,谁还心里没点想法?

    “范伯属意你往中军,智伯多次言及你归回下军。”郤至半眯起了眼睛,不知道是不是在警告什么,说道:“将往何处,由你自决。”

    吕武感受到了压力。

    郤至挥了挥手,示意吕武可以离开了。

    新来的部队离得近了。

    看去远不止两个满编的军团,更像是四个满编的军团。

    事实上吕武的目测没错。

    不止中军和下军满编南下,人在南方的郤氏一叔二侄和中行偃,一样从封地征召了数量足够的士兵。

    只是不清楚郤氏和中行氏是想在征讨郑国时得到足够的利益分配,又或者早预料到楚国会大举北上。

    应该是前者居多?

    “主!”宋彬时隔一年再次看到吕武很激动,行礼过后说道:“家中一切安好。”

    封地里更多的事情需要等一下再汇报。

    宋彬先禀告带来了多少士兵以及辎重,士兵是个什么成份,辎重里面有多少物资和数量。

    原先吕武带了七千五百士兵和将近三千辅兵南下。

    有四千多的士兵想要回去。

    辅兵没有自主权,看他们是来自哪个武士的家里,主人要走肯定也是跟着走。

    吕武新征召过来的士兵只有一千五百,再加上随军的辅兵,一共是三千多人。

    他这边在进行安置,包括让谁带着想回去的部队一块回去。

    宋彬请求留下参与这次大战,没有得到吕武的同意。

    老巢不能没人看顾。

    吕武自己出征在外,老吕家在军事上值得信赖的只有宋彬这个家臣,压根就没得选。

    重新南下的国君刚安顿好就召集军中的所有贵族。

    吕武算是比较早过来的人之一,刚到就被程滑叫到了一边。

    等待贵族聚齐,国君过问南方是个什么情况。

    郤锜沉着一张脸讲述,主要讲楚国的动作,再稍微提下宋国危若累卵的局面。

    他们本来是想南下打郑国,压根没想到楚国会大举北上。

    几个“卿”中的士燮、智罃和韩厥立刻眉头皱了起来。

    郤锜还在继续汇报,只是外面突然有人大声求见,着实令他有些恼火。

    “报!!!”来人进入大帐,大声喊道:“郑国子罕率兵进攻宋国,宋将乐惧于‘汋陂’战败,退往‘汋陵’。”

    众人一听有些发愣。

    子罕是郑国的执政,这个大家都知道。

    只是郑国什么时候这么猛,能对宋军一战既胜了?

    最重要的是那个叫“汋陵”的地方,距离“雍丘”也就一百几十里。

    不得不让晋国的一种高层多想啊!

    宋国这个小老弟,想干嘛???

 第235章:太特么唬人了!

    晋军南下是要收拾郑国,顺便救一救宋国。

    攻打郑国跟救援宋国并不造成矛盾。

    郑国是个老牌投降国。

    哪怕郑国硬气一把,晋国也绝对有信心收拾掉。

    晋国的国君,还有众“卿”,应该预料到楚国会出兵干涉,只是绝没有想到楚共王会征发三十多万人一起北上。

    弭兵大会才过去多少年?

    晋国国内的内斗还没有解决。

    楚国内部的矛盾那么快就得到解决啦?

    “君上,我等此次南下为讨伐背盟之郑国而来!”士燮先定了一个调子,才接着往下说:“事先未料楚君集大兵北上,是否暂避锋芒?”

    没人去讲郑国大败宋国的事。

    不是在晋国的意料之中,相反他们对郑国能击败宋国感到十足意外。

    败退的宋军才离“商丘”多远,不退往“商丘”却朝“汋陵”的方向跑?

    要是郑军进逼“汋陵”的话,宋军是不是该沿着睢水向上游继续跑?

    这跑着跑着,是不是要直接跑来“雍丘”啦!

    宋国是晋国的小弟,他们有难又进行求救,晋国怎么都要拉一把。

    只是,宋国这个小老弟现在正在干什么???

    国君和多数“卿”对宋国的作为感到好气又好笑。

    宋国与楚国比邻,又不是第一次遭遇楚国的入侵,很多次都能打得有模有样,甚至还能打得有来有往。

    没听说宋国近期遭遇过什么大败,国内的内乱也很快就得到平息,实力方面并没有大降。

    宋国能跟楚国打得有来有往,对上郑国却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谁爱信不信,反正俺们是不信的!

    又不是不救,是吧?

    晋国的信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差,小老弟何必搞这么一出呢。

    不过,也能理解。

    不是只有郑国要打宋国,还有个楚国。

    楚共王一下子带上三十多万人北上,真的很唬人的!

    很多列国全国的人口都不一定有十万人,一些二流国家也就几十万人,一流强国的总人口才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