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大领主-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军过来时,带上了充足的木材,不但扎营没困难,平时的用度也能支撑一阵子。

    他们这是早知道楚人顽劣,压根不给予欺负的机会。

    晋军很理智地在距离楚军营地的五里之外扎营,安顿下来就开始进行交战准备。

    魏相出去逛了一圈,回到说道:“营前乃是泥泽之地,为何在此扎营。”

    他们待的地方就在洧水边上。

    任何的河流,河滩边上肯定不会是什么好地方。

    要是河流不乖一些,时不时地变动河床位置,真的会让周边的环境更糟糕。

    魏琦说道:“此为楚军难题。”

    要不怎么说栾书是个老阴逼。

    晋军就这么驻营了,咋地?

    楚军想打,要么等烈日将泥沼晒硬,不然就自己去人工搞定。

    当然,楚军也能拔营,换到晋军的西面或西北边驻扎。

    总而言之,楚国那边不爽,栾书就爽了。

    双方在面对面的半个月内,谁都没有派人叫阵。

    两边忙着互派使者,能用嘴巴先搞得对方恼火,算哪边先赢了一仗。

    因为没有军队拼杀,多少算是相安无事。

    背后则是两国不断摇人。

    晋国当然是派人催促盟友,还给制定了什么时候必须抵达的期限。

    楚国一看晋军四个军团都旗号都打出来,琢磨着二十万人着实不太够,还是赶紧继续在国内调人吧。

    两国还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

    一场两个阵营合起来几十万人的大战,不可能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肯定是要多准备一些粮秣的。

    在后勤上面,晋军明显是要吃亏太多。

    他们的老巢距离“鄢陵”太远,补给难以及时不提,运输途中的消耗也会比较多。

    而“鄢陵”虽然离楚国本土也有点距离,关键是比晋国要近得多。

    另外,楚国什么时候在粮秣上有过困难?

    要是楚共王熊审发起狠,信不信能直接用粮食把南下的四个晋团全埋啦!

    大概是将近半个月后,楚共王熊审的旗号出现了。

    过来的队伍非常庞大,就是看上去有点乱糟糟。

    手头上没事的晋国贵族,要么是在军营的箭塔上观看,胆子大一些则是找个地势高的山头,注视着浩浩荡荡开来的楚军。

    小兵兵则是被约束,反正就是不能乱跑。

    来到地头的楚国贵族,他们派人出去砍伐木材,接下来得到的回报却是令他们傻眼。

    什么!?

    周边的树林全秃了???

    草!(一种植物)

    没有木头,营帐拿什么来支撑。

    另外,做饭和烧水光拿草来当材料???

    他们得知是子革先派人砍伐,后面晋军也出动大量辅兵去搞,有些没搞清楚是个什么状况。

    “晋人先为,我深觉有趣,效之游戏罢了。”子革像是讲一件笑话那般,得意洋洋地告知楚国众贵族。

    他看着傻了眼的贵族,脸上更乐。

    滴酒未沾的楚国贵族,一听觉得自己简直醉了。

    打仗这么严肃的事情,搞得好像是在恶作剧,给史官记录之后,情何以堪啊!

    子革却不那么想,他是真心觉得有意思。

    也许,还能成为传颂千古的雅事?

    楚共王熊审知道后,表情很是奇怪。

    他觉得晋国的栾书好像不怎么好对付。

    这一点从之前将周边树林砍伐干净,到后来选择在泥沼后面扎营,都能品味得出来。

    楚共王熊审想了想,说道:“唤大宰前来。”

    这个大宰的官位一点都不低。

    《周礼》:天子六卿,天官为大宰。诸侯则并六为三而兼职焉。

    时任楚国大宰的是伯宗之子伯州犁,他的儿子就是跟吕武有过交往的郤宛(现在叫伯郤宛)。

    “栾书?”伯州犁回忆了一下,说道:“臣与之并未深交,听闻其人善计多谋。”

    伯氏是郤氏的小宗,还被郤氏迫害。

    而作为郤氏的小宗,伯氏是没资格直接与栾氏交往的。

    伯氏逃亡到楚国之后,受到了楚共王熊审的善待。

    楚共王熊审为什么看重伯氏?

    不就是想从伯氏这边,了解晋国更多的事情嘛。

    伯氏当然感谢楚共王熊审的善待,只是他们怨恨的是郤氏,不是整个晋国,暂时倒是没干出什么太掉节操的事情。

    而晋军这一边。

    晋君姬寿曼一样是找来了解楚国的苗贲皇。

    这位叫苗贲皇的人,名字听着很是高大上,出身也的确很高大上。

    他是芈姓,斗氏,名贲皇,后来在晋国得到一块叫“苗”的封地,就改称苗贲皇。

    他的父亲斗越椒原是楚国令尹,只不过参与了叛乱,在斗氏因斗越椒叛乱而被灭族时出奔晋国,受到晋景公重用。

    现在这年头可不兴什么二五仔。

    讲的是良禽择木而栖。

    只是相较于晋国这边同情伯氏,楚国那边对苗氏的感官就不一样了。

    而不一样的态度,导致苗贲皇在面对楚国时,一点情面都没有留。

    他如实地对晋君姬寿曼和几位“卿”讲出了自己所知道的楚国虚实,复道:“今次楚君倾巢而来,国内必然空虚。如若让吴君率军伐之,必有所获。”

    这一点栾书早就做了。

    只不过,吴国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回馈。

    人在晋军这边的子远,告知晋君姬寿曼,上一次吴君来参加会盟,动用了不少的国库,吴国贵族也需要缓一缓,短期内恐怕很难有什么大动作。

    考虑到吴国跟晋国的国情不一样,晋国高层尽管感到失望,难听话却是讲不出口的。

    苗贲皇得知吴国那边难以有什么行动,没有感到失望,说道:“楚君既已倾巢而来,必遣人攻伐吴国。吴人心性狭隘,岂有不战之理?”

    尽管已经投靠晋国,他却还是一名楚人。

    作为楚人,怎么可能会喜欢吴国。

    逮住机会抹黑一把,是必须的!

    可能……,也不是抹黑?

    两边都想在战前更多的了解对方,短时间内也就更打不起来了。

    这么等啊等的。

    楚共王熊审率先感到了不耐烦。

    他也的确烦透了每天都要互相派人致意,觉得晋国那边的伙食一点都不好吃。

    这个是什么情况?

    带来大军的两国之君,他们每天的的确确是在互相送食物。

    来来去去就是装在小铜鼎的炖肉,花样都不带变的。

    他们真的敢吃对方送来的食物,一点点忌惮都没有。

    要是哪一方使阴招?

    比如下毒。

    君主死了也就死了,敌国使了这样的阴招,等着群起而攻之吧!

    “中原列国已响应晋国号召?”楚共王熊审得知这个消息,整个人的小情绪就起来了。

    他最讨厌的就是一跟晋国开战,每次都要应对七八个国家组成的联军。

    当然,楚国要是能喊来那么多盟友,肯定也会喊。

    只是楚国周边的国家,不是早早被吞并,就是被欺负得成了弱鸡,只能喊来撑场面。

    “六日之后将有浓雾?”楚共王熊审捏着下巴,又问道:“晋军营前泥沼可踏实了?”

    令伊子重答曰:“必有雾!”

    司马子反不甘其后,说道:“泥沼不利我军,更不利于晋军!”

    楚共王熊审一阵沉吟,看向郑君,问道:“愿战否?”

    郑君姬睔被盯得小心肝“噗通——噗通——”一阵狂跳。

    这一次战争,名义上是楚国救援郑国,他敢说不愿意跟晋军打吗?

    “如此,六日后与晋交兵!”楚共王说得斩钉截铁。

    有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插了进来,小声哔哔道:“王上,六日之后乃是晦日。”

    一时间,现场静到落针可闻。

 第245章:深入虎穴

    晦日其实就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大约的三十,小月的二十九。

    因为现在并不是《太初历》的关系,一些日子跟《颛顼历》是不一样的。

    在《颛顼历》的晦日中,存在相当多的忌讳,其中就包括不适合用兵。

    楚共王熊审眯着眼睛看过去,一脸“你是在教我做事”的表情。

    小声哔哔的那人立刻跪地瑟瑟发抖。

    幸好他的是干“巫”这个职业。

    各国的“巫”社会地位都很超然,有着各自的拥护者,也掌握着某些话语权和解释权。

    在楚国,“巫”的地位远比在晋国要好。

    楚共王熊审心里无比恼火,却是说不出“拉下去砍了”的话。

    子反低声说道:“恰是晦日,晋人必不可料。”

    一群贵族开始拍楚共王熊审的马屁。

    那个“巫”选择禁声。

    他可是知道楚共王熊审是个狠角色,还是别多哔哔了。

    要不,哪天失踪了可咋整?

    伯州犁说道:“两国还未宣战。”

    一众楚国高层愣了愣神。

    楚共王赞叹道:“幸有大宰提醒,使寡人未失道义。”

    现在是个讲“礼”的时代。

    楚国未必对每一个国家都讲礼,甚至更多的时候是蛮不讲“礼”,对晋国却不能那样的。

    在很多时候,楚国跟晋国对上,甚至表现得比晋国还更尊“礼”一些。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谁让楚国与晋国的争锋是败多胜少呢!

    作为一再战败的那一方,天然在心里就更没底气,理所当然是要迁就强者更多一些。

    令伊子重一拍额头,说道:“臣当派人告知栾书。”

    官职是司马的子反一直跟子重不对付,想要开口嘲讽几句,想了想还是按耐下来。

    没错!

    楚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子反和子重是对头。

    两人各自还有一些拥护者。

    他们的斗争不比晋国那边少,甚至还更血腥一些,动辄就是给对头栽赃,才会让楚国频频爆发叛乱。

    这个所谓的叛乱,其实是某些家族在斗争中失败,导致“被叛乱”了而已。

    历代的楚君很乐意顺水推舟,整死了谁谁谁,分掉其中的大部分利益,漏出一些汤汤水水就算了。

    因为这样的操作,楚国的君权才得以保证。

    能保证的前提是楚国的公族实力一直得到壮大,不像晋国的公族被削弱到不成样子。

    不独楚国,能够做到一言九鼎的列国君主,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公族实力够强。

    就是这么一个现实。

    手里没兵,快快乐乐地当个招牌,顶多就是某些时刻哔哔几句。

    敢哔哔,还是仗着群臣未必有那个胆子干掉自己。

    两国聚拢了这么庞大的兵力,已经来了个面对面,却是还没有进行宣战?

    这在当前年代其实是一件挺令人尴尬的事情。

    事实上,也是双方你来我往地打太久,事先也没有料到会变成这样的局面,才导致尴尬的事情发生。

    子重还在挑人,晋国的使者先到了。

    来的是魏氏的魏相。

    楚共王熊审本来没打算亲自接见使者,一听是魏相就不想错过了。

    上一次魏相出使秦国,一封《绝秦书》使之名声响彻列国。

    楚国这边其实没得到《绝秦书》的全文,只是知道魏相这个人文采斐然,后续又知道魏相在列国的名气很大。

    现在没有什么名士效应。

    毕竟,当前的文化程度也就那样,再来是列国也没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